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858800000008

第8章 中国佛学精神的印度文化之源(4)

应该说,印度文化的包容精神与中国文化的融摄精神是有区别的。中国文化在对待外来文化或异质文化的态度上倾向于以自身文化为本位的吸收融合,而较少肯定多种文化并存的宽容。印度文化在吸收融合的同时,却能够肯定不同文化的独立性,在理解、同情的基础上,尊重、包容不同文化的存在。对印度文化而言,包容或宽容不是一种政治的或文化的策略,而是一种精神追求。拉达·克里希纳在解释印度教的宽容时曾说:“一种以包含宇宙精神的主要真理为基础的宗教不会支持一成不变的教条主义。它采取宽容态度,不是出于策略的考虑或者权宜之计,而是作为精神生活的一项原则,宽容是一种责任,并不仅仅是一种让步。在履行这种责任时,印度教几乎把形形色色的信仰和教义都纳入了它的体系之中,并且把它们当作精神努力的真实表现,不管它们看起来是怎样的对立。”宽容是基于对宗教本质和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的根本理解,正是由于有对宇宙人生根本精神的体证,以及对“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的领悟,印度文化能够对不同宗教形式和宗教实践方式采取宽容的态度。

文化包容精神是一种科学的合乎文化生存和发展的生态规律的精神,也只有通过宽容,才能维护文化形态的多样性,保证文化之间的正常交流,保持文化发展的旺盛生命力。事实上,印度文化也正是依赖于这种包容精神,在历史上适应、化解了不同外来文化的冲击,吸收融合了众多外来文化的合理因素,体现了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形成了以印度文化为主体,多种文化并存的综合文化形态。正如尼赫鲁所说:“使印度维持着生命力,使她经历这样久远的年代的,不是什么秘密的教义,或者密传的知识;而是一种仁慈的人道主义和她多样性的宽宏大度的文化。”显然,包容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恢宏的气度和力量。文化包容精神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和谐精神,这种精神对于全球化时代,不同文化冲突、交流频繁的今天,对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和谐共处、平等交流无疑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印度文化主题的几个重要观念

每一种文化随其最根本的文化价值追求,以及对民族文化心理影响最深远的文化观念,而有其自身特定的文化主题。我们认为,精神解脱是印度文化的根本价值追求或最高价值追求,而达摩观念则是对印度文化心理影响最深的根本文化观念之一。印度文化主题集中体现在印度宗教哲学之中。

印度文化主题最早的系统而完整的表达是在后吠陀时期,这一时期形成的奥义书中表达的“梵我一如”、“业报轮回”、“精神解脱”和“智慧瑜伽”等学说,不仅直接影响了婆罗门教的各派哲学,而且也对佛教、耆那教和其他各种哲学流派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与种姓制度相关的达摩观念也是在这一时期形成。一般而言,精神解脱是一种精神追求,达摩则主要是一种社会规范和准则。一种是出世的,一种是入世的。但两者又是密切相关的:印度文化将人生目的分为四个方面,人生阶段划分为四个时期,就体现了兼顾两方面的文化追求。印度文化认为人生的解脱是建立在对达摩的践行基础之上的,并且在道德和法律意义上的达摩之外,还建立了宗教意义上的达摩。

“梵我一如”、“业报轮回”和“智慧瑜伽”等是围绕精神解脱建构的系统观念。对人生痛苦的解脱是印度文化、印度宗教哲学的根本追求。在印度文化看来,轮回是生命包括人生的存在状态,轮回是痛苦的。因此,要求人从业报轮回中解脱出来,获得精神的解脱;梵我一如是解脱的途径,也是解脱的境界;智慧瑜伽则是解脱的方法。与此相关,印度文化关于人生的本质、最高本体的存在、精神解脱、业报轮回观念都形成了自身基本的思想观念。在这里,我们主要从解脱观念、业报轮回观念、实有空无观念、达摩观念四个方面来对印度文化主题作一简要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概要地说明印度文化主题对印度佛学观念的重要影响。

