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开学,某农村初中就接到上级通知,今年中考重点中学将提前单独招生。只剩下两个来月了,怎么办?张校长立即召开校务委员会,征求大家的意见。会上虽然有不同意见,但考虑到中考成绩将影响学校的声誉和今后的生源。因此,必须采取措施以保证尖子学生能考上重点中学。为此,张校长做出决定:现有6个初三班,分为4个平行普通班和两个重点班,并调整教师配备,全力加强重点班教学。
消息传出后,顿时在校园中引起议论。不断有老师、家长找学校领导反映意见。有人认为:这样做会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挫伤大部分师生的积极性,反而不利于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也有人认为:这样做虽有一些不妥之处,但是作为一种应急措施,为维护学校的声誉,为保证尖子学生能顺利升入重点中学,还是值得的。
张校长没想到这一决策会引起这么大的波澜,为了慎重决策,在征求各方意见之后,决定通过投票来决策。第二天结果就出来了,教师中只有20%赞成,50%反对,剩下的弃权。面对这一结果,张校长立即决定:维持原状,不再重新分班。但是,要求教师在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时必须兼顾尖子学生:要求组织一批优秀教师,为尖子学生另编一套练习,有能力的学生可以选做;要求为尖子学生和差生都指定辅导教师……
风波虽然平息了,但是一些风言风语却不时飘入校长耳中。如有人讲:“两天之内,出尔反尔,连续改变决定会降低校长威信的。”张校长听后,只是笑着说:“个人威信不算什么,关键是把工作做好。工作做不好,哪来威信呢?”
(王平)
六、赵校长的秘密
胡校长和赵校长都是省内有名的特级教师,去年又都荣升为首批校长负责制试点学校的校长。作为某专业教学研究会的常务理事,前不久两人一块参加了学术研讨会。会上,赵校长像往年一样,不仅提交了论文,而且作了重点发言。然而胡校长却和往年不同,两手空空来参加会议。
会后,胡校长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一年多来,为了不辜负领导和教师们的期望,自己兢兢业业,里里外外,千头万绪。大事小事不论巨细,都要事必躬亲,不敢有丝毫懈怠。人瘦了,教学研究也荒疏了,甚至连走路的步子也变快了。以致有的老师当面讲自己是“天天来去匆匆”。不过看到学校工作确实有了起色,自己也觉得是值得的。
可是,现在看到赵校长不但将学校管理得远近闻名,连教学研究也是硕果累累,心里真是纳闷。他下决心要搞清楚原因在哪里。
半个月后,胡校长带了一队骨干教师到赵校长的学校参观学习。当天教师们回去了,而胡校长却找借口留了下来,要看个究竟。
说来也怪,赵校长除了每周主持一次行政会议之外,只是每天早晨集中用两个小时来处理各种行政事务。剩下时间,要么东走走,西看看,要么与老师、同学随便聊一聊,或者似乎是随意地去听一两堂课。他很少发命令下指示,显得那么轻松自如。甚至每周还有两个半天,赵校长把自己关在资料室看书搞研究。
一周之后,胡校长再也忍不住了,好在是老朋友,他就当面向赵校长请教。
赵校长笑了笑说道:“老朋友了,我也不瞒你。哪个学校不是千头万绪有忙不完的事,一开始我也是忙得七窍生烟。自己一想,这样下去不是事,头都忙昏了,还不知道忙了些什么。于是我就用一个小本子,随时把每天做了些什么,大致用了多少时间记了下来。每天晚上看一看,每周每月算一算,有多少时间是有效的,多少时间是在进行无效的或重复的劳动。我发现其中最大的问题是越俎代庖。我花了太多的时间去干了老师们、教研组长或主任们的事,结果自己的事却没能干好。”听了赵校长的话,胡校长顿有所悟,看来真是自己领导不得法,事倍功半了。
(转引自《学校管理案例全书》)
七、不能一刀切
西郊初中位于城乡结合部,大多数教师都住在城里。由于教师们的家庭存在一系列实际困难,长期以来教师上下班比较松散。这种情况随着许多青年教师成家和他们子女的出生而越演越烈,并直接影响了学校的教学工作质量。
面对这种情况,在新学期第一次行政会上,王校长终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现在学生的早读和晚自习时间,教师辅导情况很不正常,经常出现没人负责的情况;排课时,很多老师不愿上第一和第四节课;上学期学生下午的课外活动和辅导都有放任自流的情况发生。这些已经直接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家长也有类似的意见反映。因此,本学期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改变这种松散状况。”会上虽然个别主任提出要注意考虑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困难的问题。但是,大家还是一致同意采取严格措施,加大管理力度。
