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概述
(一)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简称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按“国际教育标准分类”,将此类教育描述为:“课程内容是面向实际的,是分具体职业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行业或某类职业或行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完成这一级学业的学生一般具备进入劳务市场所需的能力和资格。”这与中国当前蓬勃兴起的高等职业教育从层次、类型、目标、课程上看都具有相似的特征。高职教育既是高等教育也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高等阶段。高职教育的这一本质属性,是高职教育有别于其他教育的根本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学校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其中,“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根据需要和条件由高等职业学校实施,或者由普通高等学校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也规定:“本法所称高等学校是指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其中包括高等职业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更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高职教育招生对象和培养目标
目前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招收高中毕业生为主,兼招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
高职教育主要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要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三)高职教育的特色内涵
高职教育的特色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办学指导思想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之路。
(2)专业设置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培养方案。
(3)课程体系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为主线。
(4)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并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
(5)围绕培养目标,建设结构合理、双师素质、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立满足实践能力、职业技能培养要求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和实践训练体系。
(6)建立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
(7)建立以就业率、社会诚信度为主要杠杆的产学合作、多元投入、优胜劣汰机制。
(四)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
1978年以来,中国高职教育实现了连续多年的大发展,目前已经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教育为中国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中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为中国区域统筹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且发展速度较快,也出现了人才培养质量良莠不齐、就业率不高等问题。为此,中国高职教育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走出一条持续健康、特色鲜明的发展之路。
今后高职教育既要改革,又要发展,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改革。高职院校的发展,除了硬件要满足需要外,离不开招生规模、教育质量和办学特色三个基本方面,但归结到一点,就是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今后,高职教育要以满足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就业为向导,一方面,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另一方面,坚持走产学研结合、“定单培养”的发展道路,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增强高职教育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贡献能力。
高职院校改革和发展要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以就业为导向,以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切入点,以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为重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优化教学资源,密切校企合作,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实施,为高职院校建设、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探索了一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向导、走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定单培养”的发展道路,凸现出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
(五)高职毕业生的就业
随着高职教育的兴办,已有一批又一批高职毕业生步入社会走上就业岗位,开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贡献。由于高职生实践能力强、上手快、用得上、留得住,因此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一些地区、一些院校的毕业生还很抢手,甚至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同时也应看到,在某些地区、某些学校高职生就业还是道难题,出现了暂时就业难的问题。就全国高职生就业的整体情况而言,以后的发展趋势看好,但是当前高职生就业形势还不十分乐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中国加入WTO的新情况,人才市场会逐步成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多样化趋势越来越显现出来,高职教育所培养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社会需求会与日俱增。随着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日趋明显,高职生动手能力的优势也会凸显出来。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同,近两年来较以前有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它不仅反映在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态度上,也反映在高职招生的报到率上,更反映在社会对高职这一类型教育从不了解、不认可到逐步认识、逐步接纳。社会一些行业、机构、团体愈发关注高职教育,更有一些有识之士越来越支持高职教育,一些办学特色突出的高职院校正在逐步成为新闻媒体的关注点。因此,高职生就业发展趋势会越来越好。
二、高校毕业生职业与就业指导的意义
(一)有利于毕业生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
中国高职教育从2000年开始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2003年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17%,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而上海、北京两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都超过50%,在全国率先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上大学不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相当一部分人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高校毕业生不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宠儿”,毕业生就业不再“包分配”,而要同其他阶层的人一样公平地参与社会竞争。一部分毕业生通过竞争取得社会的精英岗位,同时也必然有一部分毕业生从事与大众化相适应的“蓝领工作”。这也同西方发达国家相类似,是一种普遍的就业现象,大学生所从事的绝大部分工作是基层的一般性工作。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形势下,高等教育培养高级技术管理人才的目标将被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所代替,重点培养高校学生的就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各行各业的工作环境、工作方式、工作手段都将有质的变化,高科技手段将会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角落。相当一部分工作将由素质高、能力强,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和工作方法的人去从事,因此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必然遍布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随着民众素质的普遍提高和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可能过去由中专生或高中生从事的职业将逐渐由大学生尤其是高职毕业生担当,如数控编程加工、汽车修理、高级护理、家政服务、小学教师等,这正是社会不断进步的表现。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413万人,2007年总数495万人,2008年总数559万人,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预计达到611多万人。由于高校毕业生数量居高不下,所以近几年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加,就业形势也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高校毕业生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由“供不应求”转为“供大于求”,毕业生就业由过去的“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这是一个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历史性转变,也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下的一个重要标志。毕业生层次间挤占岗位的效应将呈现增强的趋势,同层次、同专业毕业生的名牌院校与普通院校之间,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特色的竞争将会格外激烈。同时,受2008年国际性金融危机的影响,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增速下降,企业的用工需求出现下滑,失业人口将会进一步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对高校毕业生进行职业与就业指导,可使他们进一步认清就业形势,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摆正自己的位置,从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二)有利于高校毕业生科学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培养自己的职业素质
高职教育是高校学生职业生涯的准备阶段,职业指导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把个人特征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把学习知识、提高素质、增强能力和调适自己的职业价值观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在结合中设计自己的职业规划。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选择余地渐宽,超越学历之外的职业素质问题逐渐被用人单位所关注。高校学生能否成功就业,主要取决于社会需求以及毕业生自身的职业素质。在社会不断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毕业生职业素质的高低是决定其能否就业以及就业状况如何的关键因素。职业、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可以帮助毕业生了解职业与人、职业与专业、社会与个人的关系,正确引导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自己,按照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来塑造自己,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
(三)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
将高职毕业生及时送出学校,走上岗位,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心愿。它关系到教育的最终目标能否实现,是举办高等职业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不仅对高职生是挑战,对学校更是挑战。从某种意义上讲,高校毕业生就是学校的“产品”,“产品”是否合格,是否适销对路,是否受到社会的欢迎,都要在学生就业时见分晓,并由此折射出学校教育工作的优劣来。对于学校办学质量高低,开办的专业是否适应社会需要,培养的学生素质如何等都是一次综合检验。它像一面镜子照出学校办学的成败、优劣,从而促进学校深化改革,改进工作,提高质量,提高效益,培养出更加适合社会需要的、高质量的高职毕业生,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输送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实践证明,通过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就业的过程是学校获得社会对学校评价信息的过程。将这些信息作为学校改进工作、深化改革的重要依据,对于学校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四)有利于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一般来说,高校学生尤其是高职生社会阅历还比较浅,生活经历比较单纯,社会经验很少。面对新的社会生活往往心理准备不足,不少学生会感到茫然或无所适从。求职择业对他们来说是即将走出校门、步入社会生活的第一步,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关系到每个人前途命运的一步。他们兴奋、激动、迫不及待,但却不知从何下手,急切需要了解当前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情况如何,政府的就业政策是什么,学校掌握哪些需求信息,高职生毕业后适合去什么样的单位,如何正确看待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求职前应做哪些准备,掌握哪些方法技巧,求职择业的工作流程是怎样的等等。职业与就业指导可以在这些方面给学生提供帮助,使他们对这些问题有清醒、正确的认识,同时知道自己求职就业的方法、途径,为他们求职择业和未来发展提供方便并进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