1.精神解脱观念

解脱观念是印度传统宗教哲学的核心观念,也是最能体现印度文化精神的文化价值观念。解脱主要体现的是人的精神追求。印度文化认为,人生的基本存在方式是业报轮回,人生存在的状态是痛苦的。要从人生的痛苦和轮回中解脱出来,一方面要求遵从宗教的行为准则,克尽自身种姓的职责,另一方面要求认识人生痛苦的根源,摆脱无明状态。解脱观念在印度许多宗教哲学如吠檀多派、瑜伽派、佛教和耆那教中占主导地位,并与其整个学说有机联系在一起。如吠檀多派的解脱理论是与其梵我同一的核心理念密不可分的;佛教中观派的实相涅盘说是与其缘起性空学说紧密相关的。

解脱观念可以追溯到吠陀赞歌中谈到的“证取不死”、“入不死界”等,有点类似于早期道家的“长生久视”观念。奥义书时期所说的“祖道”、“神道”二道,其中的“神道”,实际上即是解脱之道。在奥义书中,解脱观念是与梵我关系密切相连的。所谓“梵”,本来是通过冥想体验到的精神境界,印度文化将它视作一切现象的本原,是真正实在的东西。“我”又称作“阿特曼”,是指人的真我、大我,印度文化认为,人的本质是“梵”。所谓解脱也就是“梵我合一”。奥义书认为,世俗的人由于认识不到梵我同一,将“梵”与“我”看作不同的东西,所以产生无明,因而会执着于世间事物,产生种种欲望和相应的行为,由此导致业报轮回,只有消除无明,认识“梵我同一”,才能真正摆脱痛苦,达到解脱。婆罗门六派哲学的解脱观念各有特色,总的说来,一般都认为解脱是一种人们经过努力而达到的精神境界。在这种境界中,人们摆脱了迷惑、烦恼和痛苦。关于解脱的途径,一般都极为强调“智慧解脱”的方法,即强调通过消除无明来根除使人陷入轮回或被束缚状态的根源。如吠檀多派杰出代表商羯罗认为,人如果真正认识到“梵我同一”,认识到现象界不过是梵的幻现,也就达到了解脱;数论派认为通过体验数论派的“二元二十五谛”,使“自性”与“神我”不再结合,就能脱离痛苦,达到解脱;瑜伽派认为造成痛苦和人不能解脱的原因在于无明造成的“能观”与“所观”的结合,因此,通过瑜伽修行灭除无明,这是解脱的关键。

佛教在人生价值追求上继承了印度传统宗教哲学的解脱观念。小乘佛教即是以精神解脱为最高目标;大乘佛学虽然强调普度众生,大乘菩萨的理想境界是涅盘世间不二,但是其根本目的依然是帮助众生实现精神的解脱。同时,在解脱观念上,佛教也继承了印度传统文化“智慧解脱”的特征,如原始佛学强调人生痛苦的根源在于无明,强调认识现象世界缘起、无常、无我的本质,以消除无明、贪爱,达到涅盘寂静的解脱境界;大乘中观学派强调通过认识现象世界缘起性空的本质,达到实相涅盘之境,等等,这些都带有明显的智慧解脱的特征。

2.业报轮回观念

业报轮回观念是对人生或生命存在状态、存在方式、存在性质的一种看法。业报轮回观念是印度文化的核心观念之一。业报轮回观念的基本内容是:人与其他有情识的身口意的作为,具有导致果报的业力。业报有善恶之分,可以在今世或未来世产生相应的果报。所谓轮回,是指受业力驱使,人在因果的链条中造因受果,难以出离。轮回是人生存在的基本状态,轮回是痛苦的。而人生的最高目的则是摆脱业报轮回的束缚,从人生的痛苦中解脱出来。

