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石家庄至德州的铁路建成通车,将京汉铁路与津浦铁路连接起来,使石家庄的交通经济地位进一步提高。事实上,日伪时期的石门市,其政治、经济和军事地位已经远远高于正定城,而成为这一地区新兴的中心城市。但是,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和抗日武装力量坚持活动在正定、获鹿等周围各县,不断地对石门日伪政权进行打击,所以,石门市只是一个侵略者控制下的军事重镇,在行政、区域管理、经济辐射和文化影响等方面还不具备中心城市的属性。1947年l1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石门,在石门市建立了第一个以城市为中心的人民政权。同年12月26日,石门市人民政府发布通知,将石门市更名为石家庄市。1948年9月26日,华北人民政府在石家庄成立,标志着其政治中心地位的初步确立。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中华北大街11号“小灰楼”挂牌,同日,第一套人民币在这里正式发行。新中国成立后,石家庄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进一步提高,成为石家庄专区所在地,管辖正定、获鹿等17个县,从此,真正成为这一地区的政治中心,同时在经济辐射、文化影响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而彻底取代了正定城的地位,而成为现代石家庄这一区域的中心城市。
??石家庄成为河北省会,带有很大的偶然性。文革初期,河北省会保定武斗不断,社会秩序一时难以稳定,中央决定将河北省会迁往石家庄。1968年2月3日,河北省会变更为石家庄。在动乱中的省会迁移,客观上促进了后来滹沱河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40多年后,石家庄市区人口已经从60万发展到近300万,到2010年,市域人口达到1016.3788万人。
经济地理促成城市的出现和发展,这是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石家庄棉粮生产基地决定了石家庄市工业以轻纺、医药工业为主,轻纺工业和医药业的崛起,带动了石家庄的城市发展。全国最大的抗菌素生产基地——华北制药厂就是在反复比较中确定在石家庄建设的。1953年,国家化工部和轻工业部决定建设我国规模较大的医药基地。此项目被列为第一个五年计划全国156个重点项目之一。经国家有关领导和专家反复调查、勘察、论证,石家庄以其丰富的玉米资源、充足的水源、便利的交通和靠近北京等综合优势中选。1953年,投资4.2亿的华北制药厂抗生素分厂和淀粉厂兴建,到1958年,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年产11.5万吨的抗生素企业在石家庄建成投产。以后几年,与之相配套的工厂和医药企业相继建成,石家庄医药工业基地的地位由此确立。
上个世纪50年代,现代化的纺织企业在石家庄开始兴建。石家庄国棉一厂(1953年4月30日兴建,1954年4月29日完工)、国棉二厂(1954年4月30日兴建、1955年9月30日完工)、国棉三厂(1955年4月1日兴建,1956年10月1日完工)、国棉四厂(1956年2月18日兴建,1957年9月30日完工)、印染厂(1957年6月3日兴建、1959年4月1日完工)、华新纺织厂(即国棉五厂,1955年兴建,1956年4月一期工程投产)、原大兴棉纺厂(即国棉七厂)和1951年9月开工、1954年又进行扩建的石家庄棉纺厂(即国棉六厂)共同形成了石家庄纺织工业基地。
目前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石家庄市工业企业平均规模最大。改革开放以来,石家庄基本形成以医药、纺织、化工、机械、电子、食品、轻工、建材工业为主的工业经济体系。华北制药集团等6家企业进入全国500强。
