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分数式
尤培坚
今早上是个星期六,双休日啊,天气不错,心情挺好。看衣柜里的衣服裤子比较凌乱,就带着小女儿折起衣裤来,看着一叠叠的衣物堆得高高的,女儿很高兴,在我的身边跑来跑去。突然,才两岁多的她竟然说了一句石破天惊的话:“爸,你休息一下,我来折。”她的语音清晰,而且充满稚气,我先是一愣,然后开心地笑了:这孩子,这么小就这么懂事。我爱怜地摸了摸她的头,我感到很快乐。
这个快乐,是我的小女儿带给我的。
中午,我煮了一锅稀粥,然后还弄了一盘西红柿炒蛋,外加一道凉拌空心菜。我们一家三口,吃得津津有味。没有太多的油腥味,饭菜清淡,我们却吃的踏实,满足。饭后,每人还喝了一小杯的凉茶,我感到很快乐。
这个快乐,是粗茶淡饭带给我的。
下午午睡醒来,我打开一本清代作家李渔所着的散文集《闲情偶寄》,看那些来自古代的文人在书中道饮食谈颐养,文章中没有政治色彩,没有血腥拼杀。在平平淡淡,平平和和的文字里,流淌着一种宁静致远,淡泊优雅的气息。这时,一股清新的风从窗外涌了进来,我不禁站起来,小心地推开窗户,看着窗外的野草野花在乡野随风摇曳,是那么地自由自在,我感到很快乐。
这个快乐,是一本好书带给我的。
如果说快乐就是幸福,那么,人的一生,大多数人所拥有的幸福大体是相等的。这种大体的幸福,我们可以称之为总幸福,但是,这些总幸福分散在我们的生活的每个时间段里面,分散在我们琐碎的生活细节里面,分散在我们林林总总的思维里面……
突然,我想起这样的一个分数式:幸福感=幸福方式/总幸福。是啊,我们的生活不就是由很多是片段组成的吗?我们的生活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人能够捕捉到生活中最细小的幸福,由此感动和快乐,于是,他们在众多的生活的细节中串接了幸福的点点滴滴,这样,在幸福感=幸福方式/总幸福的幸福分数式中,这些累计的点点滴滴就扩大了分子,在分母相同的情况下,分子越大,分数值(幸福感)就越大。而那些在屑碎的生活中常常郁郁寡欢的人,他们的分子就越变越小了,于是,在分母相同的情况下,他们所拥有的幸福感就越来越低下了。
是啊,细看我们的身边,只有那些能够捕捉到生活中每一个微小的幸福,然后再细心体味快乐的人,这样的人才是最具幸福感的人啊。
本文首发2008年6期上《青年时代》
威信
尤培坚
老李是我们单位最有威信的人,大家都很信服他。无论做什么事情,大家都想事先和他商量一下,老李也总是很热心给我们出谋献策。老李在大家心目中赢得了这么高的威信,可我们这几个刚进单位不久的年轻人却十分不服。
我们几个年轻人爱出风头,喜欢和老李对着干,老李却也不气恼,很多事情都让着我们。这下,我们几个人可得意了:不出几日,你的威信可就要降低了啊,哈哈。我期待着有一天能办件让人信服的事情,以彻底灭掉老李的威信。
机会很快就来了。一天,我们单位的老王得了一场重病,老王家境不是很好,大家都想对他伸出援助之手。我想:机会来了,我何不站出来,鼓动大家捐款,这样既可以给老王提供帮助,又可以提高我的威望,岂不是一举两得?
说干就干,我们几个小伙子抓耳挠腮,绞尽脑汁地写了一封求助信,把它贴在了单位的大门口,要大家伸出热情的双手,帮助老王渡过难关。事情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好,我们单位的领导也知道了,他就要我们二科室的几个人帮忙,把大家的捐款集中起来,然后送到医院去。
老李和我都在二科室,这天早上,我和老李抱着捐款箱到单位的各个部门去募捐。我们单位一共有五十多号人,大家知道老王病了,都集中到单位里的那棵大槐树下,你一百我两百地把钱投到我怀里的捐款箱里。
这时,我注意到了我们的单位的清洁工刘阿姨,她见大家你一百我两百地给老王捐款,十分过意不去,就悄悄地往后退。我听老王说过,刘阿姨和丈夫离了婚,独自带着上中学的孩子,生活十分困难。而老王很同情他们母子,常常把自家一些用不上的东西带来,送给刘阿姨。过年过节的时候,老王也常常把分给自己的日用品都送给刘阿姨。
突然,我看到老李拿着纸和笔向刘阿姨走去,看来是想问她要捐多少钱了。我知道,刘阿姨肯定是身上没多少钱才悄悄退到后面的。想到这,我抢先一步来到刘阿姨面前,微笑着对她说道:“刘阿姨,你家比较困难,这样吧,你的钱就不要出了,我们几个替你出吧!”我想,我这样处理,肯定会博得大家的一片掌声,这样,我的威信也就上来了。哼,老李啊,这件事情,我的处理可比你强多了!
刘阿姨见我这样说,一下子红了脸,她嗫嚅了一阵,却说不出什么来,在大家的注目中,她的脸越发红了。可是,老李却走了过来,他严肃地对刘阿姨说:“刘慧芳啊,老王常常帮助你,现在他病了,你也应该帮助帮助他吧。我们领导说了,你必须捐款二十块。”听了老李的话,我愤怒地瞪了老李一眼,心想:这老李咋这样不懂得尊重和同情人呢?
可奇怪的是,刘阿姨一听老李这样说,她的脸色一下子好了很多,眼睛里露出了欣喜的光芒:“真的?我真的可以捐二十块钱吗?”
“嗯,你必须捐二十块钱!”老李郑重地点了点头。
刘阿姨高兴地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四张五块钱的人民币,郑重其事地投进了我怀里的捐款箱中。
我百思不得其解,只好抱着捐款箱,继续向其他人走去。这时,再看刘阿姨,她却再也没有了刚才的羞涩和不好意思,已经十分高兴地挤在了众人的面前,看大家都捐了多少钱。
下午,我和老李把大家的捐款送到了医院,在回来的路上,老李对我说了一句话,让我一下子明白了老李为什么会在大家的心目中有这么高的威信。
老李说:“对一个人真正的尊重和同情,是让她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听了他的话,我突然惭愧万分。
本文首发2008.6.26《恩施晚报》
唯有青春不怀旧
尤培坚
人的一生,唯有在青春之时最不会怀旧。
当我们步入青春时代,正是求学的关键期,我们几乎把自己的时间全部花在学习上。剩余的时间,忙着想像未来,忙着憧憬那些尚未实现的理想。下雨的时候,我们会为雨中的花草忧愁,但却不会为自己的昨天哀伤;雨停了,我们会欣喜地冲入雨后的世界,看那些风花雪月的美景,却不会把自己刚才的愁绪放到现在。
从学校出来,工作了。这时,正是追求事业和理想的鼎盛时期,我们所想的,所盼望的,都是未来我会怎么样。是成为一个单位的领导人?还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一鸣惊人?所以,这时的我们,根本就无暇顾及自己曾经的年少轻狂,而是把更多的时间都花在了工作上。
想起年轻时的一些聚会,在酩酊过后,我常常看到有些上了年纪的男人女人突然失声痛哭。在他们迷乱的言语里,常常浮出众多的记忆场景,那些消逝的人事,也许就成为了他们烙刻在心头的痛。在那个时候,我常常和我们的一些年轻的朋友暗自发笑,在我们的心中,这些失态男人女人只是一种矫情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