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介绍后,艾特森说道:“伊斯特曼先生,当我在外面等着见你的时候,我很羡慕你的办公室,假如我有这样的办公室,我一定很高兴地在这里面工作。你知道我是一个内在本分的商人,从来不曾见过这么漂亮的办公室!”伊斯特曼答道:“你使我想起上件几乎忘记了的事。这房子很漂亮是不是?当初才盖好的时候我极喜欢它,但是现在,有许多事忙得我甚至几个星期坐在这里也无暇看一眼。”艾特森走过去用手摸壁板,说道:“这是英国橡木做的,不对吗?和意大利橡木稍有不同。”伊斯特曼答道:“对了,那是从英国运来的橡木。我的一个朋友懂得木料的好坏,他为我挑选的。”随后伊斯特曼领着艾特森参观了他自己当初帮助设计的房间配置、油漆颜色、雕刻工艺等等。当他们在室内夸奖木工时,伊斯特曼走到窗前,非常亲切地表明要捐助洛加斯达大学及市立医院等机关一些钱,以尽心意。艾特森热诚地称许他这种慈善义举的古道热肠。两个人接着谈了许多生活中的、工作中的、商业中的事,艾特森总是适时地表达着自己的赞叹。他们的谈话远不止五分钟。艾特森不仅得到了那笔桌椅合同,还与伊斯特曼成了好朋友。可见,在人际交往中投其所好,迎合对方的兴趣点多么重要。
2.调停息争,不卑不亢
无论一个人是多么善于与人打交道,为协调人际关系做出多么大的努力,仍然不能完全避免和别人的冲突。事实上,只要人们之间发生交往,就会或多或少地产生矛盾。化解矛盾要首先从自己做起,你如何对待别人,别人也会如何对待你;要走进别人的心灵,自己首先要敞开胸怀。
执拗其实并不明智
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同于自己的人,大至思想、观念、为人行事之道,小至对某人某事的看法与评判。这些程度不同的差异可能会转化成人与人之间的争执与辩论,任何独立的、有主见的人都应正视这个问题。
留心我们的周围,争辩几乎无所不在,一场电影,一部小说能引起争辩,一个特殊事件、某个社会问题能引起争辩,甚至,某人的发式与装饰也能引起争辩。而且往往争辩留给我们的印像是不愉快的,因为争辩的目标指向很明白:每一方都以对方为“敌”,试图以自己的观念强加于别人。
其实,即使真比别人高明,这种态度也是要不得的。这种做法不为对方留一点余地,好像要把他逼得无路可走,才觉得满意。虽然你并没有想到这一层,但实际上你正在如此。这种习惯使你自绝一切的朋友和同事,没有一个人肯贡献你一点意见,更不敢向你进一点忠告,你本来是一个很好的人,但不幸你有一点爱和人较劲的脾气。惟一改善的方法是养成尊重别人的习惯,要知道,在日常的闲谈中十有八九没有绝对是非的标准。你的意见不一定是对,而别人的意见不一定是错,把双方的总和再行分配,你至多只有一半正确,既然这样,那么你为什么每次都要反驳别人的意见呢?你只不过有一半是正确的而已。
别人和你谈话时,他根本没有准备请你说教,大家说说笑笑就算了,若你自作聪明,拿出更高超的见解,对方决不会乐意接受。所以,你不可随便摆出要教导别人的姿态。你的同事向你提出一个意见时,你若不能即时赞同,最低限度也要表示可以考虑,但不可马上反驳。要是你的朋友和你谈天,你更要注意,太多的执拗会把一切有趣的生活变成乏味。遇上别人真的错了,又不肯接受批评或劝告时,别急于求成,往后退一步,把时间延长些,隔一天或两个星期再谈吧!否则大家都固执,就不仅没有进展,反而互相伤害感情,造成隔阂。
这样看来,你虽然得到了口上的胜利,但和那位朋友的友情,却从此一刀两断。比较之下,你会不会觉得,当初真是有欠考虑,仅仅为了口边的小胜利,而得罪了一个朋友——如果这位朋友一旦为人小器,说不定他正在伺机报复呢!
