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强一直在民营企业工作。期间也换过一次工作,可遇到的老板前后都一样,都属于“吝啬鬼”型的,特别计较和小气。每天方强都要面对老板冷峻的面孔和警惕的目光,他觉得特别压抑,也厌倦了,于是决定再一次跳槽。
方强此次跳槽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想找一家有人情味的公司,想找一个待人宽厚,不斤斤计较的新老板。终于,经过层层面试与比较,他如愿地找到了心仪的公司。新老板看起来思路敏捷,为人谦厚。公司也是秉承“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如公司前台的妈妈生病住院了,老板找了自己的关系为她妈妈安排住院治疗;公司员工去外地出差时丢了手机,老板补贴他重买了一部;公司的奖惩制度也很合理,多干多得,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福利也很好,每年两次旅游,一年一次体检,还有逢年过节的补助,甚至员工学英语也可以报销。
在这样充满人情味的公司里工作,方强觉得自己干劲儿十足,并做好了长期干下去的准备。
半年多之后,方强升职了,成了老板的助理,负责一个新市场的开发。开始的时候,所有有关新市场开发的计划和细节,方强都向老板请示。几次之后,老板对他说:“你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你做的计划也很不错,放开手脚干吧。我相信你!”
听老板这么一说,方强的干劲儿更足了,于是此后就很少去向老板请示了,全身心地投入了工作,天天加班,基本上每周都出差。
可是当计划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他发现了个问题:这个项目曾经有人操作过。向周围的人细加打听之后,果然印证了他的推测:以前这个项目确实有人操作过,后来因为项目本身的原因所以停了下来。经过系统分析,方强发现开发这个新市场的确缺少相应条件,于是就向老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老板听了之后,就说:“既然这样,也好,先放一下吧。”于是批了他10天假,让他好好休息一下。
在休假期间,方强还因为新市场没开发成功对老板心存愧疚。谁知他回公司之后,老板却告诉他因为新市场开发失败,股东们十分不满,他只好挥泪斩马谡了。
方强一下子就懵了,不明白开发这个新项目,怎么就迁动了股东呢?再说自己只花费了一笔差旅费,并没有给公司造成其他重大损失呀!怎么一下子自己就成了罪人呢?
事后方强才了解到,原来这位老板在公司里的股份很少,没有什么话语权。今年公司的营销情况不佳,他无法向其他股东交代,于是方强负责的这个新市场的开发项目就成了他的借口。他在财务上做了一番手脚之后,方强的开发费用就变成了一大笔数目,以至于造成了公司的亏损。
此时方强才恍然大悟,自己实实在在地替老板当了一回替罪羊。之前老板对自己的提拔、放权,其实都是他事先挖好的陷阱,就引着自己来跳呢!
温馨提示
记得上学时经常说这样一句话:就你这智商,把你卖了,你还得帮我数钱呢!当时只是当做一句玩笑话,进入社会后才清楚,原来真有这样的事,也真有这样的人。想起有一句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还有一个词叫“替罪羊”。其实无论是“防”还是“害”,是“人”还是“羊”,争来夺去的无非就一个字:利。道理就是这样,只要有利的地方,就有争斗,就有算计,就有见不得光的东西。
五年前,我还是一家文化公司的编辑。当时那家文化公司刚成立一年多,业绩还不错,图书销售市场也已经颇具规模,据说成立的第一年就盈利了一百多万。这家公司是由两位上海人投资的,公司的整体运营由一位姓张的云南人具体负责,大家都叫他张总。第一年就赚了钱,两位上海投资人和张总就商量,决定加大投资,扩大经营规模。当然,这些都是之后听张总向我们说的。
第三年,图书市场的前景开始萎靡,因此前两个季度的图书销售情况并不乐观,有两个月因为市场没有回款,差点出现资金链断裂。可就在这时,张总却决定成立一个新部门,是专门负责人物传记的刊物。令我不解的是,这个部门根本没有成立的必要。果不其然,一直到过了元旦,这个部门也没做出任何成绩,最后只能被解散了。
直到年终的总结会上,我才若有所悟。这一年公司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实际上还是亏损的,张总将此归结为自己的决策失误,不应该在条件不成熟的时候成立那个部门,不然也不会导致公司亏损。至此我才弄明白,原来张总之所以力排众议成立那个部门,就是为了给自己养一只“替罪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