石家庄市还是华北重要商埠和商贸中心。全市拥有年成交额超10亿元的大型市场10个,南三条、新华集贸中心坚持“买全国”、“卖全国”的大批发道路,很快发展成为“辐射三北”、走向世界的大市场,连续多年跻身于全国十大集贸市场行列,商品辐射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是华北、东北、西北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第三节悲壮和豪情的滹沱河
滹沱河的历史不仅仅是河流的历史,更是人的历史,是文化和文明的历史,是悲壮和豪情并存的历史。
滹沱河水悠悠向东流,大浪淘沙,把那些在王朝更迭的历史演变中,在滹沱河畔演绎着或悲或壮的历史活剧的枭雄豪强带进了时光的底层、历史的深处。时光无情地消蚀着匆匆过客留下的印痕。但是,有一个王朝,虽然已被历史时光带走了1800年,在滹沱河流域,仍然依稀可以触摸到这个王朝和它的开国皇帝的历史背影。这就是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刘秀。人们都知道,刘秀是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光武帝。他的基业,就是在河北开创的,而基础,却是在滹沱河畔的真定奠定的。
在滹沱河流域,没有比“刘秀走国”的故事更深入村街里巷的了,千百年来在民间口口传授。对于滹沱河流域的人们来说,对刘秀在滹沱河畔开基创业历史的了解,恐怕从掌故传说得来的信息,远比从正史典籍来得广,也传得远,许多故事,带有浓厚的传奇色彩。
最有传奇色彩的,恐怕是关于刘秀在凌透村渡滹沱河的故事了。西汉末年,刘秀未登基做皇帝前,经略河北,讨伐王莽,败退至滹沱河,无舟可渡,前锋恐军心动乱,诡称河水结冰。刘秀督军赶到,河水竟真的结冰,刘秀军踏冰而过,王莽兵赶到时,奇迹再一次出现,顷刻间坚冰融化,宽阔的河面,只见河水滔滔东流,王莽眼睁睁看着刘秀一干人扬长而去。滹沱河沿岸一些村庄的名字疑与此典故有关,诸如凌透村、水冻村、忽冻村等。
唐代诗人胡曾的《渡滹沱河》写道:“光武经营业未兴,王郎兵革暂凭陵。须知后汉功臣力,不及滹沱一片冰。”文天祥对此也写道:“始信滹沱冰合事,世间兴废不由人。”宋代著名诗人范成大也留下诗句:“闻道河神解造冰,曾扶阳九见中兴。”诗中的光武,即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而王郎则是伪立天子、在河北围剿刘秀的邯郸卜卦者,不过在传说中变成了王莽,也许是因为王郎名头太小,不足以形成惊险、传奇色彩,所以郎冠莽戴,故事的主角之一换成了“窃国大盗”王莽。
《资治通鉴》等史料记载,滹沱河流域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清代容巫华的一首律诗概括了滹沱河和正定城的战略地位:“起伏沙冈一郡环,唐藩成德汉常山,西抱恒岳千峰峭,南载滹沱百道湾。中国咽喉通九省,神京锁钥控三关。地当河朔称雄镇,虎踞龙蟠燕赵间。”
早三千年前的春秋时期,滹沱河流域就战争不断,那时滹沱河一代的历史格局,南边是晋国栾书家族的地盘,北边和东边是鲜虞、肥国、鼓国联合结成的鲜虞部落联盟。这两股势力不停地打仗,通过战争来扩大自己的势力。最终,晋国占了上风,灭掉了鲜虞部落政权,控制了太行山以东的地区,从此,鲜虞古国就从历史上消失了。?
明建文三年(1401年),靖难之役中,燕王朱棣军与建文帝军在滹沱河地区作战,史称“滹沱河之战”。此战中,朱棣督师四面围攻,斩首6万余级,追至真定城下。滹沱河之战成为朱棣得胜登基的关键之战。
在一些朝代,滹沱河还一度是中原的屏障。唐代与李贺齐名的诗人李益,写下一首《临滹沱见蕃使列名》:“漠南春色到滹沱,边柳青青塞马多。万里江山今不闭,汉家频许郅支和。”
战争年代,滹沱河流域成为我冀中军民与日寇殊死搏斗的战场。《滹沱怒涛》一书中写道:“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滹沱河南岸黄壁庄一带的建屏县四区区小队,打鬼子,端炮楼,锄汉奸,加速了日寇的灭亡。”
围绕着滹沱河,还诞生了许多民间传说,“滹沱神术”即是其中之一。相传宋朝年间,龙藏寺(今正定隆兴寺)筑佛建阁,官府派遣数千人到五台山伐木。伐好的木材顺滹沱河漂流而下,没想到水势大涨,数以千计的木材一发而不可收。大家一愁莫展,菩萨显灵于滹沱河上,对洪水说:“留木于此,乃天意也。”顿时,大河波涛不惊,万木戛然而止,龙藏寺的佛阁得以建成。
在滹沱河畔成长的当代诗人牛汉吟诵道:“滹沱河是我的本命河。它大,我小。我永远长不到它那么大,但是,我能把它深深地藏在心里,包括它那深褐色的像蠕动的大地似的河水,那颤栗不安的岸,还有它那充满天地之间的吼声和气氛。”
