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活在这个欲界,确实是充满了烦恼,正如李后主云:人生愁痛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佛家云:人生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求不得苦(想要的得不到),爱别离苦(喜欢的人总是远在天边),怨憎会苦(讨厌的人总在身边晃来晃去),五蕴炽盛苦。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苦?因为吾辈凡夫,执著于一个“我”在。执著于一个四大(地火水风)假合的肉身的“我”,执著于一个欲念纷飞的心性的“我”。于是,为了这个肉身的“我”,我们谋取锦衣玉食、玉堂金马;为了这个欲念纷飞的“我”,我们为名所牵,为利所锁,为情所缠。就这样大家欲海茫茫,载沉载浮,头出头没,苦不堪言,无有出期。
由此,我欣赏大伟的疆游感悟和总结:给心灵一片天空。
给心灵一片天空,从深处讲,就是要重返本真的心。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念颠倒,不能证得。平常我们用来思考的这颗心,不是“真心”,而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对六尘(色、生、香、味、触、法)而缘成的“妄心”,“妄心”缠裹“真心”,遂使人迷失本真,“甚荒唐,反认他乡为故乡”,沉沦欲海,不得解脱。
给心灵一片天空,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就是要点亮智慧的心灯,修剪生命的荒芜,涤除尘情俗垢,返本还源,拥抱、融入真我所具足的智慧、圆满、安详、恬静,从而获得生命的大自在、大解脱。当然,这很不容易。
给心灵一片天空,从比较浅表的层面来讲,就是要学会放和舍。“中年心事浓如酒。”人到中年,大家在各种角色(社会角色、家庭角色)中竞奔角逐,焦头烂额,劳心劳力,无有穷期。为自己留下一片心灵的天空,我的理解是,这个世界没有我们照样转,有的时候我们要学会放下,要善于给自己的身心放假;要学会阶段性清空一切尘情俗虑,回归一颗纯净的心,让自己忘情在小桥烟雨里,悠游在草原大漠中,与自然浑然一体,悠然心会,“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收获一种心的安宁、祥和或感悟。
从某种意义上讲,获得心灵真正的静,要放下执和取。此次疆游,一袭轻装凭来去,也是想让身心轻松自如,少些挂碍。禅家有云:“竹影扫阶尘不动,雁影穿潭水无痕。”他们的人生态度是,一颗心如如不动,事来则应,事去则空,对境无执无取。我很羡慕,但终究是凡夫,很难达到这个境界。对大好山河,对人间仙境,难道不想让它永留心中,难道不想带回去与友朋分享,用我们贪婪的心和眼,用我们五花八门的相机?想!
《论语》中,曾点是智者,他有充盈完满的心灵,他是真正的圣人;而圣人孔丘,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凡夫。他周游列国,兜售儒家学说,处处碰壁,惶然如丧家之犬。“吾与点也”,实是言不由衷,因为他又执又取。
人在世界上,谁能做到不执不取?但智慧者,会在执取和放舍之间,取得一个平衡。
点亮智慧的心灯,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穿透生与灭、成与空、乐与苦的现象界,找到永恒圆满的乡关故园,安顿这颗漂泊怖畏的心灵,让生命永远是花枝春满,天心月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