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自评自评是教师自我认识、自我约束、自我提高的一种形式,在评价时,要求教师根据要求总结工作,实事求是地评估自己,按子要素选择适合自己的等级标度:好、较好、一般、较差,确定等级,以等级定分。如备课这个要素中有4个子要素,每个子要素为5分,则好为5分,较好为4分,一般为3分,较差为2分及2分以下,4个子要素得分之和即为备课这个要素的得分,6个要素得分之和为综合得分,最后确定综合等级,90分以上为好,80分以上为较好,70分以上为一般,70分以下为较差。
2.教研组互评在教师自评的基础上,由教研组(学校领导分别参加教研组)对各个教师进行评价。方法是各个教师公布自评情况,拿出反映本人实际工作的材料,如备课本、作业本、辅导记录、试卷、课题研究总结等,由大家根据提供的材料以及平时听课、互查等掌握的情况民主测评各个教师,按六个要素进行汇总,最后确定总得分和综合评价等级。
3.领导定评学校领导根据自评、互评情况,参照学生座谈会或学生问卷调查反映的经过核实的材料,结合平时检查、听课等的纪实材料,对组评进行定性分析,注意各人之间综合、协调、平衡,进行定评,确定各要素和综合评价等级,最后写出纪实性的综合评价意见。
评价时间,我们一般是每学期两次,期中初评,期末总评。平时着重于单项检查与考核。
(三)评价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几个问题
评价指标与评价实践,领导意图和教师做法在开始试行过程中往往是不一致的。两年来,我们在评价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主要有:
1.如何发挥评价的有效性、激励性开始试行时,学校之间,教师之间认识和重视程度不一致,比较重视的学校制定了奖励办法,对评定等级好的教师给予表扬和奖励,但对评定等级不太好的教师缺乏制约办法。有些不太重视,学校财力较差的学校认为搞了又没有说法,干脆不搞了。由于评价没有涉及到切身利益,表现有所不同:中老年教师一般比较重视,不少青年教师不太重视;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的教师认为评价是个促进,对自己要求不太严格的教师就显得无所谓,触动不大,领导也就感到无能为力。为妥善处理好这个问题,县教育局去年上半年在对教师建立“岗位职责-岗位培训-岗位考核-岗位评聘”的综合运行机制时,把对教师“教学六认真”的评价作为对教师总体工作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并规定将评价材料作为业务档案之一,由所属单位领导部门存档,作为民转公,任命或聘任、评定职称、评选先进、晋升晋级的依据。这就给教师“教学六认真”的评价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学校领导和教师重视程度也就大为提高,从而使评价的有效性和激励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2.如何使教师在评价过程中既能正确对待自己,也能正确地对待别人
开始试行时,我们发现中老年教师、教研组长自评分数一般打得较高,互评时碍于面子人情,对别人一般都打得较高。为此,除了做好思想动员工作,统一认识,端正态度以外,我们强调必须实事求是,以材料为依据,凭事实说话,做到:①平时加强对教师教学的6个环节的单项检查和考核,并有较详细的记录;②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或召开座谈会调查,掌握情况;③评价前各人做好小结。评价时拿出能说明自己实绩的所有有关材料进行展览;④教研组内互评改为无记名测评方法。测评前先拿出一两个教师为例子,然后进行横向比较,使评价具有相对准确性和有一定的说服力。通过这些措施,使评价逐步形成系统、构成网络并建立在客观、公正、平等的基础上,教师的态度也就会比较端正了。
3.评价指标必须根据教育管理逐步调整,使之趋于完善并具有相对稳定性
过去对教师的要求习惯上都是提“五认真”,即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和考查。随着管理的逐步深化,我们“把组织课外活动”作为一项必须做好的要求提出了“六认真”。但在评价实施过程中发现,评价要素偏重于对教师个人,没有把教师个人放在教研组群体之中,这不仅使得有些要求如集体备课得不到落实,而且不利于教师教学基本功、教学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高,还对教学研究活动带来较大的影响。为此,我们把“认真组织课外活动”改为“认真参加教研活动”,把“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开展课外活动”放在“辅导”要素中的“形式多样重在实效”这一子要素中评价。从而使评价指标比较完善、全面。
(四)评价的效果
两年多来,通过评价,在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学工作方面都起了较好的作用,显示了较好的效果,主要反映在:
1.教学管理目标更加明确具体,开始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的轨道过去,我们虽制定了不少教学常规制度。但由于认识不全面,往往把教学管理片面地看作分数管理,忙于统计考试分数。以分数论英雄,忽视教学过程质量管理。通过制订和试行评价体系,大多数学校领导开始认识到教学管理实际上是对人的管理,管理目标应是教师教的过程质量和学生学的过程质量,管理的主要方面在教师对教师教的6个要素和22个子要素定期评价,就能做到教学工作规范有序、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教学质量的提高才有可靠的保证。现在,全县使用统一印制的备课本,做到了规格统一,要求统一,教学检查在全县中学已形成制度,学校领导重视深入课堂听课,并有听课评价记录。教研组活动开展较正常,不少学校教研组把规范化建设要求写在镜框里,挂在墙上,较大规模的学校都建立了备课组,集体备课做到“四定四统一”,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及重点、定发言人,统一进度、统一内容、统一练习、统一评价,作业布置与批改按县的统一规定执行。学科课外活动也比以前开展得好。
2.良好的教风进一步形成教学评价对教师起到了较好的激励作用,它对做得较好的教师是个鼓励,对做得一般或较差的教师是个鞭策。由于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得到了进一步调动,教风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以上学校为例,该校上学期对46名教师的“教学六认真”评价结果,综合评价好的18人,占39.1%,较好的26人,占56.5%,一般的2人,占4.4%,没有差的。本学期,市教研室教研员到该校视导,听课36节,A课5节,占13.8%;B课26节,占72.2%;C课4节,占11.1%;D课1节,占2.7%,好课和较好比例较高。县教研员到部分初中听课217节,好课43节,占19.8%;合格课146节,占67.3%;较差课28节,占12.9%,好课比例比以前有所提高,差课比例有所下降。
3.教学评价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由于我县教学常规管理持之以恒,并改革管理方法,实施评价制度,全县初中毕业会考合格率逐年提高,在1984年~1988年4年中跨了4步的基础上,1989年80.7%,1990年81.6%,1991年82.8%,3年又跨了3步。优分率逐年也有所提高。高中毕业会考合格率1989年79.7%,1990年88.0%,1991年90.0%,也有所进步。1991年我县初中毕业会考合格率比1990年有提高的学校有33所,占学校总数的55%。上元学校还实现了零的突破,达到100%。
(陶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