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佐谊对记者说,在他担任副县长一年多来,深刻感受到了组织上对党外干部的培养、关怀、重视和支持。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对他的工作十分支持,使他放开手脚抓工业生产;市委组织部、统战部多次了解他的工作和生活情况,给了他鼓励和慰藉;加上政府机关一些老同志的传帮带、相关部门领导班子的配合、支持,他感到工作如鱼得水,“几乎没有党外干部的感觉!”当然,他也承认这么快地进入角色,与自己具有较好的基础分不开。他曾长期担任副食品公司的副经理,有较丰富的“从商”实践经验;获得过省财经学院的会计本科证书,是全国第一批拿到中级职称的会计师,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担任副县长后,他又挤出时间学习工业经济管理、西方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及社会主义经济法律法规等理论知识,进一步武装了头脑,开阔了视野,从而使他能在副县长的位置上恪尽职守,施展才干。
黄卫红:从乡党委书记到电视台台长
如果不是在办公室,你很难相信面前的这位刚过而立之年的英俊小伙儿会是电视台台长。高挑的个儿,白晳的面庞,潇洒的风度,浑身散发着青春的朝气。建市以来,张家界电视台台长换了好几任,黄卫红硬是“百里挑一”——从近100名参加公开选拔的角逐者中脱颖而出,登上了这个令人瞩目的位置。
1982年参加工作的黄卫红曾在小学、中学度过10年的执教生涯,1992年出任桑植县共青团县委书记,两年后又下到基层锻炼,历任区长、乡党委书记等职。1995年7月,命运之神再一次垂青,他被选拔为张家界电视台第四任台长。
风光虽然风光,但伴随荣耀的是严峻的挑战。张家界电视台自1989年底成立以来,虽说作为“官台”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扶持,但由于是新建单位,几年来负责人的变换频繁,加上有线电视的异军突起,“三足鼎立”抢市场,造成市电视台步履维艰,至今尚无办公楼和宿舍,还欠下100多万元的债务,干部职工的思想处于不稳定状态……
黄卫红,这位长期在基层工作,对“新闻”知之甚少的年轻台长,能挑得起这副重担吗?
一年过去了,人们的疑虑在消失。电视台在新闻报道、基础建设等方面都出现了可喜的变化,节目播出效果和质量都向前大进了一步。“张家界新闻联播”全年共推出214期,播发新闻2000多余,没有出现大的差错,一些重大的宣传活动如“两会”召开,‘95森保节现场直播、’96迎春晚会现场录像、纪念贺龙诞辰100周年、“严打”斗争等报道及时、准确,受到市领导的肯定。去年下半年拍摄的专题片《深圳情》,生动地再现了特区人民对革命老区桑植县的无私援助,在深圳市放映时引起强烈反响。今年2月,该台借全市电视微波传输全面开通之机,对栏目进行大幅度的调整,使自办节目更趋活跃、新颖、贴近观众,受到市民的欢迎和好评,收视率大幅上升。
电视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设备。黄卫红台长在狠抓业务、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的同时,千方百计抓基础设施建设。去年下半年以来,他带领一班人积极争取,在市委宣传部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多渠道筹借资金30多万元,添置了5台摄像机以及编辑机、放像机等设备,还偿还了10多万元的设备欠款。以前由于差转台发射功率不足,市电视台只能覆盖永定区周边很小的范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于今年2月28日开通了全市微波传输。从此,张家界电视台的节目覆盖全市,成为名副其实的“市台”。长期以来,市电视台的节目在入网有线电视后,信号不稳、效果很差。为了解决这一“棘手”问题,黄卫红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进行了深入的调查,找到了症结。于是,在市广播电视局的大力支持下,与兄弟单位协商,迁移了播出机房,同时更换、充实了播出设备,从而使这一困扰市电视台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黄卫红告诉记者,从乡党委书记到市电视台台长,中间跨度很大,适应新的角色有一个过程。早在参加公开选拔发表施政演说的时候,他就针对自己的弱势提出了“先当学生,后当台长”的口号。