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的海洋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海洋文化。
有关海洋的神话和就诞生了。
1967年,埃及和以色列正处在战争状态,双方的士兵经常互相袭击。一天晚上,一队配备着现代化武器的以色列士兵正在西奈半岛海岸巡逻。突然间,他们发现前面的一片珊瑚礁旁有绿色的荧光团在闪闪发光。士兵们立即紧张起来:
莫不是埃及士兵要从海上来登陆偷袭?面对这一严重情况,以色列的指挥官决定先下手为强,命令士兵向敌人发起进攻,冲锋枪朝着那团荧光猛烈扫射,手榴弹准确地在珊瑚礁上炸响,一会儿过去了,却不见对方有丝毫反应,难道敌人全部被歼灭了?于是,士兵们呐喊着冲到珊瑚礁前,都准备争个头功。不曾想到的是,士兵们见到横七竖八躺着的都是黑色小鱼,鱼眼发出幽绿色的荧光。原来,“偷袭者”竟是一群黑色的小鱼。
事后,经生物学家的鉴定,才知道这是一种白天栖息在海底洞穴中、夜晚出来活动的光脸鲷。这种鱼的头大嘴小,在每只眼睛的下方都长有一个黄豆般的发光器官,它的亮度与一只电力稍弱的手电筒一样,在漆黑的海水中,潜水员在15米外都能看见这种光亮。
其实,在海洋中有几千种生物能发光。据科学家的测算,在终年漆黑如墨的深海底,90%的生物会当他打开探明灯时,看到一幕瑰丽的海底焰火:一只长约45厘米的乌贼,从漏斗中喷射出一滴闪光的液体,在深海中很快散发成光焰夺目的绿色焰火。随之,另外两只乌贼又喷出两滴闪光液体,在水流的作用下,形成一大片令人眼花缭乱的神秘的海底之光神秘的海底之光流体焰火云,在水中持续了近5分的乌贼有着同时发出3种光亮的本领:肛门上的两个发光点发出铁锈色的光,腹部发出青光,两眼发出相央成趣,煞是好看。
还有一种生活在海底的鱼,更为奇特,它能把发出的光照进自己的气囊内。它的气囊颜色是银白色的,能够反射射入气囊的光,通过肌肉发生散射,使鱼的整个下部发出奇异的光亮,当它在深海中游动时,活像一只浮动着的飞碟。
海洋生物为何会发光?水生生物学家经研究得知,它们发光的原因之一是为了防御其他动物的侵害。
乌贼在漆黑的深海中发出光芒四射的光带或烟云,使得天敌眼花缭乱,它便趁机逃之夭夭;光脸鲷在受到敌方威胁时,突然亮一下发光器,以迷惑对方视线,接着,迅速关闭光源,改变自己游弋的方向,等猎捕者赶到,光脸鲷早已不知去向;
还有一种叫海鳃的动物,竟会用“借刀杀人”的办法,当敌方接近它时,它便发出光来,照射在“侵犯者”身上,使“侵犯者”原形毕露,被更大的掠食动物捕获。
鱼类通常都有趋光性。海底生物发光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用光来诱捕或猎取食物。鲼鲸鱼便是其中之一。它的头顶上有一个长着倒刺的“钓竿”,长度约为自己体长的12倍,“钓竿”的顶端有一盏可随意发出柠檬色、红色、蓝色和白色光的“灯笼”。它在水中摇来摆去,诱惑小鱼向它靠近。在小鱼还没弄清怎么回事时,它就一口把小鱼吞掉了。枪乌贼的手段也不差,它那15倍于体长的触角的触腕上,覆盖着既毒又黏的花蕾腺体,在海底闪闪发光,吸引着甚多的无辜者自投罗网。
海洋生物发光的原因还有一个更为普遍的功能——寻找同伴、引诱异性。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生物学副教授莫林,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试验:把两条从海底捕获的电筒鱼带回实验室,将它们置入暗室里的相邻透明的水箱中,发现这两条鱼用迅速开闭发光器的方式互相打着信号。当莫林教授把一块光脸鲷黑色的木板置于两水箱之间时,这种闪光的“灯语”便立即停止了。
给海洋底部带来神奇光彩的远不止鱼类,早在18世纪中叶,法国的特夫因侯爵在海上探险途中,就曾从深海底打捞上一簇灌木状的发光珊瑚。当时,它正放射出比“20个火炬”还要明亮的火焰,把黑夜照得通明。为此,特夫因在航海记事上这样写道:“所有的珊瑚枝条上都在放射着灿烂夺目的光焰,它们忽明忽暗,变幻莫测,忽而由淡紫色变成深紫色,忽而由红色变成橙黄色,有时又由淡蓝色变成浓淡不同的绿色……光焰最亮时,6米外的地方,报纸上最小的字都能看到。15分钟后,光焰熄灭了,而珊瑚全变成了枯枝。”
海底绝非暗无天日的世界,如果你置身海底,展现在你眼前的必定是一个群星璀璨的“天空”,闪耀着的“星星”,宛若一条生命的银河,装点着无垠的海底世界。
“魔鬼海”的奥秘
神秘莫测的百慕大三角是令人生畏和难以捉摸的海区,有不少舰船和飞机在那里惨遭不幸或无缘无故地销声匿迹。直到今天,科学家也未能解开它的神秘之谜。
正当海洋学家们为寻找打开百慕大三角之谜的钥匙而绞尽脑汁之时,又一个“百慕大”出现在科学家们的面前——在日本千叶县野岛崎以东洋面上,出现了一个以沉没巨轮而闻名的“百慕大”,人称太平洋上的“魔鬼海”。
