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934500000002

第2章 波尔卡圆点:跳动的世界

2011年春夏之交,多家时尚杂志宣称:风靡于20世纪50年代的波尔卡圆点(Polka Dot)又回潮了。追踪T形台上令人眼花缭乱的圆点,你会发现,与其说波尔卡圆点是再度回归,不如说它从来没有退出过流行圈。

所谓波尔卡圆点是指由同一大小、同一种颜色的圆点以一定的距离均匀地排列而成的图案,简称为“波点”,这种让女人不离不弃的图案,时隔几年就会被重新翻新成为本年度的流行面孔。

不过波尔卡圆点最风光的时候是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那是美剧《广告狂人》所描述的时代,该剧中到处可见跳跃的波点,代表着那个时代的乐观、繁荣、简洁和令人炫目的热情,同时又如此单纯、有趣,充满孩子气,可以说是美国人心目中的黄金时代的象征。

不管怎样,波尔卡圆点令人联想到世上的各种东西:动物的毛皮、武士的妆容和疾病在皮肤上的征兆……在历史的不同时期,波尔卡圆点的含义不同:时而代表性感,时而表示偏执。这些圆点不仅仅跳动在时尚界的服饰上,还深入到人的内心深处,与根植于人类本性的恐惧与欣喜紧密相连……

有魔力的圆点

波尔卡圆点并非西方文化所特有。在非西方文化中,圆点意味着魔力,及男性潜力和狩猎成功的几率。南部非洲的布须曼人的岩画艺术中有各种不同的点,人类学家们把它们分为:手指点、微小点和手指斑点。所有的点都有魔力,圆点排列得越密集,说明描绘出这些圆点的巫师法力越强大。

今天,中非共和国的班达部落和刚果的拉加部落在男性的成年礼上都要在男性的身体上涂满白色的圆点。拉加部落对圆点非常痴迷,在成年礼上,全身涂满圆点的男孩要不停敲打用圆点装饰的门,以测试他的虔诚和毅力。最后,大门打开,男孩被接受为成年男性的一员。随后所有的参与者对那扇画有圆点的门顶礼膜拜,因为它象征着能够吓坏山羊等动物的豹子,却不能令年轻的猎人退缩。整个礼仪最后以集体舞蹈结束,所有人一起旋转画圆。

在佛教和印度教中,特殊形状的圆点被称为如意(?intamani),在16世纪晚期和17世纪早期,如意图案是土耳其国王的标志。如意也常被称为“嘴唇和球”式的图案,因为趣味生活小史013如意图案由三个呈三角形的圆点和嘴唇形的波浪组成。如意的圆点代表着愿望达成的神圣宝珠,这宝珠是佛祖释迦牟尼送给5世纪的西藏王的礼物,嘴唇形的波浪代表着虎纹。

不祥之兆

在西方历史的早期,波尔卡圆点是不祥之兆。在中世纪的欧洲,没有机械的帮助,染工们很难把圆点在织物上排列整齐,而不规则的圆点只能让人联想到麻风、梅毒、天花、鼠疫和麻疹这样的致命疾病在皮肤上显示的症状。

现代文化学者史蒂文·康纳在2003年的一篇有关织物圆点图案的文章中说,不规则的圆点不但令人联想到疾病在皮肤上引起的症状,还让人想起其他不祥之兆,比如手帕上的血迹(这是结核病的表现)、衣服上的污迹(可能是流产的迹象)……

在《奥赛罗》中,莎士比亚用一方绣着草莓的手帕贯穿全剧。这方手帕,酿成了一场悲剧,让奥赛罗亲手掐死了自己心爱的妻子苔丝狄梦娜。可以说草莓手帕把疾病、欺骗、欲望和腐败联系在了一起,集中体现了当时西方人对斑点的恐惧。

圆点并非中世纪唯一邪恶的图案,条纹同样为社会所不容。

这是因为这些图案与中世纪的观看习惯发生冲突,中世纪的人习惯分出上层图案和底层颜色,对于圆点和条纹来说,这样的解读是不可能的。圆点和条纹分不出哪个是底色,哪个是上层,它的构图就是图案。圆点和条纹给中世纪的欧洲人带来的困惑,被动画片《马达加斯加》里的那匹斑马一语道破:“我不知道我是黑斑白马,还是白斑黑马。”

