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858800000012

第12章 中国佛学精神的印度文化之源(8)

既然世间诸法之实相就是性空,也就是无生无灭、涅盘寂静,因此,世间与出世间就没有什么分别,也不必脱离世间去追求超世间的涅盘,关键只在于掌握中道的立场破除各种执着。这种理论为大乘佛教深入世俗社会进行宗教活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龙树、提婆以后,继续有大乘经典出现,其中最流行的就是《大般涅盘经》,主要内容是说佛身常在和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一般认为,该经的前后两分,并非一时所出,而且也是分别流行的,因而在思想上也有一定的差异。

经的前分在肯定一切众生皆可成佛的同时,强调“一阐提”(即断了善根的人)应当除外,实际上否定了这类人有佛性。经的后分在解释佛性时有了新的说法,例如把“佛性”说成“法性”,把能了解空性的智慧也包括在佛性之中,甚至以非有非无的空来说佛性,认为“佛性者,名第一义空,第一义空名为智慧……中道者名为佛性”,“是故佛性非有非无亦有亦无”,同时经中还肯定了“一阐提”也可以成佛。《涅盘经》还与当时其他一些经典,如《如来藏经》、《大法鼓经》等一样,提出了“如来藏”的概念。如来藏的“藏”是胎藏的意思,如来藏,即如来在胎藏中,它作为佛性的别名,更突出了“如来即在众生身内”,是一切众生成佛的根据。同时,它也有“我”的含义,《大般涅盘经》卷七中明确提出“我者,即是如来藏义”。随之出现的《胜鬘经》、《不增不减经》等,又进一步把“如来藏”与真如法性或自性清净心联系起来,使佛性-如来藏更具有精神实体的意义而趋向于与外道“神我”合流。这些思想显然都是与早期佛教的“无我说”相违背的。因此,大乘佛性-如来藏思想在印度并没有得到广泛流传或产生很大的影响,相反,它很快就被无着、世亲的唯识学所代替。然而,这种思想传到中国后却受到了中土人士的欢迎,经晋末时着名佛教思想家竺道生等人的倡导,这种思想经过不断改造与发挥而成为中国化佛学的主流,这是由中印两种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所决定的。

继中观学派之后,又有瑜伽行派出现。瑜伽行派与中观学派并称为印度大乘佛教的两大派别,它的实际创始人是无着(约395-470年)和世亲(约400-480年)。大乘瑜伽行派因强调瑜伽的修行方法而得名,又因其在理论上主张“万法唯识”、“识有境无”而被称之为“大乘有宗”。该派尊弥勒菩萨为始祖,相传无着曾上天受弥勒口授,回来后诵出了《瑜伽师地论》作为创立学派的主要依据。瑜伽行派的主要经典,除《瑜伽师地论》之外,还有《解深密经》。

此外,无着的《摄大乘论》,世亲的《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颂》、《大乘百法明门论》等也在创立学派中起了极大的作用。

瑜伽行派的主要理论是“万法唯识”。他们反对中观学派一切皆空的观点,认为那会导致否定佛教本身的存在,对佛教是十分不利的。他们提出了境无识有的观点,认为世界上一切现象都是由众生的“识”变现出来的:“内识生时,似外境现”,离识无境。能够变现万法的“识”有八种,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它们分别有能缘与所缘两个方面,即能见的“见分”与所见的“相分”,认识活动就是“见分”取“相分”,实际上也就是“识”自己认识自己,由此证明了“实无外法,唯有内识”。八识中阿赖耶识是最根本的,它是万法的总根源。

为了说明“万法唯识”,瑜伽行派提出了“种子说”,认为阿赖耶识中含藏着产生世界万法的各种种子。种子是产生万法的潜能,种子发生作用,显现万法,叫做“现行”。这就是说,所谓的万法只不过是阿赖耶识中种子的外现,因此,万法的存在离不开阿赖耶识。瑜伽行派还通过种子与现行的互熏来说明众生由“识”的转变而实现解脱的途径,即把佛教修习的全部目的归结为阿赖耶识种子的转依。

瑜伽行派还根据万法唯识的道理,用“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即所谓的“三自性”,来解释一切认识现象的有无和真假,认为只有在“依他起性”上远离“遍计所执性”的谬误,体认到一切现象既无“人我”又无“法我”,唯有识性,才能获得对一切现象最完备、最真实的认识,这种对三性的认识也就是对诸法实相的认识,这种认识是无偏见的认识,也称之为“中道观”。