野岛崎位于日本房部总牛岛的底隆起来而变成了牛岛,与横须贺隔海相望,其间便是船舶进出东京湾的门户——浦贺水道。
所谓“魔鬼海”,就是指北纬片海域。
1969年1月5日,日本5.4万吨的矿砂船“博利瓦丸”在该海域被折成两截,31名船员中只有两人万吨级油轮“索菲亚”号断成两截沉没;接着,另一艘万吨级油轮“安东尼奥斯·狄马迪斯”号在2月6“魔鬼”居住地百慕大日沉没了,两艘船上共有16名船员失踪或死亡;2月9日,一艘6万吨级的矿砂船“加利福尼亚丸”号艘由美国洛杉矶驶往中国的南斯拉夫货轮“多瑙河”号在“魔鬼海”提帕洛斯“号在”魔鬼海“突然失踪。科学家们发现,在”魔鬼海“附近失踪的船舶有的竟连无线电呼救信号也来不及发出;有的虽发出了”SOS信号,但是当救助飞机赶到时,巨轮早已无影无踪,在海面上仅留下漂浮物和浮油。
“魔鬼海”沉船的奥秘究竟在什么地方?据海洋气象学家观察,北太平洋冬季的风浪是很大的,但对于万吨特别是几万吨以上的巨轮来说,这些风浪实在无法将其掀翻或折断。不过,科学家们认为,“魔鬼海”附近的风浪与北太平洋其他常常会看到能掀起高达20~30米高、金字塔形的“三角波”。
“三角波”就是巨轮沉没的罪魁祸首!可“三角波”又来自何处呢?
海洋科学家们作出了很多猜测,但由于人类还未能获得“魔鬼海”的第一手资料,因此,也仅仅是猜测魔鬼地带——百慕大三角区而已。
“三角波”成因猜测之一。野岛崎以东海底是火山和地震活跃的地带,当海底火山喷发或海底地震爆发时,将形成巨大的恶浪,这巨大的恶浪就是人们见到的“三角波”。
“三角波”成因猜测之二。“魔鬼海”处于从各方来的海浪的交汇处,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来自不同方向的波浪和涌浪在此处叠加成奇峰异波。
“三角波”成因猜测之三。“魔鬼海”是世界著名的暖流——黑潮所流经的海域,水温较高,而从西伯利亚吹来的冷空气的前锋也正好到达这一地带。每到冬季,这里的水温和气温相差常在20℃以上,因而海面上空经常产生上升气流,低气压的寒冷锋面过后,往往造成风向的突然改变,从而导致海面产生“三角波”。
三种猜想,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为了揭示“魔鬼海”之谜,保证北太平洋冬季航行的安全,日本已决定在“魔鬼海”上建立自动观测海洋浮标,记录大洋波浪、气压、风力、海流等数据。此外日本还决定派出海洋调查船,对“魔鬼海”海底地形、海洋气象、海洋环境作全面调查,以便从根本上解开“魔鬼海”兴风作浪、沉船覆舟之谜。
古老的海上神话
“精卫填海”是中国远古神话中最为有名,也是最为感人的故事之一。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叫女娃。
一天炎帝不在家,女娃便独自驾着一只小船向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划去。不幸的是,海上突然起了狂风大浪,像山一样的海浪把女娃的小船打翻了,女娃不幸落入海中,终被无情的大海吞没了。女娃死后变成了乌,名字就叫“精卫乌”。精卫痛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自己年轻她一刻不停地从山上衔小石投到东海里面,从不停息。植根于其历史文化中。而关于海洋的神话故事是其中一颗最耀眼的明珠。
在希腊神话中,波塞冬是克洛诺斯与瑞亚之子,宙斯之兄,地位仅次于宙斯,是希腊神话中的十二主神之一。与提坦神的提坦之战结束之后,波塞冬成为伟大而威严的海王,掌管环绕大陆的所有水域。
他用令人战栗的地动山摇来统治他的王国。他有呼风之术,并能掀起或平息狂暴的大海。尽管他在奥林匹斯山有一席之地,但是大部分时间都住在海洋深处的金色宫殿里。
爱琴海附近的希腊海员和渔民对他极为崇拜。
不光西方有丰富灿烂的海上神话,东方关于大海的神话和故事也八仙过海等。八仙过海最早见于杂剧《争玉板八仙过海》中。相传白云仙长有一回于蓬莱仙岛牡丹盛开时,邀请八仙及五圣共襄盛举,回程时,八位神仙没有搭船,各自想办法渡过了大海,这就是后来“八有关大海的神秘,都少不了美人鱼的传说。而世界各地有关美人鱼的传说很多,也十分美丽动人,其中要数安徒生童话里的”海的女儿,最为感人。安徒生著名的童话故事《海的女儿》中的人物一小美人鱼铜像。人身鱼尾的小美人鱼坐在一块巨大的花岗石上,恬静娴雅,悠闲自得。它不但打动过无数读者的心,也给漂泊在海洋中的海员以美好的憧憬与祝愿。
深海恐惧症
“深海恐惧症”其实就是恐惧症的一种,同样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但总的来说与患者过去的恐惧经历有很大的关系。这样的恐惧症患者往往是因为害怕无法逃离所处的情况而感到恐惧。
