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是否都需要治疗心律失常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
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心律失常的机会更多。那么,发生心律失常是否都需要治疗呢?
我们知道,心脏的功能是通过收缩和舒张来推动全身的血液循环,而心律失常往往会使血液循环受到影响。不过,有很多心律失常对血液循环的影响是相当小的。因为人的心脏“跳动”并不像钟表或其他机械那样死板,它常常会随着身体需要,调整“跳动”的强度和速率。比如,一次早搏发生时,心脏当时的血液搏出量会减少些,但在经过一个代偿期后,紧接在早搏后的一次心脏搏动即较为有力,把早搏时少搏出的血液马上补足。一般说,每分钟只有几次早搏的人,其心脏血液的排出量仍是正常的。
心律失常是否需要治疗,还得看自觉症状的轻重。有的人每次早搏都有不适感,出现心前区上冲、下沉或扭动的感觉。有的人心率稍慢一些就感到头晕,有的人心率稍快一些就觉得心慌。对这些人,用一点药使症状减轻些当然也有好处。
对于过缓性心律失常,如窦房结病变或各种传导阻滞,如果是属于新出现的或时有时无的,说明有好转的可能,应抓紧时间找医生治疗。如已成定局,心率又特别缓慢,有长时间的间歇,引起明显头晕或昏厥等症状,则宜安装心脏起搏器,以保平安。心率每分钟在50次以上,无明显症状的,可再观察一段时间,暂时不做治疗。可见,心律失常者是否需要治疗,应由医生进行全面分析,区别对待。患者切忌自作主张,随便买药服用。
早搏到底是什么样的疾病,它是否需要治疗
很多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常感到有心慌,到医院检查心电图常有心脏过早搏动。心脏早搏属于心律失常中的一种类型。它只是一种症状,还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
室性早搏在正常人和有器质性心脏病的病人中均可见到。大量证据表明,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单纯性室性早搏病人的存活率与无室性早博的正常人并无差异,其猝死的风险也不增加。
对于这些病人,宜搜寻诱因并努力消除,一般不主张用强力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因为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风险可能大于药物的疗效。若室性早搏引起严重心悸或胸部不适,应考虑使用毒副作用较小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对于复杂的室性早搏,临床医师应根据室性早搏的特征、有无器质性心脏疾病、心功能状态及全身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再决定治疗措施。
中医如何预防心律失常
(1)保持精神愉快:
中医认为七情活动对机体生理功能起着协调作用,但七情太过,超过人体自身调节的范围,则脏腑气血功能紊乱,而导致疾病。
七情之中,惟有喜属于良性刺激,经常保持乐观的情绪对健康是有好处的。若长期忧郁、恐惧、悲伤、忧愁,则易气机失调而致病。故应做到少思寡欲,养心敛思,处世达观,消除嫉妒,加强道德修养,舒畅情志。
(2)选择适当的居住环境:人与自然是有机的统一体,生活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影响重大。
(3)有合理的起居作息:起居有常是养生的基本要求,只有做到起卧有时,生活规律,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养神气,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
(4)劳逸适度:
劳逸适度是保证机体气机通畅,血脉调达,五脏安和的重要环节。贪逸无度,过度劳累,均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通而致病。因此,应做适当的体育锻炼。
(5)饮食适宜:
饮食要全面调配,因人而宜,五味调和,营养全面。
抗心律失常治疗目的是什么
(1)维持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血液循环状态:一个正常的心脏,有很好的代偿和调节能力,当心率增快到180次/分,仍能继续提高心排血量。如果心脏有病变,心脏功能不正常时,便失去了代偿和调节能力,引起心排血量减少,使血压下降及血液循环障碍。
(2)减轻或消除症状:多数心律失常的病人有一定的症状,包括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无力等症状,甚至因此而影响睡眠、工作、休息及日常生活。如果得到及时治疗,上述症状减轻或消失,对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是有效的。
(3)预防猝死:心源性猝死是临床上常见的死亡形式,在心脏病人中,发生猝死率最高的当属冠心病了,占心源性猝死率的80%。因此,抗心律失常治疗是十分必要的,对预防猝死起到一定的作用。
心动过速的急救方法成人窦房结冲动形成的速率超过每分钟100次,称为窦性心动过速,速率常在每分钟101~160次之间。窦性心动过速开始和终止时,其心率逐渐增快和减慢。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必要时可应用镇静剂或β-受体阻滞剂。
快速心律失常的急诊药物治疗
1.室上性心动过速刺激迷走神经及腺苷为首选。无心功能受损者还可选用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及普罗帕酮。药物不能终止时可考虑食管心房调搏或电转复。当不能行电转复或电转复不成功、房室结阻滞剂无效时,可考虑使用普鲁卡因胺、胺碘酮、氟卡胺、索他洛尔。心功能受损时,选用地高辛、胺碘酮。
2.房颤、房扑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快速房颤、房扑,不论持续时间长短,均应立即电转复。
控制心室率: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快速房颤、房扑,不论持续时间长短,均需用药物控制心室率。心功能正常者可用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及地高辛。心功能受损者只能选择胺碘酮。
转复窦律:电转复效果最确实,成功率高,副作用小。心功能正常者也可试用静脉药物转复,如伊步利特、氟卡胺、普罗帕酮、普鲁卡因胺、胺碘酮。
