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要树立新理念,把工业园区建成新型工业化的载体。应着眼于经济的跨区域整合和规模化发展,推动园区发展模式、开发机制和管理与服务制度的创新,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对生产力进行科学合理布局,促进产业链相关的企业向园区集聚,引导产业集群和集约化发展。推动各类园区和产业的合理组合,着力打造若干个大型的生态工业园区,形成若干个具有较大规模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在加快江西工业化进程、实现江西进位赶超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工业园区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的作用
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等各种不利形势影响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仍呈现出进位赶超、跨越发展的喜人态势,而94个工业园区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南昌,招商引资捷报频传,南昌高新区光伏、LED、航空等产业快速推进,园区可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30亿元,继续展示江西省龙头园区的风采。
在新余,项目建设红红火火,一批亿元项目落户新余经济开发区,园区各项经济指标全部进入江西省开发区先进序列。
在抚州,金巢经济开发区以项目带动为抓手,全力推进招商引资,2009年共引进八十多个项目,引进项目数量居历年之最。2009年,园区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在2008年的基础上实现翻番。
在景德镇,景德镇高新区加大择商选资力度,加大项目跟踪服务力度。2009年,该区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0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4亿元,成为拉动园区经济的增长极。
在鹰潭,产业集聚凸显“磁石”效应,贵溪工业园区已成为江西省重要的铜产业基地,吸引了七十多家铜加工企业,形成铜线、铜杆、铜带、铜箔等十多个铜系列产品,开始形成以铜加工为主要特色产业集群……
工业园区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到2009年底,江西省94个工业园区已有入驻企业11900家,完成主营业务收入6687.3亿元,同比增长19.4%;完成工业增加值2102.7亿元,增长21.6%,占江西工业GDP的66.3%,比上年提高7.3 个百分点;对江西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75.8%,拉动江西工业增长14个百分点。上缴税金279.7亿元,增长15.2%,占江西税收总额的33.8%。新建长堎工业园、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湖口金砂湾工业园、高安工业园、抚州金巢经济开发区、赣县经济开发区、乐平工业园等7个园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江西过百亿园区达到20个。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81.9亿元,比上年增长42.3%,单位面积投资强度比上年底增加3万元/亩,有68个园区基础设施投入超过1亿元。通过工业园区的快速发展,江西经济发展不断提速,“十一五”期间江西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速达到11.6%,“十二五”前四年达到12.8%。
工业园区已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的重要平台。随着对大投资、大项目引资力度的加强,江西工业园区产业配套能力的增强,产业的带动性作用和产业聚集效应日益显现。2009年,江西园区有50个特色产业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超过30%,高安的陶瓷、武宁的节能灯等15个特色产业超过60%。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的特色产业有20个,其中,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新材料、新余经济开发区的新能源、鹰潭工业园区的铜加工、萍乡经济开发区的金属材料、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机电、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等6个特色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紧紧围绕提高家电产业配套能力,编织完整的产业链,形成了家电产业集群。江西星火工业园依托全国最大的有机硅生产厂家蓝星星火化工厂,吸引广东、浙江、江苏众多企业入驻,形成有机硅产业链,将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有机硅生产基地。南昌小蓝医药工业园,成了医药企业的聚集地,汇集了十多家大型医药企业,同时在园区集聚效应影响下,通过招商引资和资产重组,带动了江西省130多家大小制药企业完成了GMP改造,增强了江西医药企业的竞争力。贵溪市工业园引进七十多家铜加工企业,形成铜线、铜杆、铜带、铜箔等十多个铜系列产品,以铜加工为主要特色产业集群开始形成。
工业园区已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要载体。江西工业园区招商引资规模和质量明显提升,极大地推动了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步伐。2009年,56个园区出口创汇保持正增长,其中奉新工业园、吉水工业园等8个园区实现翻番。据统计,江西园区实现出口交货值664.9亿元,增长13.7%,比全省外贸出口平均增幅高出18.4个百分点。昌东、贵溪等36个园区企业利润保持50%以上的速度增长,全省园区实现利润总额347.9亿元,增长34.9%。据初步统计,2009年新开工、投产亿元以上重大项目648个,总投资2865亿元,单个项目平均投资4.42亿元,比上年提高2000万元。127个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投资达1460.6亿元,占江西园区重大项目总投资的50.9%。
工业园区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加速器。工业园区极大地夯实和拓展了城镇产业基地,为农民转化为市民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使其进得来、稳得住、富得起,工业园区已成为城镇化与工业化良性互动的有效结合点。截至2007年底,江西工业园区实际开发面积达317平方千米,相当于2000年江西省21个城市建成区面积的58.4%。在工业园区的强力推动下,江西城镇化率从2000年27.7%提高到2007年39.8%,年均提高1.73个百分点,比全国高0.5个百分点左右。
工业园区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增加就业岗位的主渠道。园区大量企业的进驻和投产,为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使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成为可能。截至2007年底,江西工业园区工业企业人员达126.38万人,相当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的1.1倍,其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78.1万人,占园区从业人员的61.4%;2007年园区从业人员净增20.1万人,占江西城镇净增就业人员的76%。
2.构建八大生态工业园区
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它充分依托省会城市和高等院校密集的优势,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发展电子信息、应用软件、生物医药、资源深加工、机电一体化等五大产业,构筑资本融资、自主创新、人才支撑、社会保障等四大体系,注重实现产业化水平和产业特色的新突破。实现产业规模和产业优势的新突破,建成江西的科技成果转化和辐射基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成为江西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和辐射中心。到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超300亿元。
