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培养一个好的个性品质,使他能在今后的社会实践中将这些道德认识付诸行动,最重要的教育工作就是要培养孩子的爱心,那么如何加强孩子的爱心教育呢?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有益的活动融入爱心教育的各个方面,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懂得爱,学会爱。
活动一:“节日教育话孝心”——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品质。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很简单,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关心,很难想象他会去关心别人。教会孩子热爱自己的父母,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情感,是小学生爱心教育的重要环节。
一些特定的节日,是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的良好载体。适时开展一些爱心活动,更有利于帮助我们对学生进行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爱心培养。母亲节、父亲节,做一件关心父母的小事。吃饭请父母先动筷;父母下班回家送上一杯水或递上一双拖鞋;当父母长辈休息时,就要踮起脚尖轻轻走路,以免吵醒他们。“三八”妇女节,对妈妈说一句爱的话语,唱一支爱的歌曲。教师节,为老师送上一张自制的精美贺卡、小礼物;重阳节,为爷爷奶奶送上一块热腾腾的“重阳糕”,祝福他们生活节节高,身体一年比一年更健康。每一个节日都传递出一个爱的祝愿,每一次爱心涌动都是一次最好的爱的教育。
活动二:“小对联送大祝福”——培养学生关爱弱小的品质。
在我们的身边总会有一些弱势群体,他们需要关注,更需要关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去关心老人,爱护弟妹是爱心传送的最佳方法。
新春佳节,一群有书法特长的孩子集聚一堂,自愿组成了一个“小书法家爱心团”。他们拿起手中的毛笔,挥毫写下一幅幅精美的对联,亲自到社区的军烈属、孤老、残疾人家中送上一幅幅新春对联。礼轻情意重,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为他们身边的弱势群体送去一份最真挚的祝福,送去一颗最朴实爱心。
活动三:“爱心义卖送温暖”——培养学生帮助别人的品质。
互助是人类生活最重要的条件。一个具有爱心的人起码要有帮助他人的精神和行动,这也是做人的基础和我们的社会与人类得到完美发展的必要条件。
雪在手中融化,爱在心中传递。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我们共同努力,省下一点钱,伸出一双手,尽上一份力,捧上一颗心,为灾区人民,送去学校师生和家长的深情祝福。
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起乐于助人的概念,告诉学生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的道理。然而,我们的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学生简单幼稚地认为世界上的人都在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爱心升华远远不是这样。所以,还应当培养学生们的思考和判断力,教会学生帮助别人时要量力而行。在生活中,孩子们学会了如何帮助别人。当他们看到老人上下楼梯不便时,主动让步并携扶老人;当乘公交见有抱婴者或老人时,主动让座位给他们;当同学有困难时主动给予帮助。但绝对不能让小学生帮助他人去干坏事。
另外,做为教师更应主动关心和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言传身教,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成为学生助人为乐的榜样。让他们从帮助别人中得到了更多的快乐!
活动四:“真情连接你我他”——培养学生与他人分享、合作的品质。
分享合作行为是学生亲近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学生是否具有分享行为,反映出他是否有关心他人的情感,是否具有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爱心。作为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分享行为的培养,提高学生“情感智商”的素质。
可以以小队为单位,集体策划一些为军烈属、困难家庭、敬老院、福利院、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进行新春大拜年的活动——即“真情连接你我他”小队爱心大拜年活动。
孩子们在“真情连接你我他”小队爱心大拜年的活动中,合作完成拜年任务,真正感受到人多力量大,人多智慧多,通过种种形式的拜年行动让学生明白与他人分享的意义,让学生感受与他人分享的快乐。
“爱”是人类社会一个不可缺少而又举足轻重的因素。对于学生,我们不但要为他们创设一个被爱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学会如何去爱别人。只有在“爱”与“被爱”的双重环境下,我们的下一代才可能健康地成长起来。因此,教师在给予学生爱的同时,也要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爱心教育”,努力让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而使我们的下一代拥有一个更加光明、辉煌的未来!