患有恐惧症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患者明知自己的恐惧与焦虑是过分的、没有必要的、不合理的,但却无法控制,从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内心有痛苦感。
海底失落的文明之谜
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存在着许多辉煌灿烂的文明,它们有的记录在史书中,有的遗存在地面上,或具体生动,或残缺不全;也有一些文明,历经沧海桑田,已经很难再寻到痕迹,有的则沉睡在了深深的海底……要想重拾深藏海底文明的往日辉煌,就需要人们对神秘莫测的海底世界进行考察和探究。
在众多失落在海底的文明中,古代埃及的两座城市——赫拉克利翁古城和东坎诺帕斯古城的发现吸哪吒闹海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
公元前500年前后,埃及北海岸尼罗河入海口,曾经存在着以繁华富有和规模宏大而闻名于世的赫拉克利翁古城和东坎诺帕斯古城。
这两座古城曾是埃及的商贸中心,希腊船舶也大多经此从尼罗河进入埃及,市列珠玑,户盈罗绮,车水马龙,一派繁华景象。另外,它们还是很重要的宗教城市,建于城中的神殿每年都会吸引全球各地大量信徒前往朝圣。由此,我们不难想象古城当时盛世繁华的景象。可惜“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古城繁华的景象没有感动历史的变迁,终于,在每年尼罗河洪水的无情泛滥下古城渐渐淹没于水下。
在没有关于古城的确凿文物出现之前,我们对赫拉克利翁古城和东坎诺帕斯古城的了解只能是来源于古代典籍上的零星记载。据公元前5世纪时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书中的描述,这两座城市似乎是地中海上的岛屿,这引起了众多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兴趣,并开始对它们进行探索与研究。
法国考古学家弗兰克·高迪奥多年来一直在位于尼罗河三角洲西面的阿布齐尔海湾进行探查,在7米深的海底发现了两处有着残墙、栏杆,已倒塌的庙宇和雕塑等遗址。
距离今天的海岸线1.6千米处有第一处遗址。经过深入挖掘,以高迪奥为主的考古团队还发现了一些护身符、钱币、珠宝首饰等,据估计应该是公元前600年的物品。通过石板上记录的文字,得知城市名应该为赫拉克利翁;通过上面刻着的税务法令及相关文字,得知签署者为奈科坦尼布一世。除此之外,考古团队又确认了两座分别供奉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赫拉克利斯和埃及主神的庙宇。在赫拉克利翁神庙以北的地方,还发现了大量青铜器,估计当时应该是用于祭祀的。在数千米之外,考古学家还发现了第二处遗址,经考古学家鉴定,认为它应该是东坎诺帕斯古城。
尼罗河风光
经过后续的研究工作,考古团队认为这两座古城建在泥沙地上,没有足够的地面支撑,加上尼罗河洪水泛滥,地基在洪水的冲刷后,不断下沉,天长日久,洪水就把古城淹没在了水下。
沧海桑田,历史变迁;斗转星移,风云变幻。曾经的赫拉克利翁和东坎诺帕斯古城都已成为历史,它们的容颜,它们的生命,它们的繁华,都已成过往,却在海底留给世人一种残缺之美,遗址在那里浅吟低唱,诉说着当年的灿烂辉煌……
历史不可能重现。这两座古城的繁华景象只能靠我们去想象了,但是海底探索的旅程没有终点,海底依旧深藏着太多的秘密,等待着人们去探索、去发现……
变幻莫测的
大西洋坟场
1.大西洋的南坟场
美国东海岸,北纬35°14′、西做“外浅滩区”。它把碧波万顷的大西洋同美国大陆蜿蜒曲折的东海岸相隔开,其最狭窄处只有百米宽,最宽处也不超过4千米。大西洋的汹涌波涛把外浅滩区冲出一道道缺口,切割成几个小岛,其中比较大的有哈特勒斯岛、奥克拉科克岛、罗安诺克岛和朴茨茅斯岛,构成了举世闻名的死亡之地。俗称大西洋的南坟场。
哈特勒斯角海区是世界上最危险的海区之一。那里浅滩簇簇,海流复杂,风云突变,浓雾沉沉,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老海员途经此地时,也是提心吊胆。
世界上最大的海流——墨西哥量在哈特勒斯角转向,浩浩荡荡折向东去,与北方南下的拉布拉多冷海流相遇,使这一带的气候变得非常复杂。这里会形成巨大的激浪裹挟着沙石和贝壳向海岸扑打。冬季来临时,拉布拉多冷流的强大冷锋又使这里产生浓雾和雷暴。
湛蓝的大西洋
什么是雷暴
