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724100000004

第4章 体恤爱民仁心仁德(4)

明永乐二年(1404)5月,浓墨般的乌云伴着滚滚的雷声遮盖了江南水乡,随着便是瓢泼大雨从天空倾泻下来,转眼之间,水天浑为一色,一切都被笼罩在大雨之中。

雨一天天不停地下着,乌云仿佛被定在了空中,尽情地发泄着自己的不满。躲在村舍中的人们骇然无措了,他们纷纷跑出家门,来到田间,望着一片汪洋,望着黑沉沉的天空,不由感到一阵恐惧——一场灾难来临了。

明朝嘉靖年间修的《吴江县志》中,把这场水灾记到了《灾异》类中:永乐二年5月大雨,田禾尽没。儿女辈呼父母索食。男妇壮者,相率以糠杂菱、荚、藻、荇食之。老幼入城行乞,实在没有活命办法的,只有投河自尽。

这场大水灾波及苏、松、嘉、湖、杭五府,这五府正是江南最富庶的产粮区。

6月,朝廷得到地方官府的灾情报告,明成祖立即决定对灾区开仓赈济。在下诏赈灾的同时,他考虑选派一名得力的官员前往灾区主持赈济之事,而他几乎毫不犹豫地选定了新任的太子少师姚广孝。

得到成祖的诏令,姚广孝立即动身,回到了阔别20余年的故乡。一个当年托钵的游僧,如今却是衣锦还乡的钦差大臣。但是,昨天他“威声赫赫,车徒甚盛”奉旨离京,今日看到的却是故乡水灾的惨景。望着那些垂死挣扎的灾民和到处可见的弃尸,他震惊了。这次回乡对姚广孝来说,绝不仅仅是荣耀,更重要的是一份责任。

从苏州到松江(今属上海),从杭州到嘉兴,姚广孝奔走于各府县之间。他要督促各地官府开仓发米,赈济灾民,帮助他们渡灾,还要同地方官员核计免税。对于如实报灾,认真赈济的地方官员,姚广孝给予表彰支持;对于以淹报稔,一味催办租赋的地方官员,姚广孝查实后均予责罚。

这位70高龄的老人,不顾大雨过后夏日的炎热蒸晒,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这场救灾工作之中。在姚广孝的主持下,各府县开仓放粮,并且免去了当地田赋60万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灾民们的负担。

救灾工作之暇,姚广孝喜欢穿上一袭旧袈裟,去访寻乡里故旧亲友,并把成祖赏赐的金帛分赠给他们。他那在贫困中度过一生的父母均已亡故,因为家贫没有墓地,连遗骨和坟墓都不曾留下,姚广孝想祭扫一下也已不可能,他只好请人制作了父母的灵位,放进了少年时出家为僧的妙智庵中。

姚广孝徒步走到故友王宾家中,两位老朋友见面,有说不完的话。王宾为此专门撰写了《赈灾记》,颂扬了姚广孝为民放粮的功德。

这位身居高位的功臣,在家乡父老面前,依然是往日的僧人,他下令将数以万石计的粮食分赈乡民,自己却经常只是吃些身边带的干粮。百姓忘不掉姚广孝的功德,尽管后来有人出于对他帮助明成祖夺位不满,造谣诬蔑他,但是苏州人民还是为他建造了祠堂,树碑立传,作为永久的纪念。

徐九思巧施救济

为民父母不可不知其味,为吾赤子不可令有菜色。

——(明)徐九思

徐九思,字子慎,江西贵溪人,为明朝孝宗、武宗、世宗、穆宗、神宗五代老臣。虽一生官职不高,但深受百姓爱戴。

明朝嘉靖年间,初任句容县知县的徐九思已经40岁了。在担任知县期间,因为他做了许多利民的好事,深受句容县百姓的拥护。

徐九思任知县时,深知百姓的苦衷,他懂得要想使百姓日子好过,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首先就是要减轻他们的负担。为了避免县吏们徇私舞弊,县里的大小事务,都由他亲自处理。他的举动自然引起了一些县吏的不满,但他身后有句容县众多百姓的支持,谁都拿他没有办法。或许正是这个原因,徐九思尽管为五朝元老,但是他从未被人重用过。

