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期间,戴高乐针对欧洲战争阴云密布的现实,潜心研究军事学,先后在1924年出版了《敌人内部的倾轧》,1932年出版了《剑刃》,1934年出版了《未来的军队》,1938年出版了《法国和她的军队》等着作,详细阐述自己的军事观点和理论。他主张创建一支由十万名精选士兵组成的重型摩托机械化军,来增强军队的机动性。他还强调大量集中使用坦克、飞机和步兵协同作战的必要性。可惜当时大多数军事专家都反对他的革新,主张防御性的阵地战。就连一直赏识戴高乐的贝当元帅也主张国家的安全只能依靠防御工事。
1939年9月1日,德军大举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9月3日,英法联合对德宣战。戴高乐奉命指挥第5集团军坦克部队驻守阿尔萨斯。1940年1月26日,他向80位知名领导人递交了一份备忘录,题目是《机械化部队的产生》。他预料到战争将蔓延到全世界,呼吁英法美三国要联合起来建立一支强大的机械化部队。然而,他的建议无人重视。到这年5月,德军在占领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后,又大举进攻法国。虽然戴高乐指挥的第四装甲师给敌人以重创,但全国战场却呈现败局。
6月份,戴高乐升任副国务秘书,负责国防事务。他受命飞赴英国,争取英国支持。谁知在6月16日返回法国时,听到一个十分惊人的消息。曾一度赏识他的贝当元帅组成的政府,有心要向德国投降!于是,戴高乐决心离开法国,去英国组织抗战队伍。于是便发生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戴高乐的广播演说传遍了英伦三岛,传遍了仅一海峡相隔的法国大地。法国人民在贝当政府一片失败求和声中,听到了戴高乐将军慷慨激昂的演说后,都振奋起来,决心拿起武器,同法西斯斗争到底。从此,戴高乐就成了法国人民的战斗旗手,成了举世闻名的反法西斯英雄。
6月22日,法国的贝当政府正式向德国投降。戴高乐得知后立刻在伦敦发表声明,谴责贝当政府的投降行为,宣布其不能代表法国人民。同时,他宣布成立“自由法国”。几天之后,英国正式承认戴高乐为“一切自由法国人的领袖”。戴高乐所从事的建立自由法国的行动,便被人们称为“自由法国运动”。
可笑的是,贝当政府对戴高乐恨之入骨,他的军事法庭还进行了缺席审判,判处戴高乐4年徒刑。而德国当局认为判得太轻,又改为死刑。
戴高乐对贝当政府的审判不屑一顾,他仍以顽强的毅力领导着自由法国运动。7月14日是法国国庆日,这一天戴高乐在伦敦检阅了拥有7000多人的第一批“自由法国”军队。这些人都是从不同地方汇集到英国的。一周以后,戴高乐组织了首批“自由法国”飞行员参加了对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区——鲁尔区的轰炸。8月7日,他和英国首相丘吉尔签署了一项协定,由戴高乐着手组建一支法国志愿军队,而由英国政府加以装备。“自由法国”的军队一天天壮大,法国人民看到了战胜法西斯的希望。
法国在非洲拥有众多的殖民地,戴高乐把注意力转向了非洲。他派了5名精明能干的年轻人前往非洲工作。经过努力,在非洲各殖民地掀起了一场反对贝当投降政府的浪潮。8月底,乍得、喀麦隆、刚果和乌班吉都站到了以戴高乐为首的“自由法国”一边。自此,“自由法国”的军队有了后方,有了兵员,在各战场上同德国、意大利法西斯军队作战,并取得了很大胜利。1941年9月24日,戴高乐发布命令,宣告成立法兰西民族委员会,代行政府职能。
戴高乐还经常派出杰出人物回法国本土,组织敌后抗战,不断杀死德国军官和炸毁敌人弹药补给等。1943年5月,在法国共产党的全力支持下,成立了全国抵抗委员会,确认戴高乐为法国抵抗委员会的领袖。从此,法国国内的抗战运动也纳入了“自由法国运动”的轨道。
为了维护法国的独立和主权,戴高乐在1943年5月建立了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1944年6月2日,他又将这个委员会改名为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这时,盟军开辟第二战场,准备发动诺曼底登陆。6月4日,丘吉尔将诺曼底登陆的计划通知了戴高乐,戴高乐机智而又坚决地要求盟军允许他的临时政府在法国解放的领土上行使权力。
