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从职业角度来说吧,产业结构调整,旧的职业工种被淘汰了,许多新的职业和岗位却找不到适合的人。在结构性失业大潮中的下岗者,为了找份新的工作,不得不通过各种途径参加学习。
学校给予我们的知识,对于应对这个变幻莫测的社会实在是太有限了,那只能是一个继续学习的基础,一个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更多的学习还在学校教育之后,在学校之外。
作为继续学习的基础、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而探究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主要途径。
3.在国际课程改革的视野中,为探究式学习辩护
评论12:现在世界各国的中小学课程与教学都十分强调在教师指导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开展自主探究活动,中国在这方面亟待加强。
给学生更多的、足够的机会去进行思考研究和主动探索,是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发展的根本途径。中国由于自己的历史、传统和特定的国情,加之目前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这方面更是亟待加强。尤其是现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中国正向市场经济转轨,2001年又加入WTO。这一切要求基础教育在21世纪必须把创新能力的培养突出出来。而探究式学习的开展,恰恰是为了给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三十岁就在科学技术发明和创造上做出突出成绩的人是比较多的,他们的创新能力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这主要得益于基础教育阶段创新能力的发展。要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科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中学阶段,要注意启发学生了解历史上创新的经验教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科学是和实际紧密联系的学科,科学知识必须联系实际,但我们的学生面对实际却没有问“为什么”的能力。
(二)反对或质疑性评论六条
l.从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的辩证关系角度,对探究式学习提出质疑
评论13:并非探究式学习就是先进的,授受式学习就是落后的。
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应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式。每种学习方式各有长处和短处,运用得好都会发挥其他学习方式不能代替的特殊功效,运用不好也都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授受式学习运用得好,如果教师擅长讲授,也可以生动地向学生传授大量的有用信息;如果运用不好的话,授课会很沉闷,让人昏昏欲睡。探究式学习能启发和锻炼学生的思维,但运用不好,也可能使课堂讨论变得杂乱无章,离题万里。
总体说来,授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均是中小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不能认为探究式学习就是先进的,授受式学习就是落后的。二者应该彼此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不可偏废。
评论14:不能什么都拿来“探”,真正适合全体学生探究的内容是少数。
学生学习的知识大多是人类经过几千年探索的结晶,要求学生在较短的受教育时间内学习完这些知识,同时经历历史上的探究过程,这是不可能的,也没有必要。
探究无疑是科学研究的核心,真正的科学家也往往以探究为乐,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积极学习和利用已有的、现成的知识。事实上,最有成就的科学家也最善于吸收前人已有的成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攀登科学的高峰。学生的学习就更不用说了,直接学习间接知识,以高效率获得一个全面而均衡的知识结构,对于学生的未来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
尽管基于直接经验的探究式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但间接学习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毕竟是大量存在的。要组织起有效的探究式学习活动,除了受教师、学生和教学设施条件等因素制约以外,还与所学习的科学知识内容有关:有些知识内容,由于各种原因,难以通过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去获取;还有大量的学习内容,虽然可以设计成探究活动,但由于具有较高的难度和挑战性,只有少数学生能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多数学生却成了“培探”。因此,对于某些内容的学习,如果用探究的方式,放在由少数有志趣、有特长的学生组成的课外兴趣小组中尚可,但让全体学生开展探究,不仅效率太低,而且效果往往不如直接学习。
在义务教育有限的时间内,到底多少时间用于直接学习知识,多少时间用于学生探究,最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2.从我国国情出发,对探究式学习的急速推广提出反对
评论15:探究式学习需要一些支持性的物质条件,现在中国的国情难以全面满足。
从时间方面说,学生们要有时间去试验自己的新想法,要留出因错误耽误的时间,要有时间作沉思默想,还要有时间用来开展相互讨论。需要给学生们留出充裕的时间去安排科学设备做实验,去野外作考察,或者去总结个人经验,去进行相互交流。还需要给学生们留出时间让他们以不同的组合方式——或个人,或结对,或小组,或全班——去做诸如阅读、实验、思考、记述和讨论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因此,对课程中的知识总量必须加以控制,以便为科学探究活动留出足够的时间。
从班额角度看,据《中国教育事业统计年鉴(2000)》,我国小学班级人数在40人以上的占35%,初中45人以上的班级占79%,初中55人以上的班级占43%。从实际的调查情况来看,班额在80到100人以上的班级比预期的要多。另外,由于安全问题日益敏感,现在要组织学生搞一次出校门的考察或调查活动极为困难。这些都构成了我国目前提倡探究式学习的一个阻碍。在目前这些实际状况下,探究式学习一下子大面积推开,确有困难。
评论16:一般说来,探究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教师备课负担也相对重一些,这对于目前不令人乐观的教师素质和已经过重的教师负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的指导至关重要。但是,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的探究?探究的进程能否预先确定或设计?是否应该先给学生一段时间,让他们自主地开展非指导性的探究?探究过程中,学生自主活动的重点是什么?教师重点指导探究的哪些方面?如何引导?何时介入?介入多少?哪些指导是必要的?怎样指导才算充分了?何时需要提供背景资料或有关信息?何时传授相应的准备性知识?何时推荐学生阅读教科书,或向图书馆、互联网、成人求助?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介入得过早(学生还没有充分地自主探究多长时间),以致剥夺了学生本可以自主发现的机会(“差一点我们就要找到答案了”);有时则介入过晚,以致让学生过久地处于无助状态甚至陷入危险之中。教师的指导常常根本不必要、不应该,以致剥夺了学生尝试错误和从教训中学习的机会;有时指导又不够充分,以致学生感到手足无措。