滹沱诗行
过中渡二首(宋·欧阳修)
中渡桥边十里堤,寒蝉落尽柳条衰。
年年塞下春风晚,谁见轻黄弄色时。
得归还自叹淹留,中渡桥边柳拂头。
记得来时桥上过,断冰残雪满河流。
渡滹沱河二首(宋·文天祥)
过了长江与大河,横流数仞绝滹沱。
萧王旧事今何在?回首中天感慨多。
风沙雎水终亡楚,草木公山竟蹙秦。
始信滹沱冰合事,世间兴废不由人。
过滹沱(明·石玠)
千年形胜此滹沱,道路驱驰自昔多。
短岸几人看日暮,中流有客动渔歌。
冰坚尚忆萧王渡,坂古曾闻太守过。
此日太平无夜警,村村渔火映闲蓑。
真定怀古(元·陈孚)
千里桑麻绿荫城,万家灯火管弦清。
恒山北走见云气,滹水西来闻雁声。
主父故宫秋草合,尉佗荒冢暮烟平。
开元寺下青苔石,犹有当时旧姓名。
几千年来,滹沱河哺育了两岸无数儿女,与两岸人民血脉相连。但近几十年来,我们的母亲河却逐渐干涸,成为两岸儿女心中的隐痛,许多年轻的石家庄人,因为没有看到过母亲河碧波万顷的风采,甚至忽略了她的存在。
§§§第三章母亲河的治理史
§§§第一节旱涝无度的滹沱河
滹沱河是典型的沙质河床、游荡型河道、多沙性河流。滹沱河由山西高原东下突入平原,纵坡陡峻,水流湍急,因此,历史上称作恶池、滹池、滹沱,都是取河水流急凶猛之意。黄壁庄水库以下河谷宽阔,河曲发育,河道淤积严重,多浅滩,主流极不稳定,每到汛期经常泛滥成灾。建国前的旧县志载:昔日滹沱河是“春天苦旱河底干,秋季发水浪滚翻,粮仓冲走房屋塌,无吃无住无人管。”人们与滹沱河的历史事实上是一部河流治理史。
滹沱河洪水带来的灾害有大量地方史料为证:西汉始建二年,水深数丈,流杀数千人;明朝隆庆三年(1569),滹沱河决曹马口,晋县、束鹿滹沱河溢……滹沱河的洪水屡屡在曹马口附近冲淹正定城。宋朝年间,地方政府组织修筑堤防,但泥沙淤积造成河道高悬,决溢之患难以根除。1951年春,正定县人民政府组织施工,修建了平安屯至大孙村的“五一堤”。此后,正定还修建了护城堤。藁城、晋州和无极等地也在解放后修堤防水患,但这些堤坝是间断的,并没有连起来,洪水一来被冲毁,洪水过后再重修。
1963年洪水,滹沱河在深泽彭赵庄决口60米,深泽和无极部分村庄遭漫溢。当时,国内的背景是:毛主席发出了“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号召。1967年至1968年,在无极与深泽间修建了北大堤,把百姓自己修建的小堤坝加高加厚,这是正式的大修堤;1969年又修建了南大堤,这样,滹沱河的洪水就被约束在两堤之间。
1958年,为拦洪蓄水,开发利用水利,岗南水库和黄壁庄水库先后动工修建。
黄壁庄水库是因大坝位于河北省鹿泉市黄黄壁庄镇马鞍山两侧而得名,主要控制岗黄之间干流和支流冶河的洪水,同时发展灌溉、发电,解决城市用水。黄壁庄水库位于石家庄市西北30公里的太行山东麓,平山、灵寿、鹿泉市境内,水库建在滹沱河出山口处,是滹沱河上一座以防洪为主,融灌溉、发电、城市供水、环境供水等于一体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总库容12.1亿立方米,与上游的岗南水库联合运用,总控制流域面积23400平方公里,占滹沱河流域面积的95%。
水库于1958年10月动工兴建,1959年拦洪蓄水,1965年冬开始扩建,1968年基本建成,1968年至1998年间,先后进行多次改扩建和加固处理,1998年开始进行全面的除险加固。水库枢纽工程主要包括主坝、副坝、正常溢洪道、非常溢洪道、新增非常溢洪道、电站重力坝、灵正渠电站等。水库经除险加固,达到千年一遇防洪标准,成为海河南系重要的控制性工程。
建库五十多年来,水库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水库先后抗御较大洪水六次,其中1963年和1996年特大洪水2次,为保卫省会石家庄市、保卫下游近千万人口、1200万亩耕地,保卫京广、京九、京沪、京深等一系列重要的铁路交通、公路交通、通讯等干线,保卫华北油田等一大批重要工业设施发挥了巨大作用。特别是1996年,将最大入库洪峰流量由12600立方米每秒减至3650立方米每秒,削减洪峰达71%,减免下游经济损失近150亿元,为实现河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四保”目标发挥了“龙头”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