3.房性心动过速刺激迷走神经、腺苷可用于阻滞房室结传导,一般仅用于明确房速的诊断,治疗价值不大。考虑为折返性者应试图终止发作,心功能好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其他可选用药为胺碘酮、氟卡胺、普罗帕酮。
4.室性心律失常的急诊药物治疗
(1)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宽QRS心动过速:首先需要明确诊断,根据病史、12导联心电图、食管心电图等进行判断。若肯定为室速,利多卡因虽可应用,但位置放在胺碘酮、普鲁卡因胺或索他洛尔之后。如肯定为室上速并差异性传导,可用腺苷。索他洛尔、普罗帕酮、氟卡胺仅可用于室上速。在无法明确诊断时可经验性使用普鲁卡因酰胺、胺碘酮,有心功能损害时只可使用胺碘酮。
(2)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室速:首先进行药物治疗,应用的药物为静脉普鲁卡因胺、索他洛尔。在2004年公布的ACC/AHA急性心肌梗死指南中,把胺碘酮列为血流动力学稳定室速的I类适应证,同时取消了利多卡因在持续室速中的应用。
(3)多形性室速:一般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可蜕变为室颤。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应按室颤处理。
(4)室颤、无脉搏的室速:首先按心肺复苏的原则进行3次除颤,不能转复或无法维持稳定灌注节律者,通过应用呼吸辅助设施(如气管插管等)改善通气,应用肾上腺素、加压素等措施后,再行除颤1次,仍未成功,可用抗心律失常药改善电除颤效果,首选胺碘酮,利多卡因和镁剂也可使用。
心房颤动是常见病吗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心房呈无序激动和无效收缩的房性节律,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Cox等综合统计多家资料,发现房颤的人群中的总患病率为0.15%~1.0%。Framingham心脏研究的42年随访观察表明,房颤的发病率:男性为2.15%,女性为1.71%。随年龄的增大,房颤的发生率呈急剧性的增加。55~64岁的人群的患病率为6%,而85~94岁人群的患病率为7.6%。我国虽无确切统计,但由于人口基数庞大,临床所见的房颤患者亦为数众多。房颤可导致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以及心排血量下降,可引发血栓栓塞,使患者脑卒中发生率和死亡率成倍增高。
心房颤动的治疗策略是什么
除了对基础心脏病和其他病因的治疗外,目前房颤的治疗主要有3个策略:控制心室率、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以及预防栓塞性事件。鉴于房颤对患者的危害和目前存在的多种可选择的治疗方法,因而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是临床医生的当务之急。为了使患者获得最佳方案,可遵循以下治疗原则:发作频繁的阵发性房颤要积极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首选药物治疗;明确与肺静脉或上腔静脉肌袖相关的房颤可以进行电隔离消融治疗,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偶发的房颤不需长期治疗,发作不能自行终止时予以电复律或药物终止即可。
病程不超过半年的持续性的房颤也应尽量恢复窦性心律并维持药物治疗,以预防复发。
维持窦性心律是否优于心房颤动控制心室率对大规模临床试验(AFFIRM)的资料进行“实际治疗”分析,选用的时间依赖性协变量为出现窦性心律、使用华法林抗凝、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和使用减慢心室率的药物。试验中与提高生存率相关的两个最重要的时间依赖性协变量为使用华法林(风险比0.50,即无论选用心室率还是心律控制,华法林使死亡的相对危险减低50%)和存在窦性心律(风险比0.53)。使用地高辛伴有死亡危险增加42%(风险比1.42)。对存在窦性心律校正后,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伴有死亡率增加49%(风险比1.49)。但在将窦性心律作为孤立因素从分析中去除后,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不再伴有死亡率增高,可能的解释是抗心律失常的有益作用与其不利作用相互抵消了。换言之,窦性心律确优于心房颤动,但为维持窦性心律而使用的目前可供临床使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不良反应中和(或)抵消了窦性心律的优势。
为什么将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
房颤患者若能转复并能长期保持窦性心律,是最理想的治疗结果;保持窦性心律有助于消除症状、改善血流动力学、减少血栓栓塞性事件及消除或减轻心房电重构。转复和保持窦性心律的治疗过程中的风险主要是药物的不良作用,尤其致心律失常作用。阵发性房颤和新近(24小时内)发生的房颤,近半数(48%)能够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房颤持续的时间长短是能否自行转复窦性心律的最重要因素,持续时间愈长,转复的机会愈小。对那些已控制了心率但仍有症状(尤其不规则的心悸和疲乏)的房颤患者,治疗的重点仍是转复和保持窦性心律。
抗心律失常药物如何转复心律对房颤患者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转复心律;通过降低除颤阈值,使房颤较易被电转复成功;防止体外电传复成功后房颤早期复发;长期药物治疗以保持窦性心律和/或使房颤容易转复为心房扑动(房扑),而房扑比较容易以抗心动过速起搏或消融技术来终止或预防。
房颤持续时间短于48小时药物复律起重要作用,持续时间大于48小时的房颤,药物复律的成功率下降。房颤复律可供选择的药物主要为IA、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以及胺碘酮、索他洛尔等。如果房颤的持续时间不超过48小时,它们的有效率为60%~90%;如果房颤持续时间再长,药物的复律效果逐渐下降,可降到15%~30%。若24小时后仍未转复为窦性心律,而改用别的方法来转复时,需用华法林抗凝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