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哈罗德、西格尔还进行了一个出色的研究,这个实验要研究改变观点对人际吸引有何影响。研究表明,在一个问题对某人来说十分重要的时候,如果他能使一个反对者改变意见而和自己观点一致,那么,他宁愿要那个反对者,而不要一个无异议的同意者。这个实验表明,人们喜爱改变观点者甚于喜欢一向忠实于自己观点的人。拜恩和埃温等(1970)按相同的和不相同的态度把学生搭配起来,然后让他们出去进行一次半小时的约会,约会后测量相互喜欢的程度。结果表明,相似性的确和喜欢有联系。这些实验验证了上面这个结论。
为什么相似性能导致吸引?我们认为有五条理由:
·类似与相符本身具有一种增强作用。
·类似与相符能保证态度正确的基准。
·类似与相符能得到预期的报偿。
·类似与相符能被作为一个同一体而感受。
·类似与相符验证了自身的能力和才干。
(二)互补吸引
多种多样的生活需求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动力,反过来,交往的吸引力也正在于它能够满足人们的种种不通过交往就不可能得到满足的需求。这一事实,反映了互补性是人际交往具有吸引力的重要因素。现代人效益观念日益增强,交往的功利动机也有发展的趋势。能否互利互惠,得到什么好处,这种互补性动机,往往支配着社会交往的频率和深度。人们在相互交往中能够在物质上或精神上得到某种补偿,那么,交往活动就会产生吸引力,得到的补偿越多,交往的吸引力也就越大。交往的这种功利作用,使得人们的交往动力得到强化,因而交往频次增多,交往程度加深,交往关系更加密切。
人们需求(个性)的互补性是指双方在交往过程中获得互相满足的心理状态。它是构成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双方的需求或个性能互补时,就能形成强烈的吸引力。这里涉及交往者的动机和目的问题。例如一个有支配性格的人易和被动型的人相处、相互喜欢、建立和维持密切的友谊关系。独断专横的人和优柔寡断的人会成为好朋友。活泼健谈的人和沉默寡言的人会结成亲密的伙伴。这是因为彼此之间可以取长补短,互相满足对方的要求。
心理学家凯利(Kelley)和西保曾观察了大学生在迎新会上如何与人交往的情形,大学生初次见面时,先经过试探期,做一番整体观察后,找些话题与人交谈,交谈中彼此发现对方具有魅力,便继续交往下去。如果另一方的交谈不符合自己的愿望、要求或交往以前的估计,就会退出交谈的圈子。他们的研究认为,两人相处,对双方都有裨益,彼此有友好意愿,或者在某些方面能进行互补时,两个人之间的人际关系才得以维持。罗伯特·温的对已订婚和已结婚的若干对青年的个性特征做了详尽考察,结果表明,支配型的人和依存型的人能相互合作,在某些条件下人们往往选择具有某些需要和特征的人,而这些需要和特征能补充自己的需要和特征。并由此提出了“要求的相辅性”观点。实际上是一种“取长补短”的观点,这个观点为西方社会心理学家所推崇。
一般而言,人际吸引中的互补因素,其作用多发生在交情较深的朋友、恋人、夫妻间。曾有心理学家,如克切霍夫和戴维斯(Davis)等人,做了大量访问,研究从朋友到夫妻关系的演变过程。结果发现,在初交时,距离因素、外貌因素及社会资源(如经济地位、职业、学历、文化背景等)都是构成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在结交后两人的态度、信仰、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方面的类似显得更为重要。在前期的友谊和婚姻阶段,双方在人格特质上的互补,在要求上的互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双方均有互补的需要,而又各自能从对方获得需要的满足,如此形成彼此相依的情形,增加了人际间的引力。显然,互补建立在互动理论的补偿概念基础上。台湾学者张春兴(1989)基于这种观点认为,对于男女双方来说,友谊是爱情的基础,友谊未必成为爱情,但爱情的发展必须始于友谊。而精神分析学派的荣格认为,人际间人格特质的互补是吸引双方相爱的主要原因。进而有人提出了“匹配选择的筛选因素理论”,认为在发展恋爱关系中,存在着许多筛选器。主要有:第一,社会学和人口统计学方面的一些变量,如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宗教信仰、年龄等;第二,恋爱期间相对的价值观的一致性;第三,恋爱期间需要的互补性。对于在恋爱婚姻关系中互补性的作用,争议较多,有待于学者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我们认为,个性的互补,无疑是导致人际吸引的一个原因,但不是一个根本原因。因为只有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都具有一致性,才会导致真正的吸引。同志首先应该是“志同道合”,然后才会去追求其他方面的和谐、协调。
