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世纪以后,世界各国都加快了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教育创新是国家整体创新体系的一部分。因此,教育创新的重要性,在相当程度上也体现在它在整个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
第一节 构建教育创新体系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一、重要性
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各主要发达国家先后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而改革开放20多年,知识经济在中国也已经“初见端倪”。面对知识经济的趋势,亚太经合组织(OECD)1997年发表了题为“国家创新体系”的年度报告。这显然是发达国家希望进一步强化其在世界经济领域中的优势地位的一种具体表现和实际措施。国家创新体系是提高整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是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国家创新体系的启动和初步建立,教育创新体系的构建也必然要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因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担负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责任,为此,教育必须走改革创新之路,依靠国家创新体系,建立教育创新体系,加大教育创新力度,以教育创新促进创新教育的实现。
(一)国家创新体系是建立教育创新体系的前提国家创新体系是一个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紧密结合的体系。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既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创新体系的建设正成为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个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教育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中具有特殊地位,负有重要的历史使命。
国家创新体系主要包括企业、研究机构、大学和政府四个方面。
广义的国家创新体系还包括政府部门、其他教育培训机构、中介机构和起支撑作用的基础设施等。国家创新体系从功能结构上可分为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技术创新是企业竞争力的根本所在,知识传播系统培养和输送高素质的人才,三者构成国家创新体系的三大支柱。知识应用广泛存在于现代社会,促进科学知识和技术知识转变成现实生产力,为创新活动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社会环境和管理体制与机制,是创新体系的基础和社会化平台。
(二)教育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支柱和基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经济的越来越近,教育的着力点必须由文化传承转向激发创新。强化教育的“创新”追求,培养教育者自身的创新意识,实际上也就是顺应时代的要求,主动承担历史的责任。教育创新不是可以独立单列的专项教育,培育创新素质的任务要靠整个教育创新体系以积极自觉的努力来承担。从根本上说,以弘扬“创新”为宗旨,实现教育自身的改革创新,才是实施教育创新最可靠的途径。教育从体制到内容将更加开放,更加国际化,更具有前瞻性,必须反映持续发展的人类文明和知识的进展,以适应未来全球经济、科学、文化交流、合作与竞争对人才的质量、数量和结构的要求。素质教育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应该创造机会,让青少年学生主动地寻求新的知识,新的经验和新的考验,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在积极参与的实践中,学会和提高独立学习、观察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必然性
(一)构建教育创新体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晓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华民族曾经在世界历史上创造过灿烂的文明,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在创造灿烂文明的过程中,中华民族展示了自己优秀的智慧和卓越的创新才能。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近代科学发展的趋势看,旧的教育观念和体系不管它曾在历史上取得过多么辉煌的荣耀,但如果它不发展,不创新,就必将成为人们前进的绊脚石,最终被历史所抛弃。因此,创新是人类文明的源泉。要创新,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关键。
21世纪需要无数的创新型的人才,这些创新型人才只有通过真正的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出来,而要实施真正的创新教育,就必须对培养创新人才的人进行创新教育,使他们首先进行教育领域的创新。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全体教育工作者对增强包括民族凝聚力在内的综合国力都承担着庄严的职责。
传统教育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传统教育在教育理念、培养目标、方式以及内容等许多方面都与创新教育格格不入。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关系上,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对学生的要求上,过分强调整齐划一,实行统一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试,忽视个体的差异性。这种重记忆、重考试而轻创新探究的传统教育模式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主动的、生动活泼的、自由的、有鲜明个性的全面发展,远不能适应未来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因此,教育创新也就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构建教育创新体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国家迫切需要创新人才,需要培养创新人才的创新教育,需要造就创新教育的教育创新。因此,为了国家的需要、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创新。教育创新的实施必须紧紧依靠学校这块主阵地。教育的目标任务在于提高人的素质,而创新素质既是个体发展的最高体现,又是当今社会特别倚重的素质,培养创新素质理当成为现代教育最重要、最明确的目标追求,成为衡量教育成败得失的最高标准。教育创新首先要调整目标,坚定创新的价值取向,把培育创新素质作为教育最重要、最根本的任务加以确认。
从根本上说,以弘扬“创新”的主旨,实现教育自身的改革创新,才是实施创新教育最可靠的途径。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应以最优化的教育影响作用于学生,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以最大的开发与挖掘。既然传统的教育体制在培养学生创新性方面不尽完善,严重的影响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满足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必须在目前的教育改革转型时期,从教育观念、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手段以及管理体制等若干要素着手,加大教育创新力度,以教育创新促进创新教育。
(三)构建教育创新体系是未来社会挑战的需要创新是为了迎接21世纪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的挑战,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科技人才。为此,需要面向未来,建立起可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创新体系,为社会培养大量的创造性人才。面对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的挑战,未来教育必然更加基础化、综合化、社会化、网络化和国防化,这就要求对现行的教育进行改革、创新。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与国家发展需求和国际先进水平相差较大,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与我国科技投入不足和现行创新体制不尽合理有关。从更深层次上说,则与我国科学教育长期忽视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关。改变我国科学创新教育落后局面,必须建立教育创新体系以加强对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二节 教育创新体系的组成和构建