不难看出,业报轮回观念一方面与道德伦理观念相联系,另一方面又与精神解脱观念密切相关。相对而言,印度文化更关注的是灵魂的解脱,而并不太注重与业报轮回相关的道德伦理内涵。

印度传统哲学除了顺世派之外一般都肯定轮回的存在,并强调从轮回状态中解脱出来的必要性。轮回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吠陀时期。不过早期吠陀思想中尚未出现明显的赏善罚恶观念。业报轮回观念的系统表述产生于奥义书时期。奥义书中提到神道与祖道“二道”说,所谓“神道”是指人死后进入梵界,不再回到原来的生活世界,是解脱之道;所谓“祖道”是指人死后经过一定的过程重新回到原来生活的世界。“祖道”说是后世轮回观念的雏形。这一时期已经明确区分了轮回形态的好坏,有了明确的业报观念。

奥义书将“我”或“阿特曼”视作轮回的主体;后世印度主流宗教哲学即六派哲学也从各个方面发挥和论证业报轮回的存在及解脱轮回的必要性。其关于轮回主体、轮回本质和摆脱轮回的方法等的认识也基本相同,具有共同的思想特征。具体而言,在轮回主体问题上,印度宗教哲学各派中的主流是主张有主体论。如胜论派、正理派、弥曼差派、吠檀多派等都认为“我”是轮回的主体,数论派认为“细身”是轮回的主体。在轮回的本质问题上,婆罗门教的正统观念认为业报轮回是无明的产物,认为轮回状态的好坏只是相对而言的,从本质上讲,轮回是充满痛苦的。同时也认为轮回状态不是事物存在的本来面目。在摆脱轮回的方法问题上,印度各宗教哲学派别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主张所谓“智慧解脱”的方法。一般都认为,产生轮回的根源是人的无明或无知,只有灭除这无明和无知,才能真正使人跳出轮回,而灭除无明和无知只能依靠智慧。

从总体上说,佛教继承了印度传统宗教哲学的业报轮回观念。不过,原始佛教从缘起论、无我论出发,否定轮回主体的存在,则与正统宗教哲学观念不同。在后来印度佛教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它依然坚持无我的观念,但又提出了诸如“补特伽罗”、“果报识”、“一味蕴”、“穷生死蕴”等变相的“我”作为轮回的主体,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阿赖耶识观念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起到了作为轮回主体的作用。其他诸如轮回的本质、解脱轮回的方法以及智慧解脱的特征等,印度佛教也基本上继承了印度传统宗教哲学的观念。另外,与此前的印度传统文化观念相比较,佛教相对关注业报轮回观念所包含的道德伦理内涵,它反对婆罗门的种姓特权,认为种姓不是由人的出身决定的,而是由业,即由人自身的行为或人的道德品质决定的。

3.实有、空无观念

实有空无观念是关于宇宙与人生存在状态、存在方式、存在本性的认识。探讨宇宙人生实有抑或空无,认识宇宙人生现象的本性,目的是帮助人们放下对名利、观念等的执着,从人生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空无观念突出现象世界的空无本性,帮助人们放下对现象世界的执着;实有观念一般强调梵、阿特曼、如来藏、佛性等的真实性存在,目的是引导人们将人生的目的放在对超越性存在的追求上。

强调现象世界的空无本性以及梵、阿特曼、如来藏、佛性等的真实性存在,是吠陀奥义书、正统婆罗门教以及佛教的主要观念。其他关于三世实有、万物实有的认识在印度文化中并不占主导地位。在突出超越性本体的真实性方面,印度文化与我国道家观念有相同之处,但印度文化在关于现实世界存在的本性及其价值的认识上则与道家文化有根本的区别。道家文化并不否定现实人生的价值,因此,虽然它也强调道的超越性,但它并不因此否定现象世界的实在性。印度文化的主导倾向则是否定现实人生的价值,在对现象世界存在本性的认识上则多强调其空无性。

