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点之间的距离,有时是曲线最短
德国有个叫亨利·谢里曼的商人,幼年时期深深迷恋《荷马史诗》,并暗下决心,一旦他有了足够的收入,就投身考古研究。
谢里曼很清楚,进行考古发掘和研究是需要很多钱的,而自己家境十分贫寒,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没有直线可走,他决定走曲线。
于是,从12岁起,谢里曼就自己挣钱谋生,先后做过学徒、售货员、见习水手、银行信差,后来在俄罗斯开了一家商务办事处。
谢里曼从未忘记过自己的理想。利用业余时间,他自修了古代希腊语,而通过参与各国之间的商务活动,他学会了多门外语,这些都为日后打下了基础。
多年以后,谢里曼终于在经营俄国的石油业中积攒了一大笔钱。当人们以为他会大大享受一番时,他却放弃了有利可图的商业,把全部时间和钱财都花在追求儿时的理想上去了。
谢里曼坚信,通过发掘,一定能够找到《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所描述的城市、古战场遗址和那些英雄的坟墓。
1870年,他开始在特洛伊挖掘。不出几年,他就发掘出了9座城市,并最终挖到了两座爱琴海古城:迈锡尼和梯林斯。这样,歇业商人谢里曼就成了发现高度发展的爱琴海文明的第一人,其发现在世界文明史中有着重要意义。
此时,人们才真正明白了为什么痴迷考古的谢里曼要花费那么多时间去赚钱,因为像许多事业一样,考古研究特别是发掘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也需要衣食无忧的心态。
俗话说,条条道路通罗马。当遇到某些问题我们无法直接解决时,就要及时调整心态,尝试不同的路径。直线距离虽短,但如果前面是座大山,我们硬要冲过去,肯定会撞得头破血流。所以,有时候我们应该像水一样,学会绕道而行。
假如你是一只鹰,那么你迟早都要高飞
一只小鹰在鹰妈妈出外觅食时不慎从窝里掉了出来,刚巧被鸡妈妈看到,便捡回去和一群小鸡放在一起喂养。
随着时光流逝,小鹰一天天长大了,也习惯了鸡的生活,并且小鸡们也总把它看成是自己的同类。小鹰也认为自己与小鸡一样,往后要出外刨着寻食,从来没试过要飞向高空。
一天,在小鹰出外觅食时,忽然遇到了鹰妈妈。
鹰妈妈见到小鹰非常惊喜,对它说:“小鹰,你怎么在这里,随我一起去飞向高空吧!”
小鹰说:“我不是小鹰,我是小鸡呀,我可不会飞,天那么高,怎么飞得上去呀?”
鹰妈妈有些生气,但她还是大声地鼓励它说:“小鹰,你不是小鸡,你是一只搏击蓝天的雄鹰呀!不信!咱们到悬崖边,我教你高飞。”
于是,小鹰将信将疑地随鹰妈妈来到悬崖边,紧张得浑身发抖。
鹰妈妈耐心地说:“孩子,不要怕。你看我怎么飞,学我的样,用力,用力。”
小鹰战战兢兢,但在鹰妈妈的带动下,终于飞了起来。
环境和机遇对一个人来说非常重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周围环境的耳濡目染会对一个人的观点和看法产生极大的影响。但话又说回来了,假如你是一只鹰,那么你迟早都要高飞。
轻轻松松地走路,才不会被遥远的未来吓倒
美国专栏作家威廉·科贝特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们的目光不可能一下子投向数十年之后,我们的手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触摸到数十年后的那个目标,其间的距离,我们为什么不能用快乐的心态去完成呢?”
年轻时,威廉·科贝特辞掉了报社的工作,一头扎进创作中去,可他心中的“鸿篇巨制”却一直写不出来,他感到十分痛苦和绝望。
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朋友,便不由地向他倾诉了自己的苦恼。朋友听了后,对他说:“咱们走路去我家好吗?”“走路去你家?至少也得走上几个小时。”朋友见他退缩,便改口说:“咱们就到前面走走吧。”
一路上,朋友带他到射击游艺场观看射击,到动物园观看猴子。他们走走停停,不知不觉,就走到了朋友的家里。几个小时走下来,他们都没有感到一点累。
在朋友家里,威廉·科贝特听到了让他终身难忘的一席话:“今天走的路,你要记在心里,无论你与目标之间有多远,都要学会轻松地走路。只有这样,在走向目标的过程中,才不会感到烦闷,才不会被遥远的未来吓倒。”
就是这番话,改变了威廉·科贝特的创作态度。他不再把创作看作一件苦差,而是在轻松的创作过程中,尽情地享受创作的快乐。不知不觉间,他写出了《莫德》、《交际》等一系列名篇佳作,成为美国一位著名的专栏作家。
人人都知道,为实现目标而奋斗的历程是艰难的。悲观的人只会被眼前漫长的路途吓倒,这种人即便能成功,收获的也只是辛酸的回忆;但乐观的人会用欢乐和自信来填充这段路程,轻松实现自己的目标。
永远走在自己路途的顶端,再艰难的路也能走过
鹅毛大雪下得正紧,满山遍野都裹上了一层厚厚的雪。
有一位樵夫挑着两担柴吃力地往山上爬,他要翻过眼前的大山才能到家。樵夫一脚深一脚浅地走在山地雪路上,寂静的山头只听见脚踩着雪发出的吱吱的响声。
肩挑沉重的柴,头顶凛冽的北风,樵夫每一步都十分费力。好不容易爬了许久,满以为离山顶近了,可是抬头仰望,看见前方仍是没有尽头。
樵夫沮丧极了,跪在雪地上,双手合十乞求佛祖现身帮忙。
佛祖问:“你有何困难?”
