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宫”内的壁画艺术
可以说,克诺索斯王宫是一座艺术的宫殿,王宫内拥有精彩多样的建筑装饰,尤其是那些为数众多的壁画,更是古代克里特文化的瑰宝。这些栩栩如生、富有情趣的壁画,能够制作于公元前2000年,确实难能可贵,从而也代表了古希腊绘画艺术最突出的成就。这也说明,克里特文化在距今3000多年的已经相当发达。 大体上,可以将壁画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描写宗教活动场面和带有宗教色彩为主的神话;另一类是运用写实手法刻画人们日常活动和动物形态。
觐见室的壁画表现的是3只卧伏在芦苇丛中的鹰头狮身、带有翅膀和蛇尾的怪兽。据说这种怪物的头、身和尾,分别是天上、地面和地下的神灵的代表。壁画画面以款式奇特,色彩鲜艳,形象生动著称。
西宫北侧壁画间里的壁画,描写的是克诺索斯王的宗教活动中竞技活动场面。画中场景是3名青年男女的“斗牛”,其中一头黄牛,同今天所见不尽相同,占去了绝大部分画面。这头牛正向前猛冲,牛前面的一个少年用全力按住牛角,牛身后的少年则脚跟离地,双手扬起,将一名体态轻盈、身着红装的少女抛向空中。少女在空中做完空翻动作后,稳稳地倒立在牛背上。
中央庭院南边的一间宫室墙上,还有一幅壁画是关于克诺索斯王的。壁画上的人物大小同真人仿佛,画中的国王头戴王冠,其上装饰有百合花和孔雀羽毛,长发过肩,向后飘动,颈上挂着用百合花串在一起的项链;腰束皮带,身着短裙,正大步流星地向前走去。由于王冠和项链都以百合花样的饰物为饰,因此这幅壁画也有“戴百合花的国王”之称。
考古学家发现,这些壁画色彩自然、鲜艳,所使用的颜料均提炼于植物、矿物及骨螺(一种海生贝类)。古代画家挥笔作画,通常都是趁墙壁上的泥板尚未干透时,因为这样可以使色彩渗入泥板,经久不褪。
在王宫中,生动逼真的壁画到处可见。皇后寝宫中描绘舞女和海豚在水中嬉戏的壁画,以及其他宫室和长廊中的诸如“蓝色的姑娘”、“持杯者”、“蛇神”等,也都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历史侧影——耶利哥古城
2005年2月15日,以色列考古学家发现了神秘的耶利哥哈里发古城恢弘的遗址。这座传奇般的皇城遗址始建于公元8世纪,包括皇宫建筑物、水池和清真寺等,是耶利哥时期最重要的建筑物,
古城坐落在科尔多瓦郊外8000米处,壮丽的哈里发皇宫矗立在城中,由10万工匠花了4年才将这座宫殿修建完成。宫门呈金色,圆顶为绿色,华贵的地毯铺在宫内,其中挂着数万幅精美的帐幔,摆着金银器皿和宝石镶嵌的用具,手工艺品均用精细的金银装饰。
以色列考古学家称,这座规模宏大、金碧辉煌的宫殿兴建于哈里发阿夫德拉曼三世时期的科尔多瓦山脚下。整个建筑由三个层次构成,最上一级平台是城堡王宫;中间平台是宫殿附属部分建筑和一座小型清真寺;第三级平台是皇家花园,其中建有池塘、喷泉。宫内有均选用象牙和乌檀木制作而成的御座宝殿,以及礼仪大厅的大小拱门。
在发掘中,考古学家还发现,大清真寺在皇城中占地巨大,寺院以精制的雉堞式城墙建于四周,墙内由庭院和庙宇建筑群两大部分组成。如果对其全部复原,其总体规模堪称世界之最。研究表明,城内这座清真寺于公元785年初建,先后经过两次维修和扩建。公元987年,又对其进行了第三次也是最大的一次维修和扩建,几乎扩建了一倍,并从此留下了今天的形状。
作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城市,在这座古城诞生之地,有一些村落遗迹已有7000年历史的。事实上,耶利哥古城位于海平面1300米以下,海拔非常低,但由于该地地底河流水源充足,农产丰富,盛产以色列芒果、柚子、香蕉、柑和著名的香蕉枣子等,可谓沙漠中的绿洲。
圣城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市位于巴勒斯坦中部犹地亚山的四座山丘上,由东部旧城和西部新城组成。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举世闻名的历史古城。
耶路撒冷旧城是一座宗教圣城,是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世界三大宗教均把其作为发源地,并视其为自己的圣地。世界上能够享有如此殊荣的城市,仅此一座,几千年来,没有任何一座城市的光芒能够盖过耶路撒冷。