在新学期开学的教职员工大会上,王校长代表学校宣布了新规定:
1.从本学期开始严格实行教师坐班制。每天早晨从学生早自习开始,所有教师必须点名签到。
2.教师的考勤将与考核、奖惩措施相联系。每月汇总一次,并在当月工资中兑现。
第二天,学校领导以身作则,早早就到了学校,教务主任也到各年级和班级检查出勤情况。一个月下来,虽然仍有教师缺勤情况发生,但总体情况确实有了很大的改观,学生和家长也给予好评。
然而不久,一件事又引起了王校长的注意。这是为迎接“义务教育”验收,学校要抽几位能力强的教师在星期日参加准备工作。不料其中有3位过去工作很主动的教师竟拒绝参加。理由很简单:学校要体谅中、青年教师的困难,星期日有大量家务事要处理。事后王校长做了一番调查,原来这3位教师都是因家务负担很重,因而有数次未能提早到校辅导而被扣过工资的。通过这次调查了解,王校长发现,虽然绝大多数教师都能严格按时上下班,但是学校没能充分体谅和设法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困难,严格的坐班制在实行中确实挫伤了一部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并使他们由此产生了抵触情绪。
不久,王校长再次召开了行政扩大会议。在会上,王校长提出了新的设想:“现在实行的坐班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看来还是存在一定问题。主要是过于机械死板,过于强调形式的统一,忽视工作的内在实质。这次想请大家来讨论分析一下,能不能实行一种弹性坐班制。就是首先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确定在什么时间需要哪些方面的教师到位,需要多少人。再根据工作需要和教师个人意愿及家庭负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坐班时间。这样既能完成好工作,又兼顾教师的实际困难。对于有特殊困难的教师,也可以免除早读和晚自习辅导的轮班,甚至可以在课表时间的安排上给予一定照顾。其次,对于早、晚辅导工作承担量比较大的教师给予一定奖励。还有今后不仅要注意考勤,更要注意考查工作实绩……”
(程达荣)
八、校内新景观
县中有1500名学生骑车上学。1500辆自行车进出校门浩浩荡荡,摆放下来,横七竖八到处都是。自行车的管理已成为校园环境建设的重大课题。
自行车该由谁管?长期以来各部门的意见不统一。总务处认为:自行车的管理要靠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增强学生的自觉性,因此这个工作应由政教处管理;而政教处则认为:政教处只能进行思想教育,自行车的管理主要是事务性工作,因此具体工作还是应由总务处负责;也有人认为:应由校治保室负责防窃并同时维持整顿行驶和摆放秩序。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无可奈何之下,还是由学校出钱请专人管理。然而,人少车多,管不胜管,总不见有根本性好转。
为此,张校长也颇费心机。有一天,一位老教师的话使张校长顿开茅塞。这位老师说:“学校是什么都紧张,就是人力不紧张。不会管的班主任怕事,而会管的班主任能把一切活动都变成教育过程。”是啊,把自行车的管理也放到管理育人的高度考虑,一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为解决自行车管理问题,张校长召开了行政办公会议。会上他指出:这项工作不仅仅与学校的校容、校貌有关,更与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关。应该把这项工作看成培养学生自治、自理能力,进行自我教育的工作来抓。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统筹协调各部门的工作,更需要各部门主动和相互配合。会上,校长对各部门的工作做了统筹安排。
要求总务部门:①撤销自行车专管员;②按年级、班级、宿舍划分存车区域;③制作标志牌,划停车线。
要求治保室:登记造册全校的自行车,制定有关安全规定。