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围绕以奥克斯为龙头的现代家电,以奔驰中客、江铃为龙头的汽车产业,以中国普天、L-COS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等三大支柱产业,打造现代制造基地。到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超300亿元。
九江经济开发区——以出口加工区、综合工业组团、汽车组团为主平台,以现有产业为基地,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吸引更多的关联项目入园建设,利用产业的聚集优势和链变效应,走规模经济的发展道路。以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为动力,改造和优化传统产业。通过引进与吸收并举、建设与改造同步,全面拉动产业规模扩张,迅速提升产业质量,把开发区建成承接国际、国内制造业与资本转移的重要载体、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器。到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超300亿元。
江西星火工业园——以有机硅单体及其下游产品的生产、研发为主导产业,以提高我国有机硅技术水平和整体竞争力为目标,加强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建成全国重要的有机硅产业基地。同时,发展生物制药、食品加工、纺织服装产业。到2010年,力争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
景德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按照一区多园模式规划建设综合工业园、陶瓷工业园、昌河汽车配件工业园等园区。发挥现有的比较优势与后发优势不断优化产业内部配套体系,提升综合竞争力,形成医药化工、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新型陶瓷四大产业为支撑的工业体系。到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
新余经济开发区——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战略方针,吸纳国内外智力资源的聚集,催生和发育高新技术产业,完善本地民营中小企业研发孵化区,建成新余市的创业和创新基地;完善区内各产业群体的集中组团式布局,形成以新能源、电子信息产业、钢材深加工产业、机电五金加工产业、健康生物工程产业、地毯产业等为主导的新兴产业群。到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
江西鹰潭工业园区——依托“铜都”和中国眼镜之乡的优势,重点发展铜加工产业,扶持发展服饰产业,大力发展光学眼镜产业。以产业集群化为主要发展方向,壮大优势企业和骨干企业,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聚集,实现产业升级,做大工业经济总量,提升园区工业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到2010年力争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
抚州金巢经济开发区——开发区目前已经形成了四大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群:一是以五矿多尼尔房车、江铃底盘、华夏电源为龙头的机电制造产业;二是以珍视明药业、博雅生物为骨干的医药产业;三是以燕京惠泉啤酒、光阳谷物为支撑的食品加工产业;四是以明恒纺织、环球纺织、华艺服装为骨干的纺织服装产业。2009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百亿大关,改写抚州市没有百亿园区的历史。
链接:星火筑“硅园”
2009年8月9日,伴随着总投资80亿元的中国化工集团蓝星星火有机硅扩改一体化项目开工建设,江西吹响了有机硅产业新一轮大发展的号角。该项目建成后,星火工业园将以年产70万吨有机硅单体的生产规模,成为全球最大的有机硅生产基地。
星火有机硅生态工业园用科学方法将上游企业的下脚料变成下游企业的原材料,使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结成了紧密的共生关系,实现了互惠双赢。通过这种副产品、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形成了一套具有自己特色的化工园区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园区从设计到生产都力求体现最大限度地利用物资和能源,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打破“资源—生产—消费—废弃物排放”旧的线形经济模式,积极探索“资源—生产—消费—再生资源”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江西星火有机硅厂是园区的龙头企业,有机硅单体生产能力将达70万吨/年,园区内卡博特蓝星化工(江西)有限公司是一家专“吃”一甲的企业,年处理一甲12000吨。该公司利用美国卡博特公司的先进技术,用一甲生产纳米级气相法二氧化硅,年销售收入3亿元。江西星火化工厂、江西嘉懿新材料有限公司则利用一甲生产交联剂,一甲用量分别达到600吨/年。这些企业的入园,既解决了江西星火有机硅厂副产物的出路问题,又实现了其他企业原材料的就近供给,达到了双赢。
江西虹润化工有限公司采用先进的歧化裂解工艺,将星火有机硅厂的高沸物裂解为含一甲、二甲和含氢单体的粗单体,年处理能力5000吨,变废为宝,年产值达700万元。由于共沸物的处理是运用醇解反应,其间会生成三甲基氯硅烷(三甲),而三甲是园内江西吉星公司生产硅氮烷的原材料,该公司年消耗三甲1000吨,生产硅氮烷500吨/年,年产值2000万元。
目前,该园区内有31家企业之间已形成了这种循环共生关系,初步形成了“星火工业生态链”。
3.打造六大先行区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江西工业园区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着力壮大经济总量,优化经济结构,培植新的财源,增加就业岗位。争取在5年内真正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发展的带动区、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城市发展的新区、对外开放的前沿区、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富民兴赣的创业区。
经济发展的带动区——发展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引进培育大量中小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园区的产业基础。同时,拉伸城镇框架,完善城镇功能,扩大城镇规模,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为江西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鼓励和支持工业园区在体制改革、科技创新、制度变革等方面先行先试,力争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取得突破,为工业园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为江西全面改革创新积累经验和做出示范。
城市发展的新区——充分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完善园区公共设施,建设基础设施一流、人居环境优良、社会治安良好、社会保障健全的城镇新区,使工业园区成为现代化城市的示范区和人居工程的样板区。
对外开放的前沿区——以机制体制对接为先导,大力推进产业对接,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江西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出口创汇的重要基地、开放型经济发展动力的主要源泉。
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工业区建设要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使工业园区成为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示范区。
富民兴赣的创业区——按照“成本低,回报快,效率高”的要求,不断完善工业园区的硬环境和软环境,使工业园区成为全民投资创业的福地,为创业者取得最大的创业成效搭建平台,催生投资“洼地效应”,推动全民创业,加快富民兴赣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