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船正在后退!我已毫无办法!”挪威船的船头从窟窿中慢慢拔了出来。随着尖锐刺耳的轧轧声,两艘船终于分离了。“皇后”号失去了控制。在急流的冲击下漂离出事位置半海里。船上窟窿的面积为32平方米,每秒钟有30立方米的海水进入舱内,成千吨的海水在“皇后”号内咆哮、回旋着,船体开始倾斜。
汹涌的急流船上的情况十分糟糕。上船仅一天的旅客对船上的情况根本不熟悉,在混乱中无法找到通往上甲板的走廊。不少人还没有醒来就然死去。有些人因动作迟钝成了牺牲品,他们花了许多时间穿衣、整理箱子,往往还没有跨出卧舱的门,死神就冲了进来。有些人在黑暗中被活活踩死。
“皇后”号上共有36艘小艇,可以乘坐1860人,上甲板还有10余只救生筏,而遇难后放下的只是6只救生艇,其他的都因船体极度倾斜而无法放下来。
“皇后”号在水中倾斜得愈来愈厉害,当轮船上的烟囱没入水中时,锅炉突然爆炸了。数十名司炉工立即被高温蒸汽烫死,许多碎块被抛入空中,一块巨大的铁板落下时,恰巧击中了一艘载有50名逃生者的小艇,许多人就在这次爆炸中丧生。
爆炸的气浪把肯达尔船长也抛到海里。他抓住了一块在水面上漂浮的木头,凝视着正在下沉的轮船,不禁潸然泪下。
这场灾难造成了十分惨重的损失。据统计,船上1477人中,只有465人获救,而其他1012人全部死亡。
护卫舰撞沉潜艇1959年12月1日中午,某护卫舰大队编队在舟山海域对潜攻击演练已接近尾声。
当日下午2时,418号潜艇正在通过声呐装置,接收潜艇水下航行时发出的噪声来测定潜艇位置以施行攻击的训练。此时,二舱、四舱水密门都没关,指挥舱上方第二道水密门也没关。作为艇长,张明龙知道这是条令上不允许的。但他万万没想到,一场艇毁人亡的巨大灾难正悄悄向他们逼近。
下午1时40分,护卫舰“衡阳”号报告说,它已与418艇失去联系,随后其他几艘舰也都相继报告再也没有发现418号。
狼级护卫舰演习已到结束时间,“衡阳”号停车漂泊。
此时,所有水面舰艇均驶离该海区。在未驶出前,不得停止。这一切则是为了使潜艇在水下能监听到舰艇的声音,以确保上浮的安全。
“衡阳”号停车漂泊后,巨大的船体失去动力,静悄悄地顺风漂移。
水下30米处,张明龙在等待可以上浮的信号。他命令声呐兵,严密监收艇外信号。
2时整,没等声呐兵报告,他已清楚地听到水下传来三声爆炸声。
他认为这是指挥舰“昆明”号向他发出“演习结束,可以上浮”的信号。
20世纪50年代,水面舰与潜艇的水下联络还没有更先进的方法。
三声爆炸声是“昆明”号向水下投下的三枚陆军常用的手榴弹。它在水下爆炸时,声波传得很远,潜艇声呐接收到声波后,便可安心上浮。
由于距离很近,其声波很强,所以连艇员们都能听到。
“准备上浮2”张明龙下达口令。随着警报器一声长鸣,艇员们迅速各就各位。
其实,全艇并未真正准备好。
二舱、四舱水密门尚未关闭。按条令规定,发出警报后,各舱室必须关闭水密门,但他们没有这样做。
听到口令,轮机军士长王发全启动排水系统。机舱内一阵轰鸣。
排水系统把15个大气压的高压气迅速注入水柜,海水在强大的高压气下被挤出水柜,这条钢铁巨鲸一声不响地向海面浮去。
深度表显示:30米、20米、15米、8米,潜艇已经上浮到半潜状态。
此时,艇长并没有想到灾难正在落下。
潜望镜刚刚露出水面,一堵黑乎乎的铁墙立即占据了整个视野。
副长一声惊呼:“速潜!速潜!”来不及了,未等艇员们反应过来,脚下便是一阵猛烈颤抖,人们一下子被甩到左舷,接着又弹了回来。