雷暴是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地对流性天气。它通常伴随着滂沱大雨或冰雹,而在冬季时甚至会随暴风雪而来,因此属强对流天气系统。在古老的文明里,雷暴有着极大的影响力。不论是中国古代、古罗马或美洲古文明皆有与雷暴相关的神话。
这里的海风一向以出没无常而著称。每年10月至来年4月,即使是一阵微风也可能在瞬间变成一场威力无比的狂风,吹起海滨的沙石和贝壳,以遮天盖地之势向陆地侵袭,把果园掩埋,把街道堵塞。
时110海里的高速席卷哈特勒斯角。
当时所有的风速仪全部被吹掉或损坏,以致无法记下正确的资料。
这里还经常出现使海员们胆战心惊的“南方黑暗”。它是一种十分奇特的大气现象:海面上微波荡漾,天空中万里无云,在刮起东北风之前或正南风之后,南方的天际线上突然会蒙上一层昏暗的色彩。
当这种“南方黑暗”降临时,船只会发生航行误差,陷入浅滩而不能自拔。这种奇特的天气现象,目前还无法解释,有人认为与百慕大三角区的“绿雾”一样,可能与电磁场的作用有关。
蒸汽升腾如雾的墨西哥暖流,也是航海家的天敌。每当风暴肆虐时,暖流表面的海水大量蒸发,使海面的能见度变得很差,给航行安全带来很大危害。
400多年以来,有3000余艘船舶先后在哈特勒斯角海区遇难,其中220艘有具体的遇难日期、地点和船名的记载。时至今日,在哈特勒斯角的外浅滩下还埋藏着葡萄牙人华丽的轻便帆船,西班牙人的大型货船,西印度公司的航船和近代钢船。这些都是人类为认识哈特勒斯角而付出的沉重代价。正是因为这一点它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大西洋南坟场。
大西洋的北坟场
塞布尔岛位于世界上最活跃和最繁忙的北大西洋航线上,是造成许多船只失事的灾难之岛。在碧波万顷的北大西洋上,人们很难发现它。即使在最好的气象条件下,人们只有站在甲板上仔细瞭望,才能发现天际线上的一条沙洲。
海岛周围天气多变,是使船舶遇难的另一个原因。这里永远弥漫着朦胧的雾纱,水汽腾腾,使航海者感到头痛。每年秋末冬初,狂风推波助澜,使人望而生畏。冬季的大风雪连续几个月逞威肆虐,巨浪咆哮怒吼,使海面翻腾不息。岛上很难找到树木,只有在低矮的沙丘之间,偶尔才能找到一些不怕疾风的劲草。
塞布尔岛四周的浅沙滩变幻无常,成为大西洋北坟场的海洋泥沼地。它使遇难之船陷入泥沙的重围,黏滞着不能动弹。即使是长百米的后,也很难逃脱覆灭的命运,只需两三个月就会被贪婪的沙滩消化得无影无踪。变幻莫测的浅滩流沙,成了航船的坟墓。
据统计,1800年以来,每两年就有3艘船只在北坟场遇难。在海岛厚厚的沙层下,沉睡着北欧的海盗船、西班牙的商船、法国的渔船和英国的三桅帆船。
今日塞布尔岛上,设有加拿大的水文气象中心、无线电站、现代化的灯塔和救生站。那里拥有全天候的救生船和直升机,有一批训练有素的救生人员,一有险情马上可进行救助活动。岛上东西两座灯塔闪烁着永不熄灭的光芒,指引着航船安全航行。在风平浪静的海况下,在16海里外的船只就能见到两座灯塔的闪光。灯塔警告人们:前方是塞布尔岛。
神秘沉没的
阿夫雷潜艇
20世纪50年代初,“阿夫雷号”是当时世界上吨位最大的一艘潜艇,也是世界上装备最精良的潜艇之一。
作为潜艇部队的代表,“阿夫雷号”一直是英国海军的骄傲。然而,天夫雷号在英吉利海峡训练时突然失踪,失踪原因至今仍是一个谜。
当时,“阿夫雷号”正在朴次茅斯到伐尔茅斯之间的海域进行巡海训练,艇上共有75名官兵,其中有24人不属于这条潜艇,他们到这远眺英吉利海峡的大海里参加首次训练,有些人是第一次晚上9时,基地接到它发出的信号:
“本艇即将沉没!”
随后,不管基地如何呼叫,“阿夫雷号”再也没有了音讯。它就这样在海底神秘地失踪了,没有人知道它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英国海军在接到“阿夫雷号”的信号后,立即下令实施一个名为“海底碰撞”的营救计划。
然而,让人感到棘手的是,“阿夫雷号”的失事原因究竟是什么,这实在让人捉摸不透。根据英国海军的分析,可能是海上风暴导致了“阿夫雷号”的失踪。但也有人认为,“阿夫雷号”舰长海军上尉布莱克经验丰富,他应该完全能够应付这种情况。尽管未能确定失事原因,在几个小时之内,来自比利时、美国和法国等国的40余艘舰艇还是马上展开了紧张的搜索行动。
第一次搜索毫无结果,“阿夫雷号”就像从空气中消失了一样。
英国海军不死心,马上进行了第二次搜索。在这次行动中,英国海军动用了一切可能的先进设备,在“阿夫雷号”失踪的海域展开更加全面、细致的搜索。扫雷艇、驱逐舰和护卫舰等舰只用潜艇探测器对英吉利海峡的海底进行探测,战斗机、直升机等各型飞机对海面进行扫描。
在付出巨大的努力后,搜索结果却令人失望。
行动结束后,英国海军发布了一个简短的声明:鉴于搜索工作再也不能营救遇难者,因此海军部决定停止对“阿夫雷号”潜艇的搜索,飞行还海洋上的飞机同时表示极大的遗憾!