“我请求您帮我想个办法,让我尽快离开这鬼地方,我累得实在是不行了。”樵夫疲惫地坐在地上。
“好吧,我教你一个办法。”佛祖说完,把手向农夫身后一指接着说:“你往身后瞧去,看见的是什么?”
“身后是一片茫茫白雪,只有我上山时留下的脚印。”樵夫不解地说。
“你是站在脚印的前方还是后方?”
“当然是站在脚印的前方,因为每一个脚印都是我踩下去后才留下的。”樵夫理所当然地回答。
“孺子可教!也就是说,你永远站在自己走过路途的顶端。只是这个顶端会随着你脚步的移动而变化。你只需记住一点,无论路途多么遥远,多么坎坷,你永远是走在自己路途的顶端,至于其他的问题你无须理会。”说完,佛祖便消失了。
樵夫照着佛祖的指示,果然轻松愉快地翻过山头回到家。
人生是一条长长的路,无论这条路是多么的漫长,其中充满着多少艰辛,我们总归要走下去。坚持着走下去,坚持着走完每一步,只要我们永远走在自己路途的顶端,再艰难的路也一定能走过去。
如果一味地盲从,就永远看不到真理的影子
这是一件真实而又引人深思的小事。
一位法国教育心理学专家,给法国的小学生和上海的小学生先后出了下面这道完全一样的测试题:一艘船上有86头牛,34只羊,问:这艘船的船长年纪有多大?
法国小学生的回答情况是,超过90%的同学提出了异议,认为这道测试题根本没办法回答,甚至嘲笑老师的“糊涂”。显而易见,这些学生的回答是对的。上海小学生的回答情况恰恰相反:有80%的同学认真地做出了答案,86-34=52岁。只有10%的同学认为此题非常荒谬,无法解答。做出正确回答的同学竟然只有10%!
这位法国教育心理学专家很惊讶,两国的小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别呢?他通过对上海这80%小学生的调查后发现,他们之所以做出错误的答案,是因为他们坚信不移地认为:“老师平时教育我们,只有对问题做出回答,才可能得分;不做的话,就连一分也得不到。老师出的题总是对的,总是有标准答案的,不可能没办法做,也不可能没有答案。”
法国教育心理学专家在总结这两次实验的时候,引用了下面的几句话:
第一句话是笛卡尔说的:怀疑就是方法。
第二句话是法拉第说的:在学术上不盲从大师,他应当重事不重人,真理应当是他的首要目标。
第三句话是爱因斯坦说的:科学发现的过程是一个由好奇、疑虑开始的飞跃。
然后,他颇有感触地讲道:“应当教育孩子敬重老师,但更要教育孩子敬重真理。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没完没了地怀疑才是缺点。只有敢于怀疑,才能减少盲从。有怀疑的地方才有真理,真理是怀疑的影子。”
可以说,发现真理都是从对固有事物的怀疑开始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愿意盲从权威,只是因为这样不易出错,比较保险。殊不知,一味地盲从,会使我们永远也看不到真理的影子。
无视别人的付出,会浇熄对方奋斗的热情
南希在洛杉矶一家经济咨询公司上班。这个年轻的女孩子很有雄心,总是兴致勃勃地努力工作。南希热爱她的工作,常常主动加班,不计较有没有额外的报酬,甚至周末的时候,她也坐在办公桌前。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工作做到最好,希望因此能得到老板的称赞和晋升。
但是新来的上司罗伯特却一次次用冷水浇熄南希的热情。几个月前,公司的一家位于波士顿的大客户,把合同削减了一半。公司派南希去访问这位客户,希望在新的季度里,两家公司能重建友谊,把订单提升到原来的水平。
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南希做得很好。她不仅挽回了那家公司已经取消了的份额,还激发了他们新的兴趣,新签的合同定量增加了两倍。南希极为兴奋,觉得自己创造了奇迹!
