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变的图画
图画存在变化的可能,它可以因视线的距离远近而变化,比如将逐渐移近眼前,你就会感觉鸟儿好像落入了蛇口。
视线角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图形。有的构图调过头来看,老人变青年、笑脸变哭脸等。
有的画面具有双重的构图,比如耐人寻味的“杯与人像”这幅图案。
画面的重叠,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团扇的两面分别画上小鸟和空笼,当你转动扇子,两个画面重叠,鸟儿就飞进了空笼。
有趣的五点组画,不但变化多端,而且十分考人智慧,饶有趣味。
请观众在纸上任意画五个点,魔术师能根据这五个点,画出一只令人喜爱的小猴子或小熊猫等动物,要求是小动物的鼻尖和前后掌都必须分别在这五个点子上。你动一下脑筋,就可以画出多式多样的姿势来。
如果把图画在橡皮上,则有另一番趣味。在镜架上装一块橡皮,在橡皮上画一个滑稽人脸,而在它的反面,在画有嘴、鼻、眼等各部位上粘连胶布,并把这些胶布与自己五个手指相连。那么,这只在画面背后的手指活动,前面的滑稽人脸就会做出各种稀奇古怪的表情,生动逼真。
目前流行一种幻视绘画,运用连续图案的手法,绘制出各个可动的感觉的画面(、)。魔术师利用这一原理设计了种种变画片的魔术。
线条与画面的魔术
魔术师常用宽度相等的线条来遮掩画面的某一部分,使之造成变化,如下面一个节目。
演者拿出一个扁木盒,盒的正反都镂空成格子,盒的一头不封口,如果从这里插进去一幅画片,从正反面透过空格都能看到它。这时演者又拿过一个纸袋说:“一会儿这木盒中的画片,可以变到这个纸袋中去。”说着,把木盒装进纸袋,比画说明。接着,把木盒从纸袋中取出,观众仍然清楚地看到木盒空格间画片的存在。他把纸袋放在远远的地方,演者用手朝木盒上一抓,说“过去”,此时木盒中的画片突然不见了。放下木盒,走过去拿起纸袋,那画片却已飞到纸袋中去了。这个魔术的好处是干净利落,它是利用幻视造成的现象。
木盒的结构,它的两头边框及横格木条与空格的宽度是相同的,木盒的厚度可容纳两张画片的厚度,在木盒中还夹有一层梯格形内芯,上面画上同样的画面,这张梯格内芯比另一张完整画片稍宽一些,插在木盒中。往上提即在木盒中形成整张画幅的感觉,向下放则隐藏于各格木档所形成的线条之中。在木盒开口的两边,用一小点铁皮封塞,不使它脱落出来。
表演时先把画片插进木盒,在交代木盒的反面时,暗暗将内芯提起,再翻转给观众看正面,这时观众实际上看到的已是这个在内芯的画面了。接着拿起纸袋,说话间把木盒放入纸袋,暗中让这张画片落入纸袋。再从纸袋中拿出木盒时,盒中仅留下内芯了。一晃动木盒,盒中内芯往下滑落,由于速度快,观众眼睁睁地看到画片消失了。
不用画笔的图案画
许多自然现象,也会形成图案。比如向水里丟块石子,水中会出现美丽的涟漪。天上千姿百态的云霞等等,也会组成各种图案。如果我们自己动手实验,就会发现一些平时没有注意到的图案。
振动的图案
将薄木板的中心钉在支架上,再将细砂粒均匀地铺在薄木板上,然后拿一把小提琴弓,用演奏提琴的姿势拉动,一会儿就会发现砂粒已排成有规律的图案。随着弓的动作舒缓或急促,砂粒会慢慢移动,改变图案的排列。
磁性图案
在木板上撒些铁屑末,再准备一块马蹄形磁铁,将磁铁两极放在木板下面,使之隔着木板吸引铁屑,同时手拿木板轻轻摇动。木板上面铁屑便会组成菊花状的图形。
运动的轨迹图案
用纸制成一个小漏斗,用线将漏斗悬挂起来,在漏斗下铺一张黑纸,再将白石砂盛在漏斗内。拨动漏斗后,使之自然地旋转晃动,让漏斗中的石砂如一缕细流自然流下。一会儿黑纸上细砂就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案。
魔术师们就利用这细砂的画面来表演。
台上一个斜放的画框,画框呈蓝色底,没有图画,演者从玻璃碗中抓起一把把细石砂,在框面上挥洒,一会儿,就出现了一幅雪景图案。这时演者捧起画框,摇一摇,再看那砂组成的画,已是春暖花开的绚丽图景了。
画框的边比较宽深,在框面先画上一幅春景图,再在这幅图上均匀地撒上蓝色石砂(蓝石砂用白石砂染成)。接着,将这画框斜放在架上,使观众能看到画面,而蓝色砂粒又不致滑落。表演时,先撒白色石砂,把石砂撒成画面,得经过一番练习,大块面的雪景还不是太困难的。撒毕之后,摇动画框,白色、蓝色石砂都滑落进边框内,春天景色的画面就露出来了。
