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笔不小的收入大大地激励了陈茂榜,让他看到收音机及整个家电行业的前途,并促使他下决心自己经营电器。陈茂榜以自己辛苦积攒起来的100元台币为资本起家,开始了经营电器的生意。
在创业的过程中,陈茂榜坚持自己“微利必求”的经验,力求薄利多销。他的电器商店价格实惠,吸引了很多顾客,他很快创下了10万元台币的家业。在“微利必求”的经商思想指导下,陈茂榜的生意越做越大。1956年,他设立了东兴电器公司,后又合并改为声宝电器公司。到1983年,他的总资产就已达到119亿元台币。成为了台湾的“电器先驱”。
“微利必求”的赚钱心态,使陈茂榜能从卖苦力当店员发展到百亿富翁。试想,如果陈茂榜在创业之初不愿意赚小钱,不愿意为了一点点利润去努力推销,那么,他能很快地积攒起发家的资本吗?
天道酬勤
有一项调查表明,富人比一般有钱人还要努力工作,近七成富人每周工作时间在四十到五十小时以上。这与美国富翁大调查的结果相近,美国有三分之二富翁每周工作四十五到五十五个小时。这种勤奋工作的态度,其实正是富人创富的秘密。
一个人无论以何种方式赚钱,也无论钱挣得是多还是少,都必须经过时间的积淀。富人的玩也是一种工作方式,是有目的的。富人的闲,闲在身体,修身养性,以利在战,脑袋一刻也没有闲着。
商界女强人梁凤仪说:“成功的方程式是勤奋和机缘各占一半,不过就算你很幸运,机缘取足50分,但却很懒惰,勤得0分,结果加起来不是达不到及格水平,又何来成功呢?”梁凤仪是一位柔美的女人,又是~位着作丰厚的作家,更是一位卓有成效的企业家。在她的创业理念中,勤奋是最重要的要素。
体力和精神的双重挑战
对早年的梁凤仪来说,钻研学术是她少女时代的惟一美好梦想。她喜爱文字、喜爱戏剧、喜欢历史,大学期间除主修中文外,还副修历史。大学毕业后,她直接进入研究院,并顺利地取得了硕士学位。
良好的文字功底,扎实的逻辑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以及泉涌般的灵感使她成为一名极具灵性的人。大学时代,梁凤仪就编写话剧,赚取零用钱。1968年—1972年,总共撰写了60个电视剧本,并且自任制作人。
香港工商业发展十分繁荣,梁凤仪萌发了自主创业的念头。她想赚取更丰厚的回报,实现更大的自身价值。
梁凤仪是一个说干就干的女人。经过周密细致的考察。梁凤仪瞄准了女佣这一行业。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香港经济刚刚起步,女性职员越来越多。女性去上班了,家里的家务却无人料理。
梁凤仪运用求学时搜集资料、分析形势的训练,知道在菲律宾招揽女佣工,薪金低廉而供应充足,她毅然决然地在1977年创立碧利菲佣公司,单枪匹马到劳工署、驻菲的英国领事馆、当地的职业介绍所等多个职能部门周旋。
创业难,做行业的第一个创业者更难。作为香港历史上第一家菲佣介绍所,梁凤仪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工作本身的难度也是难以想象的。在工作中,不但是体力上的劳累,还有精神上的极度损耗。事无巨细,都要她亲自去处理,!必须面面俱到。一方面,她要做好背井离乡的菲佣的安抚工作;另一方面,她要不厌其烦地为客户解释劳工署与移民局法例;另外,她还要静心聆听顾客们的投诉,提供劳资双方相处协调的方法。
梁凤仪的介绍所的每一点进步都渗透了她的辛劳和努力。每一次菲佣培训,每一次与顾客的交谈,都要做得到位、得体。
对自己认定的事业,梁凤仪总是勇往直前和全力以赴的,凭着自己的不畏难、不言倦、不谈悔、不悔苦、不退缩、不失望、不气馁的精神,梁凤仪在毫无经济后盾与人情援助的情况下,凭着充沛的魄力和勇气、顽强的毅力和斗志,不怕一次又一次跌倒,取得了很大成功,而且还帮了香港职业妇女的一把大忙。
扎扎实实能赢得更多
天道酬勤,努力的人能获得更多的财富。“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既想轻松,又想赚大钱,那种想法只是一种虚幻的梦想。
有一个人问“万科”董事长王石:“怎么样不冒风险、不辛苦就能发财?”