三教的圣地
耶路撒冷所在地最早被称之为“耶布斯”,因为很早以前阿拉伯迦南人中一个部落名叫“耶布斯”,他们从阿拉伯半岛迁徙此处定居,修建村庄,建造城堡,并以部落的名字给此地命名。后来,迦南人又在这里修建城市,并命名为“尤罗萨利姆”。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这个地方被犹太王国创始人大卫征服,继续沿用“尤罗萨利姆”的名称并作为犹太王国的都城。为使其希伯莱化,称为“尤罗萨拉姆”。
3000多年来,埃及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叙利亚人、罗马人、阿拉伯人、土耳其人、英国人等不同的统治者,都在耶路撒冷留下过自己的痕迹,并且一直征伐不休,使耶路撒冷的历史呈现出世上少有的错综复杂和艰难曲折。据统计,耶路撒冷曾历经30多次征服,先后18次被毁为平地,又18次得以重建。
耶路撒冷对犹太人来说,既见证了其光荣的历史,又是民族复兴的中心。犹太人从《旧约》的前五卷中得知,先知们预言的救世主弥赛亚在耶路撒冷7块高地之一的锡安山上终将出现。所有民族到那个时候都将融合为一。为能尽快地实现这一预言,世界各地的犹太教徒都梦想着死后能在这座圣山旁边得以安葬。经文中写得很清楚,直到那时,犹太人都应当还是“一个神圣的国家,一个祭司的民族”,而不与其他国家融合为一。这个以色列国家既为世俗王国又是宗教王国,“耶路撒冷是其永恒的”首都。
与犹太教相比,基督教更早地奉耶路撒冷为其圣地。相传,耶稣基督就诞生于耶路撒冷南郊伯利恒小镇附近有个叫马赫德的山洞。耶路撒冷对全世界的基督徒来说,是耶稣受难、复活和升天之地。当年耶稣被钉在十字架及埋入坟墓的地方,据说就是最早建于罗马帝国时期的圣墓教堂。由于耶稣在3天后复活,因此圣墓已是一座空墓。圣墓大教堂又被称为复活教堂,由于建在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遇害并复活的地方,因此这里也是世界基督教教徒心目中最神圣的地方。每年基督受难节时,抬着巨大的十字架虔诚的基督徒,都会循着当年耶稣赴刑场所经过的道路,边走边口中念念有词:“我们赞美你……你洗清了我们的罪恶……”情景庄严肃穆,令人动容。
7世纪时,穆罕默德——伊斯兰教先知和创始人来到阿拉伯半岛传教布道。据《可兰经》记载,天使在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送来一匹有着女人头的银灰色马,穆罕默德骑着这匹马奔驰到了耶路撒冷,当马蹄踩到一块圣石上时,瞬间就向天空飞腾而去。穆罕默德在接受了上天旨意后,又连夜快马加鞭返回麦加,“夜行登天”这一伊斯兰教教义中的典故就由此而来。因此,穆斯林也把耶路撒冷奉为第三大圣地,仅次于麦加和麦地那。
对耶路撒冷的艰难发掘
耶路撒冷全城分为旧城和新城两部分。西侧是新城,居东是旧城,略呈方形,以石造的城墙环以四周,大量宗教古迹集中在城内。人们心目中的圣城耶路撒冷,指的就是旧城,或称古城。在占地不足1平方千米的耶路撒冷土地上,被考古学家列为具有重大价值的古迹有大约220处。
考古学家于1867年对城内的庙宇圆丘进行发掘并在下面的一个角落里,发现了这样的情景:16世纪的苏莱曼墙压在12世纪十字军建造的塔楼之上,十字军的塔楼又建在7世纪的奥马亚德宫殿之上,奥马亚德宫殿则建在罗马帝国第十军团的军营废墟之上,而罗马军营又建立在希律城废墟的基础之上……这座古城被历史不断复杂化,几个世纪以来,由于政治纷争不断,所以考古学家一直也难以接近。因此,当1867年的考古进行时,伊斯兰教教徒们纷纷从楼上扔下雨点般的石块以示愤怒,迫使考古学家只好改挖掘隧道。此前,曾有人警告过考古人员,称这座城市下面的垃圾有将近18米深,而事实上那里的垃圾有足足40米深,远多于想象。挖掘时,一不小心就会有倾斜坍塌下来的瓦砾和松动的岩层将坑道填满。尽管条件恶劣,但考古人员还是挖掘出了50条隧道和竖坑,最终成功发掘出了巨大的城墙和拱形门。
英国考古学家凯瑟琳·肯尼恩在一个世纪后,又对耶路撒冷旧城墙体进行了更为深入而充分的发掘,结果发现,这堵墙实际上不是出自大卫王而是希律王的杰作。此外可以确定的是,钉十字架的各个传统地点以及耶稣复活和埋葬地点,都在耶路撒冷新城的现代城墙之外。问题是,这些地点以及拜占庭教堂中的圣墓都拒绝考古学家进入。即使对大穹顶上的油彩和颜色这类事情的考察,考古学家们也必须在共同控制圣墓的几个教派之间周旋数年,才能得到许可。因此,对耶路撒冷的考古工作一直是断断续续,难以顺利进行。
