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河的明天,我梦中的桥与路
伏尔加母亲河的明天:我梦中的桥与路
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将上海城市分割为“浦东”和“浦西”。就是因为这条“既宽又不宽”的“黄浦江”;就是因为这“浦东”和“浦西”之间往来和联系的不便,上海人曾经长时间为此而烦恼、为此而痛苦。
痛定思痛,上海人在黄浦江上面架起了一座又一座大桥:“南浦”、“杨浦”、“徐浦”、“奉浦”、“鲁浦”……,一座座大桥通浦东。
痛定思痛,上海人在黄浦江下面开凿了一条又一条隧道:“延安东路隧道”、“打浦桥隧道”、“南京路观光隧道”……,—条条隧道连浦西。
从此,上海人再也不为“浦东”、“浦西”的“隔阂”而烦恼了。交通的便捷,带来了浦东旺旺的人气,带动了浦东快快的发展。
“浦东”,成了中国发展经济的开发区,成了上海——中国发展经济的“黄金地块”。
宽阔的伏尔加河也将伏尔加格勒分为东、西两部分。伏尔加河的东面,有着大片宽阔的河边沙滩、大量的农田、绿地和未开垦的低湿洼地,是人们度假、休闲的好去处,也是许多市内居民“达恰”的所在地。
至今,两岸的人员往来、货物交流,还只能依靠“渡船运输”。伏尔加格勒要加快河东的发展,最重要的基础条件,是必须改善目前落后的交通联系。
正如中国家喻户晓的一句“口头禅”:“要致富,先修路”。尽快在两岸架桥,成了伏尔加格勒开发河东、发展河东,进而带动整个伏尔加格勒经济发展的重要步骤。
据介绍,1996年伏尔加格勒成立了“伏尔加格勒桥梁公司”。当年4月开始施工。
按照专家设计的图纸,这座桥梁总长为2.9公里(包括引桥)。桥面宽度为30米。设计为双向行驶六车道。当地政府绘制的,有关开发伏尔加河河东的规划蓝图,经常出现在地方电视台的广告中:大桥飞架伏尔加河,桥面上奔驰着一辆接着一辆、东来西往的车辆:货车、客车、轿车。新开发的伏尔加河东岸,高楼林立。新颖的建筑、漂亮的商店、饭店和民宅鳞次栉比……。
人们看得到的,这一未来规划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在伏尔加河的河面上,已经竖起了一对一对水泥桥墩。从城市交通的重要交接点——马马也夫山岗公路起,直至伏尔加河边,也竖起了几十个作为陆地引桥的水泥桥墩。
但是,这些矗立在河中和岸边的桥墩,已经风餐露宿了好几年,始终还铺不上桥面。当然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伏尔加格勒人一定能够做到:“一桥飞渡伏尔加,两岸瞬间变通途”。
未来——现实、现实——未来,眼前的景况与将来的规划,美好的设想与缓慢的进度,对比度又是如此强烈,又恰恰同时映入我的眼帘。
伏尔加河流啊流,见证了历史;伏尔加河流啊流,憧憬着未来。当我再一次来到你的面前,但愿能看到大桥跨两岸,旧貌换新颜。
我相信,俄罗斯的明天,更美好!伏尔加格勒的明天,更美好!
伏尔加格勒朋友们的生活将会更加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