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虚幻的代名词
世界上本来没有完美。然而,完美,这样一个假象式的乌托邦,却促进古往今来的许多人不断向前。正因为有它存在于我们的心中,我们纷乱的社会才变得有序,文明的铁臂才会推送着我们向前。
完美固然代表一种圣洁,但追求完美者,会对很多事物感到不满,会认为他们或多或少都有瑕疵,全有非得改变的理由。
看看以下几个问题,可以判定你是否是一个完美主义者:
1.工作的时候,别人打岔时你的注意力是否会被破坏,并且感到愠怒?
2.你是否对那些随随便便的人感到非常厌恶,并且批评他们不负责任?
3.你是否经常对自己或他人感到不满?
4.你是否经常认为干任何事都是全力以赴的,但实际可以再轻松些?
5.你是否经常对自己的服装或居室布置感到不满意而时常变动它们?
这些问题,若你都回答是,你无疑与完美主义者相去不远。
完美主义者的性格特征
让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完美主义者。
完美主义者的最大特点是追求完美,而这种欲望是建立在认为事事都不满意、不完美的基础之上的,因而他们就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要知道世上本就无十全十美的东西,完美主义者却具有一股与生俱有的冲动,他们将这股精力投注到那些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上,努力去改善它们,尽量使其完美,乐此不疲。但是,往往又半途而废。也许开始工作时有一股永不罢休的劲头,但后来都会衰减,原因在于在工作过程中,不完美此起彼伏,他们根本顾及不了那么多,最后那股冲动就消磨殆尽了。由于完美主义者对不完美的事物不能置之不理,所以他们往往轻率地订下计划,并且义无反顾地去执行。但是,隔不了多久,或者计划就要完成时,他们又产生了疲倦和事不关己的感觉,因为手中有太多太多的计划要实施。这种感觉日积月累,使他们整天生活在挫折、失败、碌碌无为和愤怒的心情之中而无法自拔。
由于这种求好心态,完美主义者对所制订的计划、所做的事情都有早日完成的愿望,而这种愿望在现实的严酷中往往不能如期兑现,使他们就容易发怒和激动。这也是一种不完美的面貌表情,他们会害怕旁人因这种怒形于色的表情而讨厌他们。于是,他们要极力压制这种感情,改变这种感情,愤怒就会郁积在他们心中。抱怨他人是他们不太愿意做的,就转而怨恨自己把标准订得不够高,或者任人不贤,或者择友不善,这种对自己的怨恨很容易使他们陷入深深的自卑和沮丧之中。有时他们也察觉到自己订的标准过高了,但是他们与自己过不去,不愿意考虑修正自己的过高要求,而自欺欺人地说此标准是最完美的。
即使完美主义者知道别人看得出他们处世的态度,而且他们也为此焦急,但是仍然找不到一个最好的办法来解决他们心理上的两难。这样的矛盾心态的最直接结果就是使得完美主义者容易自责,他们对自己苛刻地要求,进而达到过分的地步。在这恼人的矛盾的折磨下,完美主义者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极端的紧张和焦虑之中,并且伴随一次又一次强烈的自怜自艾。
完美主义者心中有一个不灭的目标——追求完美。这个意念萦绕在他们的心头,促使他们一生都朝此奋斗不息。但是,他们给完美所下的定义不同于一般人所说的完美,一般的人给完美下的定义是“十全十美”,但他们追求确定、精确的“完美”,并且非常仔细地注意每一事物的细微之处,有时竟达到吹毛求疵的地步。由于他们的这种态度,使得他们在处世时显得十分严谨,他们不愿意轻易地下结论,但选定某个目标时就显得十分投入,他们自认为自己的生活与别人十分不同——他们认为自己的生活至少大致看来是完美的,自己的人格也是无可非议的。因此完美主义者对其他人对自己的评语(尤其是无能的评语)显得过度敏感,对待这些评语的态度也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是完全放弃,一是神经质似的严重的自我失控。
完美主义者对众人的批评有着惊人的警惕感,为了避免事后遭人非议,他在接受一个新的任务或制订一个新的计划时,往往会花很大的精力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收集各方面的信息以便把工作做得更好,让赞扬代替批评是他们的一贯愿望。
