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
武夷山的好处是景点集中。范围不算大,处处有景,在任何地方,从任何角度,都有可看的,不似有些风景区,走半天,才有一处可看,其余各处皆平平。山水对人都很亲切,很和善,迎面走来,似欲与人相就,欲把臂,欲款语,不高傲,不冷漠,不严峻。武夷属低山,游程“有惊无险”。自山麓至天游峰皆石级,走起来不累。我已经近七十,上天游峰不感到心脏有负担。
玉女峰亭亭而立,大王峰虎虎而蹲。晒布岩直挂而下,石色微红,寸草不生,壮观而耐看。天游是绝顶,一览众山,使人有出尘之想。
武夷的好处是有山有水。九曲溪是天造奇境。溪随山宛曲,水极清,溪底皆黑色大卵石。现在是枯水期,水浅,竹筏与卵石相摩,格格有声。坐在筏上,左顾右盼,应接不暇。
悬棺不知是何代物。那时候的人是用什么办法把棺材弄到这样无路可通的悬崖绝壁的山洞里的?为什么要把死人葬在这样高的地方?这是无法解释的谜。
水帘洞不是像《西游记》所写的那样洞口有瀑布悬挂如帘,而是从峭壁上挂下一条很长的草绳,山上水沿草绳流注,被风吹散,如烟如雾,飘飘忽忽,如一片透明的薄帘。水帘洞下有田地人家,种植炊煮,皆赖山水。泉下有茶馆,有人在饮茶。
】8】
天车是一列巨大的木制绞车,因为嵌置在峭壁极高处的山缝间,如在天上,当地人谓之“天车”。据传,太平天国时有财主数姓,避乱入岩洞中,设此天车,把财物和食物绞上去,在洞中藏匿甚久,太平天国军仰攻之,竟不得上。峭壁有碑记其事。这块碑的措词很尴尬,当然要说太平天国是革命的,地主是反动的,但是游人仰看天车,则只有为天车感到惊奇,碑文想发一点感慨,可不知说什么好。
’武夷山是道教山,入山处原有武夷宫,已毁,现在正在重建,结构存其旧制,而规模较小。看了檐V的大头拱,知道这是宋式建筑。宫前有两棵桂花树,云是当年所植,数百年物也。宫外有荣观,亦宋式。
我们所住的银河饭店门前是崇安溪;屋后亦有小溪,溪水小有落差,入夜水声淙淙不绝。现在是旅游淡季,整个旅馆只住了我们五个人。经理为我们的饭菜颇费张罗,有炒新鲜冬笋,有武夷山的山珍石鳞,即石鸡,山间所产的大蛙也,有狗肉,有蛇汤。临行,经理嘱写字留念,写了一副对联:“四周山色临窗秀,一夜溪声入梦清。”
初识楠溪江
楠溪江在浙江温州永嘉县。永嘉的出名是因为谢灵运。谢灵运曾为永嘉太守,于永嘉山水,游历殆遍。谢灵运是中国山水诗的鼻祖,那么永嘉可以说是山水诗的摇篮,永嘉山水之美可以想见。永嘉山水之美在楠溪江。然而世人知永嘉,知楠溪江者甚少。楠溪江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列入国家级风景区者共四十二处,楠溪江是其中之一。然而楠溪江之名犹不彰,养在深闺人未识。
我们应温州市、永嘉县之邀,到永嘉去了一趟。游楠溪江,实只三天。匆匆半面,很难得其仿佛。但是我可以负责地向全世界宣告:楠溪江是很美的。
九级瀑
九级瀑在大若岩景区。大若岩旧写作大箬岩,“箬”不知道什么时候省写成“若”,我觉得还是恢复原字为好,何必省去不多的笔{:呢。箬是矮棵的竹子,叶片甚大,可以包粽子,衬斗笠。我在井冈山看到过这种箬竹,很好看的。既名为大箬岩,可以有意识地多种一点这种竹子。
九级瀑不像黄果树和镜泊湖瀑布,以其雄壮宏伟慑人心魄;不像大龙湫一样因为飞流直下三千尺而使人目眩。九级瀑之奇,奇在瀑有九级。我在云南腾冲看过“三跌水”,瀑水三叠,已经叹为观止。像这样九级瀑布,实为平生所未见。九级瀑不是一瀑九级,是九条瀑布。九瀑源流,当是一脉,但是一瀑一形,一瀑一景,段落分明,自成首尾。在二三公里、一二小时的游程中,能连续看到九瀑,全世界大概再也找不出来。
九级瀑景点还没有定名。导游的同志希望作家起个名字,永嘉籍作家陈惠方征求我的意见,我想了想,说:
。就叫{九叠飞涤‘吧。本地人把瀑布叫做“涤”。“涤”字一般字典上没有,但是朱自清先生的《白水涤》一文中已经用过这个字。用“涤”,有点地方特点。温州籍作家林斤澜稍一沉吟,说:“挺好。”有人提出为每个涤取个名字,我和斤澜商量了一下,觉得以涤形取名,把游客的想象框死了,不如就照本地习惯,叫做“一涤”、“二涤”、“三涤”……。斤澜深以为然。下山吃饭的时候,旁边的桌上已经摆好了宣纸笔墨,叫把这四个字写下来。横竖各写了一条。