王石很神秘地说:“想发财很容易,我教你一个办法,一定能够迅速发达。”那个人听后大喜,忙要拜师。
“你可不用谢我,这个办法不复杂,名叫‘生仔丸’。”王石说,“你搞间厂,用淀粉生产小糖丸,当然卫生工作要做足啊。然后专门卖给孕妇,说吃了你这个宝贝丸子,一定能够:生男孩,无效就退款。这样下来,你起码有一半客户是生男孩,那一半钱你是稳赚的!”
那人想想,就说:“就怕卫生部门不批准,更怕给人识破暴打一顿啊!”
王石这下才真的乐了,说:“你明白这个道理就好啊!天底下哪里有又容易又好赚的生意,还不回去脚踏实地做好手上的事情,”
勤奋是惟一的办法
台湾裕隆集团的创始人和掌门人吴舜文说:“和西洋人、东洋人相比,我们起步起得晚,人力、财力也不如;要是不比他们勤奋,效率更高,那就永无翻身之日。”
1995年,吴舜文开始经营纺织厂,由于家学渊源,她经营得有声有色。吴舜文深知海岛市场有限,便把发展目标盯向海外。纺织品外销,关键是质量。吴舜文毫不犹豫地投资5万美元购置最新设备,安装了鉴定质量的仪器。功夫不负有心人,1996年,她经营的纺织厂连续5年获台湾外销绩优最高奖。
吴舜文经营纺织业表现了她的经营天赋。她以纺织厂为中心,逐渐扩展自己的纺织王国,先后成立卫元生纺织公司、台文针织公司,通达实业公司、台兴纺织制线公司等。
然而,一次意外改变了吴舜文的经商之路。由于丈夫严庆龄跌跤致脑部受伤,吴舜文不得不接过丈夫的接力棒,改行经营裕隆汽车制造公司。
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在丈夫受伤的时候要改行来接手,从事一个从不熟悉的行业,是一种巨大的挑战。不但体力上,而且精神上,都需要坚强和毅力。
吴舜文从没有经营汽车业的念头,对汽车一窍不通。面对这些困难,吴舜文的对策是:勤奋学习。她除了向丈夫请教外,还请了位日籍汽车专家讲课。她一方面要关心和照顾丈夫的身体,一方面又要学习汽车方面的知识,还要管理裕隆汽车制造公司,作出重大决策。
天道酬勤,愿意努力的人总是能够得到更多的回报。就在吴舜文接棒的当年,汽车产量高达至5.74万辆,营业额从台币3亿多跳到60亿元。当年的营业收入达6亿元新台币,高居当时台湾最大民营企业的第4名,让社会各界刮目相看。
一步一步成富翁
富人创富的秘密,有很多就隐藏在普通的做事之道中。很多富人在创造财富时,是一步一步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努力,然后成为大富翁的。这是一个很多人都知道的方法,但是却很少有人会按部就班地去实践它。
要做大商人,先从小商人做起。富人们把握每一个小机会,积累资金,锻炼经营管理能力,培养人际关系。这样便积土成山,终成大器。
勤干加上苦干
发财致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是今天播种明天就可以收获的。它需要长期的投入和努力。如果能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朝自己的目标努力,也能获得越来越多的财富。
任何质的飞跃都有赖于量的积累,钢铁不是一天炼成的。财富的积累总是和年龄成正比的,绝大部分超级富翁,在年龄上都是属于中老年,都走过了一段漫长的道路,在人生的后半段,才修成正果。
神原裕司郎是一位纯朴的日本青年,家庭既不富裕,也没有很高的学历。但他从不自卑。他认为,在一个充满机会的社会,只要勤劳肯干,迟早有出头之日。
18岁时,他用积蓄买了一辆自动卸货车,每天驾驶这部车子去建筑工地找活干。他不大计较工钱多少,只要有生意他就高兴。所以各地的工头都很欢迎他,他天天有活干。
19岁时,神原卖掉自动卸货车,拿出全部积蓄,还向银行贷了一些钱,买了一部大型推土机。这样每天赚的工钱就更多了。
由于神原干活认真又不斤斤计较工钱,那些建筑商都乐意包他的车,他无需辛辛苦苦去找工作,工作反而天天来找他。神原每天早出晚归,忙得几乎连睡觉的时间也没有,他的收入也很可观,每天能赚6万日元。
苦干一年后,他又买了一部挖土机和一台推土机,雇人来开。此时,他已完全懂得了应该怎样赚钱和节省钱的诀窍,他的事业也迅速发展。
三年后,他已拥有各种土木工程机械10部,成为一名土木工程承包商,并设立了神原重机兴业公司。
到28岁时,他的公司一年可做2.6亿日元的生意,他本人也成为了一位知名企业家。
最笨的办法通常就是最好的办法。神原裕司郎并没有特别好的机遇,也没有运用特殊的方法,他只不过珍惜每一个小机会带来的利益,年纪轻轻就成了成功人士。事实上,任何人采用这种笨方法,一步步壮大自己,都会有一番成就。这比使用投机取巧的聪明法子要可靠得多。
