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人事经理王强一上班,就开始打电话:
“小李你在哪里?快点到人事部来一趟!有急事找你!”
“小赵,马上到人事部来!有要紧事!”
“老钱,出大问题了!!你快来一趟吧!”
“刘总,我有个非常重要的文件要你签名!能否请你马上来一趟?”
实习生小李第一个赶到,急匆匆地差点被门槛跘了一跤。“这是你这个月的交通补贴,签收一下吧!”小李签了字,眼睛吧噔吧噔地看着王经理,等他吩咐“急事”。王强反倒奇怪地问:“你还有事吗?”小李这才知道,王经理的“急事”已经办完了。
刘总也赶来了,王强拿出一份调整午餐费用的文件请他签字。刘总刷刷签完,有点不甘心:“就这事?”“这可是大事,大家吃好了,才能干劲十足,对吧?”刘总只好苦笑着说:“对,对,对……”
老钱资格最老,等到快吃午饭的时候才来。王经理倒也不恼,指着一叠加班记录说:“你又多算了一小时!”老钱出门的时候碰到了人事部的孙秘书,撇撇嘴说:“我早就知道没什么大事,屁的大问题!”秘书捂着嘴偷笑:“还是你了解我们经理……”
“诊断”
王强经理的口才问题就在于夸大其词,不管什么事情,在他眼里都是“大事”、“要紧事”、“重要的事”,所以火急火燎,一时三刻就要办完。这样的好处当然有,别人都会放下手头的工作来处理他的事务,因而会有很高的工作效率。但坏处也相当明显,就像“狼来了”的故事,天天喊“狼来了”愚弄大家,真的狼来了就没人理睬你了。天天都叫嚷“大事”、“要事”,最后人人都像老钱一样学乖了,再也不吃这一套了。真的大事来了,就要耽误了。
而且,这种夸大其词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处处出现。不仅在工作中,而且在生活中:王强们每次要说的都是“非常轰动”消息,要做的都是“最最重要”的事情,遭遇的也是“极其有趣”或“极其可怕”的经历……一开始,也许会吸引大家的注意力,但假如每次都这样,那么别人在失望之余,就会把你当作废人,把你说的话当作废话,从此再也无动于衷了。
归根到底,这还是一种自我中心主义的心理在作祟:自己的事情是最重要的,自己的要求是最合理的,自己的言谈是最瞩目的。总之,最好地球都围着自己转!
“处方”
(1)词语 在说话时,偶尔使用一些夸张的词语,可以引人注意,但是如果每一句话都很夸张,就会给人华而不实、夸大吹牛的印象。所以像下面这些表示“极致”的词语,千万不要挂在嘴边:非常、十分、十二分、万分、极其、(糟得)要命、不得了、马上、立刻。要注意,这样的词语只有关键时候用一下,才会显出价值来。
(2)口气 改变语速过快,每句话都是感叹句的说话习惯。语速快,会让人听不清楚你的表达,即使是火烧眉毛的大事,也要先说清楚才行吧?而感叹句的力量是很强的,一个个“!”就像一个个小棒槌一样敲打着听话人的神经,除了让人精神紧张、手足无措外,并没有什么其他作用。
(3)体态语 夸张者的体态语往往过于丰富:摇头摆脑,双手挥舞,口沫横飞,面部表情也相当夸张。可以试着这样控制:在谈事情之前,尽量先找个位置坐下,把双手放在桌上或膝上,然后开口。这样可以有效减少过多的身体动作,避免制造夸张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