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①。
河广传闻一苇过②,胡危命在破竹中③。
只残邺城不日得④,独任朔方无限功⑤。
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喂肉葡萄宫⑥。
已喜皇威清海岱⑦,常思仙仗过崆峒⑧。
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⑨。
成王功大心转小⑩,郭相谋深古来少。
司徒清鉴悬明镜,尚书气与秋天杳。
二三豪俊为时出,整顿乾坤济时了。
东走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
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
鹤驾通宵凤辇备,鸡鸣问寝龙楼晓。
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
汝等岂知蒙帝力?时来不得夸身强。
关中既留萧丞相,幕下复用张子房。
张公一生江海客,身长九尺须眉苍。
征起适遇风云会,扶颠始知筹策良。
青袍白马更何有?后汉今周喜再昌。
寸地尺天皆入贡,奇祥异瑞争来送。
不知何国致白环,复道诸山得银瓮。
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河清颂。
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
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
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
【注释】
①中兴诸将:指成王李俶、郭子仪、李光弼等。山东:古称华山或崤山以东地区为山东;一说太行山以东为山东。肃宗至德二年(757)十月,洛阳收复后,安庆绪出走河北,退守邺郡,惟据有七郡六十余城。十一月,张镐帅五节度兵攻下河南、河东诸郡县。乾元元年(758)九月,肃宗命郭子仪等几节度使合兵讨安庆绪于相州。十月,郭子仪自杏园(今河南卫辉东南)渡黄河,破安太清,斩首四千级,遣使告捷,随即克复卫州(今河南卫辉),前后斩首三万级,捕虏千人。十一月,崔光远克复魏州(今河北大名)。其余各处皆有捷报,昼夜接连不断,故下句说“捷书夜报清昼同”。杜甫乾元元年冬《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所云“山东之诸将云合,淇上之捷书日至”,正指此。②“河广”句:喻官军渡河之易、之快。《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此用其意。河:指黄河。苇:草名,此喻小船。此指郭子仪率军渡河破卫州。③“胡危”句:是形容九节度从渡河到合围相州的胜利形势,谓在官军势如破竹的进攻之下,安史叛军的灭亡已在眼前。《晋书·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无复着手处也。”至德二年十一月,肃宗下制曰:“力战平凶,势若摧枯,易同破竹。”杜预为杜甫十三世祖,肃宗为当朝皇帝,诗用“破竹”二字,当是有意为之。④只残:只剩下。邺城:即相州。当时安庆绪困守邺城,岌岌可危。不日得:很快便可克复。《资治通鉴》于肃宗乾元二年二月载:“郭子仪等九节度使围邺城……自冬涉春,安庆绪坚守以待史思明。食尽,一鼠直钱四千,淘墙及马矢以食马。人皆以为克在朝夕。”正是说的这种情况。⑤独任:专任。朔方:指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当时肃宗命九节度使合攻安庆绪,惟恐郭子仪功高震主,故不立元帅,而以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使,监督众军。致使王师虽众,军无统帅,进退无所承禀,贻误战机。这是造成后来九节度使兵溃邺城的根本原因。杜甫可谓有先见之明,故以诗谏言肃宗独任郭子仪,以成全功。⑥“京师”二句:写协助唐王朝平叛的回纥军在长安、洛阳一带驻扎。汗血马:见前《高都护骢马行》注。两京收复后,回纥王子叶护回国,曾留兵屯驻沙苑。