应该说,相对按照预定的教案开展讲授式教学来说,探究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也较多,教师普遍感到负担一般要更重一些。目前,又没有一些制度上的保证来促使教师能够和愿意花时间来为学生的探究做复杂费时的准备工作。在这种情况下,贸然推开探究式学习,效果令人担忧。
评论17:探究能力的评价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是个难题,面对目前纸笔测验的压力,要求教师“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不公平,也不现实。
目前,在理论上对于探究能力的评价虽然有一些探讨,提供了一些策略和方法,但远没有解决。而且这些方法(如设计和利用档案袋)往往在实践上难于操作,对评价者要求太高,因此其可行性大打折扣。
作为第一线的教师,除了面对生存的压力(目前教师工资拖欠的问题仍相当严重),还要面对考试的压力。探究对于分数的提高自然没有做题作用大,对于多数还在为分数而苦苦奋斗的教师和学生来说,提倡探究无异于天方夜谭。
某位贫困地区的教师说:如果我衣食无忧,我的学生分数挺高,我们班的升学率已经基本得到保证,我非常愿意试一试探究式学习。可是现实中,它距离我目前的紧迫需要的确太遥远了,与我当前急切关心的问题的确太不相关了。探究式学习是“锦上添花”,我现在需要的是“雪中送炭”。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教科书几乎是他们拥有的唯一的图书,对于他们,首要的问题是多学点知识,摆脱无知、愚昧和迷信,这是我们要抓的主要矛盾。
3.从国际教育科研的现有水平和局限性角度,对探究式学习提出质疑
评论18:即使仅从理论与实验研究的角度来看,探究式学习的好处也仍有待论证。
国外对探究式教学的效果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结论是探究式教学对于学生的认知成就、过程技能以及科学态度各方面的作用是明显的,包括熟悉科学过程、科学词汇知识、科学概念理解、用科学的方法思考交流和写作、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以及对科学的积极态度等。研究还表明,采用直接传授式的教学对于学生达到某些学习目标能起到重要作用,但直接传授式的教学所隐含的教师对学习过程的高度控制,可能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复杂一些的和结构条理不那么清晰的问题所需的思维能力。用发现法学习的学生和通过普通听课学习的学生相比,在测验分数上不相上下,但用发现法学习的学生具有更强的学习动机。从研究来看,肯定和支持探究式教学的总的局面仍在不断地形成。
尽管如此,研究的局限性仍明显的存在。一方面,这些研究是否有足够的说服力的问题明显是存在的,尽管对此并没有简单的答案。事实上,简单的回答无法使人确信应该支持一种如此不同的教与学的方法。教育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事业,影响教育的因素很多,对于大多数实验结果,其影响因素并不可能都得到认识,更不用说得到控制了。这就常常导致教育实验研究中归因时的争议。总的来说,研究本身尚不能确定什么是最佳的。
研究的局限性,还在于它不能够决定目标,后者主要是价值观的体现。例如,如果目标是让学生记住信息,那么,鼓励提出问题、提出不同解释、鼓励观点之间论战以及进行开放式的、长时间的课题研究的探究式教学可能就不是最合适的了。
(三)小结
对于探究式学习,目前仍存在的争议正说明了我们应该在理论上加大研究力度,在实践中积极而又稳妥地试验,以使研究不断深入。条件比较好的学校、对探究式学习兴趣比较大的教师,尤其是对于那些由有志趣、有特长的学生组成的课外兴趣小组来说,可以先行一步。总之,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可以“让一部分人先探究起来”,不必齐步走,更不可像搞运动似的一哄而上。当然,目前条件有限的学校,应努力研究如何在现有条件下设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案,同时,创造客观条件,尽可能迈上一个新的平台。
目前,我们在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教材改革中,各科都非常强调探究式学习活动的开展,并在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探究活动。这是一项非常重大的改革举措,也是本次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夺目的“亮点”。但这种设计是否适用于中国大多数农村地区或落后地区的学校和师生,根据我们目前的调查,结果是令人担忧的。对于这些地区的学生来说,并非不能开展探究活动,但探究活动的设计必须采用符合农村和落后地区特点的形式,而且探究活动与知识学习的平衡点也需要专门考虑。客观地说,现行各科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设计,包括我国其他许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对农村和落后地区考虑得都还不够。
我们应该大胆改革,努力创新,用世界一流的新教育理念引领我国的教育实践不断走向更高水平。但同时,时刻也不要忘记我们是发展中国家,以及我国各地发展极不平衡、地区差异极大等这些基本国情,不要忽视占中国大多数的农村和落后地区的教育发展,不要忽视对这些地区的基础教育发展策略与方向的深入调查与研究。
总之,既不能以落后的现实作为反对或阻碍改革、进步与发展的借口,也不能不顾现实差异“一刀切”地出台一些脱离实际的不可行的发展目标、计划或方案。从探究式学习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加大力度,深入研究面向广大农村和落后地区的探究式学习的设计问题,并编制专门面向这些地区的课程和教材,从而引领这些地区在自己的基础上,沿着适合自己的路子,一步步走向崭新的明天。
三、如何开展探究式学习
以上我们探讨了探究式学习的意义、作用与地位,指出了正反两方面的分析与评论。但总的说来,不仅目前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的新课改非常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式学习,而且从我国未来的发展趋势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大力倡导和推进探究式学习的开展。
那么,应该如何开展探究式学习?开展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这里根据个人的一些学习与思考,择其要者,列为探究式学习原则18条,与大家共同探讨。
原则1:应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其相互促进
探究式学习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教师讲授、学生听讲(授受式学习)也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两者应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从我国目前的现实出发,应大力倡导探究式学习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