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是如此,可军校现今的局面又当如何?”理宗在没来临安前,是一个只知读书,以求博来功名的读书郎,对于筹钱之道实在是一无所知。
看着一筹莫展的理宗皇帝,赵武忙起身,拱手道:“如果陛下信得过臣弟的话……”说到这他故意停顿了下,斜眼瞟视理宗。
理宗一愣,但遂即就明白了,赵武这是在试探他呢。遂一甩长袖,假装嗔怒道:“二弟说的这是什么话,我赵昀不光和弟有结拜之情,更有患难之谊。要是连这个都信不过,我岂会与弟商谈!”
赵武闻言,忙伏地诚惶诚恐道:“是臣弟多想了。”
理宗轻笑,走过去搀扶起赵武,轻声斥责:“二弟何必如此呢?我不是说过吗,没人的时候,咱们就是兄弟,你又何必如此拘束呢。”
赵武顺势起身,闻言,尴尬的笑笑,也不再那么拘束,回身轻呡一口茶水,这才开口说道:“虽然臣弟一时还想不出对策,但如若大哥把此事交由臣弟,臣弟就是豁出性命,也要办的万全。”
理宗虽知道此事不是一两日就能解决的了的,而且以他现在的能力也根本无法解决。虽不知道赵武究竟准备用什么办法解决,但他相信一个能在短短数年就把枣阳打理的繁华生荣,那他就一定有办法解决这些事。
理宗更明白为君之道,事事亲为这不是君王要做的。一个君王要做的是掌好大舵,摆好方向,余下的事,应该交给更适合的人来做。
“我相信二弟。”理宗抬手拍拍赵武的肩膀,饶有深意的说道:“二弟是为兄肋臣也。”
赵武闻言,并没呈现什么感激之意,而是转而双膝跪拜,恭声道:“臣弟一时想不起什么对策,但若臣弟想出对策,也决计不会是什么正途。所以,在此,臣弟恳请陛下,能否准许臣弟擅自做主,无论日后如何,陛下都不要怪罪臣弟?”
虽然他很讨厌古代的这套见君行跪拜大礼,但身在此处,却不得不入乡随俗。为了心中的梦想,折弯那七尺男儿躯。
听闻赵武此言,理宗想也没想的就满口答应了下来。可接下来赵武却请求他,让他立字为据。虽说如今皇权萎靡,但他好歹还是高高在上的九五之尊。
如今赵武竟然要求他,让他立字据,也就是所谓的通关许可证,有它以后做事,就不用为秋后算账而担忧了。
虽然赵武解释的很详细,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不信任他赵昀,只是为了在日后事成时,来堵住悠悠众口,预防满朝文武。
可这么一来,理宗就有点犹豫了。先不说赵武下面要做的对他有无利害,但有一条,那就是这样做,会有损天颜。
他从政并不是很久,但好歹史书也读过不少,自然明白史记中常出现的事件,功成之日,会遭人妒忌,以此为柄。故此,他也能理解赵武的担忧。
可这样一来,理宗总觉得自己这个皇帝有点窝囊,关键的时候,竟然被臣子要挟。可不答应的话,那这事又无法做成。难不成真要等到史弥远百年之后再一展心中抱负?他不甘心,不甘心就如此继续默默的等下去。
在权柄利害关系后,理宗最终还是答应了赵武的要求,写下字据,注明某年某月某日委任赵武所做何事,若将来由此事引起任何后果,都将由朝廷负责。
在写完之后,理宗双手捧纸又深深的默读一遍,这才盖上玉玺,交由赵武。赵武双手接过字据,口中却高呼罪过。这样做也只是为让理宗心里好过点。
因为这样做,无疑是趁机要挟皇帝。理宗是一个年轻锐士,血气方刚。若是心中无气,那就见鬼了。正如赵武所想,此刻的理宗着实气的不轻。
这还是结拜兄弟,也想趁机要挟,趁火打劫呢。要是其他臣工,又当如何呢?不过,这些理宗并未展现在脸上。
说出这些话的时候,赵武自己都觉得有点太那个了,可想起吕良的再三叮嘱,他还是厚着脸皮,硬着头说了出来。
******
“将军,等等。”在得知赵武即将进宫面见皇帝,呈报经费不足问题时,吕良特意出来截住了赵武。
赵武回头发现是一身素装的吕良,忙停下脚步,回身拱手道:“先生有何事?可否能等我进宫面见陛下后再说呢?”
吕良摇头,左右环视一眼,方才向赵武轻声说道:“面见陛下的事,稍后再说。某家这里现在有一件更重要的事要说给将军听。”
“哦?”赵武眨么眨么双眼,有点迷糊。这些天也没出过什么大事,就算真的有事,9527和其他人哪个不会比吕良更先知道呢。
看赵武还在那里凝思,吕良忙打个请势,道:“将军随某家来先。”
不明所以的赵武跟随吕良来到了他的房间,吕良把赵武让到圆桌前坐下,他也在赵武对面坐了下来。
看吕良的模样,赵武一时竟发出笑声来了:“先生这搞得如此神秘,是否有什么大事件发生了?”
吕良摇摇头,表示并没有什么事件发生。这就更令赵武迷惑了,在赵武的再三追问之下,吕良这才无所隐瞒,将为何要拦截即将进宫面见君王的赵武拦下的原因一一道来。
原来,经上次绍兴一别后,吕良总觉得赵与莒也就是赵昀,当今的皇帝理宗。他认为此人只是可以共患难是不可以共富贵的。
假若赵昀现在不是皇帝而是高官的话,吕良相信,或许他是一个可以共富贵的好兄弟。可如今却不一样了,赵昀身为九五之尊,高高在上的大宋朝皇帝。
虽说现在皇权萎靡不振,但吕良却觉得他不是一般的人。而赵武这个人为人太过任性,冲动。有时候做事显得极是稳重,却有时又显得太过孩子气。
故此,吕良觉得是该逼他一下了。但这个吕良自然不会对他明说,也是事后赵武方才明白。可一切都已成定局,他也无可奈何。
吕良给他举出历代种种,皇权当时不振,事后却又追讨当时代办人的罪名。这也是人们常说的‘功高盖主’,而大宋自开国以来,从来都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结合各种利害关系,用他那三寸不烂之舌,最终终于打动赵武,让他去向皇帝要来字据。当时的赵武,对政治可以说就是一幼儿园的,自然没有立即明白吕良的用意。
可曾知,这一张简单的字据,却把赵武和理宗皇帝就此划出了一条明线。理宗这个皇位来的名不正言不顺,原本他就不全心去相信一个人。
而现在他更是不相信除他自己外的人,可现在的局势却又不允许他不去相信。相比赵武,理宗自然成熟的多。他常读诗书,看古今传奇,又加上还有三年的宫廷明争暗斗。就算起初是一样的成色,可到这个时候,他比赵武却已成熟几倍。
正是因为明白了这一点,所以,吕良才想着法把赵武往绝路上逼,逼得他无路可退。一个无路可退的人,方才会去思考如何后退。
不经过大风大浪的人,又怎么会加快成长速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