面对一群有情感有活力的学生,只有洒下爱,才可获取爱的回报。知识是冷冰冰的,只有经过老师心灵的加温,才能使学生快乐地接受。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伤人六月寒,不能急于求成,揠苗助长,把爱简单地理解为“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不成才”,总是认为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是爱。我们必须营造彼此沟通心心相印的氛围,多看到学生的闪光处,多与学生交流,从做人求知等方面予以关照,就如马卡边柯所说:“如果有人问我你怎样能够以简单的公式概括你的教育经验的本领时,我就回答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我们可以把爱心教育延伸到课外,植根于生活中。
大海靠一滴滴水汇集而成,爱的殿堂靠一沙一石来构建。自小给予孩子同情心和伶悯心的情感,是在他们身上培植善良之心。仁爱之情是首先要做的事情。儿童最初的同情心和怜悯心是成人同情心和怜悯之心的反映,所以,我们同情别人的困难、痛苦的言行会深深打动儿童的心灵,感染和唤起孩子对别人的关心。在班队会上,让学生联系到生活实际,想想在公共汽车上,是否会主动让座?邻居阿婆年老生病,能否主动去探望问候,帮阿婆做事。新闻报道有人缺钱做手术,生命垂危,我们是否能捐零花钱,献上一份爱心?让学生说说如何献爱心,学会同情、关心别人。
其实经常让孩子看到大人是怎么同情、关心、帮助别人的,对于培养孩子善良品质是最好不过的了。同情和伶悯实质是把自己的疼痛和难受扩大到别人身上的结果。因而经常让儿童把自已痛苦状态时的感受与别人在同样情境下的体验加以对比,体会别人的心情,可以使儿童学会理解别人,学会移情。
要引导孩子成为富有爱心的人,我们首先要保证自己有一颗仁慈的心。生活是最好的课堂,学生通过模仿和体验,潜移默化的影响,慢慢地也会获得爱心。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应该不会忘记2008年5月12日,在我们中国的四川省,一场强烈的地震发生了……瞬间,地面裂了,房屋塌了,暴雨下了,山石滚落了……转眼间,很多人就被压在了倒塌的房子里,再也不能站起来……在这困难时刻,是我们带着孩子们一起伸出援手,用爱心、用热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灾区的孩子奉献一份爱心,一起为灾区人民度过难关,贡献绵薄之力!是我们一起和孩子用小小的手捧出一颗颗充满爱的心!少喝一杯奶、少吃一块糖,少买一袋零食,哪怕只捐一元钱,只要我们献出一份爱心,就能帮助和鼓励灾区的人民有饭吃、有衣穿,让学生早日回到学校。众人拾柴火焰高,能力不分大小,捐款不分多少,善举不分先后,贵在有份爱心!一份爱心一份希望,一份爱心一份力量!我们已经通过不同的方式捐过款,我们已经让我们幸福生活着的孩子们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懂得帮助他人、关怀他人,亲身感受和体验什么叫捐款、什么叫哀悼,将“爱”的种子培育。这就是我们把课堂延伸到现实生活中。
一点一滴的培养,一言一行的引导,仁慈博大的爱心、人道主义的道德,就会在孩子心头扎下根,就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不断扩展和升腾。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一定能使下一代具有爱心的良心品质!
10.中学语文教学中“五心”教育指导
语文教学是一门融思想性、趣味性、知识性、艺术性为一体的工具学科。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学科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重要意义。”古人云:“文以载道”。这不仅说明了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有强烈的艺术性,它还是德育因素最丰富的基础工具学科。那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如何运用这一工具去引导学生理解学习的内容,汲取文中营养,培养“四有”新人,就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责任。尤其是目前在我市中小学生中轰轰烈烈地开展的“五心”教育活动怎样在语文课堂上充分体现出来,更是我们应该认真研究的课题。“五心”教育的核心是情感教育,语文教师的责任就是要以此为契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通过语文课堂的教学,完成“五心”教育的任务。“五心”即衷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想给自己。
选准最佳结合点,潜移默化
语文教材内容广泛,较其它学科相比,进行思想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那些情文并茂的文字无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五心”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即是情感的渗透、语言的感染,是师生感情的交流。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中古今中外的许多优秀作品无不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人民的生活情景、斗争业绩,字里行间洋溢着高尚的道德情操、朴实无华的生活态度、平凡而伟大的人生道路,这些都是我们进行“五心”教育的极好教材。语文教学要紧紧把握住作品的时代脉搏及其所具有的一定的现实意义,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教育,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与作品产生共鸣,“五心”教育即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教育不要只局限在宏篇大论或典型形象上,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平凡的话语、朴素的感情、真实的事件中所体现出来的深刻的内涵,去进行入情入理的渗透。教学中要认真寻找最佳结合点和具有丰富内涵的知识点,使之附着有物,“牵一发而动全身”。
如在讲解《冯婉贞》一文时,要紧紧抓住她的“情、谋、志、智”四方面的特点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其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她的“吾村将齑粉乎”的“戚然”这情;“莫如以吾所长攻敌所短”之谋;“吾必尽吾力以拯吾村”之志;“急逐弗失”之智,无不是中国人民近代抗暴斗争的光辉写照,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使他们看到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斗争精神,唤起他们热爱祖国的感情。那美好的形象、美好的心灵,朴实的语言,果敢的行动将潜移默化为动力,成为鼓舞学生为中华民族富强而奋发学习的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优秀短篇小说《七根火柴》中的“无名战士”在牺牲前“用尽所有的力气举起手来,直指向正北方”的舍生忘死的高大形象,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中,他一心想着战友,一心想着部队的舍己为人的精神不正是共产主义精神的写照吗?当同学们读到:“那同志一只手抖抖索索地打开纸包,那是一个党证,揭开党证,里面并排着一堆火柴,象一簇火焰在跳起。”无不更加庄严肃穆,更加感动,这哪里是火柴,这分明是一个红军战士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的红心啊!这爱心聚集在无名战士在生命最后时刻与死神搏斗中,这爱心体现在无名战士对战友对部队的深情厚意之中,这不是最诚挚的爱的奉献吗?巴尔扎克说:“感情是一种熏陶的力量”,无名战士的高大形象与同学们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即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同学们从《七根火柴》的特殊的爱的氛围中得到了启发,认定了自己学习的目标,把握了做人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