卖米起步的“经营之神”
在全球华人富豪当中,台塑集团董事长、人称“塑胶大王”的王永庆是凭奋斗走向成功的典型代表,因此被誉为“经营之神”。但“经营之神”最初也是从卖米这样的小生意起步的。
王永庆早年因家贫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卖。16岁的王永庆从老家来到嘉义开一家米店。那时,小小的嘉义已有米店近30家,竞争非常激烈。当时仅有200元资金的王永庆,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个很小的铺面。他的米店开办最晚,规模最小,更谈不上知名度了,没有任何优势。在新开张的那段日子里,生意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刚开始,王永庆曾背着米挨家挨户去推销,一天下来,人不仅累得够呛,效果也不太好。谁会去买一个小商贩上门推销的米呢?可怎样才能打开销路呢?王永庆决定从每一粒米上打开突破口。那时候的台湾,农民还处在手工作业状态,由于稻谷收割与加工的技术落后,很多小石子之类的杂物很容易掺杂在米里。人们在做饭之前,都要淘好几次米,很不方便。但大家都已见怪不怪,习以为常。
王永庆却从这司空见惯中找到了切人点。他和两个弟弟一齐动手,一点一点地将夹杂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类的杂物拣出来,然后再卖。一时间,小镇上的主妇们都说,王永庆卖的米质量好,省去了淘米的麻烦。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米店的生意日渐红火起来。
王永庆并没有就此满足。他还要在米上下大功夫。那时候,顾客都是上门买米,自己运送回家。这对年轻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就是一个大大的不便了。而年轻人又无暇顾及家务,买米的顾客以老年人居多。王永庆注意到这一细节,于是主动送米上门。这一方便顾客的服务措施同样大受欢迎。当时还没有“送货上门”一说,增加这一服务项目等于是一项创举。
王永庆送米,并非送到顾客家门口了事,还要将米倒进米缸里。如果米缸里还有陈米,他就将旧米倒出来,把米缸擦干净,再把新米倒进去,然后将旧米放回上层,这样,陈米就不至于因存放过久而变质。王永庆这一精细的服务令顾客深受感动,赢得了很多的顾客。
如果给新顾客送米,王永庆就细心记下这户人家米缸的容量,并且问明家里有多少人吃饭,几个大人、几个小孩,每人饭量如何,据此估计该户人家下次买米的大概时间,记在本子上。到时候,不等顾客上门,他就主动将相应数量的米送到客户家里。
王永庆精细、务实的服务,使嘉义人都知道在米市马路尽头的巷子里,有一个卖好米并送货上门的王永庆。有了知名度后,王永庆的生意更加红火起来。这样,经过一年多的资金积累和客户积累,王永庆便自己办了个碾米厂,在最繁华热闹的临街处租了一处比原来大好几倍的房子,临街做铺面,里间做碾米厂。
就这样,王永庆从小小的米店生意开始了他后来问鼎台湾首富的事业。
王永庆成功的例子说明,能把一粒米这样细小的生意做好,今后才能成为大商人。
最短的路未必最快
人们往往喜欢走快捷方式,希望不劳而获,以为走快捷方式可以用最小的体力最快到达目的地。在大街上,满眼可以看到:马场、六合彩不乏投注的人龙,澳门葡京从来不缺出手阔绰的赌徒。然而,快捷方式虽然是最短的路,却未必是最快的。有多少赌徒从不工作却因为赌博而成为富翁?
快捷方式并不好走,不但荆棘满途,而且充满危险,也没人可以保证你走的路一定可到达终点。有的人追求走快捷方式,却可能为此赔上时间、金钱甚至是生命的。
有一则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正说明了近路不一定能最快到达的道理。
有一天,一个小职员正在赶着上班,这天他的公司有一个很重要的会议,会议中的表现关乎到他能否升职,所以不能迟到。无奈他的闹钟却在今晨坏掉了,最糟糕的是还:有二十分钟会议便要开始了。
小职员惟:有改乘出租车,希望能赶得及参加会议。
好不容易才给他截到了一辆出租车,匆匆忙忙上车后,他便对司机说:“司机先生,我赶时间,拜托你走最短的路!”
司机问道:“先生,是走最短的路,还是走最快的路?”
小职员好奇地问:“最短的路不是最快的吗?”
“当然不是,现在是繁忙时间,最短的路都会交通堵塞。你要是赶时间的话便得绕道走,虽然多走一点路,却是最快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