水面上,“衡阳”号庞大的身躯只略颤动一下,接着又安安稳稳地飘着,甲板上的人还不知道,此皇家海军护卫舰时他们已闯下大祸。它钢刀般的舰首把418艇舰桥一切两开,指挥舱里,只听见震耳的一阵钢铁撕裂声。
随即,一股强大的水柱咆哮着倾泻而下,刚刚爬上扶梯的张明龙,扑通一声被重重地摔到甲板上。
黑乎乎的海水野马般地吼叫,以每分钟32吨的流量穿过第二道水密门,直泻指挥舱。接着又翻腾跳跃,越过第二舱、第四舱水密门,直扑过去。顷刻间,舱内一团漆黑。
仅3分钟,三个舱室全部淹没,4分钟后,潜艇便沉坐在40米深海底。艇长张明龙等7名军官,17名水兵当场牺牲。
在这场共和国海军史上的第一次水下灾难中,轮机军士长王发全是唯一生还者。
以强欺弱:
核潜艇撞沉小货船1981年4月9日上午10点半左右,在日本鹿儿岛县下甄岛附近海面航行的日本货船“日昇丸”与美国战略核潜艇“乔治·华盛顿”号碰撞,“日昇丸”顷刻沉没,而美国核潜艇却溜之大吉。
什么是战略核潜艇战略核潜艇又被称为弹道导弹核潜艇,是因为潜艇所携带的弹道导弹射程远达到1万公里,弹道导弹弹头具有分弹头,而且是核弹头,对别国有威慑力量。
战略核潜艇是三维核打击的重要一环。三维核打击——空军的核导弹,陆军的核弹道导弹和海军的洲际弹道导弹。
“日昇丸”是一艘货轮,建于1965年,排水量为2350吨。
1981年4月7日晨7点,船长野口泰三率船员14人,驾“日昇丸”从神户港开出;9日凌晨2点45分,经过鹿儿岛县的佐多半岛后向西北方向航行。当日上午10点,“日昇丸”航行在下甑岛钓桂崎灯塔西南方37常规潜艇海里处,航速11节。海面上有雷阵雨,东南风较大,风速每秒8米左右,激起1米多高的海浪。由于下雨,海面上的视距为1~2海里,三副竹岛司一人在驾驶室值班,细心观察着前方海面。10点32分,船体突然遭到强烈冲撞,瞬间,船体向上抬起,紧接着全船停电。野口船长发觉出了事故,急速向驾驶台奔去。
他向后瞭望,看到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冒出水面。经仔细辨认,那是潜艇的指挥台和上部艇体。大副松野下纯夫也看到了,惊叫:“与潜艇碰撞了!”随后叫三副升起NC旗(表示我船遇难)。
国际信号旗国际信号旗一套共40面,其中26面字母旗,10面数字旗,3面代字旗与1面回答旗。帆船竞赛信号旗,系由这些信号旗单用或配合其他特殊规定旗号的组合使用。
碰撞时,在机舱值班的是轮机长千叶吴南和轮机员今村春生。由于断电,机舱内一片漆黑。他们开亮了手电筒进行检查,发现2号发电机旁的左舷船底有一个1米长、美国核潜艇15厘米宽的大破口,海水翻着白色泡沫滚滚涌进机舱,已无法采取堵漏措施了。船长得知机舱严重破损,立刻发出弃船命令。
船员们迅速去放下左右舷的两只橡皮救生筏。碰撞后10分钟,“日昇丸”的尾部甲板已进水,以二副为首的7人登上右舷的救生筏,船长等8人去登另一只救生筏。但是左舷上救生筏的钢丝绳一时解脱不开,有跟“日舁丸”一起沉入大海的危险。于是他们跳海逃生,其中6人脱险,船长和大副失踪。直到21日晚,才于屋久岛海面发现他们两人的遗体。
“乔治·华盛顿”号是美国海军的第一代导弹核潜艇,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建成,水下排水量为6888吨,水下航速25节。开始时配备16枚北极星AI型导弹,射程为2200千米。后来,以更先进的北极星AIII型导弹替换,射程为460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