作九涤歌:
涤水来天上,依山为九叠。源流一脉通,风景各异域。或如匹练垂,万古流E夕。或分如燕尾,左右各一撇。或轻如雾骰,随风自摇曳。或泻入深潭,潭水湛然碧。或落石坝上,淘然喷玉屑。或藏岩隙中,官如云中月。信哉永嘉美,九涤皆奇绝。
出九级瀑,右折,为陶公洞,传是陶弘景隐居著书处。
陶弘景是中国道教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的思想很复杂,其源出于老庄,又受葛洪的神仙道教影响。他本是读书人,是儒家,做过官,任齐拜左卫殿中将军,入梁,隐居不仕。他又吸取了佛教的某些观点。从他身上可以看出儒、释、道思想的互相渗透。他是药物学家,所著《本草经集注》收药物七百三十种。他是书法家,擅长草隶行书。他还是个诗人。他的《诏问山中何所有》是中国诗歌史上杰出的名篇: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这四句诗毫无齐梁诗的绮靡习气,实开初唐五言绝句的先河。一个人一生留下这样四句诗,也就可以不朽了。
陶公洞是个可以引人低徊向往的地方。陶弘景是值得纪念的人物,陶公洞内部应该收拾得更像样一些。现在洞里的情形实在不大好,有点乌烟瘴气。
永恒的船桅
石桅岩在鹤盛乡下岙村北。
下汽车,沿卵石路往下,上船。水不深,很平静,很清,而颜色绿如碧玉。夹岸皆削壁,回环曲折。群峰倒影映入水中,毫发不爽。船行影上,倒影稍稍晃动。船过后,即又平静无痕。是为“小三峡”。有人以为“小三峡”这个名字不好,叫做“小三峡”的地方太多了,而且也不像三峡。提出改一个名字。中国的“小三峡”确实不少,都不怎么像。“小三峡”嘛,哪能跟三峡一样呢,有那么一点三峡的意思就行了。一定要改一个名字,可以叫做“三峡小样”。但我看可以不必费那个事。“d,-峡”,挺好,大家已经叫惯了。
小三峡两边山上树木葱茏,无隙处。偶见红树,鲜红鲜红,不是枫树,也不是乌桕,问问本地人,说这是野漆树。
我们坐的船,轻轻巧巧,一头尖翘。问林斤澜:“这也是舴艋舟么?”斤澜说:“也算。”幼年读李清照词:“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以为“舴艋”只是个比喻。斤澜小说中也提到舴艋舟,我以为是承袭了李清照的词句。没想到这是一个实体,永嘉把这种船就叫做舴艋舟。一般的舴艋舟比我们所坐的要小得多,只能容三四人(我们的船能坐二十人),样子很像蚱艋。永嘉人所说的蚱蜢是尖头,绿色鞘翅,鞘翅下有桃红色膜翅的那一种,北京人把这种蚱蜢叫做“挂大扁儿”。我以为可以选一处舴艋舟较多的水边立一块不很大的石碑,把李清照的这首《武陵春》刻在上面(李清照曾流寓温州,可能到过永嘉)。字最好请一个女书法家来写,能填词的更好。
出小三峡,走一段卵石纵横的路(实是在卵石滩上踏出一条似有若无的路),又遇一片水,渡水至岸,有钢梯,蹑梯而上,至水仙洞。稍憩,出洞沿石级至峰顶。峰顶有野树一株,向内欹偃,极似盆景。树干不粗,而甚遒劲,树根深深扎进岩石中,真可谓“咬定青山”。迈过这棵大盆景,抚树一望,对面诸峰,争先恐后,奔奔沓沓,皆来相就。
首当萁冲的山峰状如巨兽,日“麒麟送子”。或以为“麒麟送子”,名不雅驯,拟改之为“驼峰”,以其形状更像一头奔跑而来的骆驼,我觉得也不必。天下山峰似骆驼而名为驼峰者多矣。山名与其求其形似,不如求其神似。“麒麟送子”好处在一“送”字。
沿石级而下,复至水仙洞略坐。洞不很大,可容二三十人。洞之末端渐狭小,有一个歪歪斜斜的铁烛架,算是敬奉水仙之处了。
据传,水仙是一少女,生前为人施药治病,后仙去,乡人为纪念她,名此洞日水仙洞。水仙洞不在水边,却在山顶。既在山顶,仍叫水仙。这是很有意思的。
我建议把水仙洞稍稍整治一下,在洞之末端凿出一个拱顶的小龛,内供水仙像。水仙像可向福建德化订制,白瓷,如“滴水观音”瓷像那样,形貌亦可略似观音,亦可持瓶滴水,但宜风鬟雾鬓,萧萧飒飒,不似观音那样庄肃。像不必大,二三尺即可。
作《水仙洞歌》:
