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934500000014

第14章 面包与自由

面包瘾君子、英国作家彼得·梅尔最爱吸一口“新出炉面包那热乎乎、天堂一般美妙的气味”。在《面包人生》这本小书中,梅尔介绍了各式各样的面包——高的,壮的,长的,苗条的,饱满的,圆润的,朴素的,花哨的,全麦的,黑麦的,麦麸的……

蒜味的,干酪的,橄榄的,核桃的,藏红花的,洋葱的,杏仁的……颜色从淡淡的金色到纯巧克力一般的深褐色,不一而足。

好吃的面包是这世上最古老的乐趣之一。面包基本原料十分简单:水、盐和面粉。真正的好面包,全靠烘烤的火候和技巧。

生面团因为滋生的各种真菌和细菌而受孕,在手的不断揉捏下孕育成熟,随后放入带长柄木铲的椭圆形烤箱内,面包师赋予每一炉面包以生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根据原料的质地做出调整,这需要无比的谨慎和耐心。

在中世纪的欧洲,固定的面包店很少,大多数面包师都需要到处跑,赶着骡车,沿着乡间小路把各个农庄和村落转个遍。他随身带着个大罐子,里头装满白兰地,好抵御寒气,还有分量充足的老面,老面就是发酵剂,其中混合着天然酵母和其他微生物。做老面很费时间,有时候甚至需要二十天之久。然而它是面包的灵魂、巨变的元素,把它加进面团里,面团就会高高隆起,变得轻飘飘、香喷喷。

不过面包并不仅仅是美食。在2011年埃及之春抗议活动的早期,人们聚集在开罗塔利尔广场高呼“面包和自由”,这要求散发着和1789年法国大革命一样的面包芬芳。如果要谈论面包,你会发现你是在谈论历史和社会最重大的问题。

面包契约

如果说在亚洲地区大米是主食,西方的主食则是面包。现在看来,再没有比面包更基本、更必需、更普遍的食物了。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面包是最古老的食物。在古埃及的坟墓里已经发现了面包片和面包圈。在八千年前的人类聚居地已经有小麦储藏。很多人类学家认为,集体播种和收割小麦这种制作面包的基本原料是人类聚居的原因。

西方多以面包代指食粮,比如基督教的主祷文中说: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Give us this day our daily bread)。

在工业革命之前,年景好的时候,老百姓把收入的一半用于购买面包,而且长期处于饥荒的恐惧之下。

直到19世纪,大多数欧洲人还是主要从面包中获取所需的卡路里,长期忍受面包的无情“暴政”。在1789年的时候,巴黎人平均每人每天要吃掉一斤面包。在那个时候,法国的每个城镇都会推举出一个最为优秀的面包师,在人们心中,他的位置几乎和国王一般神圣,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仰。但是与此同时也背负了重大的责任。有人说,首席面包师如果烤煳了面包,会受到砍头的惩罚,这个说法不可考证,但是人们对于面包的重视也可见一斑。

面包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加深了其文化上的意义。在斯拉夫文化中,会向客人献上面包和盐,以此表示对客人的欢迎。俄罗斯人喜爱面包,因为他们认为面包代表富足安康的美好祝福,在他们的信念中,面包自古以来就是神圣的东西。斯拉夫人常常将面包置于家里贡放圣像画的角落(红角),以此象征着人与上帝的联系。在圣母安息日,俄罗斯人要为新鲜出炉的面包举行祝圣仪式。这一天,一家人不吃别的,只等待从教堂拿回撒了圣水的面包。

在英语里,面包这个词有时候就等同于金钱。在20世纪50年代,“披头士”一族用面包委婉地表示钱。在伦敦俚语中,面包意味着钱,来自于词组“面包和蜂蜜”(bread and honey)。

“面包”作为俚语,一般来说用来隐喻人们的基本需要和生活状况,例如,bread-winner直译为获得面包的人,是指一个家中的主要经济来源,即养家糊口的人。

在革命者看来,面包象征着基本的温饱。俄国革命家克鲁泡特金在《面包掠取》一书中认为,大自然留给人类的财富和人类通过集体劳动所创造出来的机器,足以使一切人得到所需要的面包;如果废除私有制,实行共产共有、经济平等,便可保证一切人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因此他觉得应该把千万人创造被少数人享有的面包夺回来。在1917年,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革命的口号就是“和平、土地和面包”。

正是因为面包对人民来说意味着基本的生存需求,所以统治者的政治合法性取决于他们是否能够保证人民免于饥饿。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统治者和其人民的契约是用面粉、水和酵母写成的。

