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今天我给大家讲一部心理三国!
通过三国时期的真实案例,用现代人的眼光来分析三位代表性人物的心理活动。不论你是金领、银领、白领还是黑领,从中都能感悟到你所需要的人生哲理。
现在我要用社会心理学的手术刀来解剖一位三国的英雄人物——曹操!
嘿!说曹操,曹操就到了!
好了,露一小脸可以了,赶紧下去吧。
下去?咱俩谁是主角?你在这摆乎半天了,该我上场了吧?
现在不是你上场的时候!
那我得啥时候登场?
要在王允的生日Party 上,你的登场应该是绝对闪亮酷毙的!
王允大人,瞧把您高兴的,都喜极而泣了!
我高哪门子兴啊!我是为汉室四百年基业而哭!
如今董贼把持朝纲,我等朝不保夕啊 !
在场的人都是按王允的内心标准请来的,都属于汉室旧臣,食汉禄多年,当然会站在反对董卓的立场上,这叫类别化冲动。
哇!是啊!
哭不能解决问题,但笑能够。请看,我们的主角闪亮登场啦!
哈哈哈!
曹操,这个很早就想建功立业、不安分的年轻人,以一阵狂笑作为走向一生荣耀的开场白。
完了,我这“旧”标准存在重大缺陷!曹操是符合旧臣标准,但现在却是董卓眼前的红人。
你是不是想去密告董贼?哼!我们死了也是汉家之鬼!我要是想告密只需冷眼旁观,伺机而退,让你们死得神不知鬼不觉!
哈哈哈哈哈、嘻嘻、呵呵——人才呀!
曹操内心是忠于汉室的,他也看不惯董卓把持朝政。曹操是具有优秀政治家潜质的,政治家的抉择标准和忠臣义士的抉择标准大不相同。
忠臣义士往往不论情势而坚持忠义的标准。
而政治家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方式,但这种选择往往以牺牲某些忠义的标准为代价。
我不是笑别的,是笑众位竟然无计杀董卓,只要我略施小计,就可以取了董贼的小命!
我之所以讨得董卓信任,就是想有机会干掉他!
小曹同志,你有何高见能匡扶汉室?
哇!原来你一直是在搞潜伏啊!
佩服。
听说你有一口宝刀,希望你能把刀借给我,我去刺杀董贼。
如果曹操不能取信于王允等人,这群老臣蜂拥而上,曹操的小命也将不保。
心理感悟:索取,有时候远比发誓更能取信于人。
曹操为什么要借王允的宝刀?其他利器就杀不了董卓了吗?
古典版的余则成,佩服佩服。
信任其实曹操借刀与刺杀董卓并无太大关系,这只是取信王允的一种手段。
借刀,等于王允以宝刀为互惠之物来勉励曹操的义举,双方等价交换后,也就建立起了互信关系。
兄弟,拜托了!
放心吧。
这一招,战国时秦国的老将王翦曾经用得炉火纯青。当时,王翦率秦国大军倾巢而出,发动统一天下的最后一战。
王翦在行军中又先后两次向秦王索要田舍豪宅。秦王也都一一依准。王翦之所以要不断贪婪地索取,就是要将他与秦王之间的关系巧妙地转化为互惠,甚至是交换。
这就是主动索取的妙处。如果王翦用赌咒发誓的办法,能换来生性多疑的嬴政的信任吗?曹操的做法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说,索取,有时候远比发誓更能取信于人。
将倾国之兵交付他,秦王会担心他拥兵自重,甚至谋反。王翦深知这一点,他率领军队刚走出不远,就回宫向秦王索要田产。
一万亩良田归你了。
王翦主动索取,那么秦王就会觉得王翦索要这么多财物,是想要在功成身退后好好享受一把的,也就不太会有什么异心了。
田产!
借刀!
次日,曹操早早出门,去见董卓。但却迟到了。曹操迟到的原因其实并不是胯下之马羸弱迟缓,而是曹操的“思想之马”出了问题。
孟德怎么来得这么晚啊?
也就是说,曹操在成为英雄的同时,也将成为烈士。
我的马太瘦了,跑不快,所以来晚了。
昨晚的表现太愤青了!董府戒备森严,就算刺董成功,也难以脱身啊!
以自己的性命为代价来除掉董卓,曹操觉得不划算。他还想在今后的岁月里建功立业呢。
我不想死!
一般来说此时的曹操应该有两个选择,第一,向董卓告发王允等人,这样自身可保,还会更得董卓信任。
但是,王允等人必将被咔嚓!
而自己将遗臭万年。曹操不能选择这条路。
第二个选择则是按原定计划刺杀董卓,但曹操将以烈士的身份名垂青史。
一般人的考虑也就是这两个方向。但曹操却想出了第三个备用方案。
吕布吾儿,你亲自去选一匹好马给孟德吧。
遵命,吾爹。
这可是个行刺的良机。也有相对充足的时间可以逃离。
董卓这厮可是重量级的,万……万一我敌不过他怎么办?