画在指头上的魔术
美国画家马里奥和摄影师罗伯特异想天开地创造了在手指上绘画,形成了许多生动的卡通式人物画面。魔术师将这一构思与传统的魔术手法结合起来,创造了红脸和白脸这样的小品。看!把手绘成穿绿袍的关公的脸谱。一晃手,手指上的面具变成了白脸的丟盔卸甲的曹操。再一晃,手指上又变成了关公的脸谱。
这一小小魔术是一套简单的手法。做一个小指套,在指套上画上关公的红脸谱,用它来练习手法,如所示。手背朝观众,食指戴上指套伸直,其他手指握成拳状,晃动之时,迅速弯曲食指,将指套顶端伸至手的虎口处指缝夹牢。
这样,食指上指套就不见了,反之,在晃动中又迅速戴上指套,它就“变”回来了,重新出现在食指上。现在来表演红脸与白脸的魔术,先用薄纸画一个曹操脸谱,用胶纸贴牢在食指上,使它不掉,在白脸外再套上红脸指套遮住它,就能变这套魔术了。
一笔画的魔术
一笔画的技巧得先练一练,这并不困难,练熟了我们可以把许多一般的图形改为一笔画,现在我们来变这套魔术。左右两块黑板,演者在左边黑板下放一只盘子,盘上放一条白色布条,再用桌布把黑板遮盖起来。
接着在右边黑板上画一幅一笔画,画得越快,观众越感兴趣。随着演者的动作,只见那条白布条自动往上爬,直爬进桌布遮盖的部分。待布条向上爬完,演者拉开桌布,奇怪!那布条竟然盘成了和右边黑板相同的一幅一笔画。
实际上,一块黑板是普通的,而另一块如所示,在黑板上另有半块可以上下翻动,它是块活页形黑板,翻动之后,正巧与黑板边框相吻合。另外,这块黑板后面的撑足是空心管子。演出前,先用白布条在黑板上盘好一幅一笔画,然后把活页板翻上,用鞘子封牢。再用一根细线,通过撑足空管的一端通向架下的盘内,而另一端通到后台。由于线又细又黑,观众就不易发觉。
表演时,随着演者的动作,后台的助手拉动细线,将这根布条拉进撑足空管之中。然后演者揭开桌布时,活页板放下,一幅布条盘成的一笔画就出现了。
魔术洋片
一个镜框是双面的,正面、反面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奇妙的是这两面翻来翻去的画面不断地在变化,层出不穷。
这套魔术是这样制作的:当中用许多层卡片纸制成一个风车般的轮芯,在这上面画成若干需要的图形,然后装进木框。
表演给观众看正面时,反面用手暗暗翻转一张,再反过来,画面当然就变了。
折扇现字
折扇,不仅是盛夏里人们所必需的日常用品,而且也是魔术界中的常用道具,因为,折合后为一根,展开时为一面,它和手帕、魔棒一样,在魔术中可用来声东击西,起一种掩护过门的作用。同时,折扇本身也可用来演变各种饶有风趣的魔术。《折扇现字》是其中比较简易的一种。表演者右手拿着一把折扇,展开来一摇一摇地慢慢扇着。从扇动中观众可以清楚地看到,扇的一面是美丽的彩色花鸟图案,一面是纯白色的。看上去这是把普通的折扇,没有什么秘密。然后,表演者将折扇折合起来,在左手掌上拍了两下,马上展开,突然间纯白色扇面上出现了“心想事成”四个醒目的黑色毛笔字来。扇了几下后,再折合起来,凑近嘴边吹口气,再展开,奇怪,“心想事成”四个字似乎被这口气吹跑了,扇面上仍是纯白色的。表演者将这把折扇反复地表演着,“心想事成”四个字一会儿出现,一会儿消失,颇有意思。
这是一套民间的传统魔术,不需任何手法,只需将折扇略加改制一下就可表演了。但折扇种类较多,我们可选用比较普通的十六支软骨的折扇来改制,既方便又经济。
改制方法是:
1一般折扇一面是白色,一面是图案,我们把白色这面为正面。改制时把折扇展开,从正面(白色这面)左起第一支软骨的左边折缝开始,用小剪刀仔细地将十六条折缝拆开,使扇骨脱离原黏合面。
2扇骨全部拆开后,再合拢逆展开,把拆开的扇页翻向右面,在扇骨底面糊上浆糊,和刚翻向石面的扇页黏合。这样,就使扇骨脱离了原来的黏合部位,而现在所黏合后的扇骨就全部露在外面了。
3再另剪十六等分扇叶十六条,每条从中对折成两小页,一页和露在外面的扇骨这面黏合,将扇骨遮住;另一页黏合在原穿过扇骨的部位。这样,这把折扇就多一夹层,顺展时,夹层向左倒,逆展时,夹层向右倒。经过这样改制后的折扇,正面仍是白色,反面的图案不变,正面只不过多了一夹层而已。要是不仔细去看,是看出夹层来的。
4将折扇从右向左逆展的这面也是白色,夹层是向左倒,“心想事成”四个字就写在这面上。
按以上方法改制后的折扇,就成了“魔术折扇”,表演中将折扇顺展时是白色,这是因为夹层向左倒,刚好把字遮合;逆展时,夹层向右倒,所以“心想事成”四个字又露出来了。