于此,有史为证。1789年10月,饥肠辘辘的工人阶级妇女给路易十六起名为“面包师”,因为一个国王被认为应该“喂养”他的人民。

13世纪英国的“面包和麦酒法令”(Assize of Bread andAle),是中世纪的一部重要的面包法案,对短斤少两的面包师设置重罚规定。19世纪,英国面包价格飞涨,政府通过颁布谷物法借以保护英国农夫及地主免受来自从生产成本较廉宜的外国进口谷物的竞争。这些都是国王试图“喂养”人民的努力,不过在面包契约基础上只会滋生低级的“面包民主”。

面包民主

在近东和中东文化中,面包的意义也远远超出了食物范畴。

在阿拉伯世界,面包是最基本的,如果你没有面包,那你也就一无所有。比如,埃及人的清晨是从买一种名叫“埃食”的又圆又大的面包开始的。在“茉莉花革命”之前,开罗有许多面包房,专做这种穷人的面包,政府给予补贴,并且价格长期稳定,0.1埃镑(合人民币一毛五)可以买两个面包。这种面包是埃及人每天的日常主食。人均平均消费400克,特别是贫困阶级更是没有什么别的可食物,因此埃及每年都进口近630万吨的麦子。

在冷战时期,埃及的加迈尔·阿卜杜勒·纳赛尔等国家领导人通过补贴面包以确保民众服从并依赖政府。面包民主就是埃及政府控制社会的一种手段,也是管理社会的一种方法。别的中东独裁者们也向他们的国民慷慨发放廉价的食物。比如说萨达姆,通过补助金和贷款担保的方式收到了美国捐赠的小麦,价值数十亿美元。

面包是人民的目标,但是当面包满足了人们的生活欲望时,厌倦了政治的人都采取了冷漠和麻木的“鸵鸟策略”,把头埋在沙子里。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中写了一个寓言:有一天耶稣复活来到人间,见到人间的大审判官。大审判官对耶稣说:“你回来干什么?你说人并不是只为面包活着,你曾经说,人类其实是一种精神的动物,断了精神就相当于大脑缺氧,但我要告诉你,我把他们喂饱了,他们就跪伏在我的面前说,只要有面包吃就愿意拿自由来交换。”在大审判官的警告下,耶稣只好悄无声息地离去。

面包真的阻碍了真正的自由吗?历史学者金雁说,俄罗斯、东欧的知识分子经历了很长时间的“面包时代”,也就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面包”超越了人类所有其他目标,成为唯一的追求对象。

“面包时代”主宰了苏联知识界很多年,直到20世纪70年代《赫尔辛基协议》以后,“持不同政见运动”兴起,知识界才有人站出来质疑“面包时代”。

面包与自由

正如苏联的历史所证明的,面包民主并非长久之计,人们迟早会要求得到真正的民主。到那时候,如果又逢统治者不能够提供面包,面包将会变成反抗的象征。

20世纪70年代,为了应对全球市场自由化趋势,中东一些国家试图削减面包津贴。1977年,埃及总统安瓦尔·萨达特试图取消纳赛尔时期的食物津贴,于是开罗发生暴动,造成160人死亡,数百栋建筑被烧毁,萨达特政权也摇摇欲坠。继开罗的“面包暴动”之后,摩洛哥、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约旦又相继发生暴动,从20世纪80年代初一直持续到90年代末。这些暴动是对“以面包换取服从”的潜规则的抗议。

面对现实,中东地区大多数国家都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保留了食物津贴的政策。但2008年,当粮食价格再次上涨时,历史再次重演。面包暴动风波席卷了约旦、摩洛哥、阿尔及利亚、黎巴嫩、叙利亚和也门。当时各国政府的回应和其现在的回应一样:增加津贴、提高工资或者就是对他们的国民提供现金补助。

到2010年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小麦进口国埃及每年都要提供约30亿美元的食物津贴。当2010年年底物价飞涨,面包经常买不到的时候,穆巴拉克和其他统治者们继续采用他们一贯的手法,宣布继续进行补贴。然而这次失效了:抗议者们不再仅仅是一顿饭就能打发的了,他们要求更换政权。阿拉伯之春印证了1863年俄国“巡回展览画派”诞生时的宣誓:“面包固然重要,但它不是自由的交换物。”

附录黑面包,白面包

面包一直是社会阶层的标志。一开始,主要原料为小麦的白面包被认为比黑面包高级,黑面包主要原料为黑麦、大麦和燕麦。中世纪的底层欧洲人一般都吃粗糙的黑面包。因此白面包成了特权阶级的食品,地位越高的人,吃的面包越白。

白面包一直是穷人追求的目标,并非由富人和有权有势的人所专享,在前工业社会的很多城市中,劳工阶层也可以吃到白面包。即使是在饥荒时期,巴黎人也拒绝不是小麦原料烘焙的面包。巴黎的囚犯还因为食物主要是黑面包和粗面包而发生过哗变。2008年塞内加尔的暴乱中,人们挥舞着黑面包高呼“坏面包,坏政府”。