在工作时,他们采取的方法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事前大多数人都从形形色色的指南丛书中收集了很多专家的意见,或综合或择其善者而行之。为了避免在半途节外生枝,加之求好心切,完美主义者往往都实行一些短程的计划。这样不仅逃脱了半途而废在心理上的压力,也可以尽快地看到工作的成果。这对他们来说,内心可以获得极大的愉悦;他们总是在心里默默地构思自己的计划及实现计划的方法,以做到万无一失。当其他人或环境因素不允许他们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去构思和完成计划的时候,他们心中就会万分沮丧,有时甚至愤怒。对于感兴趣和认为应该做的事,完美主义者总是全力以赴。他们会认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精力和时间,以便工作时的每一分钟都能够起到最大的作用,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他们对待工作的态度也是一丝不苟的,而且一般只要工作结束,其结果跟他们预想的都一样或差得不远。对那些不在乎的事情,他们却显得有些冷淡和漠不关心。
完美主义者的要求对别人来说都高了一些,因而在其他人的眼中,完美主义者的行为有些过于夸张和没有必要。他们也因此丧失了周围人的认同感;旁人对完美主义者的无法忍受或不以为然使他们经常感到困窘不安,有些计划和工作在没有开始之前就搁浅了。这种挫折感使他们愤愤不平,他们却不会因此而放弃自己的高标准,反而会把它们加之于周围的人身上。
完美主义者的缺陷
完美主义等于瘫痪——这是英国首相丘吉尔的名言,这句话精辟的阐明了完美主义的害处。
固执的性格影响了他们的视野。完美主义者看问题一般都认为只有两面,因此有走极端的倾向。一旦他们认定了一个事实或是下定了决心,他们就会对其他相反的意见变得相当神经质。用顽固和专制这两个词来形容他们这时的状态毫不为过。对待别人意见的态度源于他们内心深处那股叛逆的蠢动,以及对自己本性不太顺眼的地方的恐惧。他们希望自己正直、善良、诚实,然而固执的本性却拉着他们率性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当受挫、受批驳时,他们会怀恨在心,即使表面上看起来仍是一团和气,毫无记恨的迹象。
由于追求完美的天性,完美主义者对自己相当挑剔,对别人也非常苛刻。当他在说“是”的时候,他心里却总是在想是否应该说“不”。对待一件事,他们总是再三地审查才将其放行。在谈话中或会议上,发问最多的肯定是他们。因为他们对别人和自己总是有太多的质疑。在别人眼中,他们是争强好胜的,也是不可理解的。吹毛求疵的心态使得他们在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时候总是不能始终如一。在他们看来,任何人离他们的最完美标准都相去甚远。
完美主义者对什么都看不顺眼,因此他们觉得完全有必要让别人知道最好的是什么,在行为上就经常伴有好为人师的倾向。完美主义者认为追求完美应该是一个人最起码的人格,于是他们会不厌其烦地教导别人该如何行事,而这些婆婆妈妈的说教只会让他们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降低,让别人感到厌烦和无法忍受。这种妄加批评和处处充当权威的行为使他们降到与吹牛者一样的地位。
完美主义者的社交原则
在处世关系上,完美主义者是一个相当懂得克制的人。
他们不轻易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因而感情也不轻易地流露出来,在某些时候,他们看起来有些接近神秘。他们回应别人都十分谨慎,这种过度的自我紧张和自制形成一种直觉,影响他们对别人的判断。
在对待爱情的态度上,他们对配偶要求颇高,但他们对待爱情是忠实的,而且是全心全意付出。正是由于用情“过专”,他们很容易在爱情的旅程中受到挫折和伤害。他们是较负责的,对爱人的一切都非常关心,这显出他们的社会道德感也较强。为了获取爱人的欢心,他们往往比以往更加勤奋地工作,但在热恋时,他们却显得不太主动,有时甚至采取无所谓的态度。这源于完美主义者不喜欢相互依赖的关系。
他们认为人生最大的目标不应该放在卿卿我我上,而应放在事业的成就上,他们觉得过多的约会是浪费时间以至于有些冷淡。完美主义者聪明机智,有创造力和创新意识,所以,他们不喜欢依赖别人,对不能自动自发做事的人和喜欢依赖他人的人感到不舒服。如果有人过于依赖他们,他们就会感到包袱沉重和宝贵时间被剥夺。为了保护自己的时间和权利不受侵犯,他们容易变得自私自利,这种性格直接影响到人际关系,也许不可多得的爱情也会因此而终结。