真正能够杀人的不是什么宝刀,而是心灵之刀。曹操的犹豫让他失去了最好的机会。
董卓身体胖大,坐了一会儿就后背冲外侧卧在了床上,这个动作也充分表明了董卓对曹操的深信不疑。
曹操如晴天霹雳,眼角余光看到吕布牵着马已经走到了门口!
孟德,你想干嘛?!
我有宝刀一把,特地献给恩相!
这时董卓却从床上的穿衣镜中看到了他的这个动作。
很多人以为,这是曹操急中生智想出来的办法。曹操本就惧怕董卓,经这一喝,只能让曹操心胆俱裂,怎么可能还生出智呢?
这个做法正是曹操一路上冥思苦想的第三个备选方案。良马已带到。
我去试骑一下!
失陪了,88。
哇!还是王麻子牌的,的确是个宝家伙!
父亲,刚才我看曹操像要杀您,您用您具有磁性的嗓音大喊之后,他才说献刀的。
有理,但我对曹操可不薄啊,他怎么会背叛我呢?
董卓的这种看法叫做互惠原理。当你对某一个人付出了很多恩惠之后,你内心必然会预期这个人会给予同等分量,甚至更大分量的回报。
但董卓仍对曹操是献刀还是要刺杀自己弄不明白。丞相在做什么呢?李儒,你来得正好!
他背叛我,他没背叛我……有这么这么回事,你说曹操是真要献刀还是要刺杀我呢?老李,你真是人才呀!
现在派人去召唤曹操,如果他来了,说明他心怀坦荡,刚才他就是诚心献刀。
如果不来,则一定是心怀鬼胎。刚才之举,就是行刺。
很快,派去召唤曹操的手下人匆匆赶回。
曹操没回住处,骑着您刚赏赐的马,飞奔出了东门。
门吏问他,他说有紧急公事,就纵马而去!
做贼之后为什么会心虚?这是“透明度错觉”在作怪!
曹操一定是做贼心虚,逃跑了!
所谓“透明度错觉”,就是指我们最清楚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情绪,因为我们的内心对自己是透明的。由此会以为他人也会像我们一样洞察我们的内心。
这哥们好像我同学!是不是被他发现了?
事实上,他人根本不了解我们。在透明度错觉的驱使下,我们就有可能在言行举止上泄露出我们以为他人必然知道的信息。而正是这些信息,才导致了“东窗事发”。
我交代,你这袜子是我偷的!
但是,又有几个贼能够做了之后不心虚呢?就是偶然看见一个警察出来打酱油,也会以为是专门来抓自己的。
我全交代!心理感悟:做贼不可心虚,心虚不可做贼。
董卓希望对曹操的恩惠能够获得他对自己忠诚的回报,没想到曹操却要刺杀自己!
曹操准备逃回故乡谯郡,但刚逃到中牟县的时候,他的梦想就破灭了。
恩将仇报当然会引发疯狂的报复。
这也是互惠硬币的另一面。
你是曹操吧?
曹操是谁?你认错人了吧?
少来这套,我这眼睛可不揉沙子!你们搞错啦!
大人,我把曹操抓到啦!
我真不是曹操。
我当年在洛阳见过你,你还敢狡辩?这下算玩完了!
来人,把曹操给我拿下,明日押解赴京。
哇!活命的机会来了。
晚上,县令叫亲信从牢中取出曹操,带到后院。
我听说董丞相对你不薄,你为什么要自取其祸?
曹操的应对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不但不利用县令可能同情自己的立场,反而故意将县令设定为与自己相反的立场。
是!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你既然已经抓住了我,就赶快押我去领赏,何必多问?
难道我就没有冲天之志吗?我只是没有遇到合适的主公罢了!
县令的话暴露了他的真实立场。曹操这狡黠的人从县令将他提到后院审问,就嗅出了一线生机。此时县令的话更加佐证了他最早的判断。
曹操决定将豪情戏一演到底。
最佳男主角——曹操!
我曹家食汉禄四百多年,我屈身董贼,就是为了寻找机会为国除害。要杀要剐,来吧!
孟德,你此行本来曹操寥寥数语,不但洗清了与董卓交往甚密的污点,也把自己包装成一个赤胆忠心的大英雄形象。任何一个忠于汉室的人,听了此话都会感动不已。
好感动啊!
命令,号召天下,让各地诸侯联合兴兵,讨伐董卓。只恨老天不让我如愿啊。
打算要去哪里?
我想回到乡里,假托皇帝的县令立即给曹操解开绳索,扶他在上位落座。
您真乃天下义士啊!我叫陈宫,愿拜您为老大,跟随您共谋大事!
曹操能够顺利脱险,主要在于他能够敏锐地从貌似细枝末节的小事中深刻洞察人心,并不断利用试探性的手段,步步深入,终于逆转乾坤。
行至成皋,天色已晚。曹操就带着陈宫到父亲的结义兄弟吕伯奢家投宿。
两人当即趁着夜色直奔曹操的故乡——谯郡而去。
欢迎,欢迎呀!
抓你的行文已经到这里了!董贼的办事效率真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