有些人在和朋友翻脸之后,明知大错己铸成,也故作不后悔状,还经常这样认为:“这样的朋友不要也罢。”其实这样对你又有什么好处?而坏处却很快可以看到,因为和别人结上结仇,你就少了一位倾吐心事的人。
不应该在细节处争论不休,即使你不同意对方意见,你最好仍能表示对方意见中你所赞同的部分,以便缓和一下谈话气氛,使对方觉得你并不是抹煞别人的一切,无论你的意见和看法与对方的意见和看法距离多么遥远,冲突得多么厉害,绝对不要表现出一种无可商量的态度。如果你是一个善于谈话的人,你一定要小心地使谈话不致陷于僵局,使谈话能维持下去。
在说话时,别人最怕你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别人最怕你是个武断的人,什么都走向极端。认为自己所说的话,就是天经地义,一点也不能更改。为了让别人有考虑的余地,你要尽量缓和,最好能够避免使用绝对是这样的说法。你可以说:“有时候是这样的,有些时候是那样的”,甚至你可以说:“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其效果比别人的那样要好”。更重要的是,你不要用一种教训人的声调来说话,也不要用一种非常肯定的声调来讲话,以避免使他人不高兴,让人难于接受。
有些人口才比较好,在争论的场合,很容易得到胜利或是取得优势,因此就乐此不倦。可是他们忘记了一点,无论是比拳、斗剑,必须有一个自愿同你相比的对手。否则,就如流氓地痞,依着自己的威武有力,到处横冲直撞,欺凌弱小,并不是真正的勇士。
当双主都各执己见、观点无法统一的时候,你应该控制情绪,把握自己,把不同的看法先搁下来,等到双方较冷静时再辨明真伪。也许,等到你们平静的时候,说不定会相顾大笑双方各自的失态呢。
而在你胜利的时候,你也应该表现出自己的大将风度,不应该计较刚才对方对你的态度。争辩是一回事,而交情又是一回事,切切不可混为一谈。当他向你认错的时候,也万万不该再不依不饶下去,以免对方恼羞成怒。
以低姿态化解别人的嫉妒
“人怕出名猪怕壮”,要讲清楚这个道理,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容易到只用两个字就够了:嫉妒。一个人干事,三个人反对,五个人调查,十个人散布流言蜚语,这种现象不能算是极个别的事例。“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这些都是可怕的“警告”。
你也许可能遇到过下面的情况:
艰苦努力之后,你把精心拟就的工作方案呈报老板。他对你的工作成果大加赞赏,在大家的面前“拍你的肩膀”,表示重视你的才能,在会议中上上下下也都一致赞许你的真知灼见。再如,你刚好成功地完成了一项任务,使公司大赚了一笔钱,各部门主管对你另眼相看。这时的你必然是春风得意,难禁喜悦之色,大有“世界都属于我”的感觉,有点飘飘然了吧?但你兴奋忘形之际,也许正是你自埋炸弹之时。
叫别人嫉妒你,是十分失败的事,它会使你不知不觉之间成为很多人的敌人。
请切记别乐昏了头脑,要处处表现得虚心、容易满足。总之,就是采取谦让的姿态。即使当你像坐直升机一样,势力一天比一天大之时,请仍然保持与旧同事的关系,抽时间与他们在一起聚聚。谈话时更不能自己翻那些成功史,即使别人阿谀一番,也当是耳边风好了,或者索性说:“那绝非我的功劳,老板对我也是太好了”或“多谢你的夸奖了,其实要更加努力,才能胜任此职。”
处处表现虚心,不要颐指气使。同事一旦对你有了偏见(由嫉妒演变而来),他日做起事来,障碍肯定更多,对你当然不是好事了。
为了达到某些目的,不少人勤于制造高帽,往“目标物”头上送。你的职权日大,成为“目标物”乃是自然事。
对有心者而言,他们就会有“果真如此”的想法;无心者呢,也可能产生“原来如此”的看法。总之,让人看穿了心事,百害而无一利。所以,凡事应该有所保留,婉转地多谢对方的褒奖:“谢谢你的欣赏和鼓励,我可受之有愧!”最佳的办法,是全数承受了对方的夸奖,却将功劳归于整个部门:“多谢过奖,这个计划得以顺利完成,也正是我们部门各位同事通力合作的成果,值得庆祝!”
热忱待人,又富幽默感的你,深得同事们爱戴,对你尊重有加。可是,一旦到了“盲目”热情的地步,就会带来隐忧。对下,问题不会太大,只是有些人随波逐流,会形成更大的力量,对你反正影响不大,问题是出在同级之间和对上司方面。先说前者,人人对你热情有加,相对之下,必然冷落其他人。受到冷淡对待,滋味一定不好受,追根究底,多少会迁怒于你。或许,在私下里,他们已经不约而同地对你有攻击之意,这就大大不妙,因为这样在工作上会造成颇多阻力。更不利的是,连上司也瞧不顺眼,大概是怕你深得人心,将他比了下去,对他造成威胁。这样,你以为上司还会器重你,对下属大公无私吗?