救援工作就这样草草结束了,“阿夫雷号”失踪之谜被暂时搁置起来。但是,专家们却并没有放弃对“阿夫雷号”失踪的研究。不久以后,特丁顿研究室的专家们研制出一种水下电视装置,他们利用它在水下对“阿夫雷号”再一次进行德深海一角发现了看上去极像“阿夫雷号”的潜艇残骸。通过对多角度拍摄的图像的研究和多次分析,专家们终于确定,那就是“阿夫雷号”的残骸。
虽然找到了“阿夫雷号”的残骸,但对于“阿夫雷号”的失事原因,人们仍然众说纷纭。从屏幕显示的图像上看,舰艇上的桅杆已经折断,有人据此认为它遇上了风暴。
然而检查结果表明,那是由于船桅的焊接不过关造成的。当局的说法也与此不同,他们怀疑“阿夫雷号”是因爆炸而沉没的,尽管这种说法根据并不充足。
失踪的“蝎鱼”号
在神秘莫测的大海深处,是否真的有神话传说中经常出现的那种妖魔鬼怪!这至今仍是一个谜。因为许多船只在大海深处的神秘失踪至今仍令人费解,美国两艘“蝎鱼”号潜艇的失踪便是其中一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潜击正如蝎鱼那样有破坏性。这艘刁钻狡猾的潜艇既能在深水中徘徊,又能在浅水中急驶。它是美国舰队中第五艘以这种毒鱼的名字命名的舰艇。战争期间,它活跃在太平洋水域,声名不亚于那种伤人致命的海中动物。
它勇敢地攻击重兵护航的日本货轮;灵巧地躲过雨点般密集的深水炸弹;击沉货轮、驱逐舰和配备重型武器的巡逻舰。在突然袭进和快速撤退上创下了惊人纪录。
1943年5月8日,那艘潜艇结束了它的首次巡航,返回珍珠港休整检修。3个星期以后,“蝎鱼”号再度出航。它在中途岛加足燃料,向东驶向台湾——对马——长崎航线。在这第二次出航中,它遭遇了一场艰苦的战斗。
7月3日上午,目视记录证实海上有5艘由护航驱逐舰护航的货轮。“蝎鱼”号立即开往作战位置。
它向不同方向发射5发排炮和3枚鱼雷,很快就听到了它们的爆炸声。
两艘货轮“阿山丸”号和“国友丸”号被它击中。
由于敌方护航舰几乎跟它处于同一方位,“蝎鱼”号顾不得看明究竟,它射出最后一炮就开始下潜,同时关掉螺旋桨,以免搅起泥沙,一声不响地潜在海底。
7枚近距离深水炸弹在它周围相继爆炸了。潜艇被震得摇摇晃晃,像一只玩具小船。艇上全体官兵紧张地听着一声声爆炸声,炸弹却一颗也没有击中!
两分钟以后,一根链条碰到了潜艇外壳。官兵们屏住呼吸,谛听着金属链条刮擦潜艇发出的令人不安的声响。紧跟着又是一颗深水炸弹的爆炸声。“蝎鱼”号开始慢慢地移动,它想改变航向,转移到较深的水域去。
潜艇又一次被链条探到了。像上次一样,随之而来的是深水炸弹的爆炸声,1颗、两颗、8颗、4颗!
炸弹一个接一个地落下,潜艇不停地摇摆震荡,但是“蝎鱼”号没有被击中,它慢慢移进了深水区,逃脱罗网,平安地离去了。
它并没有遭到什么实际的损坏,只是通讯设备完全失灵,有8天时间没能跟基地取得联系。此后它离开作战区域,于7月15日返回中途岛,8月中旬抵达珍珠港检修。这一次,由于作战英勇,它获得两枚星章。
10月中旬,好斗的“蝎鱼”号美国珍珠港再次出发巡航。它驶过“魔鬼海”,攻击由军舰护航的运输船队。到11月初返回珍珠港时它拥有3枚星章,成为一艘英雄潜艇。
密特海军中校的指挥下,“蝎鱼”号出海执行第四次巡逻任务。那是它的最后一次巡航了。
“蝎鱼”号重返“魔鬼海”水域,投入作战。在离开珍珠港以后的第五天,它用无线电呼叫求援,它说艇上1名船员上臂骨折,要求跟当时正在那一水域的“鲱鱼”号会合。
但是海上波涛汹涌,“鲱鱼”号无法让伤员登船,也不可能把他送到中途岛去治疗。
“蝎鱼”号了解到这一情况,就于午夜前后回电说;“情况良好。”
这是那艘潜艇发回的最后一句话。
从那以后,它便渺无音信。基地命令它通话,也没有回音。最终海军只得断定,“蝎鱼”号在战斗中被毁。
然而事实真是这样吗?
