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
——《周易讼卦》
译文
争执的时候,惟有自我反省、把握中和,才会吉祥,如果自以为信实而逞强,就会有危险了。
阐释
讼卦
“讼卦”,上卦“乾”为天,下卦“坎”为水,天在上,水在下,行动的方向不同,所以造成争讼。《周易》云:“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论。”争执的最初是由“饮食”引起的。
在人类之初,生存是第一位的。于是便为了食物分配的问题,经常发生争执。
而在现今社会,争执的范围却大得多,单纯是由“饮食”引起的争执已少有,但仍会有思想的、习惯的、好恶的、经济的等等方面的争执,但从整体上来看,仍逃不出分配和利益的范畴。
争执充斥着我们的社会,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争执不可避免。
那么,遇到争执时又该怎么办呢?
《周易》说:“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
就是说,争执的时候,唯有自我反省、把握中和,才会吉祥,如果自以为信实而逞强,就会有危险了。
《周易》还说:“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是说,要找一个有威望的人,来处理争执才会有利,如果动用武力,就会不利。
《周易》告诉我们,一是不逞强,要自我反省,不因争执而争执,错了就不要坚持,要做到心安理得才行;二是争执本来就没有赢家,不能将争执演变为武斗,你对别人动用武力,别人也会同样对你,到头来只能是两败俱伤,得不偿失。
总之,冷静地面对争执,安于正理,把握中和,自我反省,如此才会吉祥。
《周易》提倡把握中和,这对健康养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原则。
养生之道
中和养生,讲究不及不过,凡事不及固然不好,过了也不好,过犹不及。量变可引起质变,质与量的统一即“度”,故中和养生的关键是一个“度”字。举例来说:
太“劳”者不能长寿
过度的体力劳动和过度的脑力劳动都会对身体造成损伤,使身体中耗氧量急剧增加并产生大量活性氧,进而使器官老化,免疫力降低。因此,许多学者提出了新口号——“生命在于运动加静养”。
太“饱”者不能长寿
过度饮食使人的胃、肠等消化系统时时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各内脏器官也被超负荷的利用而无法保养,容易引发胃病,会增加体内各脏器的负担与畸形发展,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脂肪肝、肥胖症等“富贵病”皆为贪吃惹的祸。另外,体内甲状旁腺激素的多少又与平时饮食量成正比。
太“素”者不能长寿
长期吃素者,会造成营养素的缺乏。这是因为,人类所需要的蛋白质有两种:一种是完全蛋白质,又称优质蛋白质,它含有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如奶类、瘦肉、禽蛋和鱼虾等动物性食物就是此类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另一种是不完全或半完全蛋白质,它所含氨基酸的数量不足,所有植物性蛋白质都属于此类。而长期吃素,就会使完全蛋白质得不到及时足量的补充,引起血浆蛋白的降低、贫血、浮肿、免疫力下降,以及易患感染性疾病,骨折不易愈合等。
太“喜”者不能长寿
愉悦的心情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对人体是有益的,但是如果是突然的狂喜,就会喜则气缓,即心气涣散。心主血脉,心气虚则不能行血,血运无力导致血液瘀滞于心脉,出现心悸、心痛、中风甚至死亡。清代医学家喻昌写的《寓意草》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案例:“昔有新贵人,马上洋洋得意,未及回寓,一笑而逝。”
太“怒”者不能长寿
适度的生气有利于气机的宣泄和情志的调畅,对身体是有益的。但若暴气暴怒,“怒则气上”,暴怒伤肝,就会导致肝气不疏,上犯头目,出现头胀头痛,面红目赤,肝区疼痛,烦躁易怒,甚至打人毁物。或者气极反静,不言不语,俗称生闷气,这更有害健康,重者会因气厥而四肢抽搐,甚至昏厥死亡。
总之,健康养生必须把握中和,即饮食起居、思虑情感等身心活动,都要有所节制,恰到好处。《黄帝内经》云:“能中和者必久寿。”只有保持不偏不倚的中和状态,才能真正延年益寿。
养生典范
严翔,中国话剧及影视演员,原名严家声,1933 年出生于哈尔滨,至今仍神采奕奕地活跃在荧屏上。严老为何年逾古稀,仍能青春焕发,探其养生之道,“中和”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中和”,即我国儒家传统的“中庸养心法”。据史载:清代文学家姚鼐:恪守“清心寡欲,待人及和谐,无贵贱皆乐与尽欢”的“中和之道”,寿至 85 岁。
率真达观、宽容仁厚的严翔立身处世决不离开“中和”原则,一言一行,力求恰如其分:“自信但不自负,自谦但不自卑,自强但不自大”。以此处世,人际皆和;以此养心,梦稳神怡。
严老颇有感悟地说:“中和的心态极为重要,遇上不如意的事应尽快排解开去。做事不当,吃了亏,不怨不悔,怨悔最伤神。你说我好,我自知没那么好,不沾沾自喜;你说我坏,我自知也没那么坏,不恼不怒不生气。不恼不喜,顺其自然,安之若素,按部就班地去做自己的事。”
严老身心双健,艺术常青,足见“中和之道”确实益于处世、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