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林人长得帅气,而且在接人待物方面做得也很到位,与领导的关系也很好,虽然只是酒店的一个前台,但大家都认为他会成为大堂经理的接班人。可让大家没想到的是,他苦熬了两年,眼看大堂经理的位置就要到手了,却出人意料地提出了辞职。
张林只是职高毕业,学的是酒店管理专业。毕业那年,恰好这家酒店去学校招人,因此他就来到了这家有些名气的五星级大酒店,当了酒店的一名前台,一干就是两年。
干了没多久的时候,同他一起来的同学就开始不安分了,想着要换个地方,或者干脆转行。说起来也是,在酒店工作,时间总是倒来倒去的,实在是折腾人。而且这份工作本来就是吃青春饭的,总不能30岁了还当服务生吧!可是酒店里领导的位置就那么几个,谁又能保证会轮到自己呢!
同学和周围的同事一个个都跳走了,可张林却总是一点都不动心的样子,谁走他都欢送,可他自己就是不动地儿。一个要好的同学劝他说:“你就别再那么死脑筋了,看看那些大大小小的老板,哪个有你帅?哪个有你机灵?他们都能来这里享受生活,你为啥就不想着换个地方,为自己谋一个更好的出路呢?你外语好,人又长得帅,难不成要在这个地方一直耗下去?”
张林说:“我想先把大专文凭拿下来,而且在这里工作,能和老外聊天,这样可以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不然说的英语总像伦敦郊区种的西蓝花似的。走到哪里都得有真本事呀!没准备好就瞎跑,说不定连这口饭都没得吃了。”
到了第二年,他在工作中认识了一位跨国公司的驻华老总。因为张林态度好、英语棒,这位老总每次来京开会,都会找他聊几句。聊的时间长了,彼此之间也就熟悉了。一天,那位老总问张林是否愿意转行,张林笑了笑说自己资历浅,也没做过别的,要是转行的话,还真不知道自己该转到哪里去。那位老总也笑了笑,什么也没说,走了。
第二天,那位老总递给张林一张表。他接过来一看,满纸英文,大致看了一下,是一张聘用意向书。张林又惊又喜,忙给朋友打电话,让对方帮忙打听一下有关这家公司的情况。朋友一听是这家公司,喜出望外,告诉他那可是一家大公司!隔天,朋友还很热心地把那家公司的信息打印出来,给张林送了过来。
原来,那位老总通过与张林长时间的接触,发现张林人品好,服务意识也强,还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特别是他的细心和质朴,让他觉得张林是难得的人选,于是决定录用他。而此时,张林所在的酒店正准备升他做大堂经理。可张林并没做太多的犹豫,就选择了跳槽,去那家公司当了一名客服接待。
虽然大堂经理没当成,不过这也够让人羡慕的了,毕竟是家大企业。张林在那里工作了九年,从接待员干到了华北区总经理。这期间他最不顺利的事情,是看中他的老总退休了,换上来的新老总对他不认可,几次提升的机会,都被新老总喜欢的人顶去了。其实,就在他最倒霉的时候,一家国内的500强企业向他伸出了橄榄枝,猎头价高得能让人眼珠滴血,可张林却始终不为所动。
你别说,他还真有他的理儿。说是目前在这个公司还有很多东西要学,许多环节也还没弄清楚,如果这样基础不扎实地就跳说不定就跳砸了。再有就是,那个500强企业的管理风格不适合自己,要是换到那一家,适应周期长不说,人家花高价是要回报的,你若不能迅速见成效,人家就可以迅速降能耗。就这样,九年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就当他已经稳坐总经理的位置时,他决定跳槽了。
这次他跳槽要去的是一家国内很有实力的私营企业。跳过去没过半年,他就成了这家公司的常务副总,而且拥有了公司20%的股份。当年和他一起站前台的那些同事们,现在和他比起来,连脚后跟都摸不着了。
温馨提示
一些人很奇怪,为什么人家运气能那么好,越跳越高,就像芝麻开花一样。自己也跳,却比战国时期的那个艾子还倒霉,遇到的螃蟹是一蟹不如一蟹,而自己是越跳越糟,一跳不如一跳。其实在职场上,跳槽是必要的,但跳槽本身不一定是必要的。关键就在于你怎么跳,什么时候跳,为什么要跳,有没有跳的条件。不但要清楚跳的条件,更要清楚跳的目标。
在跳槽前,心里最好要有目标企业,而且对该企业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企业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跳过去之后的职业前景。跳槽前,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把跳槽的目标放在几个具体的企业上,至少你要清楚要跳到哪一类型的企业。
锁定具体企业或企业类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通过业内人士、行业资讯、招聘信息等途径,对其进行调研。这时不要以为通过公开信息就能了解到真实的情况,这里还是有很大风险的。一些人所以会跳槽“踏空”,落到“陷阱”里去,就是因为事前做的调研不够充分。
另外,调研还可以起到审视自己的作用。提前了解一下目标企业,这样过去了就有准备,可以尽快适应。再有,如果自己对目标企业不了解,一旦加入就存在是否能够快速融入、平台是否容得下自己逐步成长等方面的问题,而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到你跳槽的效果。这也就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