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国学入门必读书目
国学是我国固有的学术,另有“国故”、“国粹”、“中国学”等多种称呼,国学伴随着我国历史而发端、成长、壮大,至今让人孜孜以求,引以为傲。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学习和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让国学走进“寻常百姓”家呢?很多国学大师,如胡适、梁启超、鲁迅、顾颉刚等人都曾列出过一些《实在的最低限度的国学必读书目》,我们根据这些书目,抱着普及国学常识的目的,列出了一个适合大众的国学必读书目,简介如下:
《四书》:
《四书》是公认的儒学经典,它原来并不是一本书,而是由《论语》、《孟子》这两部书和《大学》、《中庸》两篇文章合辑在一起的统称,由南宋大儒朱熹汇辑刊刻,此后广为流传。
重点阅读《论语》、《孟子》即可。
《易经》:
这是我国最古老而深邃的一部经典,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实际上《易经》还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梁启超希望学者将《系辞传》、《文言传》熟读成诵。
《书经》:
《尚书》又称《书》、《书经》,为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尚书》记载的内容,上起尧、舜,下至春秋时期的秦穆公,包括了夏、商、周三代。《尚书》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政治思想的研究有重要作用。《尚书》是儒家重要经典四书五经中的一本。
《诗经》: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礼记》: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人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实际上,这部9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左传》: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者称《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西汉时称之为《左氏春秋》,东汉以后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战国策》: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游说之辞的汇编,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合纵连横,战争绵延,政权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史记》:
《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汉书》: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本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
《后汉书》:
《后汉书》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二十四史”之一。《后汉书》是继《史记》、《汉书》之后又一部私人撰写的重要史籍。本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讫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6年的史事。
《三国志》:
《三国志》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60年的历史。《《三国志》不仅是一部史学巨著,更是一部文学巨著。陈寿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以简练、优美的语言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幅三国人物肖像图。人物塑造得非常生动。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耗时19年。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共1363年的逐年记载详细历史。它是中国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
《老子》:
《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或《道德真经》。《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老子的《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上下共五千字左右。
《墨子》:
《墨子》内容广博,包括了政治、军事、哲学、伦理、逻辑、科技等方面,是研究墨子及其后学的重要史料。
《庄子》:
《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内篇最集中表现庄子哲学的是《齐物论》、《逍遥游》、《大宗师》等。
《荀子》:
《荀子》一书为战国末期赵人荀以其弟子框所著,西汉刘向整理的时候定位32篇,其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箱子亲手所著的22篇,一类是荀子弟子所记录荀子言行的5篇,一类是荀子记录弟子言行的5篇。诸多篇章中前两类是研究荀子思想的直接材料。
《韩非子》:
《韩非子》一书,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同时,也为以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值得一提的是,《韩非子》书中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最著名的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讳疾忌医”、“滥竽充数”、“老马识途”等。这些生动的寓言故事,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凭着它们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给人们以智慧的启迪,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楚辞》:
《楚辞》是汉代刘向把屈原、宋玉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离骚》的作品编辑成集而命名为《楚辞》,所以《楚辞》中不光有屈原的作品,也有其他人的一些同类型的文章。《楚辞》这部作品中运用了楚地的文学样式和方言,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文选》:
《文选》也叫《照明文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南朝梁萧统编著。
《杜工部集》:
《杜工部集》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诗文集,现存诗1400余首,文30余篇。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柳河东集》:
《柳河东集》是唐代柳宗元作品集。刘禹锡编。因作者为河东人而得名。原名《柳先生文集》,又称《河东先生集》。这个集子收录了柳宗元的全部诗文。其中的政论文字,如《封建论》等,表现了他进步的政治思想,说理透辟,论证缜密。他的寓言,将先秦诸子散文中的寓言片断发展成完整的篇章,同时赋予丰富的社会内容,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强烈的现实性。
《六祖坛经》:
中国佛教禅宗典籍,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禅宗六祖惠能说,弟子法海集录。
《传习录》:
《传习录》是中国明代哲学家王守仁的语录和论学书信。此书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