往寻水仙洞,却在山之巅。想是仙人慕虚静,幽居不欲近人寰。朝出白云漫浩浩,暮归星月已皎然。不识仙人真面目,只闻轻唱秋水篇。
在水仙洞口待渡(船工回家吃饭去了),至对岸,稍左,即石桅岩。“石”与“桅”本不相干,但据说多年来就是这样叫的,是老百姓起的名字。起名字的百姓,有点禅机。听说从某一角度看,是像船桅的,但从我们立足处,看不出,只觉得一尊巨岩,拔地而起。岩是火成花岗岩,岩面浅红色,正似中国山水画里的“浅绛”。岩净高三百零六米,巍然独立。四面诸峰不敢与之比高(诸峰皆只二百米左右),只能退避,但于远处遥望,尽其仰慕惶恐之忱。石桅岩通体皆石,岩顶石隙,亦生草木,远视之,但如毛发痞痣而已。曾经有小伙子攀到山顶,伐倒几棵大树,没法运下岩,就心生一计,把树解为几段,用力推下。下岩一看,都已摔成碎片。
石桅岩之南,有一片很大的草坪,地极平,草根干净。在高岩乱石之间有这么一片天然草坪,也很奇怪。我们几个上了岁数的,在草坪上野餐了一次(年轻人都爬过后山到农民家去吃饭去了)。煮芋头、炖番薯、炒米粉,红烧山鸡(山里养的鸡),饮农家自制的老酒,陶然醉饱。
作《石桅铭》:
石桅停泊历千万载阅几沧桑青颜不改
传家耕读古村庄
参观苍坡村。楠溪多古村,苍坡是其一。这是一个“宋村”。原名苍墩,绍熙间为避光宗赵悼之讳而改。现在的木结构的寨门建于建炎二年,有志可查。国师李时E题寨门的对联“四壁青山藏虎豹,双池碧水贮蛟龙”至今犹在。苍坡建村,是有一个总体设计的,其构思是:文房四宝。村中有长方形的水池,砚池边有长石条,是墨(石条想是为了便于村民憩歇)。石条外有一条横贯全村的笔直的砖街,是笔,--一个村里有这样一条笔直笔直的街,我还从未见过。可以说,这是我所见过的最直的街。整个村子是方的,是为纸。这样的设计,关涉到“风水”,无非是希望村里多出达官文人。红卫兵小将如果知道,一定会大骂一声:“封建!”但是整个村却因此而变得整齐爽朗,使人眼目明快。这个村没有遭到红卫兵的破坏,也许就因为风水好。
我见过一些古村民居,比如皖南的黟县。这里的民居设计和黟县大不相同。黟县古民居多是连院、高墙、小天井、小房间、小窗。窗福雕刻精细,涂朱漆,勾金边,但采光很不好,卧房里黑洞洞的。所有建筑显得很拘谨,很局促。苍坡村的民居多木石结构,木构暴露,多为本色,薄墙充填,屋顶出檐大,显得很自由,很开阔,很豁达:这反映出两种不同的文化心理。黟县民居反映了商业社会文化。我在黟县一家的堂屋里看到一副木制朱地金字对联,上联是“为官好做商好能守业便好”(下联已忘),黟县民居格局,正与此种守成思想一致。苍坡民居则表现出一种耕读社会的文化。楠溪江畔一些村落宗谱族规都有类似词句:“读可荣身,耕可致富。勿游手好闲,自弃取辱。少壮荡废,老悔莫及”。永嘉文风极盛,志称“王右军导以文教,谢康乐继之,乃知向方”。因为长时期的熏陶,永嘉人的文化素质是比较高的。“人生其地者皆慧中而秀外,温文而尔雅”。这种秀外慧中,温文尔雅的风度,到今天,我们还能在楠溪江人身上感受得到。想要了解中国耕读社会文化形态,楠溪江古村,是仍然具有生命力的标本。
楠溪江村外多有路亭。路亭是村民歇脚、纳凉、闲谈、听剧曲道情的地方,形制各异,而皆幽雅舒畅。路亭是楠溪江沿岸风光的很有特点的点缀。
楠溪村头常有一两棵木芙蓉。永嘉土壤气候于木芙蓉也许特别适宜。我在上塘街边看到一棵芙蓉,主干有大碗口粗,有二层楼高,满树繁花,浅白殷红,衬着巴掌大的绿叶,十分热闹。芙蓉是灌木,永嘉的芙蓉却长成了大树,真是岂有此理!听永嘉人说,永嘉过去种芙蓉,是为了取其树皮打草鞋,现在穿草鞋的少了,芙蓉也种得少了。应该多种。我向永嘉县领导建议,可考虑以芙蓉为永嘉县花。听说温州已定芙蓉为市花,不禁怃然。后到温州,闻温州市花是茶花,不是芙蓉,那么芙蓉定为永嘉县花还是有希望的。但愿我的希望能成为现实。
赞苍坡村:
村古民朴天然不俗秀外慧中渔樵耕读
清清楠溪水
嘉陵江被污染了,漓江被污染了,即武夷山九曲溪也不能幸免,全国唯一的一条真正没有被污染的江,只有楠溪江了。永嘉人呀,你们千万要把楠溪江保护好,为了全国人民的眼睛,拜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