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论语阳货》
译文
鲁国人孺悲要见孔子,孔子推托有病拒绝。传命的人刚出房门,孔子就取下瑟边弹边唱,故意让孺悲听见。
阐释
那年,孔子追随被废黜了王位的鲁昭公到了齐国,这时鲁昭公已被齐景公封为乾侯。君臣见面感慨万千。
孔子在齐国听到了一种叫《韶》的古乐,非常喜欢,竟然三个月不知道肉的滋味,他说:“没有想到音乐可以好听到这种地步!”他还与齐国的乐师大谈音乐,并向乐师学习《韶》乐。
孔子在齐国落难,毫无快乐的理由,但他仍能吃肉听歌,快乐无穷,这不免使笔者想起这样一件事:
鬓发斑白的影坛老将雷利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走上台来,很艰难地在台上就座。看到这样一个老人,让人很自然地为他的身体担心。
所以,主持人开口问道:
“您还经常去看医生吗?”
“是的,常去看。”
“为什么?”
“因为病人必须去看医生,这样医生才能活下去。”此时台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人们为老人乐观的精神和机智的话语喝彩。
主持人接着问:“常去药店买药吗?”
“是的,常去。这是因为药店老板也得活下去。”台下又是一阵掌声。
“您常吃药吗?”
“不,我常把药扔掉,因为我也要活下去。”掌声。
主持人转而问另一个问题:
“夫人最近好吗?”
“啊,还是那一个,没换。”台下大笑。
看看我们身边所熟悉的、拥有快乐的人,他们并没有什么特别值得快乐的理由,但他们似乎随时都可以找到欢愉。
无疑,孔子就是一个善于制造快乐的高手。
据《论语阳货》记载:
鲁国人孺悲要见孔子,孔子推托有病拒绝。传命的人刚出房门,孔子就取下瑟边弹边唱,故意让孺悲听见。
孔子“取瑟而歌”,是向孺悲表明他不但没有生病,而且活得很好,就是不想见他。
呵呵!孔子是个内心热情的人,也是一个风趣、搞怪的人。终生怀抱理想的孔子,四处碰壁,但总能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时不时让自己,也让身边的人快乐一下。
事实上,快乐不用特别的理由,快乐就在我们的身边,其关键就在我们自己。一旦我们开发了快乐的源泉,不但自己可以随时取用,也可以与他人分享。
养生之道
唐代散文大师韩愈说过:“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内心的快乐,才是千金难买。凡是希望长寿者,平时就应加强自身道德素质修养和心理素质修养。锻炼自己的性格,养成情绪稳定,遇事不动肝火,不生闷气,精神愉快,性格爽朗,生活充实,忠厚待人,宽宏大量的良好乐观主义精神。整天生活在快乐的氛围中,才能使你的青春常驻,健康长寿。
自得其乐
社会竞争的激烈,人际关系的复杂,七情六欲的纷扰等都会使心理情绪恶化,故要善于调节心理。要有一个良好的健康心态。做到兴趣广泛,增加闲暇时间,使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喜欢的事情。譬如练书法、绘画、听音乐、下棋,以及到户外进行体育锻炼、散步、打太极拳、跳舞等活动,促进思维,健脑强身,忘忧除愁,增添乐趣。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经常处于一种快乐的状态中,才能更好地维护健康,使自己感到精神上的享受和生活上的充实。
知足常乐
人贵有自知之明,在事业上的追求可以永无止境,在物质生活上却要知足。幸福是一种感觉,而且往往和金钱的多少没有直接的关系。如追求享受和贪图名利永远没有止境的人,活得太累。人生在世,应得的权益要争取,身外的名利要放弃。千万不要自寻烦恼。要懂得有的东西得到是福,有的东西得不到也是福。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知足者日日神仙,不知足者天天身陷苦海。只有做到不奢求,不高攀,不争强好胜,不过分苛求自己,不贪得无厌,凡事想得开,看得穿,淡泊名利,安于清贫。坦坦荡荡,心情舒畅,顺其自然,才能获得快乐和愉悦之感。
制怒找乐
学会制怒是一条重要的养生之道,也是延年益寿的良方。现代心理学家认为,人在发怒的时候,呼吸加快,肺泡扩张,血流加快,心跳剧烈,身体处于失控状态,自损身心,影响健康。凡心胸狭窄、斤斤计较的人,能过古稀之年者实不多见。如果感到心情紧张、易怒、厌烦和忧愁,可学着放松一点,超脱一点,避开一点,去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外界环境影响工作和生活,可学着用自己的意志和行动去改变情绪:当你有什么心思压在心头,感到烦躁不安,内心深处有不满的事情郁积,可与朋友聊天,或彼此出出主意,说出来就消了一半,这就是感情的宣泄。学会制怒,做到安静调和,神清气和,就能真正享受快乐,找到乐趣。
行善为乐
从养生角度看,行善积德乃养生之根。张景岳在《先后天论》中写道:“唯乐可以养生,欲乐者莫如为善。”这简明地道出了行善、快乐与养生之间的关系。从免疫的角度来看,常常行善的人,有益于自身免疫系统。行善为乐是一种高尚的行为和美德,是一种人格的升华。与人交往善良正直,以诚相待,宽以待人,乐于助人,和睦相处,互相信任和尊重,为他人和社会奉献出一片真诚和爱的人,会因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心灵净化而感到自豪和快乐,有利于延年益寿。
不嫉有乐
须知一个人的智力、体力、领悟力与适应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和范围。我们必须承认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当别人某些事情胜过我们时,要有为别人喝彩的心情和雅量。没有嫉妒方可享受别人的快乐,能分享到别人的快乐的人也是最快乐的人。心理学家认为,嫉妒是一种病态心理,并可导致某些功能性或器质性疾患,会出一些思想上的偏差。我们只要做到小事糊涂,学人之长,补己之短,不嫉妒,不怀疑,不贪心,肯用自己的力量去追求那些属于自己的目标,自然不会受到失望的痛苦,而是感到收获的满足和欣慰。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一笑泯恩仇”。笑能激发人体许多与免疫有关的化学物质的分泌,从而增强免疫力。笑能化解怨仇,平衡心理。古今中外的医生、养生家都强调心情愉悦。
中国相声代代相传,冯巩是第八代,马季是第七代,侯宝林是第六代,而马三立是第五代,可见马三立的辈分之高。
马三立一生乐观平和,从不言老。他 88 岁时,在天津举行盛大的从艺 80 周年告别舞台演出。一个小胖子上台给马老献花说:“祝马爷爷健康长寿。”马老却说:“岁数上我是你爷爷,体重上你是我爷爷。”这突如其来的“包袱”,把大家逗得掌声如雷。
马三立的孙子名叫马小川,是马老给起的。问他为什么叫这个名,马老说:“其实就是小三立的意思,把三字立起来,不就是川字吗?”有人又问,马老的名字有何含义,老人家说:“古人云:君子有三立,即立德、立功、立言。三立从此而来。”有时,他还风趣地解释自己的名字说:“马三立,就是一匹三条腿的马,凑合着立着吧!”
马老除一生笑口常开外,也十分注意养生。他 80 岁时,还坚持早晚走 1600 步,坚持搓脸、磕牙、搓头发。
马老总结他的养生之道说:“人生在世,离不开吃、喝、拉、撒、睡,但我认为这五个字应该倒过来,是睡、拉、撒、喝、吃。睡是第一位的,最重要。我现在是觉不少睡,水不少喝,饭不少吃,话不多说;少洗澡,多洗脚,不生气,减烦恼,看书写字勤动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