1944年8月19日,巴黎开始起义,很快推翻贝当傀儡政府。同时,戴高乐领导下的勒克莱尔师团挺进巴黎,8月24日第一批装甲部队抵达巴黎的市政府大厦。25日,勒克莱尔率军进入巴黎与内地军共同战斗,消灭了德军龟缩的最后据地。下午3点,驻巴黎的德军无条件投降。傍晚,戴高乐进入巴黎,巴黎人民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
戴高乐是“自由法国”的不屈战士和领袖,是他在民族危亡的危急关头挺身而出,顽强地领导法国人民与法西斯军队英勇战斗。1970年9月,他因心脏病而去世,享年80岁。他的名字将永标史册。
地下救援组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对犹太人实行骇人听闻的种族灭绝政策,成千上万的犹太人被屠杀。在德国境内的犹太人不用说了,就是在欧洲其它国家的犹太人也都岌岌可危。德寇铁蹄所到之外,犹太人首当其冲地成为消灭的对象,甚至连妇女儿童也难逃厄运。如在法国,就有一万五千多名犹太儿童被德国人抓起来运走,其中的大多数被毒死在设在波兰的煤气室里。
但是,就在纳粹德国极端惨无人道地挥舞屠刀的时候,有一个组织却与他们针锋相对,专门从纳粹手中拯救犹太儿童。这个连锁组织横贯全法国,其中三个领导人是两位天主教神父和一位基督教新派牧师——夏里特神父、杜瓦克神父和保尔·维格拉牧师。
夏里特神父是一个耶稣教徒,他有些神经质,由于长期的超负荷工作,他的脸色苍白,倦态毕露。他一个人就设法庇护了四千多名孩子,是这项仁爱之举中的卓着人物。
1942年初,维希政府兜捕了几千名犹太人并把他们用船运往德国,夏里特神父得知这些被驱逐的犹太人被迫留下了他们的子女,共有120名,就千方百计地搜寻这些孩子,把他们安置到德国人找不到的地方,然后设法把他们送到乡下去。为了保证万无一失,他先派出一些年轻的助手们——通常是些20岁左右的姑娘——骑着自行车到乡下走访农户,以弄清这些农民们是不是真正的爱国者,是否靠得住,同时还要考虑到他们有没有奶牛或奶羊,能不能给孩子提供起码的生活必需品。这些年轻姑娘们的足迹遍及了里昂周围方圆百里的地方,为大多数孩子找到了庇护所,另一些孩子被妥善地安置在教堂办的孤儿院或学校里。
就在夏里特神父把这些孩子藏起来后几个月,德国人对犹太人的屠杀越来越变本回厉了,他们甚至向里昂下达交出200名犹太人的限额。维希政府十分恐慌,警察们向夏里特神父提议交出这些孩子去凑数。夏里特神父听罢勃然大怒,断然拒绝。警察对他恨之入骨,把他送进了集中营。
但是,夏里特神父不但没有向黑暗势力低头,反而以加倍的努力与他们作斗争。他在狱中写了一封致天主教徒和新教教徒的公开信,号召所有教会帮助犹太人,反对希特勒。这封信被偷运出去,并寄发给了一万名神职人员。这封信对社会产生了极大影响,鼓舞了无数的青年加入了抵抗阵线。3个月后,夏里特神父出狱,他放弃了教会干工作,并将组织转入地下。
夏里特神父以超人的智慧,组建了一个藏匿犹太孩子的复杂机构,成功地进行了许多救援行动。他的救援行动逐步地扩展到法国的每一个角落。他被公认为抵抗阵线的精神领袖,戴高乐任命他为地下组织的社会服务工作的总负责人。
杜瓦克神父属于教派。他身材魁梧,脸色红润,满脸的大胡子。战前他就以一个反排犹主义者闻名欧洲,他的救援行动逐步地扩展到法国的每一个角落。他被公认为抵抗阵线的精神领袖,戴高乐任命他为地下组织的社会服务工作的总负责人。
杜瓦克神父属于教派。他身材魁梧,脸色红润,满脸的大胡子。战前他就以一个反犹主义者闻名欧洲,他的家被纳粹抄了,他的住处被盖世太保每天24小时监视,但他仍在二战中救出了一千多名犹太孩子。
1942年7月,德寇在巴黎围捕了一万三千名成年犹太人,把他们驱赶到一个大体育场里,并把他们的孩子强行拉走,整个体育场上哭声震天,善良的邻居们收留了这些孩子。杜瓦克神父冒着危险,派出修女领回了30个孩子,并立即趁黑夜把他们分散到巴黎的亲朋好友家中,接着在城外给这些孩子们寻找安置的地方,使他们脱离了危险。后来,杜瓦克神父又把一批批这样的孩子送到了安全的地方。与此同时,也有很多孩子落到了盖世太保手中,并被送到了集中营,受到了非人折磨。他们在冰冷的库房里等候下一次征集。
保尔维格拉牧师知道了这个地方的孩子惨状,勃然大怒。别看他身材矮小,灰白的头发蓬松得像个鸡窝,但当他一发起怒时,可真是吓人,他本来就一直在巴黎贫民区进行社会福利活动,这时他召集了12个妇女,其中包括他的妻子,让她们马上进行营救活动。经过多方思考,他想出了一条有风险却很巧妙的计策:用德文起草一份命令,假称是盖世太保总部发来的,指示立即释放这些孩子。幸运的是,这条计策居然顺利地取得了成功。第二天,这位牧师在夏里特神父和杜瓦克神父的协助下,开始为这些孩子们寻找安全的住处。在各方面人士的协助下,维格拉牧师一共救出了一千多名孩子。
二战后,维格拉牧师的名字和事迹被广泛地传诵着。人们由衷地敬佩他和夏里特神父、杜瓦克神父在危难时刻做出的了不起的救援行为。