担任台长后,他确实认认真真做了几个月的“学生”,虚心向懂业务的副台长和中层骨干们请教,听取和尊重他们的意见;和记者们一起冒着烈日下基层采访,扛摄像机;在演播室里整天整天地“蹲点”,学习编辑、制作技术;业余时间钻研有关电视理论书籍……以至于一些迷信“新官上任三把火”的人对他上台后迟迟没有大动作颇有微词,认为是缺乏“魄力”和“开创性”。黄卫红不这么看,他对记者说,市电视台建立6年来在取得成绩的同时,积累了许多矛盾和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时间和条件,不能靠“烧三把火”一蹴而就,得“冷水泡茶慢慢浓”。所以,他针对台里的实际提出了“一年打基础,两年求发展,三年上台阶”的建台思路。他坦言当电视台台长比当乡党委书记压力大,政治上要求更高,业务上要求更精,管理上要求更严。因此,一年来他为了打开工作局面,团结一班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这位“百里挑一”的台长知道,有千百双眼睛在关注着他,关注着张家界电视台,他必须像在公开选拔的考场上一样向组织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他不能辜负全市几十万电视观众的期盼。
彭发勇:“牛脑壳大小都是修”
在1995年上半年开展的公开选拔副处级领导干部的活动中,6个岗位有5个竞争激烈,唯报名参加市外贸公司副总经理角逐的人寥寥无几。何以出现这种情况?250万元的亏损和债务让人望而生畏!谁愿意放着安稳的日子不过,去冒那个可能连工资都拿不着的风险呢?然而,还是有那么一批敢想敢干的人不信这个邪。彭发勇,就是这批不信邪的人中杀出的“黑马。”
观其外表,彭发勇算得上是标准的“帅哥”:一米七五的个头,浓眉大眼,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幅秀郎架眼镜,“帅气”逼人;脸上总是挂着微笑,显得自信和可亲。1984年从吉首大学毕业的彭发勇曾在龙山县委党校担任过6年的理论教员,1990年又入湖南省委党校研究生班攻读两年政治经济学,但喝了一肚子墨水的他最终却“弃文从商”,1993年初调入刚组建的市外贸公司,开始其商旅生涯。外贸部门在计划经济时代是让人羡慕得流油的行业,曾经有一种说法:“一财贸,二工交,实在不行上文教……”然而“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自1988年起,国家开始对外贸体制实施改革,到1992年,外贸管理权全面下放。吃惯了“大锅饭”的外贸企业一下子被推向了市场,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出现了大面积亏损。1993年初筹建的市外贸公司从此滑入泥淖,经营不到3年,便背上了250万元的亏损包袱。
初生牛犊不畏虎——彭发勇,这位外贸公司所属5个分公司中唯一未发生亏损的阜康分公司经理,勇敢地挑起了重担。
上任之时,市委、市政府派驻工作组对外贸公司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因此,1995年下半年外贸公司是在边清理、边经营的状态下度过的,虽然当时还没有确定他为法人代表,但彭发勇还是尽自己的职责,一边整章建制,精简辞退部分聘用人员,减少人头费开支;一边在银行完全停贷的情况下,多方筹集资金,开拓市场,完成了一批内贸和出口业务,遏制了亏损加剧的势头……这期间他确确实实当了半年拿不到工资的副总经理。
今年元月,外贸公司原总经理调离,彭发勇被组织上任命为法人代表,他开始大胆施展拳脚。首先,对公司机构进行大撤并,将所属的龙泰、阜康、京宏公司,广州、深圳办事处(公司)全部撤销,成立进出口一部、二部;将原有的财务、人事、办公室等5个部室合并成综合部和财务部,优化组合,按需上岗。同时,改革利益分配机制,收入向一线倾斜;业务人员取消工资制,报酬同效益指标挂钩,利润按3:7分成,即个人占3成,公司得7成,超过任务的4:6分成;管理人员拿80%的档案工资,其余20%年终按综合考核评比成绩补发。经营确定了“以进出口为主业,大力开展内贸业务,积极兴办实业,开发多种经营,走贸农、贸工、贸旅相结合的路子”的经营方针。上半年实现商品销售收入234万多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8%;创汇45万美元,完成全年任务的45%。公司长期亏损的局面得到了遏制,亏损额比去年同期减少44.5万元。公司在实业化建设上迈出了探索性的一步,创办了短、平、快项目经营门市部和魔芋加工厂。
