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论语述而》
译文
孔子与别人一同歌唱,如果别人唱得好,一定让人家重唱一遍,然后他再跟着唱。
阐释
孔子一生酷爱音乐,好学不倦。
《论语述而》中有:“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意思是说,孔子常常喜欢与别人一起唱歌,如果发现谁唱得优美,就会请这个人再唱一遍,然后他跟着学。
有时候,孔子对音乐甚至到了痴迷的地步。一次,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觉得非常优美,他长时间陶醉于《韶》乐的美妙旋律和它所创造的意境之中,以至于三个月不知道肉的滋味。
不仅如此,据《论语》记载,孔子除了遇到丧事不唱歌之外,几乎天天曲不离口。周游列国时,孔子被困在陈蔡之间,断粮七天,随从的弟子许多都病倒了,孔子却仍旧每日弹琴唱歌。子路生气地责问孔子:“这种情况下,先生还在唱歌,这合理吗?”孔子没有回答,等唱完一曲,才说:“你来,我告诉你,音乐的陶冶可以让君子不倨傲,可以让一般人忘掉恐惧。你们是我最亲近的弟子,难道还不理解我吗?”子路听了孔子的话,高兴地和孔子一起弹起琴来,弹了几曲才拜谢离去。
孔子曾“学琴于师襄”,在古琴方面造诣很高,他自己作曲,并把悲伤与欢乐付诸琴韵之中。孔子把琴艺亲自传授给弟子,在他的三千弟子中,通六艺者就达七十二人。他教学的内容,可称为“诗、书、礼、乐”。“礼”是谓天地阴阳之秩序,“乐”即取得和谐。在孔子的哲学中,道德与音乐居于同等地位,他提倡以音乐来提高品德,以音乐来调神养生、延年益寿。
养生之道
音乐养生是一种重要的养生方法,即运用音乐来调剂人的精神生活,改善人的精神状态,从而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那么,音乐养生的道理是什么呢?
战国时代的公孙尼在《乐记》中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物使之然也。”
明代张景岳在《类经附翼》中说:“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
也就是说,音乐首先感受于人心,而心在中医学中又主宰着人的神与志。一曲活泼欢快的乐曲能使人振奋精神,激发情趣,而一曲优美雅静的乐曲却让人畅志抒怀,安定情绪,相反,一曲悲哀低沉的乐曲却能催人泪下,悲切不已。这就是所谓外因通过内因来调节心理上的不平衡状态。因此,音乐对于人的心理具有康复情志、娱乐养生的意义。
毫无疑问,音乐不仅能改善外部环境的美好气氛,而且能调节人的内心世界。
具有安神宁心、镇静催眠的乐曲,能消除紧张、焦躁的情绪,如《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等;
具有开畅胸怀、舒解郁闷的乐曲,能消除情志郁结,如《古曲》、《喜洋洋》等;
节律低沉、凄切悲凉的乐曲,能抑制神情亢奋、愤怒狂躁,如《小胡笳》、《葬花》等;
具有使人轻松、喜乐的乐曲,能消除悲哀忧思、郁闷愤懑,如《黄莺呤》、《百鸟朝凤》等。
总之,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抚慰人的心灵,使人忘记疲劳与烦恼;一首优美的乐曲能使人精神放松,心情愉悦,令人体大脑得到充分休息,体力得到适当的调整;音乐还能传递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引起情感的共鸣,达到心灵上的契合。音乐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音乐是健康的促进剂。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长寿的知名人物非常喜欢与音乐为伴。
宋美龄以音乐调节情绪
宋美龄(1897 年 3 月 5 日~2003 年 10 月 24 日),祖籍文昌县,宋霭龄、宋庆龄的妹妹。她 8 岁时到美国,毕业于美国威斯里女子学院。
年轻时的宋美龄多才多艺,爱好颇多。她不仅是小提琴、钢琴的好手,对游泳、网球情有独钟,爱好绘画,喜欢种花,还是个标准的“电影迷”。她平时喜欢绘画,爱好读书,除绘画读书外,她喜爱用音乐调节情绪,经常听听音乐,唱唱歌曲,她将音乐作为一种自我保健之法。在台北的官邸里,有一个“夫人宝库”,里面除了礼品和金银、珍珠类的饰品外,还收藏着不少唱片、留声机之类的古董。唱片多半是古典音乐,当她觉得沉闷时,就放放音乐。令人惊奇的是,一生经过许多挫折的宋美龄活到 106 岁,其以音乐调节情绪的生活方式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陈燮阳与音乐为伴
陈燮阳,著名指挥家。身为指挥的陈燮阳自然对音乐情有独钟。他说,音乐是健康的促进剂,可帮人消除疲劳、忘记烦恼、振奋精神。当你失眠时听听舒伯特的《摇篮曲》;当你陷入痛苦烦恼时,听听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振奋精神。
陈燮阳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如果能与健康结合起来,既丰富生活,又延年益寿,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