补丁妆

圆点的意味随着历史潮流不断变化。当服装和配饰不仅仅代表阶级和财富,也开始意味着风格和自我表达之后,圆点也从邪恶变成了时尚。从1590年到1720年,欧洲的淑女们开始追求一种名为“补丁”妆的时尚。这种时尚有时候被称为moucheron(法语,小苍蝇),就是在脸上画一个个的黑点,类似于中国人说的美人痣。画这个点有可能是为了掩盖脸上的瑕疵,也有可能是增加对比度,彰显皮肤白皙之美。

补丁妆要模仿出真痣的效果,17和18世纪的人们狂热地相信,长在不同位置的痣暗示着不同的时运。在有钱有闲的淑女手下,真痣的形状也很容易模仿出来。在1668年的日记中,英国海军大臣塞缪尔·佩皮斯观看了一位女士在她的包厢里拍打脸颊制造出一颗“补丁”的全过程。“我想她感觉一颗真的痣正在鼓起,”佩皮斯干巴巴地写道。

同一时期正在兴起的清教徒总是对炫耀和虚荣嗤之以鼻,他们谴责的矛头自然指向了“补丁”妆。1630年的诗歌《邪恶的朝臣》讽刺的就是那些描“补丁”的女士的虚荣,诗中写道:描画诱人脸庞的表面/绣上地狱之点/从此与优雅绝缘。

让补丁妆消失的不是清教徒的谴责,而是更让人难以抗拒的力量。1665年,伦敦爆发了瘟疫,人心惶惶,而补丁妆让人联想到染上瘟疫后的征兆,从此就没人再在脸上画点了。

波尔卡舞狂潮

18世纪中期,时尚界盛行花团锦簇的洛可可风格,不过法国大革命把这股奢靡之风一扫而空,代之以青睐浅色、齐整图案的新古典主义风格。随着缝纫机和工业扎染技术的发展,波尔卡圆点开始正式登上历史的舞台,可以说波尔卡圆点是机器制造时代的产物。

在19世纪的欧洲,圆点图案的织物有几个不同的名字。透明薄纱织物上点缀凸起圆点的织物称为点子花薄纱。像骰子上的五点一样排列的图案称为梅花五点式。硬币大小的圆点图案,德语叫作塔勒点(Thalertupfen),来自德语区的流通货币塔勒(Thaler)一词。

英语里所说的波尔卡圆点出现在1840年到1860年左右,当时从东欧兴起的对波尔卡音乐和舞蹈的狂热迅速蔓延到西欧。

传说,一个名叫聂鲁达的匈牙利舞蹈教授在波希米亚首先发现了这种农民的半步舞。1833年,波尔卡舞首次进入布拉格舞厅。1840年,布拉格的舞蹈教师在巴黎表演波尔卡大获成功,从而使波尔卡舞闯进了巴黎的沙龙和舞厅。从巴黎传到伦敦的时间大约是1844年。随后波尔卡舞跨过大西洋来到了美国,1845年,美国人就是跳着这种舞蹈庆祝詹姆斯·波尔克当选美国总统的。同一年,印度总督在加尔各答举行了大型的波尔卡舞会。

1844年波尔卡登陆英伦之后,在伦敦的社交界刮起了一股波尔卡旋风,当时上一节波尔卡舞的课要5英镑,教授波尔卡的舞师很快就腰缠万贯了。因此《笨拙》杂志笔含讽刺地写道:你会跳波尔卡舞吗?你喜欢波尔卡吗,波尔卡……波尔卡……波尔卡,简直要让人疯掉了。

19世纪的作曲家们挖空心思地创作各种波尔卡舞曲:《北极光波尔卡》、《欢乐家庭波尔卡》、《格兰特将军波尔卡》、《海华沙的新娘波尔卡》、《猫的波尔卡》、《雷鸣电闪波尔卡》……几乎每种场合、每个社会群体、每种天气、每种情绪都有相应的波尔卡舞曲。其中当然也不乏知名曲目,比如老约翰·施特劳斯那些经典的波尔卡舞曲。

