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知孝他们这是吃饱了没事干,圣上予以置之不理就是。”说罢杨太后遂将奏章扔到一边去了,全然不看理宗此刻脸色如何。
(吾是杨太后的自称,哀家那是明清戏看多了,元以前都是吾、予、我、本宫,这些才是正宗汉人皇后、皇太后的自称。)
话虽是这么说,但杨太后也知道此事没那么简单,御史台十二人联名弹劾,就算皇帝再想压制,那也要掂量掂量了,更何况理宗大权都还不在手中呢。
看到杨太后将奏章扔弃,转而悠然自得的品着香茶。理宗却是急得要死,今个要不给个结果,不知道明天还会出什么幺蛾子呢。
这赵武,理宗是打算保定了,只是该怎么保,他是拿不出一个方案来。追其原因,主要是身边没有可人儿。
此次保住了赵武,这也报答上次救命之恩,以后才不会被人评作无德皇帝,连救命大恩都不报,如何统领百官,执掌天下。
为此理宗又厚着脸皮向杨太后说道:“母后,儿臣也曾想置之不理,可是这十二名察院联名上奏,您说说这该怎么办?”
这次理宗的语气不可谓不低下,已经超出了他皇帝的限度。杨太后也听出来了,遂放下茶杯,呵呵笑道:“这事好办,史弥远无外乎就是盯住了枣阳那个位置,给他就是了。至于赵武,再不济,吾与圣上一起还不能保住他的差事吗!实在不行就调回临安守卫皇宫吧。”
一语点破梦中人,想想枣阳发展的趋势,还有那三万驻军,一旦拿到了枣阳的位置,这三万大军还不就是史弥远囊中之物了。
史弥远有没有窥视皇位,这个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了。但他想要保住现在的权势不会失去,唯有手掌兵权。
这枢密院统掌全国十三路数十万大军,不到万不得已是决计不会给他的。三衙执掌禁卫、厢军、土军,这些个军队,除了平平内乱,真打起仗来,毫无用途。
想明白了这点,理宗一双紧皱的眉头也随之展开,露出满脸笑颜:“谢母后教诲,儿臣记下了,这就去召集御史台察院们议议此事。”
说罢理宗向杨太后行了一礼,就欲退出,却被杨太后叫住了:“此事急不得,急不得。如果你想保住赵武的小命,那就让他们急。”
说完这句话,杨太后这才示意理宗该退去了。理宗会意,施礼退出。在回往福宁殿时,理宗一直都在琢磨杨太后说的最后这句话。
想来想去,他都无法明白杨太后说想要保住赵武的小命,难道只为了一个小小的枣阳知军,就非要闹出人命吗?
“赵武一个小小知军,怎么会讨罪史相国呢?”理宗想着想着不由得嘟囔了一句,没曾想却被跟在身后的那小太监听到了。
那小宦官快走几步,伸手拉了拉理宗的衣袖。理宗正想得入神,突被这么一拉,刚想回头怒斥,却见那小宦官不住的向他打眼色。
理宗一怔,遂即明白这小宦官肯定有话要对他说,但看他不时游走的眼神,理宗停下了脚步,手背于后:“你随朕去御花园走走,其他人都先退下吧。”
众人随即退去,理宗只有刚才那拉他的小宦官跟随。看着宫人各自退去,周围再无他人,还没等理宗开口,那小宦官就跪地说道:“小的知道为什么赵武会讨罪于相国。”
“哦?”
“先前相国派过两次使者去见赵武,第一次是吏部的人,第二次是相国的管家。第一次是直接拒之门外,第二次见倒是见了,却把人家不问缘由就打了二十军棍,这才使得相国管家怀恨在心,今相国权势之大,管家岂有不报二十军棍之仇的。”
“哦?原来是这样,你起来吧。”
那小宦官连忙叩首谢恩,之后才敢诺诺起身。看着这小宦官年纪不过十四五岁,却生得极其俊俏,只是可惜了。如果不是入宫,那也是一美男子啊。
“你叫什么名字?”
“回圣上,小的董宋臣。”
“董宋臣,董宋臣,嗯,名字不错,先做高班内侍,从今儿起就跟着朕吧。”
这高班内侍属于内内侍省,但内内侍省又归于内侍省,但两者相比较,内内侍省权力却要大点。因为凡入内内侍省的,一般都是皇帝亲近宦官。
而内侍又归内侍省管辖,内侍省掌侍皇帝,管理宫室之事。掌传达诏旨,守御宫门,洒扫内廷,内库出纳和照料皇帝的饮食起居等事务。
内内侍省的宦官职衔有都都知、都知、副都知、押班、内东头供奉官、内西头供奉官、内侍殿头、内侍高品、内侍高班、内侍黄门等。
一句实话,就得到了皇帝如此厚爱,董宋臣连忙又跪地叩首,拜谢天恩。其实这个事,他也只是从其他人口中得知。
高班内侍官不大,但令董宋臣开心的不是高班内侍官大小,而是后面那句,从今起就跟着朕吧,得近于天子,甭管官大小,只要有得皇帝宠爱,给个尚书都不干。
董宋臣今年也就十五岁,但却有一张极其伶俐的口齿。能讨得他人的欢心,和宫内见得上面的太监、宦官都能打成一片。
知道了原因所在,理宗也明白了为什么杨太后会说不要急。原本史弥远也只是想替管家教训下赵武,并非一定要置他于死地。
但如果有皇帝得到御史们的奏章后,就急急忙忙的找他们来说出结果,这无疑就在史弥远心中埋下一个祸根,或许这个就会导致史弥远对赵武痛下杀手。
想明白了这些,突感整个人都轻松下来,理宗整整龙袍,方想转回福宁殿,为怎么找借口让朝臣信服,同时还要把赵武调来临安。
却在这时身后有人高喊‘陛下’,理宗回头望去,只见一宫女,这宫女理宗觉得有点面熟,但一时又想不起。
等她快到身前时,理宗这才想起,这名宫女是杨太后身边的侍女,是一名老宫女了,跟随杨太后也有些年数了。
按理说,她怎么也该是杨太后的心腹,只是令理宗有点疑惑:是不是杨太后反悔了?
那宫女来到理宗面前后,连忙跪地施拜大礼,礼毕后,那宫女遂向理宗说出杨太后让传达的话“武以吾救。”之后就行礼退去。
待宫女走后,理宗不停的念叨这武以吾救的意思。突然脑海中一丝精光闪过,理宗紧紧抓着不放。
哈哈,原来是这么个意思。理宗暗自笑道:‘太后就是太后,连这样的事也要打哑谜。’原来杨太后的意思是赵武我来救。
再深一层的意思就是,赵武的事,你只管回绝御史们,而这个借口就推到我身上。杨太后历经两朝,现又垂帘听政,她想保下一个小小的知军。
而这个知军又没犯什么大错,私练兵马,这有先帝明旨,先帝明诏里还说了一条,那就是许其自治权,报于京西各司,上呈朝堂御阅。
里面虽没有说明公田制等民政在不在其范围内,但枣阳是个特殊的地方,军政统一,这才有了枣阳军一称,朝廷本意就是枣阳军民政务为一体。
真要纠起这事没完没了的,杨太后有把握能够以明诏就能来镇压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