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奥三世于公元680年出生在叙利亚一个平民家庭,早年随双亲迁居色雷斯。父亲因善于经营畜牧业而致富。立奥三世虽然出身寒门,但从年轻时代起就志向远大,从不妄自菲薄。由于他才华出众,曾被一个犹太预言家誉为当罗马皇帝的人。
青少年时期,立奥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一直随父经营畜牧业。一次偶然的奇遇改变了他的一生。立奥在放羊时,结识了征战途中忍饥挨饿的拜占廷皇帝查士丁尼二世。
他将羊群送给了皇帝,皇帝大喜,立奥的义举,解决了拜占廷军队的困难。查士丁尼二世让他做了随从。从此,立奥官运享通,几年之后,就当上了小亚细亚最大行省安那托里亚的总督。立奥羽翼渐丰之后,于公元717年利用帝国政乱之机,一举夺得皇位,史称立奥三世。
立奥三世执政后,面临的最大危险便是阿拉伯人在他称帝的第一年,阿拉伯的哈里发派伊斯兰教首领之一——摩斯拉玛率兵8万从陆路进攻君士坦丁堡;又派战舰1800余艘从海路围攻君士坦丁堡。拜占廷帝国处境万分危急。
立奥三世临危不惧,采取以守为攻的战略,拖住敌军达一年之久,使阿拉伯将士叫苦不迭。同时,立奥三世接受了一名炼丹士的建议,用硝石、硫磺、石油等物混合成一种可在海面上燃烧的液体,取名“希腊火”。拜占廷军队用这种神奇之火,偷袭阿拉伯人的舰队,大获全胜,不计其数的阿拉伯战船中火沉没。据说,阿拉伯的1800只舰船最后幸存的只有十只。
阿拉伯在立奥的沉重打击之下,不得不退兵,拜占廷帝国转危为安。立奥三世因为这一仗,成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被臣民们视为帝国的救星。
外患消除后,立奥三世开始致力于整顿帝国内部。帝国要铲除国内的混乱状态,必须加强军事力量,而武装力量的加强,又离不开对将士们的物资奖励,尤其是土地的奖赏。由于国家掌握的土地日益减少,帝国决定广泛征用教会的地产来奖赏军事贵族和士兵,结果激化了教会与帝国之间的矛盾。当时,教会十分富有,教会的土地竟占帝国土地的一半左右,修道士多达十几万人之多。当时的一本经书记载,人类分为两半,一半是僧侣,一半是俗人。在这种形势下,不打击教会的势力,所需大量土地和军费就无法筹集。因此,立奥三世颁布敕令禁止供奉圣像,以反对偶像崇拜为借口,没收教产,强迫修道士还俗,负担国家的赋税。被没收的教产大部分被封建军事贵族占有。结果,封建化的步伐加快了。
立奥三世遭到了教会的强烈反对,罗马教皇也出面干涉,甚至于731年宣布开除立奥三世的教籍。立奥三世并没有向教皇的压力屈服,他立即做出反击,断然没收了教皇在南意大利的征税权,并剥夺了教皇对伊里利亚地区的管辖权,教皇的嚣张气焰被压了下去。
在此期间,皇帝为了加强中央政权,压制地方豪强,推行了监领地制度,也称之为“普洛尼亚制”。其内容类似西欧的采邑制:帝国政府把国家和农村公社的土地赏赐给公职贵族监领,接受监领地的封建贵族必须服军役,并按监领地的大小提供一定数量的兵员,构成帝国军事力量的主要成分。最初监领人只把领地内一部分国家税收供自己享用,并无政治上的特权,后来,又取得司法、行政等权力。监领人在领受土地的同时还取得了对领地上农民的支配权。农民向监领人缴纳代役租,并服劳役,丧失了人身自由。这种制度加速了拜占廷农村公社的瓦解和自由农民的农奴化,使拜占廷的封建关系最后确立了。
741年6月18日,立奥三世驾崩于君士坦丁堡,葬于君士坦丁堡的大教堂中。他虽然出身平民,却为历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