她激动地打电话回公司,向上司罗伯特通告这个好消息:“我成功啦!新的订单比原来多了两倍!”电话里却传来罗伯特冷漠的声音:“有什么可兴奋的,事情办完了就快点回来,公司里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南希一下子傻了眼,喃喃应了几声,对方就挂断了电话。
回到公司后,南希希望上司能理解这份新的订单是她花了很多心血才获得的。罗伯特却恼怒地回答说:“那些讨厌的家伙本来就不应该削减合同,现在不过是证明了他们起初的判断是错的。”
南希像是当头被敲了一棒,难道自己的努力一点也没有价值、不应该得到肯定吗?她沮丧万分,但还是尽量克制自己:“客户的负责人很满意我们这次提供的服务,还专门请我去吃饭,感谢我能理解他的工作……”
罗伯特不耐烦地打断了她:“你冷静一下吧!公司花钱雇你不就是想让你扩展业务?有必要这么得意吗?还有别的事吗?”南希离开老板办公室的时候,差一点哭出来。
人与人之间是互动的,人们都懂得“投桃报李”。你肯定别人,别人就会更加努力来回报你的赏识;你无视别人的付出,别人就会因失望而变得消极。工作中尤其如此,没有人愿意为一个冷漠的上司努力工作。
生活太安逸了,往往会失去生存的本能
深冬,野猪在森林里饱受觅食的艰辛,于是想起自己的远房亲戚家猪来——吃喝有人伺候,而且除了吃就是睡觉与作乐,那样的生活不是自己所向往的吗?不过它马上又清醒了,有人供吃供喝固然不错,但是也是有代价的,那就是死。人类养猪不就是为了吃肉吗?想到这里野猪打了寒颤,紧接着是对家猪的同情,自己觅食固然辛苦,但保住小命更为重要啊。
然而在饿了三天之后野猪又动摇了:家猪之所以被杀,那是因为它没有反抗能力,而我不一样啊。我身体强壮。又有锋利的獠牙,何不混在家猪里先吃上一个冬天,到时候再逃出去也未尝不可啊。
当晚,它轻易地跳进了猪圈。整整一个冬天野猪和其它家猪一样吃了睡睡了吃。
过年了,农户发现了野猪,膘肥体壮,肉味一定比一般的家猪鲜美,于是准备第二天宰杀野猪。
野猪决定在前一天晚上逃命,然而此时的它已经跳不过猪圈——几个月的暴食加上没有往日在山中的跋涉磨练,它已经失去了反抗的能力,只好任人宰割。
过安逸的生活固然好——不用辛苦劳作,不愁吃穿。但安逸的生活也有不好的一面,它会消磨一个人的斗志,使人不思进取,甚至还会失去一些生存的本能。
对于一个勤奋的人来说,遍地都是黄金
自从传言有人在萨文河畔散步时无意发现金子后,这里便常有来自四面八方的淘金者。他们都想成为富翁,于是他们寻遍了整个河床,还在河床上挖出很多大坑,希望借助它找到更多的金子。的确,有一些人找到了,但另外一些人因为一无所得而只好扫兴归去。
也有不甘心落空的,便驻扎在这里,继续寻找。彼得·弗雷特就是其中的一员。他在河床附近买了一块没人要的土地,一个人默默地工作。他为了找金子,已把所有的钱都押在这块土地上。他埋头苦干了几个月,直到土地全变成坑坑洼洼,他失望了——他翻遍了整块土地,但连一丁点金子都没看见。
六个月以后,他连买面包的钱都快没有了。于是,他准备离开这儿到别处去谋生。
就在他即将离去的前一个晚上,天下起了倾盆大雨,并且一下就是三天三夜。雨终于停了,彼得走出小木屋,发现眼前的土地看上去好像和以前不一样:坑坑洼洼已被大水冲刷平整,松软的土地上长出一层绿茸茸的小草。
“这里没找到金子,”彼得忽有所悟地说,“但这土地很肥沃,我可以用来种花,并且拿到镇上去卖给那些富人。他们一定会买些花装扮他们华丽的客堂。如果真这样的话,那么我一定会赚许多钱,有朝一日我也会成为富人……”
彼得仿佛看到了将来,美美地撇了一下嘴说:“对,不走了,我就种花!”
于是,他留了下来。彼得花了不少精力培育花苗,不久田地里长满了美丽娇艳的各色鲜花。
他拿到镇上去卖,那些富人一个劲地称赞:“噢,多美的花,我们从没见过这么美丽鲜艳的花!”他们很乐意付少量的钱来买彼得的花,以便使他们的家庭变得更富丽堂皇。
五年后,彼得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成了一个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