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过程中常出现这种情况,当你开始学习某门知识时,速度快,学习效果也显著;随着时间的延长和难度的增加,到了某一阶段,你会感觉头脑不再清晰,学习效率大大降低,甚至出现“停滞不动”的局面,这就如同我们向高原进发,开始时爬坡速度很快,经过努力,爬上了某一高度的平缓地带,再往前走,又仿佛没有高度的变化,好像到了高原一样,心理学上称此现象为“高原现象”。
“孩子天天都在努力学习,就是看不到进步。”这是一件令不少孩子还有家长都疑惑不已的事情。时间久了,孩子会怀疑自己是不是比别人笨,是不是已经到了江郎才尽的地步。意志薄弱者还会出现沮丧、懊恼、心烦意乱等消极情绪,以为自己再学也白搭,因而失去信心,对成绩差的学科更是产生厌学情绪,要么草草对付,要么干脆终止学业。而家长呢?依然只是从主观上要求孩子具有“刻苦精神”,这就像认为可以从空气中抓来一杳钞票一样没来由,简直是典型的唯心主义做法。
显然,这种学习上的“高原反应”很容易让孩子变得身心疲惫,缺乏学习兴趣,甚至自暴自弃。但是了解了“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掌握克服的方法,还是能及时消除负面影响的。事实上,遇到这种情况,恰恰说明你已经努力了很长时间,积累了很多收获,此时如果再坚持一下,想必用不了多久就会看到成功。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矿工费尽周折地来到一个地方,因为他听说,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一座金矿,很多早些时候来这里的打工者都找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实现了梦想。
然而,这位矿工开凿了多年也一无所获。最后,这位矿工只好无奈地放弃了掘矿,一怒之下将镐留在原地,愤愤地转身离去。
几年后,又一个矿工来到这个地方,开始挖掘起来,这个矿工与先前那个矿工敲打的是同一块崖壁。令人惊喜的是,最终,在他的辛苦努力下,终于凿开了矿脉,这个矿工也在一夜之间成了当地赫赫有名的富翁。
其实,沉默的财富曾经同样等待过第一个矿工,如果他当时能够坚持下来,再挥镐凿一凿,日后定会成为富翁。但是,第一个矿工并没有坚持凿下去,当时他不知道自己为这个放弃的决定所付出的代价是多么大、多么可惜。然而,很多生活中的失败者是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当他们放弃努力时,距离成功原来是那么的近。
联系到孩子“停滞不动”的学习状况,很多老师和家长也不明白,还以为孩子放松了学习,或是骄傲自满了。于是,一味地继续用“鞭打快牛”的方法催促孩子学习,这非但没有起到好效果,反而使孩子自己对学习灰心丧气、失去信心。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学习上的“高原现象”呢?
首先,任何学习都是先从容易、浅显的知识入手,然后再逐步加深。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所学学科也会越来越难,而难的东西原本就难以在短时间内理解和掌握,这时孩子原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就显得不够用了,这样学习速度必然要慢下来。这种情况在毕业班的学生身上尤为多见,面对接踵而至的考试、测验,还有堆积如山的习题、讲义,再加上为了学习又缺乏体育锻炼,有的还要承受来自父母、学校及社会的压力,这些都会让孩子因身心疲劳而产生“高原现象”。
其次,当我们学习某一学科的时间较长,学习热情可能会有所降低,甚至会有厌倦情绪,学习劲头也会下降,导致学习进度缓慢或下降,自然就出现了“高原现象”。
再次,很多学生在学习某一科目的开始阶段,有浓厚的兴趣和新奇感,靠死记硬背或是多写多练,进步很快,但是随着所学知识的增多、难度的加深,学习方法不得当的问题日渐暴露,学习越学越吃力,进步也越来越缓慢,哪怕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想前进一步也会举足艰难,力不从心。
此外,有些孩子在学到一点“皮毛”以后,就以为学得差不多了,不像以前那样全力以赴,有的甚至“浅尝辄止”不再努力。这种浅尝辄止、停滞不前的态度也会导致“高原现象”的出现。
每天懂点学习心理学
面对学习成绩达到某种高度后,怎么努力都很难再提高的情况,又该从哪些方面来消除这种“高原现象”呢?
◎◎正确认识“高原现象”
“高原现象”是学习过程中一种极为正常的现象,在这个阶段,要充满信心,保持平和心态,相信自己的学习能力,做到不急躁、不烦恼、不慌乱,经历了一次次的体验,自然会战胜眼前的小波谷。
◎◎调整和改变原有的学习模式和学习方法
不同的学习阶段需要不同的学习方法。当我们发现自己“停滞”了,就要适当地对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和策略进行调整,来适应更高层次知识学习的要求。反之,如果这时还是采用一成不变的学习方法,用习惯性的思维去对待后一阶段的学习,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
◎◎向老师、同学请教
当你感觉自己在学习上“停滞不动”时,不要独自一个人苦思冥想、钻牛角尖,而是尽量把情况跟老师或同学说一下,很可能会得到有益的指点,帮你找到“停滞”的症结所在,然后采取相应的行动。
需要强调的是,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出现学习上的“高原现象”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有临危不乱的心态和克服战胜它的勇气,不管现在的学习状况如何,只要相信自己能成功,只要运用正确的方法,就完全能够跨越“高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