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人在演讲时应针对不同听众的接受能力,灵活掌握自己的语言,让听众能够明白演讲人所要表达的意思。
——戴普(哈佛大学著名演讲家)
哈佛大学教授指出,演讲人在演讲时要了解台下听众的水平,如果他们是普通市民或者厂里职工等,就必须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尽量少用专业术语或网络潮语,以使听众听明白;如果他们是文化素质较高的研究人员或者高级管理人员,语言上就可使用寓意深厚的词语或者专业性强的词语,那样才能拥有更多的听众。
演讲人要希望自己的演讲成功,首要的还是演讲语言要通俗易懂。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一、多用浅显易懂的语言
演讲人要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道理,不要用多数人听不懂的地方方言。
二、多用一些约定俗成的词语
成语是经过很多人千锤百炼后形成的固定语言,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丰富的表现力。若能够在演讲中恰当准确地运用,会大大提高语言的精准度。
三、多用一些惯用语
惯用语是生活中人们经常用到的习惯用语,简明通俗。恰当运用惯用语,可增强演讲的幽默感和说服力。
四、多用一些谚语、歇后语
谚语、歇后语都是口语的一种形式,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口头流传下来的通俗的固定语言,这些可以让演讲语言生动活泼,饶有趣味,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人们对任何道理的认识,都要经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所以在演讲中应该使用通俗易懂的、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意思,这样才能易于被听众接受,才能受到听众的欢迎,才能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演讲人在台上卖弄辞藻,用一些专业术语,无异于让听众听不懂,或者还得需要听众消化一段时间才能听得明白。那么,这样的演讲岂不是耽误时间?
课堂收获
“大白话”属于社会语言学的范畴,现在讲话者和听众双方都习惯用大家感兴趣的“大白话”来交流,这样才能容易沟通感情、交流思想。而演讲发言也属于社会学语言的范畴,若一味追求华丽新奇、过分雕琢,那么听众就误认为演讲者是在炫耀自己的文采,这对演讲的成功起不到任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