战后仔细检查了日本人的档案,查寻有关那艘屡建功勋的潜艇的材料,但是没有得到丝毫线索。
它没有被敌舰击沉;当时日本人并没有跟它遭遇过。到今天为止,找不到点滴材料说明它的下落。没有留下一点痕迹,没有一片残骸。它和艇上5名军官和54名士兵一起,在“魔鬼海”的无底深渊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虽然“蝎鱼”号已经不知去向,但人们并没有忘记它。海军把它的英勇战绩记入了史册,以表彰随它丧命的官兵。
巨轮杀手“魔鬼海”太平洋的日本东京湾以东洋面,以沉没巨轮而被称做“魔鬼海”。
日本东京湾的东侧为房总半岛,东濒烟波浩淼的太平洋。房总半岛最南端为野岛崎。它本来是个里的地壳隆起形成了半岛,与横须贺隔海相望,其间是进出东京湾的门户——浦贺水道。这里每天有许多巨轮进进出出,成为世界有名的繁忙水道。野岛崎以东海域,每年的12月至翌年2月,常常有一种高突然从海面喷涌而上,它本身包含有几千吨剧烈翻腾的奔涌海水,其力量足以把巨轮劈成两半。近十几年来,已有10余艘巨轮在此罹难,百多人丧生。这里遂成为近代航海家们和飞机驾驶员们望而生畏的海区,习惯上称它为太平洋“魔鬼海”。该海区的地理位置:是指北海域,位于北太平洋的重要航线上。
它给现代海运带来了巨大灾难,有些巨轮在遇难前甚至连无线电呼救信号都来不及发出,有的虽然发出了“SOS”求救信号,但当救助飞机赶到时,巨轮早已销声匿迹,海面仅仅留下了漂浮物和浮油。
“尾道丸”号在美国南部的莫比尔万吨煤炭。它穿过墨西哥湾,进入巴拿马运河,然后又进入烟波浩瀚的太平洋,向日本驶去。
经过1个月的连续航行,“尾道丸”号到达北纬30°、东经160°
的海区。这里是西太平洋低压中心的南缘。“尾道丸”号遇到了强西风和大波浪,航速显著下降。巨轮在翻腾的波涛中艰难地前进着。下面是该轮遇难前的一段航海记录:
12月28日19点30分,遇到较大的波浪和涌浪,主机转速从116转/分减为90转/分。
29日8点,西风强,风力7级,波高6~7米,波长150~180米。
右舷,汹涌的波浪冲上甲板,航速降至7~8节。
30日6点30分,西南风8级,涌浪高8~9米;主机85转/分,双层底和水密门等进行周密的检查,没有发现异常情况。
9点40分,风浪更大,并且继续加强。
14点30分,航向290°。海浪来自左舷20°方向,船体在前进过程中受到周期性冲击,船首在涌浪中起伏。正当船首随着浪谷下降的瞬间,突然在船首右舷出现十几米高的巨浪。巨浪将船头及第一号货舱抬起,船首被折断,上甲板遭到破坏。事故发生位置在北纬31°、东经156°11′处。
14点37分,货轮发出遇难警报。船长下达命令:准备放救生艇。
通信长命令:发“SOS”求救信号。
全船紧急动员。
16点30分,主机停车。
16点37分,船首向下倾斜角度越来越大,最后成了垂直状态,上甲板完全破坏。
16点49分,船首断离,向右舷的斜后方漂去,顷刻间消失在惊涛恶浪之中。可怜的“尾道丸”成了一艘无头船。
18点04分,航行在“尾道丸”遇难地点附近的日本矿砂船“达比亚丸”闻讯赶来,准备救助。
12月31日8点30分,对货舱和压载水舱进行检查和测量,发现2号压载水舱进水,3、4号压载水舱情况正常,然后从尾部排除260吨压载水,使纵倾得到平衡。
1981年1月1日5点20分,全体船员准备离船,留一台发电机继续运转,为航行灯供电,并点亮全部甲板灯,以免其他船只在黑夜中与难船发生碰撞。同时准备好4只气胀式救生筏,一只在甲板上预先吹胀,另外三只在海上吹胀,29名船员登上救生筏。
5点40分,船员离船完毕,救生筏在海浪中颠簸,全力向救助船“达比亚丸”号划去。
7点45分,29名船员全部登上“达比亚丸”号,安全得救。
北太平洋冬季的风浪是很大的,但是对万吨级以上的巨轮来说,并不能构成严重的威胁,因为在船舶设计时已经考虑了抗风浪的能力,然而,对于在“魔鬼海”掀起的那角波,“许多巨轮却难以抵御,以致被送进”魔鬼海的深渊。
这种奇怪的“三角波”的形成原因,目前还是个谜。有一种猜测是:
野岛崎以东海底是火山和地震活跃的地带,当海底火山喷发或海底地震爆发时,形成能量巨大的恶浪,当航行中的船舶遇上它时就会罹难。
另一种看法是:来自不同方向的波浪和涌浪,在最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叠加形成的奇峰异波,当船舶与它遭遇时就要受难。
“魔鬼海”地理位置比较特殊。
这里是世界著名的暖流——黑潮所流经的海域,因而水温较高。同时,从西伯利亚吹来的冷空气的前锋也正好到达这一带。每到冬季,这里的水温和气温就相差20°,因而海面上空经常产生强烈的上升气流。
低气压的寒冷锋面过后,往往造成风向的突然改变,从而导致海面上汹涌的三角波。每年的年底到来年的年初,从西伯利亚来的冷空气南下,低气压通过这里时,就在海面上掀起狂风巨浪。野岛崎东面的海域是北太平洋最高的波浪区。