关于存在实有和空无的认识,早期吠陀中还比较零散,在吠陀后期的奥义书中则形成了比较确定和系统的观点。其基本倾向是强调梵、阿特曼的实有,而突出世间现象的不实性和短暂性。另外,还有一些奥义书中提出了“心思确实是这一切结合的中心,心思是阿特曼,心思是支撑者”,“所有这些都由识指引,由识确立。世界由识指引,支撑物是识”的观念,突出心思、识在现象世界中的根源性作用。

正统六派哲学的主导观点是肯定梵、大我、最高我、自性、神我等绝对性存在的真实性;认为世间或人生现象的存在是无常、虚幻的存在。如吠檀多派的基本观点是肯定大我或最高我的真实存在,将小我看作大我的幻现,本质上是空无的;数论派和瑜伽派则倾向于从世间或人生现象的生成角度说明世间或人生现象的无常、短暂。瑜伽派认为能观与所观的结合导致具体的人生现象的出现,而无明则是产生能观与所观结合的根源。人生的存在方式是轮回,人生是变化无常的,对它的追求只能产生痛苦。而真正实在的东西则是能观和所观未结合前的独存状态。

佛教在缘起论的基础上认识存在的实有与空无。总体而言,佛教继承了印度文化关于现象世界无常苦空(即空无本性)的观念。但是在关于绝对性存在本体的认识上,佛教则否定婆罗门教的最高实体观念,而主张通过认识现象世界缘起性空的本性获得心灵的涅盘寂静。此外,佛教关于人生现象根源于无明、识的观念在印度传统宗教哲学中也有其思想根源。而部派佛学中大众部的出世部认为世间法不实、出世法实有的观念,则依然受到印度传统宗教哲学思维模式的影响。

4.达摩观念

同类推荐
  • 金刚经学记

    金刚经学记

    金刚经学记又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乃佛教经典。而大愿法师著作此书,除了是对金刚经的剖析和简易化,更是让读者们能证空性智慧,让我们一起发起无上的菩提心,为了一切如母有情能速速从分段生死、变易生死的苦海之中解脱出来,共同学习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先生终生不做官,不取财,不搞华而不实。对于平凡的世界,他更强调不平凡的人生学问,“这学问不为自己,专为我们中国文化做一点点贡献。”在这位最具“原创性”的“智者型”哲学家,当代港台新儒家中的重镇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儒者的真情真性与一份儒家的生命力量。
  • 安心:星云禅话(禅画本)

    安心:星云禅话(禅画本)

    本书收录星云大师所写的禅话与高尔泰为之所作的禅画,古今富含意趣的禅门事迹与栩栩如生、意境悠远的禅画相得益彰,为读者学习参禅悟道提供一种艺术的方式,借由星云大师的娓娓讲述,传递出中国古代禅者的博大智慧。
  • 道法自然老子对人生的8种帮助

    道法自然老子对人生的8种帮助

    老子是一位不喜言论的思想家,然而他说出来的每句话都字字珠玑——短短八十一章的《道德经》蕴含了老子智慧的精华,也是关于人类生存智慧的哲学之纲,其中具有统领意义可称之谓纲中之纲的是“道法自然”思想。“道”是老子哲学体系的最高范畴。在老子的视野里,“道”是宇宙万物的创生源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道为万物之母,化生了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不仅化生万物,而且又是宇宙万物遵循的共同法则。
  • 菜根谭(第五卷)

    菜根谭(第五卷)

    《菜根谭》是明初道人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其文字简炼明隽,亦骈亦散,融经铸史,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它能告诉我们的事情很多很多,如一溪清泉,能涤去我们焦燥的尘灰,化解我们心中的积烦。本书编译从儒、释、道三家的思想体系,对《菜根谭》以通俗直观的解释,言语之中宛见古贤之心。
热门推荐
  • 世界最具智慧性的哲理故事(5)

