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高皇帝六年(公元前201年)
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帝益厌之。叔孙通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五帝异乐,三王不同礼;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者为之!”
叔孙通被后世评价为“汉世儒宗”,儒家在汉武帝时代上升到“独尊”地位,应该说叔孙通是有功劳的,是他奠定了基础。明代大学者李贽在他的《藏书》中,把因时大臣列为臣子第一等,把叔孙通列为因时大臣第一人,可谓古今第一臣。因应历史潮流变化,实践自己的政治理想,确实应列上等。
叔孙通这个人很懂变通,有点像苏秦张仪这一类纵横家,能说会道,善于揣摩人主心理,知道自己是谁,要干什么,能提供什么样的产品,也知道顾客是谁,需要什么,什么时候需要。最难得的是,知道根据顾客的需要改进自己的产品。
叔孙通先在秦二世那里混过,陈胜起义了,秦二世召开研讨会,其他儒生都把陈胜定性为造反,是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秦二世听了不高兴。叔孙通说,非也,非也,不是暴动,乃是个别的流氓治安案件,在伟大的秦二世领导下怎么会有人造反呢?秦二世击掌称善。千穿万穿,马屁不穿。但叔孙通知道自己的谎言迟早要露馅儿,更何况二世也是“望之不似人君”,叔孙通干脆颠回老家鲁国,继续研究孔子学说,以备来时。
后来,项梁起兵,叔孙通又投了项梁,刘邦率诸侯攻破楚都城,他直接从俘虏转正为汉营的博士。刘邦在战火纷飞的日子里,不理会儒生,叔孙通坚持坐冷板凳,不和骄兵悍将较一时短长。一个人能坐冷板凳并不难,难的是他还带着一帮人坐冷板凳,不是坐一小会儿,而是一坐就好几年。他终于等到机会了,刘邦需要建立品牌形象了,需要CI系统,需要形象视觉规范、行为礼仪规范,甚至需要思想意识规范。说得更简单点,大汉国要展示大国崛起的声威,必须搞个团体操,总导演的不二人选就是“第五代”儒家的杰出代表叔孙通。
叔孙通人如其名,会变通,前后侍候过N个主子也没有心理障碍,这样的儒者,和后来读书注经讲究忠义的儒者形象相差很远。
儒,以锐圆的浅学所知,最早就是专业包办葬礼的,古人对人死了去哪里非常关心,所以远古时代主持葬礼的人不管叫儒还是叫祭司,都有和上天沟通的义务和责任,包括今天在电影上也看到,西方人下葬时,也得有个神甫念个“阿门”才行。上个世纪70年代批林批孔,有许多小人书,比如《柳下跖痛斥孔老二》,我就是从这本小人书上得知,孔老二他爹就是专业主持葬礼的,而孔老二打小玩游戏,也只会撮个小土堆,插草为香,练习祭拜。李铁梅是家传的红灯有一盏,孔老二是家传的祭拜有一套。从孔老二经营葬礼到叔孙通导演朝廷礼仪,可见儒家也是与时俱进,经营范围在不断扩大,服务顾客的产品也越来越多。
现在,儒家起码表面上很兴盛,又是祭孔,又是给孔夫子创作标准像,又是开办孔子学院……总之,也不知道第N代新儒家,做慷慨自信状,时刻准备着去拯救那些大鱼大肉吃腻了的西方人,还有一位于丹姐姐,拿《论语》炖了心灵鸡汤,优先抚慰了一下孔夫子祖国的人民。凡此种种,都是当代的叔孙通——终于又绕到主题了。
叔孙通顶住了儒家内部原教旨主义派的压力,带领一帮助手成功地排练出了大汉朝廷礼仪。让刘邦真正从刘三、刘亭长、刘汉王升级为刘皇帝。当然,皇帝是刘邦自己打下来的,但感觉却是儒生孙叔通带给他的。刘皇帝说:“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