联合国的建立
在美国纽约最繁华的曼哈顿区,有一座39层、505英尺高的大厦,其立面为巨大的玻璃保护墙,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耀眼的光芒。与其他建筑物不同的是,这座大厦前飘扬着世界各国的五彩缤纷的旗帜。这座大厦,就是举世瞩目的联合国大厦。联合国是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孕育的。
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德国在10个月之内就先后占领了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接着,在灭亡法国之后又开始对英国进行大规模空袭,英国面临危亡。1941年6月22日,德国又对苏联进行大规模突然袭击,把战争扩大到整个欧洲。
紧迫的战争形势要求所有遭受侵略和爱好和平的民主国家联合起来,以共同抗击法西斯的侵略。1941年8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举行会晤并签暑了“大西洋宪章”,表示希望最后摧毁纳粹暴政后,能建立一个“广泛而永久的普遍安全制度”,最早提出了建立新的国际组织的设想。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正式参战,罗斯福与丘吉尔为协调各反法西斯国家之间的政策和行动,共同草拟了一个有关各国应该共同遵守的宣言,并取得了苏联方面的支持。
1942年1月1日,美、英、中、苏等26个参战国家在美国华盛顿的总统府邸白宫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这个宣言宣布,各签字国保证运用本国的全部军事、经济及其他资源的力量同法西斯国家作战到底。各签字国互相援助,不与敌国单独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26国的《联合国家宣言》虽是针对法西斯国家的,但却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1943年,同盟国在各个战场都取得了具有战略意义的胜利。为了解决战争后期的一些实际问题,美、英、苏三国决定召开外长级会议。这年的10月19日至30日,美国外长赫尔、英国外长艾登、苏联外长莫洛托夫以及一些高级参谋人员在莫斯科召开会议。会议所签署的文件征得中国同意,中国驻苏联大使傅秉常受权与三国外长共同签署了这个文件,即《中苏美英四国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宣言中有这样一段话:“他们认为必须在最短期间,根据一切爱好和平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所有这些国家不论其大小,均可加入为成员国,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这个宣言实际上提出了建立联合国的基本想法和原则。中、苏、美、英四国也就成了建立联合国的发起国。于是,在美、英、苏三国首脑签署的《德黑兰宣言》中,明确提出只有在战后建立联合国,才能维护世界和平的安全。
一年以后的1944年8月,中苏美英四国代表又在美国首都华盛顿附近一个叫敦巴顿橡胶园的古老庄园里召开了会议,进一步讨论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等问题。会议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8月21日——9月28日,第二阶设为9月29日——10月7日。会议根据莫斯科宣言的精神,讨论了“关于建立普遍性国际组织的建议案”。对于新建立的国际组织的名称,建议根据1942年1月26日华盛顿会议所使用的“联合国家”这一名称。对这一组织的机构,建议建立全体成员大会,由全体成员国代表组成;设立安全理事会,由美苏中英法5个常任理事国和大会选出的6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秘书处为联合国的常设机构;国际法院为联合国司法机构。在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的表决权问题上,苏联和美英等国发生了争执,因此,这次会议没有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