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板效应”是指人们用刻印在自己头脑中的关于某人、某一类人的固定印象,以此固定印象作为判断和评价人依据的心理现象。
在社会心理学中,“刻板效应”是对人的一种固定而笼统的看法,一旦人们形成了某种固定观念,就会束缚住自己的手脚,限制住自己的思维,形成可怕的思维定势,成为人们认识事物的障碍。
在家庭教育中,许多父母也会犯刻板看待孩子的错误。在这些父母看来,孩子似乎永远是问题多于成绩。其实,每个孩子的身上都有闪光点,哪怕是点滴的进步,而我们的父母总是因为刻板效应而看不到这一切。结果,这种刻板心理往往造成父母过于消极地评价孩子,造成亲子关系的紧张,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丝毫无益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嘉嘉与媛媛是对表姐妹,快放假了,嘉嘉到大姨家来玩。
这天,嘉嘉和大姨聊起考试成绩,嘉嘉高兴地对大姨说:“这学期我的成绩都是优。”
“嘉嘉,你好棒啊,成绩总是那么好。哎,我还没看到媛媛的成绩单,不知道她考得怎么样?”说着就把媛媛叫了过来。
其实,媛媛早在屋外听到她们的谈话,听到妈妈在喊她,她才不情愿地走过来。
看着媛媛垂头丧气的表情,媛媛妈妈有些生气地说:“是不是又考砸了?你也把成绩单拿来,让我看看吧。”
媛媛蹑手蹑脚地拿出成绩单,没有一个优,大部分是刚刚及格。
“看看你的成绩,真是让我羞愧。”这时媛媛妈妈又忍不住地训斥起来,“你的成绩为什么总是这么糟?上次月考竟然还有一门不及格,去年班级名次还是倒数第几,像你这样不求上进,怎么能有好成绩?怎么能考个好学校?还不回房间好好想想去。”虽然这不是媛媛第一次遭妈妈的训斥,可是还是让她下不了台,只好含着眼泪回到了房间。
在媛媛看来,自己就像一个丑小鸭,她是多么希望能得到妈妈的鼓励,但是妈妈的训斥、数落,让她陷入更加泄气的境地。
案例中的妈妈还没有看到成绩单就非常肯定地认为孩子一定考得很差,这是典型的“刻板效应”在作怪。这位妈妈对待孩子的态度完全停留在过去,总是挖孩子的旧伤,她的这种态度让孩子完全放弃了努力,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
其实,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有这种倾向:一旦孩子犯了一些小错误,他们就会把孩子以前犯过的错误统统拿出来批评一番。在这些父母看来,不断的批评可以加强孩子的记忆,促进孩子改正错误,其实结果却并非如此。也有一些父母喜欢在他人面前揭孩子的短,希望旁人也能证明自己的正确,促进孩子改正错误。实际上,父母的这种做法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增加他们对父母的仇恨,进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不良心理。
事实上,孩子对于自己的进步是非常敏感的,而他们又是如此希望得到父母的认同,如果父母总是拿老眼光看待孩子,孩子渐渐会封闭心灵,不愿与父母有心灵上的沟通。反之,如果父母能够及时发现孩子的进步并给予恰当的表扬,孩子的心灵就会得到阳光的沐浴,进而把父母当成最好的朋友,而融洽的亲子关系恰恰是家庭教育最基础的保证。
每天懂点成长心理学
为了避免家长对孩子施与刻板教育,日常管教中,又该怎样做呢?◎◎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哲学上有一个观点: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具有灵性、充满活力、处于成长阶段的孩子更不例外。所以,明智的父母应该关注孩子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只要孩子努力了,就是好孩子。
◎◎用辩证、全面的观点看待孩子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看待孩子也应采取辩证、全面的观点。每个孩子身上都有所优长,也有所不足,家长的眼光不能只盯着孩子身上的缺点,而对他们的优点却熟视无睹,甚至认为他们身上根本不存在优点,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主观、武断的论断定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上进心。
总之,家长在教育子女时,要克服“刻板效应”,避免滋生“以偏概全”的错误,用发展、辩证、全面的眼光看待孩子,才是有助于孩子成长的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