乾元元年(758)八月,回纥又派骁骑三千助讨安庆绪,是以京师多回纥良马。葡萄宫:为西汉长安上林苑内离宫。哀帝元寿二年(前1年),匈奴乌珠留单于来朝,居葡萄宫。此指至德二年十月,肃宗在大明宫宣政殿亲宴回纥叶护事。喂肉:以肉饲虎。以喻回纥强暴为患。杜甫在《留花门》诗中对“饱肉气勇决”的回纥军队杀掠、害稼等事曾表示过深切的忧虑。⑦海岱:东海及泰山,指今山东省一带。清海岱:谓今山东省一带叛贼业已肃清。乾元元年二月,安庆绪伪署北海(今山东青州)节度使能元皓以其地请降。⑧仙仗:皇帝仪仗。崆峒:山名,在今甘肃境内。肃宗在灵武、凤翔时,往来常经过崆峒山。此句意谓时常回想当初肃宗即位灵武时之艰难,亦安不忘危之意。⑨三年:自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到写诗时的乾元二年(759)春,战争进行了三年多一点。关山月:汉乐府横吹曲名,多述戍边士兵伤别怀乡之思。万国:犹万方,处处。草木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意。二句是说三年来人民和士兵饱受战乱之苦。⑩成王:即太子李豫。初名俶,封广平郡王,至德二年十二月,进封楚王,乾元元年三月徙封成王,四月立为皇太子,更名豫,即后来的代宗。功大:在收复两京中,李俶任天下兵马元帅,《旧唐书·肃宗纪》载:至德二年冬十月,“广平王统郭子仪等进攻,与贼战于陕西之新店,贼众大败,斩首十万级,横尸三十里……壬戍(十九日),广平王入东京(洛阳),陈兵天津桥南,士庶欢呼路侧。”心转小:反而小心谨慎。北齐刘昼《刘子新论·诫盈》云:“楚庄王功立而心惧,晋文公战胜而色忧,非憎荣而恶胜,乃功大而心小,居安而念危也。”此用其意。郭相:即郭子仪。子仪至德元载八月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乾元元年八月又为中书令,故云。肃宗于乾元元年三月三日下《郭子仪东京畿山东河南诸道元帅制》称赞子仪“识度弘远,谋略冲深……故能扫清强寇,收复二京,建兹大勋,成我王业……以今观古,未足多之。”此句正袭用制文语意。司徒:指李光弼。至德二年四月,光弼以功加检校司徒。清鉴:清明之鉴识能力。光弼曾逆料史思明诈降,“终当叛乱”,故杜甫有此誉。尚书:指王思礼。时为兵部尚书。思礼从广平王李俶收复两京,屡立战功。气与秋天杳:气度和秋天一样的开朗高远。二三豪俊:指上面提到的郭子仪、李光弼、王思礼等中兴诸将。为时出:应运而生,乘时奋起,犹言时势造英雄。整顿乾坤:再造国家。《旧唐书·郭子仪传》载:至德二年十月,郭子仪收复东都洛阳。是时,河东、河西、河南贼所盗郡邑皆平。寻入朝,肃宗亲劳之曰:“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济时:救济时危。了:完成。二句称誉郭子仪等人乘时奋起,完成中兴大业。鲈鱼:用晋张翰事。《世说新语》载,张翰,吴人,远宦洛阳。因见秋风起而思吴中莼羹、鲈鱼脍,乃叹曰:“丈夫贵适志,焉能羁宦千里,以要名爵乎?”于是辞官命驾而返。此句反用其意,谓离乡之人民,皆得返乡安居,不须久忆鲈鱼脍也。安巢鸟:《古诗十九首》:“越鸟巢南枝。”又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此句意谓欲南归者皆得南归,而无“何枝可依”之怨也。青春:绿意盎然之春天。冠冕:指百官。紫禁:皇宫。耐:相称、相配。烟花:春天艳丽之景色。二句意谓百官上朝,皇宫之新气象适与绿意盎然之明媚春光相辉映。“鹤驾”二句:是说肃宗父子每天按时去向太上皇(玄宗)问安,明修父子之礼。传说周灵王太子晋乘白鹤仙去,故后世称太子之座车为鹤驾。此指太子李豫车驾。凤辇:皇帝车驾。此指肃宗车驾。鸡鸣:五更时分。问寝:问候起居。龙楼:皇帝住处,此指玄宗所居兴庆宫。至德二年十一月,肃宗在丹凤楼所下制书曰:“今复宗庙于函洛,迎上皇于巴蜀;导銮舆而反正,朝寝门而问安;寰宇载宁,朕愿毕矣。”二句即化用制书之语。“攀龙”二句:指攀附肃宗和张淑妃的宦官李辅国、鱼朝恩之流,他们借当初于灵武拥戴肃宗之功,回京后封官进爵,气焰嚣张,势倾朝野。《汉书·叙传》云:“攀龙附凤,并乘天衢。”又云:“云起龙骧,化为侯王。”此借讽肃宗封赏太滥。“汝等”二句:痛斥攀龙附凤者并非真有本事,只不过一时侥幸得到皇帝的偏爱罢了。