徐九思心系百姓,处处为民着想,同时他的为官理念也常常影响着手下的官员。在他的带领下,官吏们开始注重民生,体察百姓疾苦。

徐九思勤于政务,重视劳动生产。为了平衡税赋徭役,从调查情况,到落实任务,他都亲历亲为。他对那些单身的穷苦农民特别关心,对当地的那些地痞无赖们则毫不手软。一向节俭的徐九思节省日常办公费用,采石块铺路面,使来往行人得到方便。徐九思还根据县里旧有档案,把仍存在官府里的农民卖盐后的盐引钱还给了农民。

倘若遇上灾年,谷价大涨。巡抚拿出仓中积谷数百石,让县里“平价”卖出,而粮款要还于官府。

徐九思时常嘱咐手下的官员:“能够买得起粮食吃的,都是富豪人家,现在的贫民就是平价也买不起了。”

于是,把救济粮拿出一半,以高价卖出,剩下一半的粮食用来煮粥,分给饥民。距县城较远的山区的穷人,可到附近富人家取粮,县里替他们付款,这样一来使很多穷人在灾荒之年活下来。

徐九思的居室中挂着一幅《青菜图》,其旁书有“为民父母不可不知其味,为吾赤子不可令有菜色。”的字样,意在提醒自己,时刻把百姓疾苦挂在心中。

朝廷规定地方粮簿上有一笔注明可供地方官开支的例金。当时地方官员以招待过路官员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交手段,利用公款宴请、送礼。这笔例金,徐九思却分文不取,后来自行规定取消了这笔开销。

徐九思一心忙于政务,不畏惧权贵,凡事秉公办理,敢于直言。曾经因得罪府尹和中丞,被贬调离句容县。

“父老乡亲数千拥而入见中丞,称公贤”。后经吏部尚书干预,才得以留任。升迁调入京城后,仍以国家安危,百姓疾苦为重。后来徐九思遭人陷害罢官。回到家乡后,他兴办义学,布施赈济,招抚流民,兴修水利,依然不改利民的初衷。

徐九思,一位明朝官吏,对不良的官场习气,敢于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对抗。他从劳动生产中解决百姓的生存问题,使济困变成了解困,真正的让百姓自食其力,让他们懂得只有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才会有美好的未来。

李充嗣慎理饥民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孔子

李充嗣,字士修,内江人。明成化二十三年进士,弘治初授户部主事。正德九年,因“治行卓异”升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

当李充嗣来到河南任上的时候,由于河南又遇灾荒,上万灾民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面对众多的灾民,开封府官员准备把他们驱赶回去,使他们到本县去接受救济。而李充嗣认为这样做不妥,他说:“这些饥民已经饿到支撑不起来的程度,怎么能让他们爬回本县?过去有人说过,设粥来赈济饥民不是好办法,硬把他们驱赶走,让他们饿死于路上,我实在不忍心,也不能这样做。”

李充嗣的话很有道理,而且充满了人情味。但是,开封府的一些官员听了李充嗣的话,却直撇嘴,认为李充嗣不过是卖弄,有些人巴望着看他的笑话!

救灾如救火,饥饿的灾民吃不上饭,随时都有被饿死的危险。救济饥民,刻不容缓。李充嗣想到这里,立刻召集官员,很快做出了具体安排。

李充嗣命令在四个城门附近即刻设置几十口大锅,并挑选勤快能干的吏员负责,每天熬粥供给这些饥民吃。“就这个办法?”在一边瞧热闹的官员背地里嘀咕,以为李充嗣也不过是“耗子尾巴上长疮——能水不大”。风凉话刮到李充嗣的耳朵里,他只是付诸一笑,因为他很清楚像这样的话不听也罢。

可是,10天过去,一些喝了粥的年轻力壮人的体力逐渐得到了恢复,李充嗣心里有底了,以为应该实施他的第二步措施了。

李充嗣在舍粥官员中挑选表现好的,负责给先返乡的青壮年发放粮食。李充嗣知道,这时给老百姓发粮食,比发放金子还要重要,因此,必须选择最忠实可靠的人去做,才能确保万无一失,使真正的灾民得到足够返乡的粮食,以免在路上饿死。

给返乡的灾民发放口粮的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说风凉话的官员,又传出了新的说法,舍粥自然是善事,可是,舍到何年何月是个头呢?得到粮食的灾民是被打发回家了,可是,那些老弱病残的饥民,却一时不肯离去。那风凉话的源头,就在这里。李充嗣对于这些闲言碎语,并不觉得异样,因为他懂得,工作只有做彻底,才能使那些讲怪话的人彻底闭嘴。

李充嗣告诫负责舍粥的官员,切不可懈怠,要继续做好舍粥工作。又过了一个月多,那些老弱病残的灾民,也能自如走动了,李充嗣才把他们遣送回家。由于李充嗣采取了得力的救济措施,使数以万计的饥民获得了新生。

