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监测:AMI患者入住CCU持续心电监护。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血压、呼吸等的变化,有血流动力学改变者可进行漂浮导管做肺毛细血管楔嵌压和静脉压监测。护士应能准确的识别各种心律失常。持续的心电监护可以及时发现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纤颤等各种心律失常,一旦发现立即报告医生给予处理。注意患者有无深大呼吸、烦躁不安等酸中毒现象。如有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烦躁不安、咳粉红色泡沫痰等急性左心衰的临床症状,应立即通知医生并采取抢救措施,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
心理护理:AMI患者常伴有复杂的负性情绪体验,而焦虑是出现最早而且最严重的心理反应之一。大约有90%的PTCA术前患者会出现如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等心理反应。而大量的研究证实这些负性心理反应会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对AMI患者展开积极的心理护理有重要意义。分析患者产生这些心理反应的原因,根据患者的原因制订相应的护理计划。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做好患者的身体、心理、社会、心灵的舒适护理。提高患者的住院满意度,减少患者的负性心理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4)小结。心肌梗死起病急、发展迅速、死亡率高,而高血糖与患者的不良预后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ami急性期血糖浓度升高提示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但目前二者的关系还存在很大的盲区,特别是一些关键的问题尚需大规模的前瞻性临床试验来解决。针对ami患者合并高血糖我们要予以及时的治疗处理和优质的护理,防止对心肌的损害,降低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三、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护理
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已成为治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和减少PTCA后再狭窄的有效方法。此方法应用于临床的人数正在迅猛增长。但由于该项技术为创伤性治疗,如处理不当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可导致死亡。
急性血管闭塞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多发生在术中或术后短时间内。有60%~80%的患者发生在导管室内,18%的患者发生在术后30分钟至6小时,24%的患者发生在术后24小时内。PTCA后患者应进行心电监护,严密观察血压、心律以及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表现,发现异常变化应及时记录心电图,同时给予止痛、镇静治疗。严重心律失常多发生在术中,主要因导管在冠状动脉腔内刺激或扩张时心肌缺血所致。PTCA术后发生的心律失常,主要是在拔除动脉鞘管时,迷走神经反射性引起心动过缓。因此,应密切观察心电监护示波上的心律、心率、PR间期,注意P波与R波的形态及其关系。拔除动脉鞘管前,询问患者有无头晕、心悸等不适,做好解释工作,并使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避免因疼痛或紧张诱发严重心律失常。
低血压的预防与护理:冠状动脉支架术前4小时禁食禁水,术中失血,造影剂的高渗性利尿,补液又不够,术后易发生低血压。术前禁食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造成血容量不足及低血糖反应。尤其老年患者、糖尿病患者更要掌握术前禁食时间。对于手术危险性极大或极有可能发生误吸的患者可适当延长禁饮水的时间,但也要采用静脉补液的方法来弥补禁食引起的血容量不足的问题。术后3小时血压明显降低,主要为造影剂的影响。由于造影剂的高渗性作用使血容量增加,从而扩张肾小球动脉而增加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使尿量增加导致脱水。术后一般都通过大量饮水,促进造影剂的尽快排出,但正常体液量的维持不能单纯依靠饮水,适当的输液是必需的。24小时总量应根据患者心功能状况与术中造影剂用量而定,一般造影剂200~300ml,输液1500~2000ml,而且血容量不足常在术后4小时之内,因此,建议在术后4小时内输液量达到24小时输液总量的1/3。
拔管护理:拔管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说明拔管的方法,拔管时护士陪伴身边,分散精力,解除思想顾虑与恐惧心理,特别是对女性患者,更应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取得理解与配合。保留静脉通路,备好升压、解痉、扩血管及抗心律失常等急救药品,保证急救器材到位。拔管前补充血容量,调整心率,必要时应用2%普鲁卡因局部镇痛。拔管时采用分段减压方法压迫止血;按压伤口力度以能触摸到足背动脉波动为准;两侧股动脉有伤口时,严禁同时拔管按压。拔管后30分钟内,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及心电图的变化,患者的面色及表情,询问患者有无头晕及恶心的感觉,以减少或避免拔管综合征的发生。
出血和血肿的观察与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伤口敷料、足背动脉搏动至术后24小时。24小时后去除敷料判断有无血肿及大小。按Christens改良法判断出血,包扎敷料上无可见血性渗出物为正常。局部未触及血肿或血肿直径<;5cm判为出血无明显意义;包扎敷料上的血量较多,估计血液丢失超过100ml,必要时需手法加压、沙袋压迫或再次加压包扎以及血肿压迫影响足背动脉搏动,则有重要意义。当发现或怀疑穿刺部位有血肿形成时,需仔细触摸伤口周围有无细震颤,听诊有无收缩期血管杂音,若有即是假性动脉瘤形成,证明出血仍在进行,应立即用手指压迫止血,直到杂音消失为止。判断为进行性发展的渗血及血肿则应提前拔管,挤压血肿,使之消散,然后挤压包扎。而非活动出血者先用注射器抽吸血肿处的淤血,然后施以冷敷40~60分钟。对已拔管者,要拆除弹性绷带,重新徒手加压止血,并进行适当的药物调整。卧床期间应避免一些使腹压增加的行为,如咳嗽、大小便时需用手紧压伤口,以免增加穿刺口压力,导致出血的发生。使用抗凝剂的患者要特别注意了解有无高血压病,注意活动不可过量,72小时仍需观察穿刺口。根据药理学原理,肝素抗凝作用迅速,用药数分钟后,血液凝固时间、凝血酶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均延长,一般持续3~5小时,所以术后6小时患者的凝血系统已恢复正常。且沙袋取下后仍有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起到一定的压迫止血和预防出血的作用。研究表明,在拔管后6小时即让患者床上活动,并未增加伤口的出血或血肿的发生率。欧美国家PTCA支架术后患者也只需卧床并制动术侧肢体6小时即可进行床上活动。早期活动,可以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减轻因卧床带来的不便和痛苦,还能有效地防止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随着医学护理不断进步,临床实践经验不断积累,PTCA支架术后常见并发症日趋减少。
健康教育:心血管疾病的发作多与缺乏疾病相关知识有关,因此健康教育在心血管疾病的护理中更为重要。而且,心血管疾病多属慢性病,其发病危险因素具有遗传性、社会性,患者健康教育也应从院内延伸到院外,深入到患者及其家属以及全社会的生活中。院内宣教,教育形式通常有:护士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防等知识;编制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宣教册供患者及家属取阅;把成功病例介绍给患者,让他们交流预防保健心得,互相鼓励;定期请专家解答患者疑问;定期举办知识讲座,观看教育录像。教育内容包括:疾病知识宣教、饮食指导、药物指导以及运动休息注意事项。
社区“生命网”近年来,人们已充分意识到冠心病治疗中存在的明显治疗空隙,为此,许多医院建立了“冠心病二级预防网”,即生命网(Heart Care Network)。生命网为冠心病及高危患者提供一套系统治疗、随访及心脏健康教育,同时发放宣传资料,定期组织讲座。结果表明,随访患者疾病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2/3以上可达到治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