第二节 影响校长吸引力的因素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表现,爱美,可以说是人的天性。正如马克思所说:“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的。美丽的外貌,优雅的举止,能给人一种精神享受。”决定人际吸引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自心理学诞生以来,许多心理学家对人际吸引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并提出了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群。这些因素群影响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而这些决定因素可以归纳为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两类。
一、影响校长吸引力的内部因素
内部因素是导致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它包括个体的外貌吸引、能力吸引与个性吸引三部分。
(一)外貌吸引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首先获得的就是对方的表情、姿态、身材、仪表、年龄、衣着等方面的印象。这些方面印象的好坏,会对交往的心情以及交往的结果以不同的影响。
为了适应人际交往中外貌吸引的心理需要,我们应该注重自己的仪表,应该讲究衣着风度,因为这不仅是对别人的尊重,同时也是对自己的尊重。这样做能使自己以一种美的仪表出现在交往对象面前,首先给对方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使对方感到愉快,给对方以巨大的吸引。
亚里士多德曾写道:“美丽是比任何介绍信更为巨大的推荐书”,这在今天并无多大改变。外表和容貌对初次交往的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吸引因素。特别是在与异性交往时表现尤为显著,外表美给人们以心理的愉悦感,人们都相信肤色、面貌、高矮、胖瘦、胡须、发型、服饰、风度等对人的吸引作用。两个人在进行交谈以前,往往是根据交往者的外貌特征来估价他,形成肯定或否定的印象,从而影响或左右了以后相互之间关系的发展。
沃尔斯特(1966)等人让男女大学生各332名(每两个成一对)进行了两个半小时的舞会,舞会结束时,询问学生是否希望再次同对方进行约会,结果表明,与希望再次约会的回答有关系的因素只有对方的容貌。
布里斯林和刘易斯(H.B.Lewis)的研究报告认为,个人所感觉到的对方的外表与希望下次再能与之相遇的相关系数为089。特塞尔和布罗代(M.Brodie)的实验研究发现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69。这两个实验支持了上面的结果,表明外表越吸引人,就越为人喜爱。特别是初次交往时这种现象表现得更加明显。
另一个研究中,卡雷·戴恩(1972)和她的同事给大学生看三个大学生的照片:一个外貌漂亮,姿色超群;一个相貌平平;第三个则相貌丑陋。然后,请被试根据27种人格特质做出评价,并要求被试估计他们三人未来是否幸福。结果无论评价的对象如何,最美满的预言都在外貌富有吸引力的人身上。他们还对儿童进行了类似的研究,结果表明甚至在幼儿园时期,儿童对外貌的吸引力就有反应。
阿伦森和哈罗德·西格尔等人的一系列研究表明:漂亮女性比不漂亮的妇女对男人的影响更大,人们倾向于帮助外貌美丽、姿色出众的漂亮女性。同样,一个男人与一位漂亮女性在一起和与一位不吸引人的女性在一起时,人们对这个男人的评价也是不一样的,人们更喜欢与漂亮的女性在一起的男人。诸多实验都表明,在其他条件相近的情况下,美貌和姿色可以使人喜欢你。有魅力的人办了错事后会得到宽大处理。例如埃尔弗朗(1974)的实验研究表明,外貌有吸引力的人会受到较少的惩罚。
为什么漂亮的人会受人喜欢?从心理学、社会学中我们可以找到原因。我们认为漂亮的人受人喜欢的理由有以下四条:
第一,生活环境告诉我们,只有被认为“漂亮”的人才值得爱。在日常生活中,被爱的对象总是“漂亮”的,即使相貌平平,也会“情人眼里出西施”,美貌就起了激发爱的作用。既然是被爱者,那么受人喜欢当然具有充足理由了。