在突发事件到来的时候,李充嗣镇定自若,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从实际出发,从穷苦老百姓的利益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使救济饥民的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李充嗣的做法,对于今天的人们说来,仍有一定的启发与教益。

许季觉倡议救饥民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

许季觉,清代浙江海宁人。在海宁,至今流传着许季觉救饥民的感人故事。

清朝顺治年间,浙江海宁县连年遭灾,饥民流离载道,没有人给予救济。海宁县平民许季觉对此深感忧虑,他认为灾荒这么严重,官府应该救济灾民。

于是,许季觉给官府写信,用非常激烈的言辞恳求官府迅速采取措施。

但是,许季觉的信,如同石沉大海,杳无回音。怎么回事?县衙门也不大,只要衙门正门开着,站在当街上,一眼就能看到里头,对于救济灾民这么大的事情,怎么会没有任何反应呢?许季觉在心里嘀咕,没有想出答案。

许季觉打定了主意,要找县官当面理论。

那是一个阴云密布的下午,雷声隆隆,眼看就要下雨了,许季觉怕手中的信被雨水打湿,便把它揣在怀中,放在自己的心口上。他一路往县衙来,见衙门的正门开着,但里边却没有任何动静,给人死气沉沉的感觉。

见到这样的情形,许季觉心里想,就这样不肯主动为老百姓做主的衙门,早该寿终正寝了。他心里这样想,却赶紧把自己的嘴堵住,他知道自己有嘴对心的毛病,见了不平的事情,就要说。如今,不是泄愤而后快的时候,有多少快被饿死的饥民等着救济呢。想到这里,许季觉加快了脚步,直奔衙门而来。他走进门来,有人从门房里跑出来,把他叫住了,问他干什么,他见那人贼眉鼠眼,根本就不可能是好人,却是衙门看门的。许季觉对他说,我是本县平民,叫许季觉,是来送信的。

看门人听说他就是许季觉,脸上掠过一丝奸笑,对他说:“你的信,我们老爷已经收到了,我们老爷说了,他公事繁忙,还请多多见谅。”

听看门人这么说,许季觉火气顿时涌上心头,他问看门人:“你们老爷的公事,不就是刮地皮,勒索百姓,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吗?”

“你怎么说话呢?我们老爷真的没看错你,实话告诉你,我们老爷说了,他就是不爱听你说话,还写什么为民请命的信,老爷不为民做主,要老爷干什么?还用得着你来操心?我们老爷说了,他根本就不管救济的事儿。你赶快给我出去。”说着,就把许季觉推了出来,反手就把大门插上了。

这时,炸雷与闪电一起向大地袭来,大雨瓢泼似的下了起来。许季觉心想,像这样的衙门,老天爷怎么不摧毁它!

连县衙的门都进不去的许季觉,还能指望官府给老百姓救济吗?这时,许季觉猛然顿悟,这件事情,只有靠自己想办法解决了。一夜没合眼的许季觉终于打好了主意,从现在开始,他要做真正的“公事”了,他要当事实上的“县官”了。

许季觉的“公事”,是从调查摸底人手的。海宁县究竟有多少大姓人家,他们究竟有多少积蓄,他把这些情况一一调查清楚。然后,他按每一个大户的积蓄规定应出多少救济粮。他把这些情况写成一张大榜,上边开列大户姓名,以及应捐粮的数量,把它贴在县城里的大街上。

老百姓看了这张榜都很赞成,迫使榜上开列的大户按照要求捐出自己的存粮,这样共得到数万石救济粮。然后,他又对本县饥民情况进行了调查。哪一村遭了灾,灾民户主的年龄、容貌,该户人口数等情况都进行了登记。

接着,许季觉通知灾民,按规定日期去本县城隍庙领取救济粮。领粮时,他根据预先调查的情况,按顺序发放,每户灾民都得到了自己应得的救济。受过救济的农民都非常感激许季觉,一旦许季觉从他们那里经过,农民必定扶老携幼排列道旁,手里拿着长香向他拜谢。当地人都说:“许公救了我们的命啊!”每听到老百姓对自己的赞颂,许季觉总是觉得天是晴朗的,哪怕正是霹雷闪电的时候,他的心里,依旧十分坦然。