汝等:即指上述李辅国之流。蒙帝力:受到皇帝的偏爱。时来:逢时走运。萧丞相:汉相萧何,这里借指房琯。刘邦为汉王时,以萧何为丞相,刘邦东征,留其镇抚关中,建立大功。房琯为玄宗奔蜀时任命的宰相,又奉册灵武,留相肃宗,“素有重名”,故以萧何作比。时虽罢相,出为邠州刺史,但邠州仍属关内道,地在关中,故曰“关中既留”。张子房:汉朝张良,字子房,刘邦的重要谋臣。此借指张镐。镐随玄宗幸蜀,后肃宗擢为谏议大夫,寻代房琯为相,深谋远虑,故有此比。时镐罢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仍居幕府,故曰“幕下复用”。这时房琯、张镐二人皆已罢相,杜甫对他们特加推重,是希望肃宗再次加以重用。“张公”二句:谓张镐半生未入仕,有如浪迹江海之客,身材魁梧,相貌不凡。须眉苍:形容其貌古神异。《新唐书·张镐传》谓其“仪状瑰伟,有大志”,“游京师,未知名,率嗜酒鼓琴自娱。人或邀之,杖策往,醉即返,不及世务”。征起:指天宝十四年(755),张镐自布衣召拜左拾遗。风云会:风云际会。《易·乾·文言》:“云从龙,风从虎。”指在动乱时期贤臣明主的遇合。扶颠:扶持国家之颠危。筹策:出谋划策。玄宗幸蜀,镐自山谷徒步扈从;肃宗即位,镐至凤翔,奏议多有弘益;睢阳危急,杖杀不肯援救张巡的闾丘晓;洞察史思明之伪降;预见许叔冀临难必变;两京收复,皆在张镐拜相之时。扶颠持危,卓有功绩,故曰“筹策良”。杨伦曰:“镐之才胜于琯,乃公所尤注意以赞中兴者,故申说独详。”(《杜诗镜铨》卷五)“青袍”句:谓叛乱即将平灭。南朝梁侯景作乱,乘白马,衣青袍,欲以应“青丝白马寿阳来”之童谣谶语。此以侯景比安、史叛军首领。何有:言不难平定。“后汉”句:以历史上周宣王、东汉光武帝中兴之事比拟肃宗复兴唐室。“寸地”二句:谓天下各地竞献奇祥异瑞。寸地尺天:犹言普天之下。白环:古传虞舜时,西王母来朝,献白环、玉玦。银瓮:古传神灵滋液有银瓮,不汲自满。白环、银瓮都是指上文所云之祥瑞。不知、复道:是说献者之多。“隐士”句:是说隐士应出为世用,不应再避世了。紫芝曲:西汉初年隐士商山四皓所作之歌。“词人”句:是说文人们开始歌颂太平。河清颂:南朝宋文帝时,黄河水清,时人以为天下太平之吉兆,鲍照作《河清颂》。这里指歌颂太平的文章。“田家”二句:写春耕时干旱,农民切盼雨水。望望:同“惘惘”。《释名》:“望,惘也。”布谷:即布谷鸟,鸣声如布谷(散布谷种,播种),为催耕之鸟。淇上:淇水之滨,指邺城一带。淇水即今河南淇河,原为黄河支流,南流至今卫辉市东北淇门镇入河。健儿:指围攻邺城之士兵。归莫懒:莫懒于早归也。思妇:出征士兵的妻子。“安得”二句:谓哪里去求得壮士力挽天河之水而净洗甲兵永不再用,使天下永无征战而长享太平呢!表达了广大人民渴求太平的强烈愿望,故为人千古传诵。洗甲兵:语本《说苑·权谋》,武王伐纣,遇大风雨,散宜生曰:“此其妖欤?”武王曰:“非也!天洒(一作“洗”)兵也。”
【评析】
诗题一作“洗兵行”,题下原注:“收京后作。”此诗作年约有二说:一说作于乾元二年(759)春九节度兵溃相州(即邺郡,今河南安阳)以前;一说作于乾元元年三月至五月。当以前说为近,时杜甫在洛阳。左思《魏都赋》云:“洗兵海岛,刷马江州。”诗题本此。全诗以喜胜利、颂中兴、望太平为大旨,而喜中含忧,颂中寓讽,意味深长,但义正词严,情深气壮,最见诗人深稳超拔的政治气度。全诗共分四段,每段一韵,每韵十二句,且平仄相间,笔力矫健,词气苍老,洵称杰作。王安石选杜诗,即以此为压卷之作。第一段写官军围邺,胜利在望之局势,望肃宗安不忘危,勿忘三年来君臣播迁、军民苦战之艰难。第二段盛赞郭子仪、李光弼等中兴名将整顿乾坤之功,喜收京后初见中兴气象。第三段讽朝廷滥封爵赏,望肃宗重新起用房琯、张镐等人,完成中兴大业。第四段喜胜利在望,祥瑞纷呈,祈盼乱定民康,天下太平。故以“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作结,以照应题目。鲁一同曰:“杜七古中第一篇。他篇尚可摹拟,此则高词伟义,峻拔天表,后人更无从望其项背。”(《鲁通甫读书记》)张戒曰:“观此诗闻捷报之作,其喜气乃可掬,真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岁寒堂诗话》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