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是在一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的,环境构成了主要外因,内因必须通过外因而起作用;同时环境因素和运动着的物体本身又是时常渗透重合的,环境的变化也正是考察事物变化的一个显著标志。环境系统具有“双向机制”,同样在人的现代化过程中,环境作为一个独立的诱发系统,它作用于人的社会化程度也正从外部特征上反映了人的现代化程度。因此,恰如英格尔斯在《人的现代化》中所分析的:“个人向现代化转变本身是人的环境和他的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过程。”
在对大量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行归纳分析之后,我们看到环境系统中主要有多种因素对人的社会化以至现代化产生重要而直接的影响,如家庭、教育、职业和大众传播等等。它们对于人的现代化的诱发作用体现在:家庭是人类接受社会化的第一个环境也是终生的环境。在家庭中,父母承担着极重要的社会义务——向新生的社会成员传递文化。这里既是传统文化更新的基地,又是现代化文化形成的前站。家庭是帮助建立现代化社会的重要因素,现代化过程有理由要求家庭培养儿女从小具有能适合现代化社会环境的品质。教育是社会文明传递进步的主要载体,人的现代化作为社会文明的高级形态,在其实现过程中,教育无疑负有更重大的社会功能。
目前我们在研究教育与人的现代化关系时,应着重探索如何更新我们长期以来对教育目标所持有的观念。传统的教育目标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而现代化社会中,教育必须促成人的个性全面发展,向着造就智慧、幸福的“新人”方向努力。工作单位是人的社会化过程的中、长环境,是人的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的主要结集点。
在职业环境刺激下,人的现代化诸种特征得到了鲜明的体现,如:效能感、时间观、计划性、进取心、对新事物的接受、人际交往中的异质等等。大众传播在今天的信息社会中,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渠道,对于实现人的现代化产生了巨大而神奇的冲击力和引导作用。它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最新的知识、信息、观念传递到最偏远落后的人群之中,有效地缩短了全社会的城乡距离、时空距离、心理距离,加快了全社会人的现代化进程。
在明确了环境系统对人的现代化所呈现的主要诱发功能之后,还须深入一步对环境机制作出分析,要分析家庭、社区、教育、职业、大众传播对于人的现代化过程的刺激强度,对它们各自的作用程度作出科学测量;要分析这些环境媒介在人的现代化运动中显示出的“适应态”和“非适应态”,研究其相互作用是促进还是消减;要研究如何对环境机制作出有效的控制和整合,以利于人的社会化和人的现代化得以良性运行。
(二)社会行为系统
社会行为是人和物的社会因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中的结合。由于行为方式具有直观、具体、生动等外部可测性特征,因而在考察人的现代化系统运动时,社会行为系统的变迁是最为直接、突出而引人注目的。事实上,环境的改造、观念的确立、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同步建设等等社会进步因素,常常凭借人们行为方式的更新得以鲜明地再现。
人们日常行为方式变迁是观察人的现代化性倾向最直接生动的标志。社会学家发现在现代人行为活动的时空坐标系中,明显地呈现了下述变化,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有序,在时间轴上出现了“同步化、标准化、线性化……改变了常人在;其生活中处理时间的方式”。与此同时,工业化风暴建立了“空间广阔”的文明,现代人的心理视野和活动范围在空间轴上无限延伸,社会成员的空间距离、心理距离在缩小,在现代人行为的“空间轴的重新组装”中,出现了“地球村”的概念。
在以工业化为标志的新的社会分工形态下,人们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中行为指向的绝大多数是依据其人际交往中的角色认知而逐渐定型的。现代人的人际关系呈现和已往不相同的互动模式表现为三个方面的变化:一是“现代化社会人际关系是由专一性的角色而不是泛布性的角色来加以维系”,正像L沃思所形容的城市生活方式使人际关系具有了片面性和短暂性。因此,现代人际关系的模式趋向次属关系的增多,个人间的亲切感减少。另一方面,各个社会组织严格科学管理,公事公办,不徇私情,首属关系又向次属关系转化。
二是现代社会中,个人同社会的关系产生了一个新原则:现代人是多种团体的成员,同时担任多种角色;而传统的人属于一个首属群体,充任单一的角色。人们处于角色丛中,就要遵循现代社会规范,以克服角色间的冲突。
三是现代化社会的统合依靠人们之间的高度依赖来维系,从而给现代化人际关系提出了双重要求:一是任何个人都对另一些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的活动产生不断增长的依赖性;二是人们需要不断加强在次属关系上的社会通讯。由此,人的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派生物——“组合式的人”便成为现代人际关系中的新模式。