张吉安赈灾安民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孔子

地方官遇到灾荒之年,往往有两种态度:一种是积极救助灾民,主要以安抚为主;一种是回避,能躲多远就躲多远,为的是能够保住头上的那顶乌纱帽。

清朝的乾、嘉年间,“当时吏治积弊,有南漕北赈之说”。当时南方是供应漕粮的基地,而北方急需粮食赈济灾民。由于“南利在漕”,所以很多的南方官员都会找出理由或者是借口加以搪塞,有灾不救,置灾民于水火之中。但有一位知县却是例外,他就是力除民瘼的张吉安。

张吉安,字迪民,江苏吴县人。乾隆四十二年(1777)中举,乾隆六十年(1795)任大挑知县。张吉安上任以后,十分关心百姓疾苦,尤其注重民心向背。

嘉庆四年(1799),张吉安被任命为新城知县。新城是漕粮重要的输出地,但因为远离河道,新城离官仓的所在地省城又很远,导致百姓需要按时纳赋时很困难,张吉安便采取集中收粮的办法,彻底解决了百姓不能及时纳赋的问题。为此,百姓无不拍手叫好。

同类推荐
  • 13种智慧玩转职场

    13种智慧玩转职场

    本书向大家展示了职场上的成功的各种智慧。包括:适度忍让、巧妙批评、勇于自贬、大度宽容、谦虚谨慎、巧妙求人、巧妙说话、谨慎交际、聪明竞争等13个方面内容。
  •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心就是一个人的翅膀,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如果不能打破心中的内壁,即使给你一片广阔的大海,你也犹如置身于狭小的鱼缸,找不到开心快乐的感觉。心要大,更要保持平静,只有拥有平静的博大心胸,才能在冷静中发挥自然秉性,而成为真正的人。一个无所畏惧、随性而为、能量超常之人,才能拥有过人的成就。细细品读,回味人生冷暖,思索生命终极意义;闭上眼睛,远离喧嚣世界,找寻心中的那片海。
  • 人生高起点——成功源于思考

    人生高起点——成功源于思考

    正向人类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全新的时代。伴随着潜在利润的诱惑,新社会阶层的出现与旧社会阶层的逐步消亡,每一个国家、民族、企业和个人都必须适应时代的变迁和需要,调整自己,响应新时代的召唤。知识经济时代召唤新一代的潜在利润发现者和实现者,使社会在迈向更加丰裕的进程中拓展更为广阔的人类生存空间。
  • 理想名言(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理想名言(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这些名言警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
  • 爱有8种习惯

    爱有8种习惯

    本书为我们作出见证:当我们向丰盈之爱敞开心扉之时,我们的生命就会变得更美好,并将世界变成更公正而和平的地方。本书帮助我们回答并解决现代人面临的重要问题,诸如:为什么说我现在过的生活就是我应该过的生活?我怎样原谅那些伤害过我的人?我怎样和难以相处的人坦率交流?我怎样给他人提供最大的帮助?我怎样忘掉过去着眼未来?本书通过富于启发性的故事和宝贵建议,向我们展示出:通过培养慷慨、静默、求真、坦诚、游戏、宽恕、慈悲和社群等简单却意义深远的爱的习惯,我们就能创造完满而有意义的生活。
热门推荐
  • 一剑风魂

    一剑风魂

    之前叶尘是大陆第一强者,后来穿越到另一个世界,他会怎么样呢...
  • 清代经典小说之:金台全传(套装共5册)

    清代经典小说之:金台全传(套装共5册)

    《金台全传》叙述兰花院名妓貌多花、刘小妹、苏小妹是扬州一带有名的烟花女子,姿色最佳,多才多艺。一日,贝州小霸王金台同结拜兄弟张其、郑千在兰花院与三位名妓调笑取乐,与前来玩耍的无毛大虫——当朝一品太师澹台惠的公子澹台豹相冲突,一番厮杀,金台铁拳打死澹台豹,从此惹下大祸,流浪江湖。金台凭一身拳脚功夫,打遍天下七十二座擂台无敌手,声名远播,结交无数英雄好汉,约定八月中秋金山结拜,共扶真主。江湖上,千年狐仙圣姑姑、胡永儿母女同蛋和尚、张鸾等人妖言惑众,意欲利用金台等结拜英雄同朝庭分庭抗礼,夺取江山。胡永儿情迷金台好友王则,自称为帝,占据贝州城,招兵买马,并劫持金台母亲、姊姊,要胁威逼。金台几番被澹台惠派遣的官兵捉拿,幸被圣姑姑等法术相救,暂保得性命无虞。金銮殿上,金台勇斗南邦石猴、日本拳师,皇恩浩荡,官拜征讨平阳大元帅,进剿王则老巢。亲情、友情、忠孝、义举,金台左右为难。鬼谷仙师王禅老祖指点迷津,送与照妖轩辕宝镜,一众妖人手足无措,逃遁云外。伪帝王则兵败自刎,元帅封王衣锦团圆。
  • 查理九世之花开花落