为了揭示“魔鬼海”三角波之谜,保证冬季北太平洋航线航行安全,日本准备在“魔鬼海”上建立自动观测海洋浮标。这种浮标的直径10气压、风力、海流等资料。另外,还要派出海洋调查船,对海底地形、海洋气象、海洋环境作全面调查,以便综合分析海情。这些调查也许能解开“魔鬼海”之谜。
奇异的海底游魂
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杰拉尔德·弗尼斯是个英俊而勇敢的水“美洲杯”高度跳水比赛中,他将标高提到46米线上。令人振奋的高度,一下子使整个跳水场沸腾起来。
这是人类高度跳水比赛的第一次。
无数台摄像机的镜头对准了杰拉尔德·弗尼斯。他完成了跳板、跳台在空中的直体、屈体、抱膝8种连续动作,场内一片喝彩声。他的未婚妻黛丝送来鲜花。他的父亲豪克逊博士是个地质学家,他鼓励儿子要为短时期内将高度跳水纳入奥运会比赛项目而奋斗,获得真正的世界高度跳水冠军。
比赛继续进行,又有29名勇敢跳台空中的连续动作即直体、屈体、抱膝。个个做得完美无缺,与弗尼斯不相上下。棋逢对手,将遇良才,评委会无法排列名次。这时,克罗斯大亨对评委说,比赛继续进行,他承担变动后比赛的全部费用。克罗斯是美洲遐迩闻名的服装大王,他想在北欧打开销路,于是他将高度跳水比赛地点定在挪威一座神奇的半岛。这个半岛三面临海陡峭而下,海拔高度46米左右。半岛上十分平坦,宛如一块规则的运动场地,不知是土质的原因,还是无人光顾的缘故,地上不长一根草,只有几块残存的石基。
30名高度跳水健儿,相继来到挪威这个神秘半岛,准备决一雌雄。
杰拉尔德·弗尼斯在父亲和未婚妻的陪同下,更显得精神抖擞。各国猎奇者,为了饱览这个带有强烈刺激性的比赛,早早地乘坐在游艇上等候。为防止事故发生,组委会配备了4艘救生艇。选手们身着玫瑰色的运动裤,在做跳水前的准备工作。这次评比的唯一标准是,看谁最先露出水面。这一动作的关键是入水角度,另外还有当脚离开大地时产生的初速。
一声枪响,30名勇敢者的双脚离开岸土。洁白肤色,玫瑰色的运动裤,背景是呈翠绿略带黄色的岸土,他们宛如30颗镶嵌在山间的宝石。刹那间,游艇上无数台照相机“咔嚓、咔嚓”忙个不停。海面上刚开放的30朵白莲花消失了,时间一分一分地流逝。两个小时过去了,仍不见一个人露出水面。观众骚动起来,预感到大事不妙!人们纷纷议论:肯定碰上了鲨鱼群350米的高度,要不就是陷入了泥潭或撞上了礁石……种种猜测撕裂了岸上亲友们的心。黛丝悲伤地将手中的一束花抛向海面。
1天过去了,仍无1人回到海面。上司派1名潜水员入海探视,4个小时后却不见潜水员上来。船长判定潜水员氧气已用光,肯定葬身大海。船长决定再派一名有经验的潜水员下去,并给他配戴安全绳和通氧管,以保证潜水员的安全和长时间能在水下作业。当潜水员下降到46米深度时,一股强大的力量把船上的潜水辅助装置全部拖下海底。
第二天,克里斯蒂安桑的《明星晚报》刊登了30名高度跳水者跳入斯卡格拉克海峡,有去无回的消息。组委会不敢贸然行动了。他们请求瑞典派潜艇侦察海底。一般指定的海区。令人难以想象,微型潜艇也是一去不返。
目睹眼前一幕幕惨景,豪克逊博士陷入沉思。关于该处海底的地质情况至今没有任何文字记载,再不能盲目从事。他请求美国派来海底调查船,并亲自主持这次调查。
神秘的海区时,指示器立即发出了停机的指令。豪克逊博士从电视监视器里看到了一股潜流在船前不远的地方流动。他看到海中有走动的人群,不仅有32个人和那艘微型潜艇,而且还有成千上万脚上拴有铁件的人。难道这是幻觉?难道这些人还都活着?但调查船电视监视器同样记下了眼前的奇景。经测定,这里水质纯,不含与任何生物相关的微量元素。这里是暖流与冷流的交融处,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旋涡。
如果当时调查船不停机,也会被卷入这支海底游魂的队伍。经过分析之后,豪克逊博士明白了形成“海底游魂”的原因。原来海底岩石产生出一种射线,它能将尸体保存下来不腐烂,尸体随旋涡流动,就像活人行走一般。然而这成千上万脚上戴着镣铐的人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原来,17世纪这里曾是一所监狱,将死刑犯人戴上镣铐投入海里是它惯用的刑罚。由于射线的作用,保存了这些尸体。后来监狱也慢慢沉入海底之中了。
顿时,这座半岛吸引了无数科学家。地质学家发现,这里的岩石是地球上从未见过的一种矿石。恰巧,苏联科学家在贝加尔湖沿岸也发现类似呈翠绿略带黄色的矿石,矿物协会发明委员会确认了“娜塔莉特”矿石。
为什么神秘的半岛沿海一方呈陡峭状,海深莫测呢?地质学家分析,原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与日德兰半岛是连在一起的。史前的一天,一颗行星撞击了地球,造成了今天的斯卡格拉克海峡,形成了两个半岛。留在挪威的那座神秘的半岛,就是行星仅存的残骸。因此,这里的岩石才非常特殊,能放射出一种射线,保存了海底遇难者的尸体。
神秘莫测的海洋,有千千万万个不解之谜,人类的任务就是去拨开一片又一片的迷雾,让大自然造福于人类。