要求政教处:①分年级召开学生会议,要求学生提高认识,加强自我管理。各班级必须按要求、定地点停放自行车,校内禁止骑行;②召开班主任会议,落实指导、检查措施;③制定检查评比条例,定期公布评比结果;④制定并实施由领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参加的文明监督员与文明监督岗制度,力求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这项活动。
要求工会:加强教职员工的自行车管理,为学生做出表率。
最后,张校长指出:“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有一个不断强化提高的养成过程,因此希望大家要持之以恒,最终形成一个良好的传统。”
经过近一年的持续努力,大家终于看到了成果。今天,整齐规范的摆放已成为该校的一景。
(许岩峰)
九、总是不满意
新学期要换新校长了,据说才30多岁,老师们心里不禁嘀咕起来:不知他和李校长会有什么不同。
原任李校长也只有40来岁,但自律很严,干劲十足,做起事来一丝不苟,板上钉钉,一副百分之百老管家的模样。他每天一早就坐在校门口检查师生出勤情况。上课、下课,李校长都要在校内到处巡视,一天下来绝不少于十几回。他检查老师上课是否认真,检查学生听课是否开小差走神,检查校园环境是否整洁,直到每天晚上最后巡视一遍学生宿舍是否都熄灯,校门是否关好,才回去休息。李校长初来时,老师们都非常高兴,认为有这样办事认真的校长,学校一定会搞好。然而时间长了,老师们都觉得活得挺累,并且学校福利也不见有所提高。中层干部大都没了工作热情,遇事就往李校长那里推。李校长也认为,自己工作得那么辛苦,还是不能获得教师们的理解支持;学校工作也不见大的起色,心里很是难过。终于,李校长要调走了。
新学期,教师们迎来了年轻的张校长。新官上任三把火,一开学,张校长就召开了全校教职员工大会。在会上,张校长为学校的未来描述了一个美好的蓝图,同时又把各部门的职责、权力做了明确分工,要求全校教职员工监督各部门的工作。他还宣读了新修订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要求教师们严格遵照执行,为学生们做出表率,要求各级领导一方面要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另一方面也要以身作则,为广大师生做出榜样。老师们议论开了:到底是年轻校长,有魄力、有事业心。会议一结束,就有教师想找校长聊一聊,谁知张校长已骑车走了。
学校工作开始按张校长的安排稳步运行。但是不久,教师都发现,过去是想法躲着李校长都躲不掉,如今是想找张校长都找不着。除了开会、布置工作外,谁也说不清张校长都在哪里,在忙些什么?终于有个别教师按捺不住了,他们在一次会议上直接质问张校长:“你要求我们遵守校纪,可是为何成天都看不到你人影呢?”张校长倒也坦然:“我是一校之长,如果我整天泡在学校里抓出勤,抓校纪,抓上课,还要这些副校长、主任干什么呢?如果我不到教育局跑,不到乡政府跑,不到社会上去跑,学校经费哪儿来?大家的福利哪儿来?那时你们就真要骂我了。”张校长讲的倒也是实情。现在中层干部们确实有事干了,教师们也还是自觉遵守校纪,努力工作。学校各方面工作并没有因为校长不在而受到影响。一个学期过去了,教师们的福利确实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一年不到,学校里就新建了实验楼,新的教工宿舍也开始动工。面对这些变化,教师们还是很高兴的。然而在满意之中,他们仍觉得有什么不满意的,可是谁也说不清到底是什么地方不满意。只是有人讲:“其实想想李校长也是个好人啊!”
(许波)
十、是坚持,还是完善
星期二上午第一节课预备铃后,徐校长拿着听课笔记本准备去初二(1)班听咸老师的代数课,负责昨天卫生检查的王老师把记载簿摔在桌子上说:“这样的检查评比,我没有能力,校长您另请高明!”徐校长微笑着说:“先按你们检查的情况公布出来,有什么情况以后再说。”走到办公室东头,徐校长迎面碰到了初一(3)班的班主任夏老师,他说:“昨天的检查不公平,我不承认,公布出来我也要把它擦掉。”徐校长没有说什么,直奔教室听课了。果然夏老师一边嘟囔着,一边擦去了本班的分数。
下课后,徐校长请负责学校常规管理的教导处陈主任去了解一下情况,原来事情是这样的:学校在常规管理中建立了卫生逐日检查评比制度,由值日的校长或主任、老师和学生会干部负责,两周一评,按年级设循环红旗。昨天检查时,由于数学老师到初一(3)班辅导,车棚里有纸屑杂物未来得及打扫,放学前才打扫干净,该班被扣了两分;而初一(1)班的车棚里也有少量纸屑且放学时还未打扫,却没有扣分。夏老师看了才火冒三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