    查理九世之花开花落

    ·本文正式改名为《花开花落》/《茶竹青辞》好吧,这大概只是一些黑历史了,近一年没更新,蛮惭愧的。希望这一年来文笔能提高一点。然后就是谢谢各位小可爱们,我停更了一年还默默的支持我,既然我回来了,就不会再走了。
  • 那年时光丢了盛夏

    那年时光丢了盛夏

    一心想成为文豪的单俊威在滨海学院,秉承着“女人是智慧的源泉”这一真理,结识了人文学院的风云人物萧雯。内心单纯的单俊威,高冷女神萧雯,为了爱情背叛兄弟的室友夏烨......在爱与被爱,在情谊与背叛中,将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体现的淋漓尽致。在这其中,迎来了盛夏的毕业季......一笑泯恩仇,但终究是错过了太多....
  • 偷瞄

    偷瞄

    我是一个男孩,一个和你一样的男孩;如果你说你是女孩,那我有过和你一样的女孩。我是一个很普通的男孩,普通到从小有很多梦想,或许是成功者总是说自己少有大志吧,所以我总是话很多,会编故事,会欺骗人心,会放弃所有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我也普通到没有梦想,是一个连梦想就是最大的梦想的男孩。我的孤独给了我热闹,而热闹就是双倍的孤独。我不知道什么是“围城”,但我知道你所得到的和你想要的总是千差万别。我也曾有过热爱,也曾有过青春;而我现在的希望就是安稳后的平静,希望你开心快乐。如果你也曾悲伤,孤独,不妨来听听我的故事,它不动听,但希望你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能想起来:不要哭泣,不要放弃,继续向前,请相信生活就是最好的自己。愿你和我一起偷瞄一下落日的余辉,在月下拾起行囊,在黎明前出发,一往无前,奋斗辉煌。
  • 龙界历险记2:镰刀龙的战斗

    龙界历险记2:镰刀龙的战斗

    《龙界历险记2:镰刀龙的战斗》是一套将恐龙元素和大热的悬疑、推理、科幻元素结合而打造全新的创意系列书。本系列小说一季三册,每一册都有一个完整的故事主线。《龙界历险记2:镰刀龙的战斗》是小说第壹季第二本,讲述小学生洛克与恐龙专家星星博士在一边调查三角龙断角失窃案件,一边寻找回原来世界的方法的过程中再次触及时空之门,变成镰刀龙,他们以镰刀龙王子和参谋的身份,以自己的恐龙知识,在经历了王位争夺之后使镰刀龙家族重新统一的故事。
  • 堕神归来

    堕神归来

    以一人战天下的堕神惨烈死去,临死前对诸神冷啸:我必归来!待我再次归来之时,便是尔等消逝之日。转世之后,他只是丧失神之记忆的少年之身,如何一步步登上天路,凌驾众神之上?当年世人笑他如蝼蚁,如今世界匍匐在他脚下,心甘情愿俯首称臣!
  • 身边的人都有系统

    身边的人都有系统

    “啥?国家开始发系统了!”“还可以双系统,是双卡双待吗?这不会是山寨系统吧?”全民系统时代,对于系统你一无所知...(ps:本书在努力描绘系统的前世今生,欢迎收藏!)
  • 将后天下

    将后天下

    惊才艳艳的冷兵器高手,数一数二的特工,为了查出父母真实的死因和叛徒同归于尽!本以为人生就此结束,谁知道老天开眼,给她重生的机会......可是?喂!剧本是不是拿错了???她堂堂一个特工组织的头脑人物,竟然变成了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奶娃娃!?
  • 末世团子的甜宠日常

    末世团子的甜宠日常

    我叫苏晓晓,我有个非常宠我的爹娘和大哥二哥,还有个武力值爆表的重生大姐。一群人宠着我,让我在末世里横行霸道。末世前我是丞相府最受宠的小小姐,末世后我是辰国基地最有权势的女子。可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变了,那末日前惨兮兮的五殿下,在末日后变成了隐藏大佬。然后他居然变成我的夫君! 本文无脑玛丽苏,满级女主光环1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