在社交场合中,完美主义者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压制型,一类是宣泄型。压制型的人努力克制自己的感情,不管心里多么愤怒,也很和气地对待他人。痛苦或沮丧,他们都笑脸迎人,而他们的社交魅力也因此而辐射出来。宣泄型的人完全相反。他们把对自己和对别人的失望刻在脸上,一副郁郁不乐的样子,易激动、易焦躁,动不动就指责别人。他们并不是没有克制自己的情感,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无论在什么场合都是愁眉苦脸的样子,与那种胸中燃烧着怒火而脸上仍绽开微笑的人相比,他们显得不够成熟老练,并且这种样子并不会换来别人的同情,反而增加别人心中的厌恶感。
完美主义者基于自身条件较好(只是他们自己认为),所以不能忍受自己被他人忽视或看不起。他们很在乎别人对他的尊重,因为这是对他们努力培养出来的特质的认同。然而对别人给予他们的赞美,他们却显得不以为然。表面上,完美主义者对别人的赞扬会很客气地接受,毕竟别人是在恭维;而他们心里却在想这个评价与专家的水平相比,没有任何意义。况且他们的目标更高、更好,自己根本还不曾达到。完美主义者会很注意培养自己,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很多优秀的特质会显现出来,比如,他们事业心比较强,富有创造力,并有创新和改革的勇气,较激进,愿意为工作付出较大的精力。
他们是健谈的、亲切的、和善的,具有优秀的领导气质。他们的和善和亲切辐射到别人身上,感染别人,其他人会因为他们的自信也信心倍增。在评价事物时,他们的价值体系是较好的,因为他们强调公正,对别人和自己要求坦率、诚实。在比较艰难的环境和条件下,他们能够承受多种压力,而且还帮助他人,因此他们会收获到人生的一大财富——不渝的友谊。他们对自己要求严格,能够清楚地洞悉现实。天生的洞察力和旺盛的生命力赋予在这些优秀的领导者身上,使他们大多数人成为创新的先锋、时代的巨人。
走出完美主义的误区
有个女孩,曾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某全国重点大学。但是,来自童年的某种深刻的自卑使她坚定地认为自己给异性同学留下的印象不完美,而这是她所不能容忍的。她历来的生活原则是:要么最好,要么不要。她总想给人以最美好的印象,但是又没有自信。既然不能,那就撤走这印象的原型。
于是,她“毅然”决定退学。她的“毅然”换来了母亲无尽的泪和自己前程的急转直下。后来,在心理训练班里,她对自己的生活原则进行了痛彻的反思:“我一直追求完美,但完美这家伙却越追越远,其结局往往是不完美,甚至可以用一个不是很雅的公式来概括:完美=完蛋。”
生活中像这样的朋友有很多。他们有的追求感情和婚姻上的完美,一旦发现对方的某些弱点就不能容忍;有的追求工作上的完美,永远只能第一,不能第二;有的追求人际关系上的完美,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喜爱自己,容不得别人对自己有半点不满,也容不得别人有闪失和错误;有的追求生活上的完美,无论吃饭、穿衣,每个细节都要考虑再三。
可以说,完美主义者往往既是自我嫌弃的高手,也是挑剔别人的专家。当自己不能达到理想中的完美高度时,他们很容易作茧自缚,自暴自弃;当别人没有自己所期望的那样完美时,他们便心怀不满和怨恨。他们在精神和感情上只能享用“纯净水”,但是却忽视了一点:水至纯则无营养。问题并不在于这些对自己、对他人的挑剔是否有根有据,而在于为这种挑剔花费了很多心血、消耗了很多能量却并没有改变什么。
所以,完美主义一旦变成对现实的苛求,立刻成为人们成长的陷阱。
如果说在精神领域也有什么“挡不住的诱惑”,恐怕完美主义就是一个。它几乎不需要什么投资,却可以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使人聊以自慰,就好像在干渴的沙漠中追逐海市蜃楼一样。但海市蜃楼就是海市蜃楼,它只能暂时给人以安慰和力量,却不能真正给人带来清凉。
但愿我们不要用自己生命的空耗去证明老丘吉尔的名言:完美主义等于瘫痪。
但凡追求完美主义的人往往具有理想化色彩,而理想化通常是一种浪漫的表现,在完美主义的前提下理想化将显得狂妄而缥缈,不客气的批评就是“心理幼稚”。这样的心理,若不是叱咤风云,天马行空,就会郁郁寡欢,抑郁而终。金无足赤,完美主义是很难达到的,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诱发歇斯底里的强迫症,在幻想中毁灭。
总之,完美主义是一种病。完美主义的初级阶段理想主义,带点愤青情绪和批判意识,主人公姿态站得很高,当然,这需要勇气才能把理想强加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