为了借波尔卡热潮的东风,商人也把各种东西冠以波尔卡之名:波尔卡布丁(一种橘子味的奶油甜点)、波尔卡窗帘、波尔卡纱布,被称为波尔卡帽子、鞋子和马甲的布料上就有波尔卡圆点。波尔卡舞和波尔卡圆点图案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也许这些图案激起了人们跳这种半步舞的欢快感觉。波尔卡舞的泡沫早已破碎,不过波尔卡圆点却留了下来。

波尔卡在美国

1927年,捷克作曲家杰拉玛·万卓达创作了《啤酒桶波尔卡》。1939年经著名指挥家伯恩斯坦指挥后,立即风行美国。

随着波尔卡音乐在美国的流行,波尔卡圆点从20世纪初期开始就在美国大受欢迎。经机器印刷的圆点图案,整洁而又简单,非常适合儿童,经常出现在床单、摇篮衬里和睡衣上。但是这种简单的图案稍加变化,比如排列得更加紧密,圆点重叠就又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带给人加速和迷失的兴奋感。孩子气和令人兴奋这两种效果叠加,让波尔卡圆点充满女性的魅力。

1936年,波尔卡圆点得到了时尚界的关注。鞋子设计师玛丽·奔德拉小姐与欧文·福克斯先生的诉讼告到了美国零售商品协会。奔德拉小姐认为福克斯先生抄袭了她的系带凉鞋设计,还模仿了她的波尔卡圆点和菊花图案。福克斯先生认为波尔卡圆点和菊花图案没有版权。最终奔德拉小姐并没有赢得这场诉讼,但是她强调了波尔卡圆点代表现代女性活力的种种观点,体现了当时人对圆点的热爱。

20世纪40年代,不同形状、大小和排列方式的波尔卡圆点风靡时尚界,以至于《洛杉矶时报》说:热衷时尚生活的你,快点离开这些波尔卡圆点吧,至少本季你不会后悔这么做的。

三年之后,《华盛顿邮报》把波尔卡圆点夸得天花乱坠,认为它是战时民主价值观念的体现:“我们认为具有社会重要性的图案就是大多数人可以在任何场合穿戴的图案。整个波尔卡圆点家族就是这样,虽然它们不能拼出‘记住珍珠港’这样的信息。

波尔卡圆点可以千变万化同时又整齐划一,既不令人头昏眼花也不单调乏味。近看和远观都很养眼,而且得到不同品位人群的喜爱。”

干净、平和、欢快、耐看的特性,令波尔卡圆点得到了美国大众的普遍青睐。二战结束后,波尔卡圆点一直伴随着战后的繁荣,但是在核武器的时代,还是显得有些黯淡。

1962年,惊奇漫画公司在《蝙蝠侠》里创造了反派人物波尔卡圆点人,波尔卡圆点人通过腰带来控制和发射邪恶的圆点,这些圆点可以变成飞碟和汽车等超能力的装备。这些邪恶的圆点是电视像素、脑膜炎病菌、放射性离子,还是共产主义的病毒?

反正让美国人心中五味杂陈。

地球不过是一个圆点

“烧掉华尔街,华尔街的男人必须变成农民和渔夫……用波尔卡圆点淹没华尔街男人赤裸的身体,”日本行为艺术家、波尔卡圆点的大师草间弥生这样写道。

草间弥生对斑点的迷恋源自幼年患有的神经性视听障碍,这场疾病使她看到的世界仿佛隔着一层斑点状的网。于是她开始画这些斑点,在草间看来,波尔卡圆点像细胞、种族、分子,那些生命最基本的元素,草间把它们看成来自宇宙和自然的信号,她说:“地球也不过只是百万个圆点中的一个。”

到了2006年,自愿进入精神病院治疗的草间修正了她反资本主义的立场,开始设计手机、T恤和其他物品,她对圆点的热爱也更加温柔,“圆点增殖发散宇宙中的爱,把我的精神提升到天空的高度,”她说,“这就是圆点神秘的魔力。”

这也是波尔卡圆点对所有人的魔力。也许正是因此,波尔卡圆点才会不断繁衍,生生不息,它的历史还在今天普通人的衣饰上延续。

同类推荐
  • 中国地理博览2

    中国地理博览2

    《中国地理博览(图文版)(套装全4卷)》全面展示中国自然地理知识,生动再现华夏大地的迷人风姿。浓缩中国地理之精华,行走中国,步入充满魔力的、震撼人心的地理秘境。为读者营造了一个感受中国自然无地理和人文环境的良好氛围。
  • 百科知识-科普新课堂:海洋遨游