在论证万法唯识、离识无境的基础上,瑜伽行派对识所变现的宇宙万法进行了分类,提出了“五位百法”,即五类一百种法,进一步完成了佛教的名相分析系统。在方法论上,瑜伽行派也有一个特点,即运用了佛教逻辑“因明”并加以发展。因明是一种推理证明的学问,起源于古印度正统婆罗门哲学派别关于祭祀的辩论,其中正理派曾以此作为他们学说的中心。大乘佛教中观学派的龙树全盘否定正理派的逻辑学说,瑜伽行派则出于辩论的需要而逐渐吸取并发展了古因明,使之成为驳斥外道、宣传教义的重要工具。

大乘佛教发展到7世纪时,瑜伽行派与中观学派都还有所发展,但随着密教的兴起,大乘各派开始接近且趋于融合,出现了所谓的瑜伽中观派,并逐渐向密教化方向发展。10世纪以后,大乘佛教名存实亡,完全融合于密教之中,成为密教的附庸。

3.密教及其主要思想

印度佛教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密教流行时期。一般认为,密教开始于6-7世纪。当时印度政治上处于分裂状态,出现了许多封建小国。曾经一度衰落的印度婆罗门教在4世纪前后吸收了大量的民间信仰,融合了佛教、耆那教甚至希腊、罗马宗教的思想内容而演化成的新婆罗门教即印度教,在印度的广大地区取得了统治地位。佛教在印度教的影响下,逐渐出现了密教派别。8世纪以后,密教在印度佛教中取得了主导地位。密教在唐代时传入我国,成为中国佛教宗派之一,并由中国传至日本,称“真言宗”。密教也由印度直接传到了我国的西藏地区,形成了所谓的“藏密”。

密教是大乘佛教、印度教和民间信仰相结合的产物,它以高度组织化的咒术、仪礼、民间信仰为主要特征。它的主要经典有“六经三论”之称,而最主要的是《大日经》与《金刚顶经》。

印度的咒术密法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吠陀时代。佛陀在创立佛教时对这种民间信仰采取了排斥的态度,弟子若有实行咒术密法,被认为是违反戒律。但在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和大乘佛教中,都仍然可以见到咒术密法的采用,不过它们只是一种附属品,与根本教义尚无直接的关联。组织化、系统化的密教思想与实践的出现开始于《大日经》。我国一般将《大日经》与《金刚顶经》的出现作为“纯密”独立的标志,在此之前的称为“杂密”。《大日经》约产生于7世纪上半叶的西南印度,经中崇奉大日如来,视其为一切智慧中的智慧,并建立了一套繁琐的密修仪规、行法。7世纪末,在东南印度又出现了《金刚顶经》,该经以大日如来为受用身,渲染人们在心作观想时依次出现的“五相”可以成正觉,由“金刚三昧”生种种智慧,破一切烦恼。它是以瑜伽秘仪为中心的一大体系。以《大日经》为主的思想和实践常常被称为“右道密教”,而《金刚顶经》的实践中由于吸收了印度教的性力崇拜等思想,因而被称为“左道密教”,它们为“纯密”的两大支柱。

密教认为,世界万物,佛与众生,都是由地、水、火、风、空、识“六大”所造,佛与众生体性不二,众生如果依法修“三密加持”,即手结印契(“身密”,特定的手势)、口诵真言咒语(“语密”)、心观佛尊(“意密”),就能使自己身、口、意“三业”清净,与佛的身、口、意相应,从而“即身成佛”。密教的仪规行法极为复杂,对设坛、供养、诵咒、灌顶(入教或传法仪式)等,都有严格的规定,需要导师(阿阇梨)秘密传授。

约在8世纪后半叶,密教开始出现分化并俗化,以《金刚顶经》为中心形成的以实修为主的金刚乘中又分化出一个支派,称俱生乘或易行乘,这一派以超行寺为活动中心,进一步与印度教性力派结合,提倡以男女性行为为解脱之道,行女性崇拜,宣扬纵欲,其末流趋于淫秽不堪,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后佛教徒与印度教徒为了共同抵抗伊斯兰教的入侵而创立了时轮教,佛教实际上完全融入印度教之中。

佛教在印度流传了一千五百多年,从10世纪开始急剧衰落,至13世纪初而在印度绝迹。直到六百多年以后的19世纪,佛教才由斯里兰卡重新传入印度。

同类推荐
  • 星云日记36:学徒性格

    星云日记36:学徒性格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的第三十六册。收录星云大师1995年7月1日至8月31日期间的日记,分为“不生气”、“讲清楚、说明白”、“学徒性格”、“欣赏欢喜”四部分。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
  • 安心——济群法师讲禅修与调心之道