耶路撒冷的“哭墙”
相传两河流域上游的亚述地区是犹太人(即希伯来人)的最早居住地。公元前1800年,他们的先祖亚伯拉罕率领族人渡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到达迦南(即后来的巴勒斯坦)。迦南人称之为“希伯来”,意为“渡河者”。
为逃避灾荒,一些以色列部落和其他希伯来人在公元前1700年左右,进入埃及尼罗河三角洲地带。在法老的统治下的数百年间,犹太人受尽奴役,后来在摩西的带领下渡过红海,穿越西奈沙漠,立志回到迦南。摩西在途经西奈山时,接受了上帝耶和华写在2块石碑上的戒律,即“摩西十诫”。然后摩西将之安放在“金约柜”中,从此上帝与以色列人就以这个金约柜作为订约的见证。
以色列人后来终于回到了巴勒斯坦。公元前11世纪,统一了犹太各部族的大卫王缔造了以色列王国,将耶路撒冷和“金约柜”夺回,并着手筹划建造耶和华圣殿。
大卫王死后,以智慧、谋略和财富而闻名天下的所罗门王继位,并于公元前1010年在耶路撒冷锡安山上建成了第一座犹太教圣殿,用来供奉“金约柜”,史称第一圣殿。
国家在所罗门王死后分裂为两部分,北半部称以色列,以撒马利亚为都;南半部称犹太,以耶路撒冷为都。公元前587年,耶路撒冷被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攻陷,第一圣殿遭到焚毁,城墙、神庙、王宫以及许多民宅等被拆毁,金银财宝被洗劫一空。沦为奴隶的耶路撒冷国王、大臣、贵族和城里的大部分居民被流放到巴比伦。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巴比伦之囚”。
半个世纪后,巴比伦帝国波斯国王居鲁士二世征服,释放了被囚禁在巴比伦的犹太人得以释放并重返故乡。大约100年后,以色列人在先知尼希米和学者以斯拉的领导下,开始对重建圣殿,重建后的圣殿史称第二圣殿。
然而,犹太人回到耶路撒冷后并未过上独立自主的生活。他们先后被马其顿、埃及、叙利亚等国所统治,公元前63年罗马人又将其征服。65年,犹太人起来反抗罗马人,而就在这次浩劫中,第二圣殿被罗马人再次夷为平地,只留下了西墙的一段断垣残壁。据说耶路撒冷被罗马人占领后,经常有犹太人聚在这里哭泣,这面残破的墙壁也因此被称为“哭墙”。此后罗马人将整座城市占领,犹太人被迫流散到世界各地,而他们的圣殿再也没有被修复。千百年来,常有各地犹太人来此号哭,以寄托自己对故国的哀思。
直到今天,世界各地的犹太人还经常来到哭墙脚下,或围着一张张方桌做宗教仪式,或端坐在一条条长凳上念诵经文,或面壁肃立默默祈祷,或长跪在地悲戚啜泣。
考古学家于1992年在“哭墙”中发现5块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巨型基石。据考古学家用声波探测法测定,其中最大的一块巨石约长13.6米、宽4.6米、高3.6米,重达570吨。有世界上第三大人造巨石之称。
相关链接——叙利亚的帕尔米拉废墟
帕尔米拉屹立在叙利亚沙漠的中心,是一座沙漠绿洲。经常被描述为沙漠新娘。它宏伟的遗址讲述着季诺碧亚女王统治时期的一个英雄历史的故事。它位于Afqa温泉附近,这让它成为在伊拉克和沙姆(现如今的叙利亚、黎巴嫩、圣地巴勒斯坦和约旦)之间旅行从中国到地中海贸易丝绸的商队的理想停驻点。
罗马认为帕尔米拉战略性的地理位置和繁荣昌盛所吸引, 并于公元前1世纪对这座城市进行了占领和控制。帕尔米拉大帝国的命运和它的女王一样变得悲惨起来,战败后的季诺碧亚女王被戴上金镣铐,沦为罗马的俘虏,悲愤不已的女王最后服毒自杀。而她的城市则遭到了罗马人的掠夺和破坏。至今仍有考古学家在这里进行挖掘,希望对季诺碧亚女王的宫殿进行揭秘,女王的宫殿已被罗马人毁坏,被一座军营取而代之。
神秘的吴哥窟
吴哥窟位于柬埔寨的西北方,又称吴哥寺。它的原始名字是Vrah Vishnulok,为“毗湿奴的神殿”之意,中国古称之为“桑香佛舍”。吴哥窟以建筑宏伟与浮雕细致闻名于世,是吴哥古迹中保存得最完好的,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
吴哥古迹的历史
吴哥寺约建于1150年,是世界上寺庙建筑群中最大的并且最著名的庙宇,也是高棉国王领土内千百个宗教建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