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沟”,《现代汉语词典》有多种释义,其中一种解释为:“人工挖掘的水道或工事。”古往今来的农业生产实践证明,如果农田缺“沟”或少“沟”,农田就很难“疏通”,逢雨季必涝,遇旱情则枯,以致影响收成。
这一现象,延伸至人与人之间,延伸到管理者同上下左右方方面面的沟通上,也是这个道理。只有通过多听多看多想多交流多沟通,才能客观全面地了解一个人或某种现象,才能疏通各方面的关系,而不至于一叶障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被一时的假象所蒙蔽,不至于行事时时被动,处处受掣肘。
然而,不同于农业生产的是,在人际互动中,有了“沟”,也不一定意味着“通”。
沟通作为一个舶来词,在西方管理界,由于人们受性格及文化氛围的影响,在沟通中,往往能够直言交流,开诚布公,坦诚地说出自己的观念,一“沟”就“通”。而中国人在面对同样的问题时,往往有着更多的考虑因素,不够直接,即使进行讨论,所言也未必是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样一来,就会造成两种结果,一是沟通演化成了争吵,最终谁也说服不了谁,达不成任何共识;二是沟通和和气气,互相吹捧,大家有事好商量,遇到上下级的沟通时,则完全成了下级盲目服从上级,成了“一言堂”。
我们都知道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但在我们的人际沟通中,最短的距离不是直线,而是曲线,有些话不能直接说,只能绕弯子。
这些因素,都会造成沟而不通,对我们渴望打造的畅通沟通体系是没有裨益的,除了要克服这些方面的障碍因素,还有其他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1.带着诚信去沟通
诚信,是管理者的必备素质之一,无论你处于哪个管理层级上都概莫能外,诚信对于沟通效果的影响有时是决定性的。因为,没有诚信就没有信任,没有信任就没有一切,如果没有信任,上下级之间、平级之间就会相互防范、互相算计,会徒增沟通的障碍与沟通成本。没有信任,就不可能有效沟通,就会经常出现误解和被误解,我们就必须时常揣摩他人行为背后的意思,你所渴望的沟通力也就难以实现。
相反,如果沟通时能够做到相互信任,那大家就可以迅速行动并顺利完成任务,而不必对模棱两可的话语进行揣摩。这样,我们就能准确了解沟通对象的真实意图。
大家或许都听过“曾子杀猪”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集市,但孩子却哭闹不已,她便许诺孩子回来后杀猪给他吃。曾子妻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妻子阻止他说:“我不过是跟孩子闹着玩的,不要当真。”不料,曾子却说:“和孩子是不可说着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都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于是曾子便把猪杀了。
千年之前的曾子深深懂得,如果失信于孩子,就会在其纯洁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对此,我们今日的管理者是不是该有所领悟呢?
但在实际中,笔者发现有很多管理者都是不讲诚信的负面典型,他们“嘴上一套,心里一套”,说过的话很快就忘得一干二净,更不会去兑现。这种行为,在沟通对象眼里不仅是一种失信于人的作派,而且,久而久之,也会让各种关系出现裂痕,大大损害沟通的效力。
沟通中的诚信,表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言行一致。管理者的行为应该和自己公开说过的话一致。也就是说到就要做到,这本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吉姆·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就说:“言行一致、坚定不移、正直并且强有力的领导人才是优秀的领导人,才能攀越高峰。”
第二,表里如一。作为管理者,如果你做到了这点,你的魅力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别人。当他们都敞开自己心扉的时候,你也会很容易感受到他们性格的不同侧面。你将更清楚地看到别人的长处和美德。这样你也就更能够体贴、亲近别人,创造一种心心相印的团队愉悦氛围。
第三,许诺意味着兑现。你应该知道,对于自己的许诺,也许你会很快忘得一干二净,但对方会时刻牢记在心,并等待你的兑现。一旦你不能兑现或打折、延迟兑现,那将会大大影响你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切记,在许诺前,你要三思,一旦许诺,就要绝对兑现,否则,就不要轻易许诺。
作为管理者,应时刻从上述几个方面对自己严加要求,要经常谨记在心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诚信为成功领导者的宝贵资产。常常问自己“别人到底有多信赖我”,因为这个问题的答案将会决定你们之间沟通的坦诚度。
2.说服语气务必委婉
如果你想要说服某人,最好别让对方察觉到,而是以技巧性的、含蓄的方式,在他人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进行。
查斯非德公爵曾在他的家书中这样训诲儿子:“尽可能使自己比别人更聪明,但千万别让对方觉察到这一事实。”
说服别人接受你的观点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某人提出一套你并不认可的观点,就算你认为它是错误的,也最好别一语道破,而应该改换一种口气说:“抱歉!我的看法与你不尽相同。当然我的说法也不一定正确,事实上我也经常会犯类似的错误,不过如果我真的错了,我会很乐于接受你的指正,咱们不妨针对此事来讨论看看?”