第二,人们常常以为,同漂亮的人在一起,觉得荣耀和光彩。仿佛自己的身价也随着提高了。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但愿意与漂亮的人接触交往,而且也会更喜欢他们。
第三,我们传统上认为,漂亮的人还具有其他方面好的品质,并且我们非常自然地把一些好的品质加到漂亮者身上。与外貌不吸引人的个体相比,外貌好的人被看作更美好,例如聪明、机灵、开朗、活泼等。于是我们就把好的个性品质与美貌相互对应起来,形成了一种习惯性的思维。为了顺应这种惯性思维,我们更愿意与漂亮者交往。当然在这个心理定势的作用下,我们会觉得漂亮者更逗人喜爱。
第四,爱美是人的天性。漂亮的人看上去就舒服,使人沉湎于美的满足中,美的享受中,而忽视了漂亮者其他方面的缺陷。这里实际上产生了一种光环效应或晕轮效应,即对好的品质不断夸大,而对缺点、不足则视而不见。
(二)能力吸引
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聪明的人容易受到人们的喜欢,一个人越有能力,人们就越喜欢他。尽管外貌吸引是一个显著而稳定的信息,但才华和能力最终很可能更重要。可能的解释是因为人们与有能力、有才干的人在一起,可以少犯错误,觉得更安全些。然而,才华和能力的吸引力是相当复杂的。有些研究指出,在一个解决问题的小组中,那些被认为最有能力而又能出最佳主意的人,并不是最讨人喜欢的人。
心理学家阿伦森(L.P.Aronson,1966)对此进行了实验研究,他让被试聆听四种不同的录音,四种录音的内容不同,但都是一个人的讲话录音。告诉被试:两个录音候选人十分聪明,而且学习成绩与体育等课外活动成绩也都很好;另外两个录音中的候选人中等智力水平,成绩平平;录音中有两个人(一个高智力水平,一个中等智力水平)因不小心打翻了咖啡,并溅了一身,而其他两人无意外事故。当被试听过四种录音后,让他们评价更喜欢录音中的那一个人,结果发现最受人喜欢的是那个打翻了咖啡而又聪明的人,最不受人喜欢的是那个打翻了咖啡而智力中等的人。这表明,人们喜欢有能力有才干的人,意外事故并不影响人们对一个人的评价态度,有时反而可以增加吸引力。这是否定后的肯定效应。
为了验证这种否定后的肯定效应,阿伦森和本·威勒曼等人在1970年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准备好四个人的讲话录音,让每个被试听其中的一个,这四个人是:(1)几乎是一个完人;(2)一个犯过错误的完人;(3)一个平庸的人;(4)一个犯过错误的平庸人。然后要被试对四个人的可接受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犯了错误、能力超凡的人被认为最有吸引力。犯错误的庸人被认为最无吸引力,十全十美的人吸引力属第二。这项实验结果说明能力非凡可以使一个人富有吸引力,犯错误使他同普通人更接近,使其吸引力又增加了一层。这一发现阿伦森称为“犯错误效应”。
凯·杜克斯和阿伦森等人的实验研究表明“犯错误效应”最适用于男性。大多数男性更喜爱犯了错误而能力非凡的男人;女性喜爱无错误而能力非凡的完人,而不考察其性别;有中等程度自尊的男性喜欢犯了错误而又能力非凡的人;自尊低的男性喜欢那些没有错误的完人;大部分人都不喜欢能力平平的庸人。
有关个人的才华和能力对人际吸引影响的研究结果,是符合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的。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在交际活动中拥有的“资本”、财富(如才华、能力等)越多,就越能产生吸引力,使人喜欢你,而不是厌恶你。每个人都应该使自己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学习、生活、工作中表现出最佳的精神状态。果真如此,你对社会、对他人就能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个性吸引
一般地,个性品质具有无与伦比的吸引力,而且这种吸引力持久、稳定、深刻。在其他方面一样的情况下,如果有人诚实、正直、乐于助人、友好和善而不奸诈狡猾、损人利己、敌对冷酷等,那么我们就会产生喜欢他的倾向。说得具体些:男子汉吸引人的个性品质是勇敢、坚忍不拔、宽宏大量、理智、正直、忠诚、有思想、思维灵活、事业心强等,而女子吸引人的个性品质是温柔体贴、善解人意、富有同情心、为人随和、情操高尚、有正义感、待人真诚、值得信赖、开朗活泼等。无论男性或女性,作为个性品质,最有吸引力的是真诚,最富排斥力的是虚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