生活质量是社会行为系统的最深层次,原因在于它是人在现实生活中所有行为质与量的统一,既反映了生活的过程,又反映了生活的目的。从量的角度看,它是日常生活方式和各类角色行为的统一体,包容着人们生活行为的投入与产出;从质的方面看,它还反映着人们对其行为产生出的主观评价、满意程度和发展指向,因而生活质量的提高构成了人的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又是人的现代化的发展目的。
仅仅把握社会行为变迁的起因和结果特征是不够的,在进行人的现代化研究时,还须进一步从对变迁过程的考察上对人的生活行为机制作出分析,探索生产行为、式,研究行为系统的三维结构之间的关系,运行的规律,从而使我们达到这样的目的:模式是怎样、将怎样转向智能型、交往型、经营型、事业型、思考型和进取型的。
(三)个体素质系统
著名的发展理论家、罗马俱乐部前任主席A佩奇在发表对世界未来发展战略的看法时曾提示:“人的质量比其数量更加重要,只有提高质量才能补救人口的爆炸的后果。”这句话对我们这个人口大国来讲更具有针对性。的确,人的素质提高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以及个体成员的发展而言,无论怎样评价都不为过,现代人素质的综合提高和升级,确已构成人的现代化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机制。
人的素质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它包括多重因素,我们这里将其归纳为品质、体质、智能和潜能四大类。
品质要素是人文精神领域的内核,不仅体现为外在的政治、道德素质,还体现为人的性格、兴趣、气质、风度等心理素质。现代人品质的进步着重表现为逐步形成高尚的情操、健康的伦理观念和对社会的贡献意识,这对转型人格特质中的个性心理需求和价值取向具有积极的导向和推动作用。
体质要素包括人的体能、体力、健康状况等生理素质,它是健康人格形成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的自我发展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必要前提,体质的好坏强弱不仅制约了人的心理素质的发育和智能素质的训练,也直接制约了为社会做贡献的能量程度。例如当代中国妇女体质的升级和改善,促成了她们在国际体坛上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不仅是为国争光,也加速了一代女性身心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智能要素主要是指人的脑力思维、文化素养、知识结构以及各项生活、劳动技能的培养。智能是人的素质中一个非常活跃也十分积极的因素,人的智能受后天的社会化教育影响甚多,而它对人的其他各项素质的提高也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大量的实证材料表明,智能较高、文化素质较好的人,其人格更倾向于健康和理性化。这类人容易吸纳新生事物,容易适应新的社会文化环境,也常常成为社会进步的主要开拓者。
潜能要素是相对于已呈现出的人的各种素质、能力而言的,它是人类各种原已具有但尚未开发出的体能、智能以及精神能量的总称,在现代化过程中,发掘人的潜能已日益受到广泛的重视。事实上,现代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也正是人类潜能不断开发的结果。素质提高对现代人的发展具有多重积极的意义,但从总体上看,它是影响人格转型的一种基础性和全面性的作用机制。
(四)社会心理系统
人的现代化最终要求是培养和造就一代具有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境界的、头脑中沸腾着创造智慧和革新意识的社会主义新人。因此说,只有人的社会心理系统的进步以至现代化。才意味着人的现代化开始了真正深刻的运动,精神境界的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最本质的反映。社会心理系统是由人的情感态度、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三层次要素构成的。从社会学、心理学的综合角度来看,现代人的心理方面具有以下一系列的变化特征:1现代人的情感素质开朗求新,乐于以新的方式和态度对待生活正是人们破除了守旧意识,不断地追求新的生活,促进了个人生活节奏的进一步加快,从而社会变迁的总体步伐也在空前加快;另一方面,由于新生事物“突然爆发又突然崩溃,出现了流行风尚一浪接一浪地扫荡着整个高度技术化的社会”,因此,现代人的心理取向的一个大趋势便是开始了“向高技术与高情感相平衡的转变”。电影《星球大战》就是高技术与高情感相平衡的作品,一方面是高技术的机器人,另一方面是控制技术的超级力量,这在美国就是“上帝”。而对我们来讲,就是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现代人的思维方式趋向于多元化的选择
已往人们单一模式、单一层次的思维方式已无法存在于现代多样化的世界中,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和不断更新,决定了现代人思维方式的现代化,即“从非此即彼的选择到多种多样的选择”。多元化的经济要求多元化的政治和多样化的文化。一个社会如果能使公民的选择增多,正说明这个社会在成长发展。现在人们绝不会再满足于凭票购买的单一市场、男女不分的统一色泽款式的服装打扮、一个腔调一个模式的“样板”戏,而是要在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中作出自己多元化的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