如果你能用这种委婉的说服方式,相信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绝不会有人因你说“我可能是错的,但咱们不妨讨论看看”而对你产生抵触、抗拒或反感情绪。
用尽量委婉的方式去说服,在和上级、平级及外部客户进行沟通时,显得尤其重要。因为在面对他们时,你的沟通目的最终不是为了说服,而是为了寻求支持、理解、配合与合作。毫无掩饰地说服对方在给你带来成就感的同时,会让对方产生一种失落感、挫败感,他们的这种情绪不利于你想要的目的的达成。
3.面对面的沟通最有效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沟通手段的多样化,现代的管理者也越来越多地开始借助电话、网络即时通信工具和电子邮件等沟通方式,它们在提高沟通效率的同时,也在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疏离,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
事实上,人与人之间最有效的沟通方式要数得上当面交谈了。面对面的交谈可使信息在短时间内被传递,并得到对方的及时反馈。更重要的是,面对面的沟通能够让沟通者及时捕捉到对方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从而捕捉到隐藏在其语言背后的深层次含义,使沟通变得更加真实有效。再者,面对面的沟通往往能天马行空,会时不时地释放出一些计划外的信息,激荡出一些意想不到的想法,有助于让人的思维无疆,变得更开阔。
不过,在交谈中要注意避免多人口口相传的现象,这是因为在交谈过程中卷入的人越多,其信息的失真程度就会越高。所以,管理者在与员工进行沟通的时候应当尽量减少沟通的层级。越是高层的领导者越要注意与员工直接沟通,如此才能引爆员工的高昂热情。
在英特尔公司,为了使沟通效能最大化,管理者经常会同员工进行一对一的交流,而且交流的主题由员工确定。对此,高层领导者很少拒绝,每一个基层管理者都基本将40%的时间都用在了这类沟通上。在该公司,人们看到的上下融洽的局面只是一种表象,因为,管理者注重一对一的当面交流已经成了英特尔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4.细节,不容忽视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看这样两个场景。
第一个场景:财务经理对会计小赵说:“小赵,这个月的财务报告怎么缺少了对企业经营的建设性意见呢?记得下个月一定要补上!”
第二个场景:财务经理对会计小赵说:“小赵,这个月的财务报告看上去很不错,递交得也很及时。不过,如果你下次能再加上一些建设性建议的话,它就会变得更圆满、更完美,我相信你有这种能力。”
仔细品味一下,上述两种沟通方式所带来的结果,是不是会有本质的不同,其实它们表达的是一个意思,但后者无疑会更容易让人接受。如果我们能以一种易于让人接受的方式去达成一种目的,当然就没有必要去选择那种容易招致人厌烦的方式。
很多沟通效果不佳的管理者其实就是输在了对一些看似细枝末节要素的把握上,我们可以把管理者的沟通力比作盛装佳肴的器具,把其所要传达给别人的信息比作佳肴。如果这器具本身看上去脏兮兮且令人讨厌,恐怕是不会有人愿意品尝盛在其中的佳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