彭发勇告诉记者,为了扶持外贸公司走出困境,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鲁平益多次听取市外贸公司工作汇报,给予具体指导。3月上旬,鲁平益市长还主持召开有财政、银行等部门参加的市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和解决市外贸公司的“三无”问题,市长助理李彪利用自己曾在省外贸部门工作的优势,为该公司出谋划策、奔走呼号,亲自带人去省城活动,为外贸公司争取进口配额指标。主管部门市外经贸委更是全力支持外贸公司的经营和发展,不仅提供办公用房,还无偿划拨土地供公司申请抵押贷款。市财政局派出人对外贸公司进行“支、帮、促”,在贷款无着落的情况下提供财政周转金38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公司的正常经营。此外,市中行、市国土局、市国税局等部门为帮助外贸公司重新启动作出了贡献。
从部门经理到法人代表,彭发勇似乎比较快地进入了角色,用他的话说:“牛脑壳大是修,小也是修。”只是肩上的担子沉重了很多倍。他对记者坦言,虽然外贸公司上半年经营成绩尚未达到预定目标,但通过内部改革、外部公关,已恢复了战斗力,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只要假以时日,他有信心率领全体员工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走出低谷。他觉得,唯有在逆境中求生存,才更能磨炼人的意志。因此,不畏惧失败,才能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尽显风流,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文慈华:“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面前这位看上去三十出头、实际上已近不惑之年的人就是我们系列报道中要采访的又一位主人公——市人民医院副院长文慈华。
和许多五十年代的同龄人一样,文慈华当过知青,经历过“文革”的动乱岁月,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后上了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慈利县人民医院工作。1984年,好学上进的他又考上了湖南医学院研究生。然而,他不是在学院里而是在医院的病床上与亚急性重症型肝炎的搏斗中度过了4年艰难岁月。1989年3月,从死亡的阴影中走出来的他,又带着微笑回到了工作岗位。在慈利县人民医院,从住院医师到主治医师到副主任医师,从普通医务人员到医务科长到第一副院长,他一步一个脚印。1993年底,他调任市人民医院医务科长。去年6月,在“公选”活动中,他综合成绩名列第一,被任命为市人民医院业务副院长。
刚一上任,文慈华便摊上了一块“硬骨头”,全院上下正全力以赴为年底“二甲”达标而拼搏。文慈华担任院“二甲”办公室副主任。重任在肩,义不容辞,他勇敢地挑起了为医院上档晋级的大梁。半年的时间里,180多个日日夜夜,文慈华全心身地投入到工作中,与廖丽君院长、罗光楠副院长等院领导一起,指导并参与50余万字的指标分解工作;参与制订8万多字的分级管理达标方案及各阶段实施方案;开展大运动量的“三基三严”强化训练,组织编写、印刷近百万字的辅导资料。通过院领导一班人和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117项的“二甲”医疗技术达标项目完成了115项,65分的医技项目完成了62分,这在全省达标工作中是较少见的。去年年底,医院以908分的好成绩通过专家验收,一举达标。
市人民医院是在原来县级医院基础上升级为地级市医院的。由于是“拔苗助长”,因而,医院在医疗设备、医疗质量、医疗作风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差距。前几年,新闻媒体年年都有关于市人民医院医疗事故和医德医风问题的报道。因此,身为业务副院长、又兼医务科科长,质控科科长的文慈华,上任伊始,便与廖丽君等院领导达成共识,把狠抓业务管理,搞高医疗质量,搞好医疗保障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一年来,他们在挤出资金800万元购“CT”、全自动化分析仪、心腹腔镜等高新类医疗设备的同时,狠抓全体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医德医风建设。去年下半年以来,全院每个月对医务人员进行一次操作基本技术的检查。今年,又用“请进来”和“送出去”的办法,邀请专家教授20余人次,送出学员30余人次,开展学术交流,在全院上下形成一种浓郁的学习气氛,使医务人员的业务和技术水平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先后成功进行了“回肠乙状结肠人工阴道成形术”、“人工晶体置换术”、“放射介入心导管治疗”等高难度手术,使医院医疗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