    百科知识-科普新课堂:海洋遨游

    地球及其海洋的演化的故事无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事、肥皂剧和灾难电影的汇演。地球就是演出的大舞台,而古代和现代的生命的所有形式扮演着舞台上的角色。
  • 人与环境知识丛书:绿色出游,绿色假期

    人与环境知识丛书:绿色出游,绿色假期

    每个人的骨子里,都有游遍天下的愿望。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一个魂牵梦萦的地方。对于许多人来说,西藏就是那个最闪亮的坐标,就是那个最想要去旅游的地方。西藏,充满了奇迹与传说,也充满了神秘与变数;带着刚性和残酷,也带着空灵和幻想;既有生命禁区的漠然与冰冷,也有太阳之城的温暖和闲适。
  • 讲给中学生的课外知识-行·环保小事

    讲给中学生的课外知识-行·环保小事

    在现代社会,随着人类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们除了为满足生存这类硬性需求而进行生产之外,还对于一些不必要的软性需求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资源,比如包装消费,这一点在饮料工业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 探索未知-生活中的各种机械

    探索未知-生活中的各种机械

    探索未知,追求新知,创造未来。本丛书包括:奇特的地理现象、遗传简介、生活物理现象解读、奥妙无穷的海洋、认识微生物、数学经典题、垃圾与环境、湛蓝浩瀚四大洋、生物的行为、漫谈电化学、数学古堡探险、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古代物理知识、中国三大三角洲、中国的地理风情、多姿的中国地形、认识少数民族医学、悠悠的中国河流等书籍。
热门推荐
  • 圣樱高校:爱我给理由

    圣樱高校:爱我给理由

    从小到大没人敢打她,从小到大没人敢顶他桃槿的第一部作品,谢谢支持~
  • 霅云幕天

    霅云幕天

    六代繁华一瞬间,平芜远树不胜间。倚楼天暝云如幕,知是琅琊幕府山。
  • 邪神南氏

    邪神南氏

    拼搏半生,身家终于踏入亿元俱乐部的左小凡,还没来得及享受生活就无故身亡,成为年度悲剧人物之一……身无长技,又莫名其妙来到洪荒世界。在这片大地,怪兽满地走,恐龙不如狗。人与妖魔的战斗进行的如火如荼。自身越渺小的地方,舞台才越大。左小凡如一位孤独舞者,努力在大舞台上拥有绚丽的光彩……
  • 世界只欠一个你

    世界只欠一个你

    她无意之间破坏了他的一次相亲再次见他,他破坏她的相亲她竟无言以对我要画个圈圈诅咒你!诅咒你没有女朋友!“那你是谁?不是我女朋友?”“不是不是就不是,你就是大猪蹄子”“那你就是小猪蹄子!”
  • 灵域之圣堂传奇

    灵域之圣堂传奇

    一架飞行在太平洋上空的大型客机遭遇诡异的高空雷电,不明所以般的穿越了空间裂缝,降临一片未知的世界。在众人还云里雾里的时候,野外的兽吼声此起彼伏,冰冷的杀机慢慢逼近,一个全新的世界渐渐揭开冰山一角......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召唤印兽

    召唤印兽

    主人公带领伙伴们成长,挑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人都能成为你心中的主角,一场由伙伴支配的冒险,一场由冒险书写的友谊,让我们奔向这充满挑战的世界吧!
  • 断天之路

    断天之路

    天路已断!是安于现状,任人摆布,做那井底之蛙?还是逆水行舟,闯一片天地,搏一个未来,拼一个无悔?众生众相,万法由心。你!当做何选?
  • 启迪青少年增强处世能力的故事

    启迪青少年增强处世能力的故事

    成长,是人生最朴素的过程,我们从孩童长成大人。榜样们的成长之路,也就是一条通向成功之路,我们只要愿意学习与秉承,我们也会成长——像榜样一样成长;像榜样一样成功。
  • 武帝魂

    武帝魂

    任何武技功法一学就会,所谓的境界瓶颈对于他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事。他曾是无法修炼内劲的废物,可是他最终却踏上了寻求武道巅峰的道路。武破万法,不服者一律镇压!楚枫:“我有一位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