    世界最具智慧性的哲理故事(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不朽伪仙

    不朽伪仙

    上古诸天之战刚刚过去千年,所有至强者死伤沉眠,进入“元古时代”的三千灵域凭空掀起传闻,上古时代即将再次轮回,千年修养时间已经过去,天道紊乱,三千灵域再次动荡,上古绝世强者即将现世,搅动风云!无数上古神物提前出世,上古大决战,再次降临!
  • 等候百万年

    等候百万年

    叶潆和邢臻,皆为大陆强者,皆主玄学,他们之间被誉为最坚贞的爱情……后来,她杀了他,世人皆惊,甚为恐慌,从此,她……坠入鬼道,并沉睡百万年……醒来却发现,口袋里没钱……只好重操旧业,为人算命赚钱,同时也遇到了他……这时的他们,又会发生什么呢?
  • 战神家的病态娘子

    战神家的病态娘子

    [爽文+成长文+病娇]全京城谁都知道莫家有一位病态娘子。众人只知她天生经脉堵塞,身态体弱,却不知道她天生异骨,妙手回春,是神女的转世,更不知道她来自异世。你说她是恶魔,倒不如说她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女魔头。你说她蠢,不如来莫府看看。她怎样将你们的一国之君玩弄骨掌。你说她废材,不好意思,她…就是一个废材,可偏偏一个废材,可以吊打你们。不仅如此,你们的莫战神还十分宠妻,要是敢说她一句不对,刨了你家祖坟,诛了你家九族,抽你的血,吃你的肉,用你的骨头做器皿。ps:某男(挠头):媳妇,别人都说我渣,你怎么看?某女(轻笑):亲爱的,这种词语怎么可以形容你,你应该是又渣又丑,还喜欢装(男女主身心健康,欢迎兴趣相投的小可爱入坑!!)
  • 不好君上又来了

    不好君上又来了

    淡漠的她,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事情之后,终于选择了一个人生活,不再去尝试情爱!可是你不去找山,山就来找你。他是一方的霸主!,早些年因为做错了一些事情,从而丢失了自己心中所爱。如今的他已经悔悟,决定重拾内心的情感,去追回自己心中的那个人。只是当他回来的时候,那个人已经不在原地等他了。没关系,她不在原地等我了,那我就追上她的脚步,让她重新爱上我!然而当他找到她的时候,那个人身边早已有了另一个的存在,原来没有了自己,她也会过得很好!回到天上的倚妶,看着面前卖萌的男子,不由得抹了一把虚汗!这当真是自己那清冷谪仙的师尊?莫不是变了个壳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柠檬草的记忆

    柠檬草的记忆

    几位好友,几个意外,造成综错复杂的人生。深藏于心底的记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发黄,还是越发发酵得深刻?最后的转折,能否重拾旧时的记忆?需要多少勇气去寻找那一份已经被丢失了的青春和爱情?就让时间来证明吧!
  • 怪物荣耀

    怪物荣耀

    9102年,一款名为Monsteraglory(怪物荣耀)的游戏横空出世。仅只一周,下载量就达到了十亿,玩家争相踊跃其中。但无一例外,正如其名,游戏里的玩家在现实中都是万人仰慕的天才。隐瞒,诡计……一场属于怪物的荣耀,就此展开。
  • 韩少请绕过

    韩少请绕过

    因为一场算计,使得他们之间误会重重。曾经最宠爱她的人却亲手把她送进了地狱。她解释,他不听。她无辜,他不信。拿着怀孕的检查结果单满怀欣喜的打电话给他,传来却是冷峻不屑的声音“打掉”在她躺在冰冷的病床上,他在外面花天酒地。爱吗?还是……恨透了。
  • 一个王朝的故事

    一个王朝的故事

    女主鹤熙男主慕南城鹤熙从小仰慕慕南城,一直希望交给他。在男主给的一次次希望中失望,受尽种种侮辱。从此男主后悔,女主决定跟男二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