一、教育创新体系的组成
教育创新体系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支撑和动力系统,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摇篮,也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支柱和基础。教育创新体系的主要功能是更新教育观念,制定教育体制改革方案,确定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进行改革和创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社会培养创新人才。教育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由教育研究管理机构(包括国家教育部、地方教育局或教育委员会和学校的教育研究部门)、教育实施机构(高等院校、中小学及其他实施教育和培训的机构)、教育服务机构(从事现代教育技术、教育设备等研究和推广的部门)及社会环境所组成。教育创新体系的构建只有通过这些机构才能够实现。
二、教育创新体系的构建
教育创新体系的构建,要通过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制定教育体制改革方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不断进行改革,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创新人才。
(一)更新教育观念,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和创新教育创新实施过程中,传统的教育观念长期束缚和扼杀着学生个体创造性的发挥。教育观念的创新首先要加强对创新重要性的认识,坚决冲破传统教育中崇尚权威的旧教育观念,大力倡导创新教育观念,挖掘每个学生的创新潜质,把培养富有创新性的学生作为教育的首要目标。
(二)更新教育内容,完善课程体系
要实施教育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让学生掌握最新的知识内容,了解世界最新发展动态,使学生的知识层次和结构与世界发展先进水平趋于同步,这样,才可能使学生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在教育内容中增加一些专门有关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创新能力的形成过程及特点,进而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这就需要科学教育课程的创新,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具有独特优势。现行的许多课程内容明显过于陈旧,不利于学生接受新的信息,严重阻碍了学生在新的领域的开拓意识和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要对课程教材创新,改造现有的课程教材体系,构建“引导创新”的课程教材体系。
(三)实现教育方法与手段的创新
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项自主性的活动,传统的一些教学方法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及思维的发展,使知识的迁移能力大为降低,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一些课堂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必须进行改革。建立创新性的课堂教学体系,改变过去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单一的教学信息传递方式,通过师生多种感官的全方位参与,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创新性课堂教学应遵循主体性、开放性、过程性、挑战性、差异性原则。
要进行教育创新,教师的教学方法就决不能一成不变。要根据教学情境的变化,不断地调整、更新、整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来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教师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是推动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尤其是计算机多媒体进入教学当中,通过声音、图像等多种表现形式,使学生能对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更加形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激情。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深刻的、全方位的。因此,教育创新离不开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四)提高教师实施教育创新的能力
创新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不再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功能和作用,而且要求教师能在学生创新教育的过程中起引导和示范作用,即教育者能以自身的创新意识、思维以及能力等因素去感染、带动受教育者的创新力的形成和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实施新教育,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
创新型教师的创新素质主要包括:创新观念和创新思想;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创新技能;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创新型教师,每一位都必须努力提高自己实施创新教育的能力。教师要从自己的创新实践中发现创新能力形成发展的规律,为创新教育提倡最直接、最深刻的体验,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将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相结合,发现学生的创新潜能,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多层次、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教育创新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学与教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使用、评价和管理,以促进学与教的优化的理论和实践。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要求形成社会化、开放式的教育网络,以适应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需求,开辟更宽阔的途径,这为教育的信息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育信息化要发展现代远程教育,逐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培养信息化人才,为国家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和信息安全服务,发展信息产业,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教育信息化将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在学校的普及和运用;第二是网络的普及和应用,利用网上资源提高教学质量;第三是开办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建设并提供大量的网络资源,不断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终身教育需求。
面临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创新能力和水平决定着国家发展的速度,创新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又深深地依赖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教育能否是顺利实施。只有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建立全新的教育创新体系,才能为教育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强大的推动力,而教育创新的实施又会进一步推动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第三节 教育创新体系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