能够吃上小麦烘焙的白面包是欧洲人,不管是乡村还是都市人的目标,但是这梦想并不好实现,即使是西方,也要到19世纪才成为现实。

尽管白面包在漫长的历史时代广受欢迎,但是到了现代却受到了严重攻击,今天情况倒过来了,一般认为白面包是普通面包,深色的“杂样”面包价钱要贵得多。

白面包受到的攻击首先来自18世纪的道德主义者,他们认为白面包浪费又奢侈,因为在制作白面粉的过程中,浪费了很多原料。其次是营养学家,19世纪初,德国民富国强,达到小康后的中上层市民开始追求一种新的生活模式,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营养、服装和住房,这就是有名的“新生活运动”

(Lebensreform Bewegung),新生活运动中开始提倡全麦面包,认为全麦更健康。

19世纪的美国营养学家西尔维斯特·葛拉翰(SylvesterGraham)致力于素食运动,推广全麦食品,全麦酥饼(Grahamcracker)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随后全麦运动蔓延到法国,褐色有机面包党人谩骂白面包是现代化学农业和工业转型的有毒产物。进入20世纪,医生们认为白面包导致了癌症、肺结核和酗酒。生态学家从优生学的角度出发,认为白面包导致种族的退化。

英国的全麦面包运动在1911年达到了高潮。1911年,白面包占据了贫困英国人日常饮食中40%的比重。当时的社会各阶层都坚持吃白面包,因为黑麦面包或者全麦面包在当时是贫穷的标志。社会各界发起了一场反击白面包的战役。

黑面包运动开始后的几个星期,有八位著名的医生,包括国王的外科医生阿尔弗雷德·弗里普爵士,给《每日邮报》送去了一个宣言,呼吁政府对面包的标准质量实行立法。医生们告诉媒体,全麦面包能够降低人们对酒精饮料的渴求,英国内政部长也认为全麦面包有益于人们过上更有道德的生活方式。“在对白面包的狂热兴起之前,美味的旧式农家面包铸就了英国男人的骨血,滋润了英国女人的美貌,”《每日邮报》的一位作者这样写道。

在面包运动的影响下,黑面包更健康的理念深入人心,连当时的国王乔治五世都要求皇室家庭也应该吃全麦面包。2009年,美国全麦面包的销量历史上首次超过了白面包的销量。白面包、黑面包的位置倒了过来,将来如何呢?没人说得准……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我们聊一聊

    我们聊一聊

    物质生活充裕的80、90后一代正面对现实的残酷,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们已经体会到内心的焦虑。严峻的就业形势、难以承受的生活成本,让他们陷入了就业还是考研,出国还是工作的困惑中;书本里的铅字无法立即变成活生生的社会经验,曾经的理想猛烈地撞击着未来的路。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旅游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旅游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 喜欢你你不一定要知道

    喜欢你你不一定要知道

    三个不同优秀的男孩、一个迷迷糊糊的女孩、一大群追梦的“狐朋狗友”。共同演绎这迷茫的青春。一个是小时候的青梅竹马,一个是默默守护的阳光男孩,另一个是穷追不舍的神仙少年。当初朦胧的喜欢,以为会天长地久,却还是消失在历史的长河。做梦都想和喜欢的他(她)从校服走到婚纱。可是谁都知道,初恋能走到最后的没有几个。以为是至死不渝的爱情,却没想到只是年少错过的执念。最后的最后,时间会告诉我们,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 我走了,累了,再见

    我走了,累了,再见

    我走了啊,我放手,因为实在太累了(苦笑)。1:我这一生,都是被动,请在这最后的最后,允许我任性一把,主动一次……2:我爱你,却爱不了你,祝你幸福。我走了,累了,再见结局敬请期待
  • 东汉演义

    东汉演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宿主是个小吃货

    宿主是个小吃货

    墨宝:为什么我要绑定这个系统?系统:为什么我要绑定这个宿主?立尘:我要怎么追莫包啊?
  • 至走过的青葱岁月

    至走过的青葱岁月

    如果问我:“为什么对去北京那么执着?”我会怎么回答?好像没有什么比看一场升国旗更重要的事了吧……
  • 天下丑男我来收

    天下丑男我来收

    靠,居然穿越到一个女尊国,我忍了,对我也没什么坏处,可是最最最受不了的是,这里居然是一个审美观念颠倒的世界,害得我漂亮的脸蛋见不得人,命咋这么苦啊——好吧,这样我也认命了,审美颠倒是吧,没关系,偶找丑男去,对,我要全天下的人跌破眼镜!
  • 带着系统成神并且闯世界

    带着系统成神并且闯世界

    穿越剧斗罗大陆!小舞粉勿看!唐三~莫语君
  • 快穿病娇宿主求抱走

    快穿病娇宿主求抱走

    某系统抱着青衣的大腿,“宿主!不要再杀,位面的人了!”“好啊!那就杀你好了!”“那你还是杀位面的人吧!”某系统放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