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中旬,海南岛已进入初冬的黄金季节。
这里空气潮润温暖,满眼绿树红花。在这样美好的日子里,我们去拜谒坐落在海口市郊的海瑞墓。
海瑞墓是“文革”后重修的。长方的陵园里,整洁、宁静、肃穆。一条宽阔的麻石大道,从石牌楼下直通墓地。大道两旁,幼松鲜碧,米兰吐香,高大的椰子树安详伫立,羽毛似的绿叶静静飘摆。翠绿的草地上,排列着石羊、石马、石龟、石翁仲,古拙灵动,多富谐趣。
墓室在陵园深处,和杭州的岳坟格局极其相似,只是规模稍小。石的供桌、石的平台、石的栏杆、石砌的圆圆的坟冢。这一切,都是1982年底新修的。好在海南霉湿多雨,石色已然变得灰黑,好像蒙上了历史的烟尘,显得庄严、凝重、古朴,与陵园的气氛、色调极为协调。只有高大的墓碑,仍是三百多年前造墓时的原物—那是狂徒们砸毁陵园时,当地人民机智地保存下来的。
石供桌上,摆着两个朴拙的敞口陶瓶,像是要插供奉的鲜花吧?可是现在却被一束束檀香占据—有的熄了,有的正燃着。一缕缕柔弱的青烟,袅袅消失,散发出浓郁的药香。
海瑞极受当地人民崇尚。据一位在海瑞陈列室工作的老人介绍,每年阴历二月二十日,附近乡民都要携儿带女,成群结队,来海瑞墓前祭祀。一时烛光闪烁,香烟缭绕,人声鼎沸,热闹异常。
这倒颇出我的意外。我原以为,只有读书人,甚至只有文学艺术界的人,因为二十年前那段特殊的渊源,才念念不忘海瑞,焉知会有众多的老百姓对海瑞更为情深。
如今的海瑞墓仅是一座空坟。海瑞的骨殖,“文化大革命”中竟得以重见天日,被狂徒们抬着在海口市游街示众,最后在广场上被“革命之火”化为灰烬,连骨灰也不知道去向。说来令人悚然,惨然。
面对一座空坟,老百姓们何以如此虔诚?出自对家乡先贤的自豪吗?有的。出自对我国传统道德的尊崇吗?有的。然而,一个时代,老百姓们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往往是从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中激发的。对先贤的自豪和尊崇中,往往寄托着人们的信仰、渴望和梦想。
海瑞作古四百多年了,人们没有忘记他,尽管他是一个封建官吏,但他廉洁奉公,刚直不阿的美德,仍是今天老百姓对官员们热切焦灼的呼唤,想来心中颇为黯然。
我们参观海瑞陵园时,天气不好。天空是高远的,却弥布着厚厚的灰云,不时有蒙蒙细雨飘洒在翠绿的草地上,飘洒在高大的椰子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