    安心——济群法师讲禅修与调心之道

    心的本质,即是宇宙的本质。禅的本质,是觉醒的心。禅修,就是帮助我们开发觉醒的心。唯有找到内心深层的宁静,你才有能力面对自己,享受安静。放慢脚步,此刻,让我们一起聆听自性花开的声音。本书收集了十余篇法师对观心、修心的禅修开示,从禅修的方式观照内心。修心是修行的核心,调适内心的贪嗔痴,方能从生活中各种烦恼中解脱出来,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言语讲述人生快乐的源泉来自于净化的心灵。
  • 全然接受:18个放下忧虑的禅修联系

    全然接受:18个放下忧虑的禅修联系

    布莱克拥有担任禅修老师和心理治疗师20年的丰富经验,在本书中对许多学生、客户的案例做了详实的分析与阐释,为我们提供系统化的实修方法,告诉我们如何转化悲伤情绪并重获完整的人格。塔拉也从身为一个女人的角度出发,陈述了她作为禅修行者,是如何面对并接纳自己的失败、伤痛与缺乏自我价值的感受;以及她的客户和学生是如何以书中介绍的实修方法,彻底接纳自己和他人。塔拉抱持慈悲与宽容之心,为重建人的尊严而奉献生命的岁月,她的教导既及时又实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每一个人都是佛,都能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圆满。最重要的是,本书能够重新唤醒我们的佛性,也就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喜乐与自在的权利。
  • 星云日记18:把心找回来

    星云日记18:把心找回来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的第十八册。收录星云大师1992年7月1日至8月31日期间的日记,分为“梦中说梦”、“逆增上缘”、“把心找回来”、“广结善缘”四部分。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
  • 福报:星云大师的人生财富课

    福报:星云大师的人生财富课

    本书是一本教大家如何拥有正确财富观的心灵励志书。在书中,星云大师通过一个个富有哲理的小故事,告诉大家应该怎样看待和追求财富、如何合理支配财富,以及财富的种类。关于财富,星云大师强调说财富并不只限于金钱,还包括好的人缘、生活的智慧、勤劳、慈悲等。
热门推荐
  • 异界之规则至上

    异界之规则至上

    练习之作,不吸引人,不抓睛..自娱自乐之作
  • 十年之约,六年不晚

    十年之约,六年不晚

    “程世光!你给我站住!”教室里又展开了猫与老鼠的追逐大赛。那么紧追在程世光后面的人,是女生还是男生吗?当然是女生,而那么大的嗓门只有...........
  • 弑神帝皇尊

    弑神帝皇尊

    这是一部热血的玄幻小说,玄神大陆的一家嫡系子弟,辰鹏,因十岁那年,因突破武者,不料经脉近段,从天才变成废物,被家族嫌弃,被下人嘲笑,嘲讽,甚至被自己最爱的人退婚,在这打击下,辰鹏偶得逆天功法,弑神帝皇诀,从此开始了他的传奇一生,性感的老师,美丽的萝莉,清纯善良的美女,刁蛮可爱的公主,携手拱游,成就弑神帝皇尊
  • 尸兄,我们不约

    尸兄,我们不约

    被同学逼着吃下死人饭后,没想到半夜有人再次把那碗米饭送到我床前。六叔告诉我,吃了死人饭的人,最后都会枯竭而死。为了活命,我被迫活在一个经常欺负我的小流氓麾下。然而,我把他当朋友,他却一心想--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足球根本不是圆的

    足球根本不是圆的

    本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足球和足球不一样》正解不同体制下的足球,并发出“足球根本不是圆的”之喟叹第二部分《他们的AB面》讲述各时代足球传奇巨星的各种轶闻第三部分《事情原来如此这般》揭秘足球史上许多不为人知的秘闻,并对一些被以讹传讹的错误史实做出了修改第四部分《大家一起“涨点姿势”》为高段位球迷讲述了很多一般人根本无法知道的足球趣闻和知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人蝶之恋

    人蝶之恋

    因为一次帮助,她深深的念上了他她为他,失去了一切只为默默的在他身后紧紧跟着她为他,倾尽一切只为换回他的一个回头可是,他却没有回头一督却让他永远失去了那个紧紧跟在身后的-----------------蝶本文为原创,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修真天才都市行

    修真天才都市行

    他曾是修真界的天才,他曾是修真史的传奇。然而,当心爱的女人一掌打在他身上的时候,所有的一切都变了。他原以为自己就要这样了此一生,谁想到来到都市的他却展开了一段新的传奇……不知道怎么写简介,总而言之,这就是一本爽文。没有NTR,没有送女,没有纠结蛋疼,不管过程多么曲折,结局你懂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