“赛勒姆号”
神秘沉没
利比里亚籍超级油轮赛勒姆在西非塞内加尔近海神秘沉没。
事件发生时,英国油船“海神戟号”正在附近行驶。当他们发现远处有船遇难时,立刻驶近救援。
这时,“赛勒姆号”已经冒起浓烟,并船头向下,缓缓地向大西洋中滑去。船长希腊人迪米特里奥斯·乔古利斯下令全体船员弃船,23人分乘两艘救生艇向远处驶云。“海神戟号”救起了他们。但对“赛勒姆号”已经无能为力。几分钟后,在人们的注视下,“赛勒姆号”最后露在海面的油轮层部缓缓地没入了水中。
“赛勒姆号”最终沉没在了大西洋最深处的海沟里。事发之后,“赛勒姆号”所装原油的货主,希尔国际贸易公司向投保的英国劳埃德保险社索取保险赔偿。这是劳埃德保险社成立以来接到的最大一宗保险赔偿案,总赔偿金达5630万美元。
对于这次事故,劳埃德保险社表示怀疑,他们认为“赛勒姆号”是故意沉没的,如果这一判断属实的话,那将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桩海事诈骗案!为此,劳埃德保险社的保险和海洋事故调查专家们展开了周密的调查和分析。
一段时间后,调查毫无进展。“赛勒姆号”故意沉没的证据并不充足。
正当专家们一筹莫展之际,海运业内又爆出新闻!希尔国际贸易公司又对“赛勒姆号”的船主弗雷德里克·沙丹提出起诉,控告他在南非命令该船秘密卸下17万吨原油,从中牟利。
在此事发生之前,南非就已被列入阿拉伯石油生产组织的禁运名海沟单。南非本国不产石油,对石油的需求完全依赖进口。由于阿拉伯石油生产组织的禁运,南非对石油的需求十分迫切。为此,南非比勒陀利亚政府不止一次对外宣称:南非将不惜一切代价,收取任何方式、任何地区的石油。这就是说,与南非政府进行任何形式的石油交易都将从中获得暴利。巨额的利润使许多人怦然心动,铤而走险。在这样的背景下,“赛勒姆号”的行为也就不足为奇了。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赛勒姆号”事件搅得西方海运业沸沸扬扬,甚至惊动了英国伦敦苏格兰场,他们受人委托对此事展开了详细而周密的调查。一切疑点都集中在了“赛勒姆号”船主沙丹身上。
什么是苏格兰场
警察厅的代称。伦敦警察厅伦敦警方中文官网的名称则为伦敦都市警部)负责地区包括整个大伦敦地区(伦敦市除外)的治安及维持交通。苏格兰场位于伦敦的威斯敏斯特市,离上议院约200码,是英国首都大伦敦地区的警察机关,1829年在内政大臣罗伯特·皮尔主导之下成立。该机构也负担着重大的国家任务,像是配合指挥反恐事务、保卫皇室成员及英国政府高官等。
沙丹,36岁,美籍黎巴嫩人,自称石油掮客和保险代理人,居住国开设了一家由他独自经营的牛津万美元买下了一艘具有10年舰龄的瑞典超级油轮,并将它更名为“赛勒姆号”,一名自称伯特·斯坦因的40多岁男子应征成为“赛勒姆号”的船长。在召集了一些船员后,“赛勒姆号”开始了第一次航行。他们首先在科威特装载了14.4万吨原油,随后驶往意大利的热那亚,将原油卖给了意大利一家独立石油公司——庞杜依尔公司。成功完成这次航行后,希腊人迪米特里奥斯·乔古利斯接替了斯坦因的职务,成为“赛勒姆号”新的船长,在他的指挥下,“赛勒姆号”再一次从科威特运送原油。途经南非后,“赛勒姆”在塞内加尔近海失事。针对这些情况,苏格兰场决定双管齐下,一面对沙丹进行严密的监视,一面对乔古利斯及与此事有关的人员分别进行调查。经过不懈的努力,调查终于有了初步的结果。据推测,事情的经过大体是这样的:
12月17日,“赛勒姆号”在南非最大的港口德班下锚。之后,他们秘密卸下原油,在油舱中注满海水,并将船体上的船名涂改了三个字母,使其变为“利马号”。次年1月2日,他们秘密起航,离开了德班。为了掩盖这一秘密交易,几天后的1月17日,“赛勒姆号”在塞内加尔内海故意沉没,制造了失事的假象。这样,他们既能在倒卖石油的交易中大捞一笔,又可以获得巨额保险金的赔偿,真是一箭双雕。
不少人相信,事实的真相就是如此。英国“海神戟号”船员对此提供了重要的证据。当“赛勒姆号”沉没时,他们亲眼目睹这艘装载了十几万吨原油的巨轮溢出的原油极少,这在当时就引起了他们当中不少人的怀疑。不久以后,“赛勒姆号”的一个突尼斯船员提供了更为有力的证据。他向塞内加尔官方证实了“赛勒姆号”在德班的停留时间以及沉船时的大致情况,这和人们的预料大体相同。在沉船的那一刻,他肯定船内的原油的确很少。但在关键问题上,即石油是否被更换为海水,由于他不知内情,所以不敢肯定。由于在这一问题上没有确切的证据,调查陷入了僵局。
至于其他方面的调查,进展也不顺利。对于沙丹,长时间的监视一无所获;对于乔古利斯,虽然事实证明他的船长执照是伪造的,他根本不具备船长资格,并且他还与以往的一件沉船案有关,但在此次沉船问题上,由于乔古利斯声称,他的航海日志与油轮一起沉没了,当局对他无可奈何。经过长时间的调查,结果仍然是“证据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