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一点都不喜欢我。你们既然不喜欢我,干吗生我下来呢?”有一天晚上,伊伊躺在床上,眼角噙着泪水,嘟囔着小嘴,满腹委屈地自言自语,妈妈在一边耐心地哄,她却怎么都不肯听。我走进房间时正好看到这一幕。
“伊伊为什么这么说呢?你从哪里看出我们不喜欢你的?”我轻声地问她。
“是呀,刚才过去找你们玩,你们只会讲快去睡觉、快去睡觉。然后就不理我了,也不陪我玩。既然不陪我玩,就是不喜欢我。既然不喜欢我,干吗生我下来?”
她继续说:“我知道,妈妈就是不喜欢我的,她连小孩都不喜欢,我听她跟阿姨讲过,她讨厌小孩子。既然讨厌小孩子,干吗生我下来?”
伊伊的咄咄逼人,让我始料未及。我和妻子一直对她很用心,但她却毫不留情地指责我们不喜欢她、不搭理她。而她的每句话都落到“干吗生我下来”,让人没有回旋余地。我震惊之余又暗自感叹,女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好像又精进了。
我忍住心中已被点燃的怒火,赶紧接着她的话说:“宝贝,爸爸妈妈都很喜欢你的啊!妈妈平时对你可好了,对其他小朋友当然也很好的。我想她最喜欢的就是你了。”
看她还没有原谅我们的意思,我开始跟她认错:“伊伊,刚才爸爸妈妈太忙,没有好好陪你玩,确实是我们的不对,下次一定改正。”说完,我赶紧把她抱在怀里,使劲地亲她的小脸蛋。通过实际行动,她似乎感受到了我的那份爱。于是,她很快接受了我的道歉,也似乎明白了“妈妈其实很喜欢我”,然后大气地对我说:“好吧,这次就原谅你们啦!可是,下次你们一定要好好陪我玩哟!”
没过多久,我就听到了她呼呼的酣睡声。离开房间时,我不停地安慰自己:“今晚,她一定能睡个好觉,一定能做个好梦!”
等安抚好伊伊,我详细回忆了整个过程。确实,我和妻子忙了一天都有些疲惫,对于她的各种游戏的提议,完全提不起兴趣,并且一遍又一遍催促孩子去睡觉。
回到房间,我问妻子是不是跟别人说过不喜欢小孩子之类的话。妻子哑然失笑,看来女儿已经开始学会编故事了,并且开始进行自我暗示。
我们不禁感慨,小孩子一点都不能敷衍,时时刻刻要放在心上,稍微有点怠慢,孩子那颗敏感的心就会受到伤害。同时,我们还需要更多的耐心,孩子的生气发怒,背后一定有我们不易觉察的原因。我们需要用自己的宽容换来对孩子的真正了解。
孩子就是孩子,一言一行,态度和情绪,很多都跟大人不同。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他们绝不会强颜欢笑;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他们绝不会逆来顺受;遇到不公正的事情,他们绝不会忍气吞声;遇到不寻常的事情,他们绝不会若无其事。
对于涉世未深的孩子,内心的很多东西是藏不住的。即使孩子金口难开,也总会有蛛丝马迹能被我们捕获。只要我们用心留意孩子的一举一动,耐心倾听孩子的一言一语,就很容易触碰到孩子的内心。
而要做到这一点,确实需要家长真正把孩子放在心上、看在眼里,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平等对待孩子,充分尊重孩子。当我们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很多时候,教育就变得不再难了,甚至还可以做到轻松自如、得心应手。但无论如何,我们需要在用心和耐心这两个方面下功夫。
家长肯对孩子付出耐心,用心倾听孩子的内心,就能换来孩子的信任,跟孩子成为知心朋友,让孩子愿意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内心感受。如果我们不留意,或者耐心不够,就会错失很多倾听孩子内心的良机,当然也就错过很多增强亲子关系的契机。长此以往,孩子就会逐渐丧失内心的安全感,也就不愿意向你敞开心扉。
我有一个朋友,她9岁多的女儿一直由奶奶照顾,但她非常自豪自己兼顾得很好,认为女儿和自己很亲,可以做到无障碍沟通。
有段时间奶奶回了一趟老家,而恰逢我的这位朋友刚开始创业,工作很忙,家里只好暂时请个保姆来照顾。
这个保姆显然不如奶奶那么用心,做的饭菜远不如奶奶做的好吃,偶尔还会训斥女儿。
因为很想念从小细心呵护自己的奶奶,再加上保姆对她又不好,奶奶走后,孩子偷偷躲在被窝里哭了四个星期。我的这位朋友却全然不知,还曾经在我面前炫耀,说女儿的适应能力很强。
直到奶奶回来,孩子才把保姆的不是以及自己的伤心和奶奶说。朋友无奈地说:“我一直以为跟女儿是心贴心的,我们之间是无话不谈的,结果我还是没有完全走进她的内心。”
我很好奇,就跟朋友深入地探讨,同她感情一向很好的女儿为什么不愿向她倾诉,而是等到奶奶回来后才告诉奶奶。
我让她回忆是否有些蛛丝马迹没被及时觉察到,比如饭吃得不如以前多、是否跟她提及不喜欢保姆、盼望奶奶早点回来等。经过我这么提醒,她果然想起,有几天,女儿看上去总是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偶尔还欲言又止的模样。
有一次,女儿做完作业想找她说点什么,但由于时间太晚,加之自己很累,她就催女儿赶紧去睡觉,让女儿明天再说。可是,接下来的几天,她依然很忙很累,后来,女儿索性就不再找她了。
这时,她才恍然大悟,为此,也后悔不已。没想到一向跟自己很亲的女儿,由于自己的疏忽和缺少耐心,错过了最应该倾听孩子内心的一次绝好机会,并让女儿独自承受了孤独、伤心和失望。
我后来告诉她,很多家长都认为自己非常了解孩子,亲子关系很好,心中时刻装着孩子,眼睛经常盯着孩子。但那大都是站在成人的角度看的。检验我们是否能够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恰恰就在一些关键时刻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孩子是否会愿意告诉你。
虽然家长不可能做到把孩子的全部心事通通了然于胸,但是当孩子遇到问题或困难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想到跟家长倾诉,就是家长最大的欣慰。
所以,要能够走进孩子的内心,要能够听到孩子的倾诉,考验的就是家长的智慧和耐心。说到底,就看我们是否愿意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是否愿意把孩子真正当孩子对待,是否愿意跟孩子成为好朋友。
教养贴士:我们既然养育了孩子,就应该给他幸福感。有幸福感的孩子,才可以拥有自信和安全感,才可以成长得更为优秀,更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