因此,当你一朝得意时,你应该注意观察同事们对你的“得意”在情绪上产生的变化,以便得知谁有可能嫉妒。一般来说,心里有了嫉妒的人,在言行上都会有些异常,不可能掩饰得毫无痕迹,只要稍微用心,这种“异常”很容易发现。
不要凸显你的得意,以免刺激他人,或是激起本来不嫉妒的人的嫉妒,你若洋洋得意,那么你的欢欣必然换来苦果!
做出让步的姿态,对人更有礼,更客气,千万不可有倨傲的态度,这样就可降低别人对你的嫉妒,因为你的低姿态使某些人在自尊方面获得了满足!
在适当的时候适当地显露你无伤大雅的短处,故意示弱,以减弱嫉妒。例如不善于唱歌等等,好让嫉妒的人的心中有“毕竟他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幸灾乐祸的满足。
帕金森先生在《管理艺术精粹》中说:“大多数组织在结构上像一座金字塔,当一个人向金字塔顶端爬去的时候,最重要的岗位越来越少。因此,一个新近被提升的管理者,一定要特别谨慎小心。首先,他从前的大多数同事深信自己应该得到这个职位,并且为自己没有得到它而不快。但特别重要的是:一个被提升的管理者必须想尽办法表现出谦逊和不气势凌人。他一定不要忘记他从前的共事者。”
有一位大学系主任,就懂得示弱之法。他刚刚被提拔为系主任时,有一位同志有点嫉妒他,总找茬出他的“洋相”,使他难堪。后来,这位系主任走到他家,诚心诚意地和他谈心,他把自己的缺点和毛病全部亮了出来,说:“我本人无论教学还是教学管理,经验都很贫乏,管理一个系的教学工作,实在勉为其难,‘赶鸭子上架’。以后,请你一定尽力帮助我。”示弱之法很奏效,从此以后,那位教师再也没有找他的麻烦,反而经常为他出主意。
与心有嫉妒的人沟通,诚恳地请求他的配合,当然,也要提示、赞扬对方有而你没有的长处,这样或多或少可消除他的嫉妒。
面对“恶犬”
在与人交往中,总是会碰到这样一种人。他们总是喜欢不遗余力地攻击和指责别人,或散布一些流言蜚语,或造谣中伤,或出言不逊地辱骂。在这样的情境下,我们是不是要针锋相对地予以回击呢?
在面对这些“恶犬”时,最忌讳的是不去分析事情,而是暴跳如雷地找人去理论。首先应弄明白的是你所遇到的是不是真正的攻击。有时对方并不是出于恶意,而是由于对某种事物持不同的看法,对方提出了比较强硬的质疑反对意见;或是由于自己对某事处理不当,而对方在利益受损的情况下表示不满,提出抗议;也有可能是由于某种误解,致使他人在发脾气,或出言不逊。在这些情况下,只要耐心地、心平气和,就可以把问题很好地加以解决。如果不分清红皂白地予以回击,往往会铸成大错。
有时,既便你可以确认对方在故意对你进行恶意攻击,你也要有技巧地予以回击,尽量表现出宽窄大度、不屑一顾的态度。
坎普是美国早期的政界名人,当他首次在众议院发表演说时,因为刚从伊利诺州赶来,衣冠打扮未免有些土里土气。现场听众中有一个言词犀利、善于幽默讥讽的议员,在他演说中途,插口说道:“这位从伊利诺来的新客人,衣袋里一定还藏着满满的雀麦哩!”
几句话说得在场的听众全都大笑起来。假使换了别人,一定会感到万分难堪,以致面红耳赤,甚至还会恼羞成怒了。但坎普先生怎么回应呢?
他深知那位议员对他的讥笑并未过分,因为自己确实土得可以。所以他很坦白地回答说:“没错,我不但衣袋里装满了雀麦,而且头发里还藏着许多种子哩!我们住在西部乡间的人,多半是土头土脑的,不过我们所藏的雀麦和种子,却常常能够长出很好的幼苗来。”
这短短的几句锐利的驳斥,使坎普的大名轰动了全美国,有人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做“伊利诺州的种子议员”。坎普因为先有自知之明,所以敢对别人的批评,给予侧面的反击。他毫不掩饰自己的缺陷,使人知道这种缺陷不但微不足道,有时反而还是个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